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9课《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二年级下美术《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二年级下美术《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二年级下美术《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表现力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消除学生对医院,医生的恐惧感。
重难点、目标1、2教学用具:(1)师:课件(2)生:水彩笔,铅笔,图画本教学过程:1课时一、引导阶段:1、谈话导入:老师从昨天开始有点不舒服,头痛,嗓子也有点疼,怎么办啊,请来给老师出个主意。
(看大夫)2、提问并回忆当时的情景:你们看过大夫吗?当时是什么样的?谁来表演一下?(注意辅导学生的表情和动作)3、小结:看病的时候大夫的表情是耐心和蔼的,小朋友是紧张而且身体不舒服,亲人是担心的表情。
今天,还有一个小朋友去看大夫了,咱们一起去看一看他,好不好?4、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
1、展示课件,(P24---25小朋友的画。
)提问:小朋友是怎么了?大夫在给他怎么治?周围环境是什么样的?小结:小朋友神态略为紧张的躺在床上,张着大大的嘴巴,露出了虫牙,医生们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治疗,护士阿姨则笑眯眯地托着器械站在旁边。
画面医院的场景的主色调为黄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2、比一比。
(小组探究)P25的画和原画有什么不同?(原画:主体突出,人物特征鲜明,色彩明快,画面内容丰富,气氛温馨.对比一:背景单一,缺少环境烘托气氛。
对比二:色彩压抑,不美观。
对比三:主次混淆,主体不突出,画面缺乏表现力。
3、想一想:你准备画看大夫过程中的哪一个片断,怎么表现呢?三、学生作画,老师巡视辅导。
1、注意画出不同人物的外形特点与表情。
2、适当添加背景环境,色彩效果温馨明快。
四、评价。
展示优秀学生作业,自评,互评。
9 漂亮的花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特点,学会设计花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花边的概念及作用。
2. 花边的分类及特点。
3. 花边的设计方法。
4. 制作花边的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花边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出富有创意和美观的花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花边的概念、分类、设计方法和制作步骤。
2. 示范法:示范花边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设计并制作花边。
4. 评价法:评价学生设计的花边,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一些带有花边的实物,如衣物、窗帘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花边的作用。
(2)教师总结花边的概念及作用。
2. 新课内容(1)讲解花边的分类及特点。
(2)讲解花边的设计方法。
(3)讲解制作花边的步骤。
3. 示范与讲解(1)教师示范花边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2)讲解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花边。
(2)学生按照设计方法制作花边。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1)每组展示设计的花边。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花边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
六、作业布置1. 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款花边。
2. 将设计稿和实物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评价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过程中,注意安全问题的强调,确保学生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适当调整教学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实践中。
5. 注重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附录1. 教学课件。
2. 花边设计素材。
第9课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欣赏和讨论,了解花边的特点,学会用点、线、面等元素设计花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花边的概念:花边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线条,通常用于美化衣物、家居用品等。
2. 花边的特点:美观、实用、富有创意。
3. 花边的分类:根据形状可分为线条花边、图案花边、实物花边等。
4. 花边的制作方法:手绘、剪贴、编织等。
5. 花边的应用:衣物、家居用品、礼品包装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花边的特点,学会用点、线、面等元素设计花边。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设计出富有个性化和美观的花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花边实物、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花边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花边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花边的概念、特点、分类、制作方法及应用,让学生对花边有全面的认识。
3. 欣赏与讨论:展示优秀花边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讨论,提高审美观。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设计花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漂亮的花边2. 内容:花边的概念、特点、分类、制作方法及应用花边设计的要点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设计一款花边,要求富有创意和美观。
2. 收集生活中的花边实例,分析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花边设计的基本方法。
2.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3. 改进措施:针对部分学生设计能力较弱的问题,课后可提供辅导,加强个别指导。
4. 学生反馈:学生对花边设计感兴趣,表示愿意继续学习美术课程。
9《漂亮的花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作用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花边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边,发现花边的图案美、线条美和色彩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花边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花边的概念、作用和特点2. 花边的图案美、线条美和色彩美3. 花边的制作方法4. 花边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作用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花边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边,发现花边的图案美、线条美和色彩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花边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花边的制作方法;花边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漂亮的花边,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花边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和特点呢?2. 学习花边的概念、作用和特点(1)花边的概念:花边是一种装饰性的线条,通常用于衣服、窗帘、床单等物品的边缘装饰。
(2)花边的作用:花边可以美化物品,增加物品的艺术感;花边还可以掩盖物品的瑕疵,使物品更加完美。
(3)花边的特点:花边具有图案美、线条美和色彩美。
3. 观察生活中的花边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家里或其他地方的花边,让学生发现花边的图案美、线条美和色彩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4. 学习花边的制作方法(1)剪贴法:将花边的图案剪下来,粘贴在物品的边缘。
(2)描绘法:用画笔在物品的边缘描绘花边的图案。
(3)编织法:用线材编织成花边的形状,然后固定在物品的边缘。
5. 学生动手制作花边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种制作方法,合作完成一件物品的花边制作。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花边,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作用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花边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边,发现花边的图案美、线条美和色彩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花边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9课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欣赏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特点,掌握花边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花边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花边的概念:介绍花边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对花边有初步的认识。
2. 花边的分类:根据形状、图案和用途等方面,介绍不同类型的花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花边的创作方法:讲解花边的制作技巧,如线条的运用、形状的组合、色彩的搭配等,让学生掌握花边的设计方法。
4. 花边的应用:展示花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花边的实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花边的创作方法和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花边设计,使之既美观又实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花边实物、花边设计图稿、教学课件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花边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花边的特点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花边的概念、分类和创作方法,让学生对花边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花边设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花边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漂亮的花边2. 课题:第9课3. 教学目标4. 教学内容5. 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学过程7. 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为自己喜欢的物品设计花边,如书签、手帕、衣物等。
2. 要求:运用所学花边设计方法,注重美观与实用性。
第9课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认识花边的多样性和美观性。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自己设计出漂亮的花边。
教学内容1. 花边的概念和特点。
2. 花边的分类和欣赏。
3. 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4. 学生实践,设计自己的花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掌握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设计出独特而漂亮的花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花边的图片和实物。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漂亮的花边,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花边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展示一些花边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对花边有更深的了解。
3. 设计方法讲解:讲解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出漂亮的花边。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每组设计自己的花边,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1. 漂亮的花边2. 内容:花边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作业设计1. 画出自己喜欢的花边。
2. 用彩纸剪出自己喜欢的花边。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掌握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花边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对花边有更深的了解;通过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本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花边的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的作品创新性不足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学生实践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实践前的准备在学生实践之前,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已经理解了花边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技巧。
为此,可以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并确保它们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9课漂亮的花边》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特点,掌握花边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花边的绘制技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花边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花边的定义、作用及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场景。
2. 花边的特点:分析花边的线条、形状、颜色等特点,让学生感受花边的美丽与和谐。
3. 花边的绘制方法:学习花边的起笔、转笔、收笔等基本技巧,掌握绘制花边的基本步骤。
4. 花边的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花边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花边的绘制方法和创新设计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花边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科书、PPT、花边实物、范画等。
2. 学具:铅笔、橡皮、彩色笔、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花边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讲解花边的特点,分析花边的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让学生感受花边的美丽与和谐。
3. 演示讲解:示范花边的绘制方法,分步骤讲解起笔、转笔、收笔等基本技巧,让学生掌握绘制花边的基本要领。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花边的绘制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掌握绘制技巧。
5.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花边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第9课漂亮的花边》2. 课题要求:了解花边的概念、特点,掌握绘制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3. 重点难点:绘制方法、创新设计。
9. 漂亮的花边(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学会设计简单花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美化生活中的物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花边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花边设计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花边实物、PPT、绘画工具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发现花边的存在。
b. 学生分享生活中见到的花边,教师总结花边的特点。
2. 基本概念与技巧讲解a. 讲解花边的定义、分类和用途。
b. 介绍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如重复、对称、变化等。
3. 示范与指导a. 教师示范如何设计花边,并讲解注意事项。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设计花边,教师个别指导。
4.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款花边。
b.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5. 总结与拓展a.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花边设计技巧。
b. 学生分享如何将花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1. 学生独立设计一款花边,要求富有创意,色彩搭配和谐。
2. 家长参与评价,拍照上传至班级群,共同分享美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审美情趣。
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生活品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第9课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起源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花边图案,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内容1. 花边的概念、起源和作用2. 花边的分类和特点3. 花边的制作方法和步骤4. 花边的创新设计与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花边的概念、起源、分类、特点、制作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花边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花边实物、图片、课件、示范视频。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花边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起源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花边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花边及其应用场景。
3. 实践操作:教授花边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花边图案。
4.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花边的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板书设计1. 漂亮的花边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呈现,包括花边的概念、起源、分类、特点、制作方法和步骤、创新设计与应用等内容。
作业设计1. 制作一幅花边图案,要求创意独特,色彩搭配和谐。
2. 收集生活中的花边实物或图片,分析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2. 学生反思: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制作花边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今后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9课《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掌握花边的绘制方法和设计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创新,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花边的基础知识:介绍花边的概念、种类、用途。
2. 花边的绘制方法:学习花边的线条、形状、色彩等绘制技巧。
3. 花边的创新设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边的创新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花边的绘制方法和设计技巧。
2. 教学难点:花边的创新设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花边实物、PPT、黑板。
2. 学具:彩纸、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花边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兴趣。
2. 新授:讲解花边的基础知识、绘制方法,示范绘制过程。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花边的绘制和设计。
4.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漂亮的花边》2. 内容:花边的概念、种类、用途;花边的绘制方法;花边的创新设计。
作业设计1. 必做题:绘制一幅花边作品。
2. 选做题:运用环保材料,制作一幅立体花边作品。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花边的绘制方法和设计技巧掌握程度。
2.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花边的绘制方法和设计技巧,还培养了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继续进行花边的创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能力。
(总字数:约500字)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 实物展示:展示各种花边的实物,如衣服、窗帘、桌布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花边的美丽和实用性。
第9课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花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花边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花边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发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花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花边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3. 花边的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花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花边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花边的创作实践,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花边实物、绘画工具等。
2. 学具:图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花边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花边的绘制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花边的创作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花边的绘制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漂亮的花边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品展示与评价、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花边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 观察生活中的花边应用,记录下来,下次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花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对花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新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花边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创作任务,但在创新设计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第9课漂亮的花边(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花边的定义;
2.能够在纸张中绘制简单的花边图案;
3.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花边的绘制技巧。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花边的定义;
2.在纸张中绘制简单的花边图案;
3.掌握一些简单的花边的绘制技巧。
三、教学难点
掌握一些简单的花边的绘制技巧。
四、教学内容
1. 分享
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一些漂亮的花边,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美。
同时,介绍花边的定义和历史。
2. 实践
老师引导学生用铅笔在纸张上画出简单的花边图案,并指导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注意以下技巧和方法:
1.用简单的图案开始,如波浪线、叶子等;
2.画一些小的图案,然后再去填充大的图案,这样整个作品更加有吸引力;
3.用颜色或者黑色笔来强调花边,让花边更加突出。
3. 师生互评
老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进行师生互评,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同时,老师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关的建议。
五、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
2.实践操作;
3.师生互评。
六、教学评价
1.师生互评;
2.学生自我评价。
七、课后作业
1.练习绘制不同的花边图案;
2.查找一些花边的图片,并分析图片中所使用的技巧和方法;
3.在生活中寻找花边的出现场景,并拍照记录下来。
《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 11、课本原文内容速览:花边知识(还变即边饰纹样,装饰与器物边缘,一个图形向两边重复延伸,就可以形成花边)。
花边设计与制作(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
课文: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花边,能用剪短的语言描述“什么是花边”了解花边的装饰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用剪纸或绘画的方式设计制作花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互动,结合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回忆日常生活中见过的一些花边,学习花边的制作方法,发展动手能力、造型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欣赏与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细心观察,留心身边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花边并制作出花边。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理解,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的花边。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件、花边实物剪纸工具材料、磁铁图形等。
(1)情境导入:教师身着装饰花边纹样的民族服饰(课结合地方民族特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老师的衣服漂亮吗?为什么漂亮?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花边?揭示课题《漂亮的花边》(4)创作活动:1)课件展示简单的花边2)作业要求:用彩纸剪漂亮的花边;分小组完成用花边对一个组员的装饰打扮。
3)巡视指导展示评价:(5)展示评价1)每组被装扮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获得优胜。
(全组成员每人获得一颗星星奖励。
)2)邀请学生进行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总结评,评价作品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价:花边设计美观漂亮。
小组合作创作花边形式多样。
(6)拓展延伸:运用自己的花边纹样装饰个人日记本,写下属于自己的艺术日记。
漂亮的花边教案漂亮的花边教案(通用13篇)漂亮的花边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知花边是图形的重复廷伸;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折、剪、贴、画、印等动手能力,掌握制作技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大胆创造意识,体验花边图案的美感;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花边图案的图形特点;教学难点:花边的设计、应用;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花边的东西(例:手帕、餐巾布,碗、蝶、瓶子、布娃娃等)。
课时:剪刀、胶水、腊光纸等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教师组织学生上台展示(投影)收集的各种有花边的东西。
(教师提问、学生欣赏相结合导入课程主题内容)1你喜欢自己收集的东西吗?它漂亮吗?引出花边具有装饰、美观的作用,能使一件原本单调的物体更加美观、丰富。
2这些漂亮的花边造型选用了什么材料?3你能发现这些漂亮的花边,这有什么样的规律。
引出是图形的不断重复排列延伸的知识点,教师可适时作简单演示。
4找一找我们身边的东西还有哪些有漂亮的花边:手帕、餐巾布、床单、布帘、衣服的衣领、袖子、热水瓶、碗、蝶、瓶子、画框、轮胎纹理等。
二、探索研究:我们知道花边是一种向两边重复延伸的图形,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作花边?学生:画的、剪贴的、盖印的教师示范:1画:2剪:连续图案剪法:1.取一张长宽合适的长条纸,从中间连续对折数次成一小方形;2.在折好的纸上画上要剪的纹样(纸两边的点不要剪断,一定要有物与物有连接的地方);剪掉空白处,留下色彩花纹展开为延接的图案花。
数张纸重叠剪出的单个图形(不连接)进行排列组合,也能作出漂亮的花边三、设计制作: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形(纹样)2、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应用建议:1.给自己的美术课本封面、学习园地、黑板设计一个漂亮的花边2.在各种瓶、罐或日用器皿上进行装饰。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9课漂亮的花边》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边的定义以及国内外不同的花边风格;2.学习绘画技巧以及如何构思和涂色花边;3.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美的能力;4.掌握一定的创作方法,促进学生艺术创作意识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询问学生对花边的了解或观察一些花边设计,引出今天的教学主题。
2. 讲授(15分钟)1.讲解花边的定义以及国内外流行的花边风格,如欧洲古典、中国传统、日式、韩式等几种风格;2.介绍如何使用不同的笔触和涂色技巧来绘制花边。
3. 实践操作(30分钟)1.要求学生先在练习纸上模仿老师画直至自己掌握,练习不同的花边风格和笔触;2.设计一种具有自己特色的花边图案并按照主要色调给花边上色;3.教师应督促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留出时间做示范。
4. 总结(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拿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其他的同学提出评价建议,教师给予总评。
三、板书设计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习和掌握绘画技巧以及花边设计的基础知识;2.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难点:1.绘制经典的花边和自己创造独特的花边风格;2.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表现:1.能够理解花边设计的定义和风格种类;2.能够使用不同的笔触和涂色技巧进行花边的绘制;3.能够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花边图案。
2. 教学效果:通过现场实验表明,学生们对花边设计的定义和风格种类有所了解,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在创造出自己独特花边作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在中深入地学习了花边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让以及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到了美的乐趣。
同时,教师也在过程中不断引导、纠错,不断提出新的灵感设计思路帮助学生克服难关,并且在授课过程多次叮嘱学生们注意安全,避免疲倦过度,保护学生的健康。
第9课漂亮的花边(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边的概念,知道花边的作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图形设计花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花边的概念和特点。
2. 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花边的创意设计。
2. 花边的制作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花边样品、设计图稿等教具。
2. 学生准备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花边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用品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花边是一种装饰品,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用品,提高生活品质。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花边的概念、作用和特点,让学生对花边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教师示范花边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并实践。
3.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款花边,要求创意独特、美观大方。
4. 学生展示设计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设计稿,动手制作花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完成花边制作,互相欣赏、交流,提高审美观。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花边的设计技巧和制作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增强自信心。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家里的生活用品设计一款花边,提高生活品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花边的概念、作用、特点和设计制作方法。
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提高了审美观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花边的创意设计感到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花边的概念、作用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设计花边的创意和美观程度。
3. 学生制作花边的技巧和完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