糖代谢相关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4.70 MB
- 文档页数:58
第九章糖代谢紊乱检验
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3.1~6.1mmol/L)
2、糖尿病(MD):慢性的、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胰岛素不足或利用缺陷引起的。
(空腹血糖FPG≧7.0mmol/L、OGTT2h≧11.1mmol/L)
3、C肽:由胰岛β细胞分泌,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
胰岛素原裂解成1个分子的胰岛素和1个分子的C肽。
4、胰岛素: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
5、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给成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儿童按每公斤体重1.75g计算,总量不超过75g,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2小时血浆葡萄糖<7.8mmol/L为正常。
6、糖化血红蛋白(GHb):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血红蛋白的糖化是不可逆的,主要成分是HbA1c,可反映患者2~3个月内的血糖平均水平。
7、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糖代谢紊乱引起:高血糖症与糖尿病低血糖症酮症半乳糖血症
降血糖激素:胰岛素
升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年为主)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中老年为主),继发性糖尿病
低血糖症:血糖浓度低于2.2mmol/L时临床出现一系列因血糖浓度过低引起的症候群。
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验结果1.2 临床评价1.2.1 血浆葡萄糖含量在不同种族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在不同年龄间存在一定差别。
5岁以下的儿童正常血糖低于成人的10%~15%,新生儿血糖在1.11%~4.44mmol/L。
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接近血浆葡萄糖含量的40%~80%。
1.2.2 在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细胞瘤、慢性肝病和有关影响糖代谢的疾病时,常可见到血糖水平异常,是糖尿病、低血糖症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观测疗效的指标之一。
1.2.3 对血糖测定值的影响因素很多,如禁食时间过短、各种应激因素等。
因此,测定空腹血糖时应过夜、并禁食至少10小时。
一般于测定前一天晚上8时以后不再进餐,次晨7~8时收取血标本。
由于全血样品中的葡萄糖在室温下能以每小时5%的速率进行酵解,如测定不及时,测定值往往低于实际值。
因此,在血液标本采取后,应尽快离心,分离出血浆进行测定。
2 酮体2.1 参考范围定性阴性(血或尿液)定量5~30mg/L(血)其中:β羟丁酸0.02~0.27mmol/L2.2 临床评价:2.2.1 脂肪酸在肝脏不完全氧化,可生成酮体。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只存在少量酮体。
其中,78%是β羟丁酸,20%为乙酰乙酸,丙酮占2%。
2.2.2 饥饿,频繁呕吐,糖原累积病(von Gierke's disease),糖尿病或急性酒精中毒等情况下,脂肪动员增加,肝脏生成酮体的量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出现体内酮体堆积,造成酮血症和酮尿症。
酮症酸中毒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酸中毒。
2.2.3 由于尿酮体测定较为方便,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应激或急性发病时,若血糖高于13.32mmol/L或怀孕或出现酮症酸中毒,均应常规进行尿酮体测定。
3 乳酸3.1参考范围:全血(肝素抗凝)静脉血0.5~1.7mmol/L动脉血0.36~1.25mmol/L血浆(氟化钠抗凝)静脉血0.5~1.3mmol/L动脉血0.5~1.6mmol/L尿5.5~22mmol/24h脑脊液<2.8mmol/L3.2 临床评价:3.2.1 乳酸是糖代谢的一个中间产物,主要从骨骼肌,脑和红细胞中产生。
糖脂代谢病诊断标准
糖脂代谢病,又称糖脂代谢紊乱,是指人体内糖和脂质代谢失常的一系列疾病状态,其中最为公众所熟知的是糖尿病和血脂异常。
诊断标准通常包括多个方面,以下是基于不同类型的糖脂代谢异常的一些通用诊断标准概述:
1. 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连续两次空腹血糖≥7.0 mmol/L(或126 mg/dL)可诊断为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 mmol/L (或200 mg/d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 ≥6.5%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三项即可诊断: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
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或已确诊为高血压;
血脂异常:空腹甘油三酯≥1.7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男性≤0.9mmol/L,女性≤1.0mmol/L。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临床实验室血糖检测方法血糖检测是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一项检验项目,用于评估糖代谢的状态以及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临床实验室血糖检测方法。
一、空腹血糖检测(FPG)空腹血糖检测是最常见的血糖检测方法之一。
患者需要在至少8小时的禁食后进行检测。
通常在早晨起床后,患者前往实验室进行血液采集。
实验室将患者的血样送往机器进行测定,得出患者的空腹血糖值。
空腹血糖值的正常参考范围为70-100毫克/分升。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更为全面的血糖检测方法,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
患者需要在空腹状态下喝下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通常为75克。
接下来,在2小时内,实验室会多次采集患者的血样进行血糖测定。
在OGTT中,通常有三个时间点需要关注。
首先是空腹血糖,也就是患者喝下葡萄糖溶液前的血糖值。
其次是1小时血糖,在喝下葡萄糖溶液1小时后的血糖值。
最后是2小时血糖,在喝下葡萄糖溶液2小时后的血糖值。
根据这三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糖耐量状态。
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HbA1c)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一种间接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方法,主要用于长期血糖控制的监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可以了解患者在过去的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实验室通常使用离心分离技术将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浆分离开来,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或其他方法测定HbA1c的含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HbA1c值的控制范围在6.5%以下为良好的血糖控制。
随着HbA1c值的升高,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相应变差。
四、连续血糖监测(CGM)连续血糖监测是一种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用于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
它通过将一个小型的传感器插入患者的皮下组织中,可以每隔几分钟测定一次到患者的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传感器会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一个可穿戴设备或者移动设备上,患者可以实时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变化,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检验科糖代谢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科糖代谢是指人体内糖类物质的代谢过程,其正常运转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糖代谢异常可能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等。
因此,科学精确的糖代谢检测与分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常见的糖代谢检测与分析方法进行介绍与论述。
一、血糖测定法血糖测定是检测人体糖代谢状态的一种重要方法。
目前常用的血糖测定法有离子选择电极法和化学发光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一种电化学测定方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来推算出血糖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的特点,且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然而,该方法对血液的样品量较大,并且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较大,需要严谨操作。
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基于酶反应的测定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氧化酶反应来确定血糖含量。
这种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并且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快速的反应速度。
然而,该方法的仪器设备较为昂贵,操作要求较高。
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法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发生非酶促反应后形成的产物,其含量可以反映出人体血糖的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法能够客观地了解人体的糖代谢情况,尤其适用于长期血糖控制的评估。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法主要有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测定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是一种精确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常见方法,其通过样品的色素特性和分子量特征来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
该方法准确度高,且可同时测定多种血红蛋白异质体的含量。
然而,该方法需要样品量较多,且操作流程复杂。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其利用分离柱对样品进行分离,通过色谱峰面积计算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敏感度较好、操作简便的特点。
然而,该方法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
免疫测定法是利用抗体与被检测物发生特异性反应,来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
免疫测定法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且具有较短的检测时间,但准确度稍低。
三、胰岛素耐量试验胰岛素耐量试验是一种评估机体糖代谢能力和诊断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