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病防治技术》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牛羊病防治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
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牛羊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牛羊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临床症状、发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掌握牛羊常见寄生虫的病原、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掌握牛羊常见营养代谢病、中毒性疾病、内科病、外科病与产科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学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
达到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会在牛羊的生产及过程中及时发现、诊断疾病,并对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会瘤胃穿刺术。
3.会牛的常用给药方法。
&4.会制订防疫计划。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一牛羊常见传染病防治技术任务一牛羊共患传染病掌握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巴氏杆菌病、破伤风、炭疽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任务二牛常见传染病掌握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牛恶性卡他热、犊牛大肠杆菌病、牛放线菌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预防措施。
任务三羊常见传染病;掌握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羊痘、羊链球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炎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项目二牛羊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任务一牛羊共患寄生虫病掌握肝片吸虫、绦虫病、包虫病、脑多头坳病、血茅线虫病、食管口线虫病、肺线虫病、蜻病、阔盘吸虫病、蝉病、双腔吸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任务二牛寄生虫病掌握伊氏锥虫病、牛泰勒虫病、犊新蛔虫病、牛皮蝇蛆病、牛梨形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牛羊病防治》电子教案第一章牛羊常见传染病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口蹄疫、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牛放线菌病、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的病因、流行特点、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学习,学生应学会:1.制定牛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方案。
2.牛羊传染病的预防接种操作技术。
3.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操作技术。
4.利用血清凝集反应试验技术诊断布氏杆菌病。
二、教学重点(一)知识重点口蹄疫、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牛放线菌病、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的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知识。
(二)能力重点1.牛羊常见传染病防治方案的制定,学会案例分析。
2.牛羊传染病的预防接种操作技术。
三、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建立正确的诊断、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实验室器械物品.六、学时分配每节课、每个实验实训各一个学时,共十三个学时。
第一节口蹄疫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口蹄疫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症状、剖检病变、诊断和防治措施的知识(二)能力目标学生通过知识目标的学习,应学会分析案例,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
二、教学重点(一)知识重点口蹄疫的症状、剖检病变和防治措施。
(二)能力重点案例分析和防治方案的制定。
三、教学难点案例分析和防治方案的制定。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
六、学时分配1学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口蹄疫病是世界各国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被国际兽医组织确定为A类传染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
以口腔黏膜,、乳房皮肤、蹄叉等处发生水泡和烂斑为特征.口蹄疫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通过学习同学们要掌握口蹄疫的一般知识,学会口蹄疫防治方案的制定。
(二)板书课题第一节口蹄疫(教师投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板书案例张三家养牛两头,一周前又从市场买牛一头,买回后与原有两牛合槽饲养,今天早起张三给牛喂草是,发现三头牛都不吃草,不见反刍,表现精神沉郁,口角流涎,行走时跛行.张三立即请来本村兽医员给牛诊治。
《养牛与牛病防控课程标准内容》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养牛与牛病防控这门课的标准内容。
先来说说养牛。
养牛可不简单,得把牛照顾得好好的。
比如说,要给牛准备舒服的牛棚,就像咱们的卧室一样,得干净、宽敞、暖和。
有个养牛的叔叔,他给牛搭的牛棚可好了,地上铺着软软的干草,牛在里面可自在啦。
吃的也很重要。
得给牛准备有营养的草料,不能随便喂。
就像咱们吃饭,得有蔬菜、有肉,营养均衡。
有一次,有个伯伯喂牛吃了不好的草料,牛都不爱吃东西了。
还要让牛有足够的运动。
就像咱们在学校里做课间操、上体育课一样,牛也要活动活动,这样才能长得壮实。
再讲讲牛病防控。
这可是特别关键的一部分。
要经常观察牛的状态,如果牛没精神、不爱吃东西,可能就是生病了。
比如说,有头牛老是咳嗽,养牛的阿姨发现得早,赶紧找兽医来看,原来是感冒了,吃了药很快就好啦。
要给牛打疫苗,就像咱们小时候打预防针,预防生病。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年龄,打的疫苗也不一样。
还要定期给牛做检查,看看有没有寄生虫。
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个养牛场,因为没注意防控牛病,好多牛都生病了,损失可大了。
这门课的标准内容还包括要学会怎么处理紧急情况。
假如牛突然生了很严重的病,得知道怎么急救。
还有,得了解各种牛病的特点和传播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
同学们,学好这门课,以后要是养牛,就能把牛养得健健康康的。
想象一下,一群壮实的牛在草原上欢快地吃草,那多好呀。
所以呀,咱们要认真学习这些标准内容,以后说不定能成为养牛的小专家呢。
好啦,关于养牛与牛病防控课程标准内容就说到这里啦,大家都听懂了吗?。
牛羊病防治教案教案标题:牛羊病防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常见的牛羊病,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
2. 掌握预防和控制牛羊病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物疾病防治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牛羊病对养殖业的影响和重要性。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一些常见的牛羊病,并让他们简单描述这些疾病的症状。
知识讲解:1. 介绍牛羊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2. 分类介绍几种常见的牛羊病,例如口蹄疫、疯牛病和肺炎等,包括其症状和危害。
3. 详细介绍每种疾病的防治方法,包括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管理和合理用药等。
案例分析:1. 提供几个典型的牛羊病案例,让学生分析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并讨论防治措施。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对养殖业的影响。
实践操作:1. 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养殖场,观察和了解实际的牛羊病防治措施。
2.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份针对特定牛羊病的防治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总结: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牛羊病防治知识和方法。
2. 强调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养殖业的健康水平。
教案评估:1. 设计一份小测验,考察学生对牛羊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幻灯片展示有关牛羊病的资料。
2. 牛羊病防治相关的教材、手册或网络资源。
教案延伸:1. 组织学生参与当地养殖业的牛羊病防治活动,如疫苗接种或环境卫生整治。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牛羊病的防治方法和新进展。
以上教案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牛羊病的防治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物疾病防治意识。
《养牛与牛病防治》教学大纲(三年制)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明确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讲授科学养牛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照养牛生产规律从事养牛工作的技术,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与试验总结、推广养牛生产经验的能力。
二、课程能力培养目标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先进的繁殖技术与饲养方法,结合养牛生产、科研的新成果,以改良牛种为主体,贯穿“种”(育种)“繁”(繁殖)“养”(饲养)“管”(管理)四个中心环节,从而构成本课程的体系。
教学中应根据养牛生产的关键问题,适当安排理论授课与实验实习内容,要力求体现在扩大牛群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牛群品质,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牛的饲养管理绪论(2时)一、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养牛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任务二、教学重点面对WTO养牛业面临的困难和发展机遇以及措施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养牛业的发展简史与现状第二节我国养牛业的发展方向第三节国外养牛业发展特点与趋势第四节面对WTO养牛业面临的困难和发展机遇以及措施复习思考题:河北省养牛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章牛的生物学特性(2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牛的生物学特性,为牛的饲养管理打下基础二、教学重、难点反刍、嗳气、食管沟反射三、教学内容本章阐述牛的生物学特性、牛的生态特征。
第一节牛的生态特征第二节牛的行为特征第三节牛的消化特征第四节牦牛的生物学特征第五节水牛的生物学特征复习思考题: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章牛种及其品种(4学时)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各个牛种的外貌特征,原产地、生产性能二、教学重、难点牛的外貌特征,原产地、生产性能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牛的分类第二节奶牛品种第三节肉牛品种第四节兼用品种第五节中国黄牛第六节水牛复习思考题:1、我国引入的主要乳用、肉用、兼用牛品种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改良我国黄牛的效果如何?2、我国黄牛的主要品种有哪些?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改良?第三章牛的生产能力及评定办法(4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牛的生产能力及评定办法,便于在生产实践中运用。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设计ppt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课程介绍•养牛基础知识•牛病防治技术•养牛与牛病防治的实际应用01课程介绍课程目的培养学生掌握牛病防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对于牛病防治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让学生了解养牛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牛的品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养牛基础知识•牛的品种和特征•牛的饲养和管理•牛的繁殖和育种•第二部分:牛病防治基础知识•牛病的分类和特点•牛病的病因和传播•牛病的预防和治疗•第三部分:实验操作和分析•牛病诊断方法和实验操作•牛病防治的实践操作•牛病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1课程收益23学生将全面了解养牛和牛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将掌握牛病防治的实践操作和分析能力。
学生将了解养牛和牛病防治的前沿技术和趋势。
02养牛基础知识牛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牛的品种、外貌特征、习性、解剖结构等。
牛的生理特点涉及牛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
养牛基本概念包括牛舍的设计、建造和布局,以及配套设施的规划。
养牛的经营管理牛场建设涉及饲料的选择、饲喂方法、饲养密度、日常管理等方面。
饲养管理强调优良品种的选择、杂交改良、人工授精等技术。
繁殖育种养牛的市场前景国内外牛肉市场分析从产量、价格、消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政策环境分析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对养牛业的影响和机遇。
企业经营策略探讨如何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提高养牛业的经济效益。
03牛病防治技术牛病分类与特点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传染病等,以及各种牛病的发病特点。
牛病发生的原因包括生物、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
牛病流行病学研究牛病的流行规律,如传播途径、易感牛群等。
牛病防治基本知识牛病诊断方法牛病治疗方法牛病预防措施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等。
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牛只免疫力、定期检疫等。
03牛病诊断与治疗措施02 01包括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实验室诊断等。
如诊断不准确、治疗不及时、预防不到位等。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牛羊疾病防治技术时间:2011-09-28 17:20 点击:次一、正常体温、呼吸、脉搏数二、繁殖性能指标第二节生理特征一、多室胃:牛、羊均是多室胃草食牲畜,多室胃即: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真胃)。
牛羊消化食物在瘤胃、网胃、瓣胃,吸收则主要在皱胃和肠道。
二、反刍:反刍—是把咽下的草料经过胃的蠕动后,逆呕到口腔进行重新咀嚼,再连同唾液一起重新咽下的过程,这一过程叫反刍。
牛羊一般在采食后约0.5—1小时左右开始反刍,每口草料咀嚼40-50次,每次反刍时间40-50分钟,一昼夜(24小时)约6-8次。
反刍的作用:(1)使草料更加细碎易于消化;(2)唾液进入瘤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和草料纤维素的分解;(3)反刍使牛嗳气,防止瘤胃胀气。
第二章牛羊防疫保健技术第一节防疫技术一、防疫免疫的概念及意义:1、防疫:就是指有目的的采取一些措施,提高畜体的身体素质,增强其抗病能力。
2、免疫:就是指通过人为的接种某种疫苗,使其抗体通过一系的免疫应答活动而形成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能力,如注射牛肺疫菌苗,在一年内不会发生牛肺疫。
3、意义:防疫、免疫是养殖牛、羊场(户)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搞好防疫、免疫,才能减少牛羊疫病的发生和死亡,减少医药费用支出和死亡损失,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牛羊免疫程序1、肉(奶)牛免疫程序2、山(绵)羊免疫程序备注:注射各种疫苗时,切忌多种疫苗同时注射,最好是某一疫苗产生免疫力后再注射另一种疫苗。
第二节牛羊保健技术一、开痧洗口:每年春季之初,给牛开痧洗口,特别是奶牛、肉(役用)牛,能预防脾胃病症和热性疾病,同时也有促进食欲、增进健康、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处方:生姜90g、苦蕌250g、食盐60g、大葱250g、百草霜适量方法:混合冲绒,抓一大把放在口腔内舌面上,用手反复按抚揉擦,使之流出多量痰液。
如此反复多次后,用冷开水冲净口腔,拉出牛舌于口腔外,用小宽针刺破舌底面小静脉,放出污浊之血,助手用冷开水不断冲淋出血部位,待血色由黑色变为鲜红色为止。
《牛羊病防治》电子教案第一章:牛羊病防治概述1.1 牛羊病的发生与传播1.2 牛羊病的分类及特点1.3 牛羊病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措施1.4 牛羊病防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牛羊传染病2.1 牛羊传染病的特点与分类2.2 常见牛羊传染病及其防治2.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2.4 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第三章:牛羊寄生虫病3.1 牛羊寄生虫病的特点与分类3.2 常见牛羊寄生虫病及其防治3.3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监测3.4 寄生虫病的防控措施第四章:牛羊内科疾病4.1 牛羊内科疾病的特点与分类4.2 常见牛羊内科疾病及其防治4.3 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4.4 内科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五章:牛羊外科疾病5.1 牛羊外科疾病的特点与分类5.2 常见牛羊外科疾病及其防治5.3 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4 外科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第六章:牛羊繁殖障碍疾病6.1 繁殖障碍疾病概述6.2 雌性生殖系统疾病6.3 雄性生殖系统疾病6.4 繁殖障碍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第七章:牛羊营养性疾病7.1 营养性疾病的概念与分类7.2 常见营养性疾病的病因与症状7.3 营养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7.4 营养性疾病的预防策略第八章:牛羊中毒性疾病8.1 中毒性疾病的基本概念8.2 常见中毒性疾病的病因与症状8.3 中毒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8.4 中毒性疾病的预防措施第九章:牛羊代谢性疾病9.1 代谢性疾病的基本概念9.2 常见代谢性疾病的病因与症状9.3 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9.4 代谢性疾病的预防策略第十章:牛羊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10.1 常见症状的识别与鉴别10.2 临床检查方法与技巧10.3 症状与疾病的关联分析10.4 鉴别诊断的步骤与策略第十一章:牛羊疫苗接种与免疫增强11.1 疫苗接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1.2 牛羊常见疫苗及其接种程序11.3 免疫增强剂的应用与效果评估11.4 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应对策略第十二章:牛羊药物使用与合理用药12.1 牛羊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12.2 常见牛羊疾病的药物治疗12.3 药物不良反应与中毒的处理12.4 合理用药的原则与注意事项第十三章:牛羊病案分析与临床经验13.1 牛羊病案的重要性与作用13.2 牛羊病案的收集与整理方法13.3 临床经验在牛羊疾病防治中的应用13.4 典型牛羊病案分析与讨论第十四章:牛羊养殖环境与疾病防控14.1 养殖环境对牛羊健康的影响14.2 牛羊饲养管理的重要性14.3 养殖环境的消毒与净化14.4 牛羊疾病的环境防控策略第十五章:牛羊病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与前景15.2 精准医疗在牛羊疾病防治中的应用15.3 生态养殖与可持续发展15.4 牛羊病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地编写了《牛羊病防治》电子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牛羊病防治课程标准〔120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层畜禽疾病防治人员、防疫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所必需的牛羊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
其教学目的、要求为:〔一〕在内容上,了解牛羊常见病的病因,掌握牛羊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二〕在能力方面,熟练掌握预防接种的操作,掌握驱虫和药浴的操作,掌握疾病诊断的建立并制定防治〔制〕措施,基本掌握牛羊场疫病防治程序的设计。
〔三〕从教学方法上,采用校内教学和校企实习方法。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四、各学期评价标准综合评价总分在100-90为优秀、70-89为良好,60-69为合格,其余为不合格。
五、教学环节的要求1、深入研究教材。
熟悉整套教材,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认真研究有关教学参考资料,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学期授课。
把握教材内容纵向衔接和横向联系,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突破口。
2、教学设计严格有序。
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理论,结合教学要求,认真研究教材教法。
教学活动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体验与实践的环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重视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
3、加强学法指导。
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深度广度和效果。
注重师生互动和分层教学。
4、重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
积极、恰当地运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密度。
5、加强教学反思。
教案实施后,及时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记录下来,特别是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利于下次课时或以后的教学作为借鉴。
六、作业〔习题〕要求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及时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实验〔实习〕报告等。
作业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又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量适当,难易适度,题型丰富,符合课改要求。
牛羊病防治——口蹄疫说课稿《牛羊病防治——口蹄疫》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采用的教材是孙颖士主编的《牛羊病防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此教材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范教材,符合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牛羊病防治教学基本要求。
内容包括牛羊常见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性疾病,内科病,外科病与产科病等。
重点介绍了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制)措施。
此教材从实际需要出发,侧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力争使学生能独立地处理生产实践中常见的牛羊疾病,制定出合理的综合防治方案。
本次课内容为此教材第一章《牛羊常见传染病》第一节《口蹄疫》,它重点介绍了口蹄疫的病原特征、症状、流行特点、诊断、防治措施及案例分析等。
2.教学要求鉴于本节内容的重要性,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要求:(1)掌握口蹄疫的概念及口蹄疫病毒血清型的分类;(2)掌握口蹄疫的流行特点;(3)掌握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特点;(4)掌握口蹄疫的防治措施;(5)培养学生归纳防治措施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制定合理的综合防治方案。
3.教学重点和难点(1)口蹄疫的概念、口蹄疫病毒血清型的分类(七种主型之间无交叉抗原特性)。
(2)口蹄疫的流行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3)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特点(虎斑心)。
(4)口蹄疫的防治措施(对其它传染病举一反三)。
二.说教法由于本节课内容有着病理学相关知识,及大量对疾病症状的描绘,所以在教学中我拟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图示法利用多媒体病理图片或病理挂图,让学生对疾病症状有比较直观地认识。
(2)问答法课堂上尽量采用问答法教学,可以以提问、设问或自问自答的方式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真正的使课堂活跃起来。
(3)归纳法根据对口蹄疫的防治措施的掌握,能举一反三,尝试制定其它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4)举例法列举现实中口蹄疫的发病情况,通过图片展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之从内心重视口蹄疫的防治工作。
《牛羊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类别:职业岗位专业方向领域课程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4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牛羊病防治》是畜禽生产技术(升学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牛、羊疾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牛、羊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的基本知识,较强的对口升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畜禽养殖行业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养殖企业普通养殖兽医技术员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牛、羊共患的病毒性疾病、细菌病、寄生虫病以及普通病等。
总课时为48学时。
课程内容完全是根据高职畜牧兽医岗位对技能型人才在牛羊病防治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的,旨在培养学生在牛羊病防治方面的基础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掌握常见牛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生物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畜牧行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岗位对牛羊病防治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学生有目的学习,有针对性的训练,体现牛羊病防治规律和教学规律的一致性;将牛羊病防治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现场实施教学,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教学难题,使教学环节与生产环节相吻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注重能力结构的科学性、全面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对口升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常规技术为基础,关键技术为重点,先进技术为导向,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开发思路本课程以任务为驱动使课程设计项目化,针对项目的技能关键点设计技能模块,采用“课堂一养殖场”、“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完成技能模块的学习,最终达到项目的实现。
《牛羊的生产与管理技术》课程标准牛羊的生产与管理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
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牛羊的生产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牛羊品种识别;掌握牛羊的生物学特性;熟练掌握肉牛和奶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掌握羊的产品及其利用;熟练掌握羊的生产与管理技术;掌握牛羊场的规划与建设。
学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
达到家畜饲养工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会牛羊品种的识别,并能合理选用。
2.会乳牛和肉牛的饲养管理。
3.会进行乳牛人工挤奶和机器挤奶。
4.会评定羊的生产性能和肉、毛、绒、乳产品的质量。
5.会绵羊和山羊的饲养管理。
6.会进行羊的剪毛、梳绒、药浴、断尾、去势、修蹄。
7.会牛羊场的规划与建设。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模块一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项目一牛的品种识别与生物学特性任务一奶牛品种识别掌握奶牛品种的产地、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会识别奶牛品种。
任务二肉牛品种识别掌握肉牛品种的产地、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会识别肉牛品种。
任务三牛的生产性能评定掌握奶牛、肉牛生产性能的评定方法,会评定奶牛、肉牛的生产性能。
任务四牛的生物学特性掌握牛的生活习性;掌握牛的采食特点、消化特点;掌握牛的乳脂、乳蛋自、乳糖的合成及排乳;理解牛对环境的适应性。
项目二奶牛生产技术任务一奶牛的生理特点掌握奶牛的生理特点。
任务二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理解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任务三犊牛的培育技术了解犊牛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犊牛的饲养管理方法,理解犊牛早期断奶的概念、条件、原则和措施。
任务四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理解育成牛的特点,掌握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牛羊病防治技术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
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牛羊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牛羊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临床症状、发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掌握牛羊常见寄生虫的病原、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掌握牛羊常见营养代谢病、中毒性疾病、内科病、外科病与产科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学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
达到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会在牛羊的生产及过程中及时发现、诊断疾病,并对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会瘤胃穿刺术。
3.会牛的常用给药方法。
&
4.会制订防疫计划。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项目一牛羊常见传染病防治技术
任务一牛羊共患传染病
掌握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巴氏杆菌病、破伤风、炭疽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任务二牛常见传染病
掌握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牛恶性卡他热、犊牛大肠杆菌病、牛放线菌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预防措施。
任务三羊常见传染病
;
掌握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羊痘、羊链球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炎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项目二牛羊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任务一牛羊共患寄生虫病
掌握肝片吸虫、绦虫病、包虫病、脑多头坳病、血茅线虫病、食管口线虫病、肺线虫病、蜻病、阔盘吸虫病、蝉病、双腔吸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任务二牛寄生虫病
掌握伊氏锥虫病、牛泰勒虫病、犊新蛔虫病、牛皮蝇蛆病、牛梨形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任务三羊寄生虫病
掌握羊鼻蝇坳病及羊蝇蛆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
项目三牛羊常见普通病防治技术
任务一牛羊常见营养代谢病
掌握牛酮血病、询楼病、骨软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任务二牛羊常见中毒性疾病
掌握尿素中毒、有机磷中毒、氟乙酸胺中毒、黑斑病红薯中毒、马铃薯中毒、氢氰酸中毒、青冈叶中毒、毒芹中毒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任务三牛羊常见内科病
掌握食道阻塞、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鼓气、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心包炎、胃肠炎、感冒、中暑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任务四牛羊常见外科病与产科病
'
掌握难产、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卵巢囊肿、乳房炎、腐蹄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四)教学实施
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教学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切实将培养学生的
$
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采用项目教学,以学习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应用挂图、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牛羊病防治技术。
(3)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以专业教室、实验室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掌握牛羊病防治的基本操作技能。
(4)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际操作的容量。
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鉴定,】
加强职业技能的实际操作项目的训练,按照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客观规律,精讲多练,做学一体。
让学生广泛参与实际生产活动,在实践中多做、反复做,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
(5)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牛羊病发生的规律和实际生产情况,对教学内容的时序安排可以作必要的前后调整。
重视本专业领域新知识和新技术,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
能力。
(6)可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分别安排师资,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
%
(7)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教材编写建议
(1)必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要和产业、行业、职业岗位对接,充分体现职业性。
(2)教材内容应凸显实践性,不仅要充分体现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内容,还要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把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开发、模块设置。
(3)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保证教材先进性,充分体现教材编写要遵循“必须、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
(4)教材应图文并茂易于理解,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持续性。
(五)考核与评价
1.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应该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
2.采用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等过程评
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自评、互评及师评等方法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即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
创新能力,以发展学生心智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