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第2章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70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障运营安全、有序,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运营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市域快速轨道等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设施设备,是指轨道交通的路基、轨道、隧道、高架(含桥梁)、车站(含出入口、通道)、车辆段(场)、控制中心、车辆、机电设备、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和其他与轨道交通相关的附属设施设备。
第三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当遵循安全有序、经济舒适、规范服务、便捷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加强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轨道交通运营及其监督管理活动中的重大事项。
轨道交通沿线县(市、区)人民政府、台州湾新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职责做好辖区内轨道交通运营日常监督管理、安全和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负责轨道交通运营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人民防空、综合行政执法、消防救援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轨道交通运营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负责轨道交通运营。
供电、供水、排水、供气、通信等单位,应当保障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需要。
第七条轨道交通运营资金通过经营收入、政府投入、社会资本、市场融资等多渠道、多方式解决。
轨道交通运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
第八条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台州湾新区管理机构和运营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宣传和文明引导等活动。
鼓励、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参与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宣传和文明引导等活动。
运营单位应当对志愿者开展培训。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爱护轨道交通设施设备,遵守轨道交通管理规定,并有权投诉、举报危害运营安全的行为。
绪论1.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63~1924年);(2)停滞萎缩阶段(1924~1949年);(3)再发展阶段(1949~1969年);(4)高速发展阶段(1970年至今)。
2.北京是我国第一座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于1969年10月开通地铁系统。
3.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
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安全好,成本低,污染小,占地少,舒适度高。
4.城市轨道与国铁的差异。
(1)以解决通勤等短距离交通为主;(2)站间距短;(3)速度较低;(4)列车编组较小;(5)列车发车间隔小;(6)采用直流牵引;(7)无须预定坐席;(8)非全天性营业。
第1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概述1.1971年德国制造了第一辆磁悬浮列车。
2.1984年英国开通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线路。
3.1901年英国开通第一条单轨线路。
4.1662年法国巴黎出现第一辆城市马拉式公共班车,产生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
5.1825年英国在达林顿到斯托克顿间修建了21km的世界第一条铁路。
6.1863年1月10日,英国伦敦采用蒸汽机车牵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
7.1838年英国伦敦修建了第一条市郊铁路。
8.1895年美国芝加哥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力高架铁路。
9•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铺设方式分类。
(1)地下铁路;(2)地面铁路;(3)高架铁路。
10.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的大小分类。
(1)高运量:30000人以上,主要有重型地铁、轻型地铁及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等;(2)中运量:15000~30000人,主要有微型地铁、高技术标准的轻轨和独轨铁路;(3)低运量:5000~15000人,主要有低技术标准的轻轨、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和有轨电车。
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导向方式分类。
(1)轮轨导向(2)导向轨导向1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运能范围及车辆类型分类。
(1)市郊铁路(2)地下铁道(地铁)(3)轻轨交通(4)独轨交通(单轨铁路)(5)有轨电车(6)自动导向系统(7)小断面地铁(8)胶轮地铁(9)索道1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课程教课纲领一、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方向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
经过《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的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城市轨道车辆的使用流程,可以拟订简单的紧迫方案,认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信息化管理的构成及其营运特征。
本课程的任务主假如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营运特征、设备管理、客流展望与剖析、营运计划编制、运输能力理论及增强、列车运转图原理级编制、列车运转组织、车站工作组织、营运指标剖析、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等内容。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系统的多个不一样功能子系统,进而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及营运组织概略有全面的认识。
2、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知识目标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认识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基础知识,认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营运特征、设备管理、客流展望与剖析、营运计划编制、运输能力理论及增强、列车运转图原理级编制、列车运转组织、车站工作组织、营运指标剖析、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等内容。
(二)能力目标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的基本能力和主要设备的基本使用能力及剖析能力,全面掌握不一样部门的管理要求及制度能力。
(三)素质目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有关观点,拥有进一步学习城市轨道交通有关专业的基本知识素质。
二、学时分派建议表学时安排备注章节名称共计讲解多媒体1 城市轨道交通概括 42 2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 4 43 营运计划 6 614 列车运转图 6 2 45 列车运转调动指挥 4 46 车站行车组织 6 4 27 运输能力及增强举措 6 68 城轨交通车场作业组织 6 69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管理 6 610 城市轨道换乘枢纽 6 611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及事故处4 4 理12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 2 2授课合70计灵活 2总计72三、课程内容第 1 章城市轨道交通营运和发展1.1概括1. 2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概略1. 3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管理1. 4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营运特征习题第 2 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2. 1列车运转设备2. 2客运服务设备2. 3其余设备习题第 3章营运计划3. 1客流计划23. 2 整日行车计划3. 3 车辆运用计划3. 4 列车开行方案习题第 4 章列车运转图4. 1 列车运转图的基本观点4. 2 列车运转图的图解表示与分类4. 3 列车运转图的因素4. 4 列车运转图的编制4. 5 列车运转图的检查与指标计算习题第 5 章列车运转调动指挥5. 1 轨道交通列车运转指挥5. 2 正常状况下的行车组织5. 3 非正常状况下的行车组织5. 4 运转质量剖析5. 5 列车运转调动规章系统习题第 6 章车站行车组织6. 1 车站概括6. 2 车站行车作业因素6. 3 车站行车作业6. 4 车站施工管理习题第 7 章运输能力及能力增强举措7. 1 概括7. 2 经过能力计算7. 3 经过能力与使用经过能力7. 4 运输能力与增强举措习题3第 8 章轨道交通车场作业组织8. 1 车辆基地概括8. 2 车辆基地的规划与设计8. 3 车辆检修设备与作业8. 4 车辆运用整备设备8. 5 车辆基地内的行车作业组织习题第 9 章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管理9. 1 客流展望与检查剖析9. 2 客运服务特色与组织流程9. 3 轨道交通服务管理9. 4 轨道交通服务举措习题第 10章轨道交通换乘枢纽10.1 换乘枢纽概括10.2 轨道交通枢纽概括10.3 轨道交通枢纽营运管理10.4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连接布局习题第 11章轨道交通事故及事故办理11.1 事故的影响因素11.2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分类11.3 事故办理11.4 事故办理方案11.5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备11.6 安全营运控制系统习题第 12章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12.1 经济属性12.2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412.3轨道交通领域的融资手段习题四、对学生能力培育的要求经过讲堂议论和习题的剖析与计算,重视培育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拟订营运管理特别是列车运转组织流程,对待问题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第一章综合管理 (3)1.1 组织架构 (3)1.1.1 组织架构的组成 (4)1.1.2 组织架构的设计原则 (4)1.2 管理制度 (4)1.2.1 管理制度的分类 (4)1.2.2 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 (4)第二章车辆与设备管理 (5)2.1 车辆维护保养 (5)2.1.1 定期检查 (5)2.1.2 更换零部件 (5)2.1.3 润滑保养 (5)2.2 设备更新与改造 (5)2.2.1 技术升级 (5)2.2.2 设备换代 (6)2.2.3 自动化改造 (6)2.3 车辆与设备安全检测 (6)2.3.1 车辆安全检测 (6)2.3.2 设备安全检测 (6)2.3.3 定期安全培训 (6)第三章人力资源与培训 (6)3.1 员工招聘与选拔 (6)3.2 员工培训与发展 (7)3.3 员工福利与激励 (7)第四章营运计划与调度 (7)4.1 营运计划编制 (8)4.1.1 营运计划编制方法 (8)4.1.2 营运计划编制流程 (8)4.2 调度指挥 (8)4.2.1 调度指挥职责 (8)4.2.2 调度指挥方法 (9)4.2.3 调度指挥流程 (9)4.3 营运数据分析 (9)4.3.1 数据收集 (9)4.3.2 数据整理 (9)4.3.3 数据分析 (10)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 (10)5.1 安全生产责任制 (10)5.2 安全风险防控 (10)5.3 应急预案与处理 (11)第六章客户服务与管理 (11)6.1.1 服务理念 (11)6.1.2 服务内容 (11)6.1.3 服务流程 (11)6.1.4 服务质量标准 (12)6.2 客户投诉处理 (12)6.2.1 投诉接收 (12)6.2.2 投诉分类 (12)6.2.3 投诉处理流程 (12)6.3 客户满意度调查 (12)6.3.1 调查对象 (12)6.3.2 调查内容 (12)6.3.3 调查方式 (13)6.3.4 调查周期 (13)第七章财务与成本管理 (13)7.1 财务预算与控制 (13)7.1.1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13)7.1.2 预算控制的意义 (13)7.1.3 预算调整的策略 (13)7.2 成本核算与控制 (14)7.2.1 成本核算的方法 (14)7.2.2 成本控制的意义 (14)7.2.3 成本控制措施 (14)7.3 资金管理 (14)7.3.1 资金管理的内容 (14)7.3.2 资金管理的目标 (15)7.3.3 资金管理措施 (15)第八章票务管理 (15)8.1 票务制度与规定 (15)8.1.1 票务管理制度 (15)8.1.2 票务规定 (15)8.2 票务操作流程 (16)8.2.1 购票流程 (16)8.2.2 退票、改签流程 (16)8.2.3 票务查询与统计 (16)8.3 票务数据分析 (16)8.3.1 旅客出行需求分析 (16)8.3.2 票务销售数据分析 (16)8.3.3 票务服务评价分析 (17)第九章车站与设施管理 (17)9.1 车站设施维护 (17)9.2 车站安全管理 (17)9.3 车站环境整治 (17)第十章线路与运行管理 (18)10.2 运行时间管理 (18)10.3 运行安全监控 (19)第十一章信息与通信管理 (19)11.1 信息资源管理 (19)11.1.1 信息资源规划 (19)11.1.2 信息资源组织 (19)11.1.3 信息资源质量控制 (19)11.1.4 信息资源安全 (19)11.2 通信网络管理 (20)11.2.1 网络规划与设计 (20)11.2.2 网络监控与维护 (20)11.2.3 网络安全 (20)11.2.4 网络升级与扩展 (20)11.3 信息安全与保密 (20)11.3.1 信息安全政策 (20)11.3.2 数据加密 (20)11.3.3 访问控制 (20)11.3.4 风险管理 (21)11.3.5 应急响应计划 (21)第十二章法规与政策 (21)12.1 法律法规遵守 (21)12.1.1 法律法规的含义与作用 (21)12.1.2 法律法规遵守的必要性 (21)12.2 政策制定与执行 (22)12.2.1 政策制定的原则 (22)12.2.2 政策执行的要点 (22)12.3 政策宣传与解读 (22)12.3.1 政策宣传的方式 (22)12.3.2 政策解读的要点 (23)第一章综合管理现代社会的发展,综合管理在组织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