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36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知识框架】早期殖民掠夺【重点梳理】1.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背景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
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掠夺概况(1)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2)16世纪,西班牙凭借强大的海军舰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
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2.英国的殖民扩张开始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
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殖民掠夺方式(1)建立种植园: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
英国殖民者在此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材料(2)三角贸易: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
18世纪,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3)影响: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3.荷、法、英殖民争霸【知识延伸】“三角贸易”分别给欧洲、美洲、非洲带来了什么影响?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原料和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美洲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人口,严重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今天非洲落后的根源。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一、基础知识梳理。
1. 课文主题概括。
- 明确这一课主要讲述的历史时期、事件或人物的核心主题。
例如,如果是关于近代欧洲的变革,可能是围绕着某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者工业革命的某个阶段等。
2. 重要历史事件。
- 时间、地点、起因。
- 准确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具体年份甚至月份,如果有必要)、地点(是在某个城市、国家或者地区)以及引发事件的原因。
比如是由于社会矛盾的激化、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是外部压力等。
- 经过。
- 详细描述事件发展的过程。
包括主要人物的活动、重要的战役(如果是战争相关事件)、政策的推行等。
例如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恐怖统治措施等。
- 结果和影响。
- 阐述事件最终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以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广泛影响。
如对政治制度的变革(是建立了新的政权形式还是巩固了原有的政权)、经济发展的推动或阻碍、社会阶层的变化(新兴阶层的崛起或者旧阶层的衰落)、对文化思想的影响(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等)。
3. 重要人物。
- 简介。
- 人物的基本情况,如出生背景、所属阶层等。
例如,如果是一位政治家,他是贵族出身还是平民出身,这可能影响他的政治理念和政策倾向。
- 主要贡献或行为。
- 他在这一历史时期所做出的重要事迹。
如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当时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政治家的改革措施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意义等。
二、重点难点解析。
1. 概念理解。
- 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要历史概念进行详细解释。
例如,如果提到“君主立宪制”,要解释其内涵,包括君主的权力范围、议会的职能等,与其他政治制度(如共和制)的区别。
2. 因果关系分析。
- 深入分析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比如某一国家的殖民扩张与国内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是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和市场,从而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还是工业革命增强了国家实力,进而推动了更广泛的殖民扩张。
3. 历史意义探讨。
- 从不同角度探讨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历史意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说课稿尊敬的评课老师,各位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是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此课时长约为45分钟,我们将深入探讨欧洲殖民时期的历史背景、殖民主义的特征和早期殖民掠夺的案例和影响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殖民主义的危害和重要性。
教材推荐互动式教学法,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相交流,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欧洲殖民时期的历史背景,熟悉殖民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早期殖民掠夺的案例及影响。
2. 掌握掠夺者与被掠夺者之间的关系,考察原住民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4. 通过思考和互动讨论,了解各国间的文化多样性和相互交流。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欧洲殖民时期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殖民主义的特征和殖民掠夺的案例第三部分,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2. 教学步骤:Step 1 欢迎新课,引入主题向学生直接提出问题,如“你们可以想象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资源被人强制掠夺时的感受吗?”,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让学生自由发表一些简短的观点和例子,以调整学生的状态。
然后,以一张地图的形式展示欧洲殖民时期世界地图,介绍欧洲殖民时期的历史背景。
Step 2 探讨殖民主义的特征和殖民掠夺的案例通过介绍欧洲殖民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殖民地形成的起因并了解殖民主义的特点。
随后我们介绍早期殖民掠夺的几个案例,如哥伦布的航海和印度尼西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等。
同时列出掠夺的资源,如黄金、玉石、香料、木材、动物皮毛等,让学生明白欧洲殖民主要从什么地方获取利益,并了解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关系。
Step 3 讨论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探讨欧洲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老百姓的影响,如文化、纪律、语言和宗教等方面。
为此,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讨论和合作交流,模拟现实情况,深入探讨各个殖民地面临的社会、文化、经济压力以及其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分析掠夺导致的生态破坏以及对生命的威胁。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主要讲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为了获取财富和资源,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掠夺的历史。
本节课通过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殖民活动,展现了早期殖民掠夺的特点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早期殖民掠夺的历史。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殖民掠夺的深层次影响和殖民者的心态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深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的殖民掠夺活动,掌握早期殖民掠夺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殖民掠夺给被殖民地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良好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早期殖民掠夺的活动、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殖民掠夺背后的动机和殖民者的心态,以及殖民掠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展示殖民掠夺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歌曲《征服者》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殖民掠夺的含义和影响。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早期殖民掠夺的主要活动和国家。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殖民掠夺的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观点。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阐述殖民掠夺的动机和殖民者的心态。
5.案例分析:以印度为例,让学生了解殖民掠夺对被殖民地的影响。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重要知识点总结葡萄牙 与西班 牙的殖 民掠夺葡萄牙 葡萄牙人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西班牙 16世纪,西班牙“无敌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西班牙凭借这支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
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 英国的 殖民 扩张崛起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逐渐成为海上霸主18世纪贩运黑奴船的示意图图片解读: 贩卖黑奴体现出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野蛮性在于无视生命的珍贵,将人作为商品出卖;残酷性表现在贩卖黑奴持续时间长,后果严重。
图片解读:“三角贸易”涉及欧洲、非洲、美洲。
出程:欧洲→ 非洲。
中程:非洲→美洲。
归程:美洲→欧洲。
“三角 贸易”原因 美洲劳动力短缺过程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结果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影响 (1)有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2)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3)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
对美洲: 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经济的发展。
对欧洲: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续表)关联拓展17——18世纪中英对外政策的比较拓展延伸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之间的关系。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的经济基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教材问题解答【P78 课后活动】“三角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非洲丧失了近1 亿的精壮人口,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笔记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的内容。
这一课呀,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某个特定时期的大门,里面满是有趣又神秘的故事。
我记得我们班的历史老师,一上课就特别兴奋地跟我们说:“这节课的内容啊,就像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各个角色粉墨登场,演绎着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这一课主要讲的是早期殖民掠夺。
那什么是殖民掠夺呢?简单来说,就像是一群强盗闯进了别人的家,看到好东西就抢,还想把这个家据为己有。
欧洲的一些国家在这个时期就扮演了这样不光彩的角色。
先来说说葡萄牙和西班牙吧。
这两个国家在早期的殖民掠夺中就像两个先富起来的邻居,到处去抢占土地。
葡萄牙沿着非洲海岸南下,建立了很多殖民据点,这就好比在沿途种下了一颗颗自己的种子,想让这些地方都长出葡萄牙的果实。
他们还到达了亚洲的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
而西班牙呢,他们就更厉害了,直接往西走,发现了新大陆——美洲。
哇塞,当时的西班牙人就像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库一样兴奋。
他们在美洲抢夺金银财宝,强迫当地的印第安人做苦力。
可怜的印第安人啊,就像被大灰狼盯上的小羊羔,毫无反抗之力。
我当时就想,这西班牙人怎么能这么残忍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吗?这就好比你到别人家里,不仅抢东西,还让主人给你干活,简直不可理喻。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那当地的印第安人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其实他们也有反抗,但是他们的武器太落后了,就像拿着木棍去对抗拿着枪炮的敌人一样,胜算太小了。
接着呢,荷兰这个国家也加入了殖民掠夺的大军。
荷兰人就像是一群精明的商人,他们组建了东印度公司。
这个东印度公司可不得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吸金怪兽,在亚洲疯狂掠夺财富。
它在印度尼西亚等地垄断了香料贸易。
同学们之间就会讨论:“荷兰人怎么就这么会赚钱呢?”其实啊,他们所谓的赚钱手段也是建立在对当地人民的剥削之上的。
再后来,英国也不甘示弱地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英国就像是一个后来居上的强者,他们在北美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是一节历史课。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欧洲殖民者在新航路开辟后,是如何进行殖民掠夺的。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美洲和亚洲的殖民掠夺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同时,教材也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三角贸易、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等。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殖民掠夺的恶劣影响,以及殖义对人类历史的深刻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殖民掠夺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殖民掠夺的本质,以及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况感兴趣,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美洲和亚洲的殖民掠夺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殖民掠夺的本质,以及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殖民掠夺的批判性思维,认识到殖义对人类历史的深刻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美洲和亚洲的殖民掠夺行为。
2.教学难点:殖民掠夺的本质,以及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殖民掠夺的本质,以及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殖民掠夺的历史事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殖民掠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殖民掠夺的本质。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美洲和亚洲的殖民掠夺行为。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教学难点: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1世纪是蓝色的世纪,海洋,对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国政治家沃尔特·雷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早在500年前,为了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法等国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演绎了一幕幕大国兴衰的历史大剧,今天让我们回到500年前的欧洲,看看西方各国如何进行殖民霸权的角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16世纪)1.教师提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最先进行殖民扩张?提示:最先开辟新航路。
2.教师提问:它们扩张的情况如何?提示:葡萄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殖民据点与商战(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控制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以殖民据点为基础进行掠夺式贸易;西班牙——在美洲建立一个殖民大帝国。
3.教师过渡:16世纪西葡两国建立起以亚洲、非洲为主的东方殖民帝国和以美洲为主的西方殖民帝国,成为最早的海洋霸主,两国在殖民地进行赤裸裸的残酷掠夺,财富像水一样流进西葡两国,如何支配这些财富呢?两国都是封建君主制国家,把掠夺来的财富主要用于购买法国、荷兰、英国的奢侈品,财富又像云一样地飘走了,西葡的辉煌成为过眼云烟,代替其殖民霸主地位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风车王国”。
目标导学二:“风车王国”——荷兰(17世纪)1.教师提问:荷兰扩张的情况如何?提示:一度控制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和锡兰;强占中国台湾;在好望角经营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2.教师讲述:荷兰位于欧洲北部,一半以上的国土低于海平面;国土面积只有葡萄牙的一半,比西班牙小得多;人口只有150万;资源如煤、铁等缺乏。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战争》知识点归纳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2、时间:1857年—1859年3、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应用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
章西实现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4、影响: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独占巴西;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
2、概况:①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②玻利瓦尔在1816年以后的10年时间,由北向南,横扫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3、结果: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统治者为大势所迫,宣布独立。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英国的宪章运动(时间:1836-1848年)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2、纲领:《人民宪章》3、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产生条件:①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②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经验;③吸收前人的精华2、《共产党宣言》①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或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②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
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2、经过:①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②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③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3、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展示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4、《国际歌》(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一、战争的爆发(时间:1861年4月)1、根本原因: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矛盾的表现:①关税问题;②劳动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3、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4、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二、北方的胜利1、战争经过:①1861年3月,南方十一个州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②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③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战争出现重大转折;④1865年,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的“首都”里士满,取得战争的胜利2、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林肯在剧院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身亡3、美国内战的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主要讲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为了寻求财富和资源,开始对外进行殖民掠夺的历史。
本课内容涉及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殖民地和全球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早期殖民掠夺的历史事实,认识殖民掠夺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殖民掠夺的具体过程、手段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史料,分析殖民掠夺的特点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史实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对外进行殖民掠夺的历史事实,掌握殖民掠夺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认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和全球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殖民掠夺的过程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殖民掠夺对被殖民地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通过对殖民掠夺的批判性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对外进行殖民掠夺的历史事实;殖民掠夺的过程、手段和影响。
2.教学难点: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和全球产生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殖民掠夺的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史料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史料,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殖民掠夺的历史事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航路开辟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课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