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军勇士观后感电影片

红军勇士观后感电影片

红军勇士观后感电影片
红军勇士观后感电影片

红军勇士观后感电影片

《勇士》以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为背景,讲述了红四团二十二名突击队员,突破天险穿越枪林弹雨的生死关口,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下面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红军勇士观后感电影片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那场辗转二万五千里的大迁移,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而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发起,由红四团具体执行的强渡大渡河与飞夺泸定桥两场战事,是整个长征过程中极其关键的战役。取得胜利之后,红军就粉碎了蒋介石将他们变成石达开第二的阴谋,并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甚至有“十三根铁链劈开通往共和国之路”的美誉。

时光荏苒,感动常在。10月14日,再现当年红四团两大战役的战争动作电影《勇士》,开始在国内各大影院热映。本片由著名导演宁海强执导、赵冬苓、赵宁宇编剧,香港著名幕后精英罗礼贤担任动作指导,李东学、于小伟、聂远、宋佳伦等位明星领衔主演。

这段历史被写入了小学课本,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经过主创团队的精心构思,几场动作大戏,设计得险象环生,惊心动魄。

开篇的竹林遭遇战,相比压轴大戏来说,只是正餐前的开胃小菜,但在罗礼贤的巧妙设计之下,展现得极为灵动。当红军勇士从竹林顶端呼啸而下,向敌人射出一排排子弹之时,观众的热情一下子被引燃了。这让人很难不联想起《卧虎藏龙》和《十面埋伏》,能把主旋律电影拍得如此酷炫,又有谁会说不好看呢?

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踏上一艘小船,他们的脚下,是奔腾肆虐的河水,一个浪头过来,小船就有被打翻的危险;他们的对面,是的敌人,用迫击炮和轻重机枪构建起了强大火力网;他们的身后,则是负责掩护的战友,试图压制住敌人的攻击。勇士们要直面猛烈的炮火,随时做好中弹牺牲的心理准备,又要与激流做斗争,防止船体被倾覆。这个难度,真不是一般地大。

飞夺泸定桥是全片的压轴大戏,但高潮之前的“前戏”同样精彩。在接到任务之后,红四团将士拖着疲惫的身躯,顶着漫天的大雨,踏着陡峻的山路,冒着敌人的不时侵扰,用两腿一天奔袭二百四十里,这是世界军事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在此过程中,不断有战士中流弹倒地,因精疲力竭而倒下,因体力透支而牺牲,但是,没有一个人因此恐惧,没有一个人变成逃兵。

夺桥的经过,我们当然都不陌生,但影片所做的艺术化

处理,无疑把这个过程渲染得更加惨烈和悲壮,更让我们印象深刻。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抽去,十三根冰冷的铁索高悬于河面,令人不寒而栗。二十二名举着土制盾牌的勇士,匍匐在摇摇欲坠的铁索之上,顶着敌人的炮火,以他们的血肉之躯,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国共两军隔河交火,枪炮齐发,漫天的火光映红了天空,爆炸声震耳欲聋,子弹啪啪啪地打在盾牌上,看得人相当紧张,红军战士的不断牺牲,更让我们为之心痛。而定格与慢镜的恰当运用,更是将这种气氛烘托到了极致。因此,当最终胜利到来之时,银幕上的战士们一定会尽情欢呼,影院里也会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虽然是根据历史事实改编,但影片主创显然无意于拍摄一部准纪录片,而是在四场主要动作戏之外,穿插了不少文戏,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这些战场上铮铮铁骨的勇士,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却相当平和甚至是腼腆,他们会一起识字,一道聊天,一块开玩笑,红军没有森严的等级,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相处得就如同兄弟一般亲密。铮铮铁骨之下,他们还有着拳拳丹心。

都说如今的影视圈是一个小鲜肉横行的刷脸时代,一些颜值出众的帅哥美女,恨不能在脸上盖个“我是##”的大印,吸引粉丝前来买单。而《勇士》中的一干明星,为了真实还历史现场,却让化妆师把自己的脸庞变得极为黝黑,令观众

看不清本来面目。因为是在川西实地拍摄,他们还要与高原反应做斗争,还要顶着酷热趴在铁索上拍戏,其辛苦程度,没有亲历的人,真是难以想象。

在这一百分钟之内,我们只记得黄团长,杨政委和廖大强等等,而顾不得去想他们是由谁扮演的。特别是果郡王李东学本尊,全程扮演小腿受伤的团长,并没有上阵搏杀,却是这支队伍的灵魂。正是他的冷静指挥,才确保了战事的胜利。于小伟饰演的连长廖大强,作为夺桥的突击队长,承担了大部分动作戏,矫健身手不输《湄公河行动》中的张涵予。聂远饰演的政委沉稳大气,机智沉着,与团长配合默契;宋佳伦饰演的神枪手看似鲁莽却粗中有细,更是带给了观众最震憾的一幕。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林妙可扮演的小姑娘,给这部杀戮气息深重的男人戏,带来了一抹别样的光彩。她站在铁索后面大声呐喊的场景,一定为会自己收获更多粉丝。

总有一些往事,让我们永远难忘;总有一些感动,长久萦绕在我们心头;总有一些勇士,让我们一想起来就肃然起敬,倍感亲切。没有八十年前红军战士的流血奋战,就没有今天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不管时光如何流转,岁月怎么变迁,红军的精神永不过时,而《勇士》这样的优秀作品,也会在中国影史上留下精彩篇章。

红军勇士观后感电影片电影《勇士》讲述红军长征过大

渡河与泸定桥的事情。此片在某些网友打分网站,评分极低。暂时抛开电影内容不谈,本片的拍摄水平,至少在《港》、《美人鱼》这样的闹剧之上,而于枪战一面,大约也可以致敬一下近期的《我的战争》和《湄公河行动》。

那么,还得回到内容本身去谈这部长征题材的电影。在战略战术层面上,这部电影略有长进,红军和国军形成对峙局面,一个奔袭,一个围堵,算是各自打牌,有来有去。战争戏的好看之处,就是我有“来言”,你有“去语”,排兵布阵打调度。

这是技法方面。情怀上呢?《勇士》继承的,是十七年文学时期(更早可追溯到延安文学时期)养成的一种对战争小说和战争电影的创作态度革命的乐观主义。什么叫革命的乐观主义呢?就是,也展现死亡,展现正面战场,但不把死亡搞的那么悲观,相反,在战斗中,实现一种昂扬与积极向上,在牺牲中寻找快乐。我们以往的很多此类题材,都是革命的乐观主义。比如,《小兵张嘎》,当战争喜剧看,都行。

《勇士》,显然也是革命的乐观主义,对牺牲的痛苦尤其是个体的肉体与精神痛苦,不多着墨,相反,把这些痛苦变为一种对牺牲的乐观向往,成为一种革命精神。这种战争片的指导思想,一直充斥在中国此类电影的创作指导第一线。

同袍兄弟杀红眼,红军还是国军,几十年后再看,都没

什么可骄傲的。内战,素来是各大民族都不愿意正面歌颂的。即使美帝这样的没文化的民族,在涉及南北战争题材的影片的时候,也不愿意过分歌颂胜利者,更不愿意贬低南方政权。韩国这边,在讲述内战的电影上,更是有很多例子。

《欢迎来到东莫村》,算是韩国内战电影中比较典型的。该片对朝鲜战争的讲述,不是韩国这边多威武,或者多无辜,更不是朝鲜那边多无耻,或者多蠢猪。相反,电影将韩国军人和朝鲜军人置于一个孤岛山村,这里世外桃源,如此美景与淳朴民风之下,竟然要被美帝飞机轰炸。朝鲜和韩国军人联合起来,对抗轰炸,保护平民。

这是韩国战争片对于内战的一种态度。大量的韩国战争电影,都致力于弥合南北关系,并且致力于构建一个民族之间的地缘血脉。基于此,这类电影很少有革命的乐观主义,更不会以战争为乐趣,甚至于不会把会打仗当做炫耀与歌颂的桥段。这类电影,已经从歌颂某类精神,发展成为对整个民族的人文关怀。

我有一点思考,我们的长征戏,能不能也致力于弥合两岸关系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理念,能否更多地进驻到这类电影中去?比之于对战争和战争英雄的歌颂,是否弥合自己民族的内部矛盾更有价值?

是革命的乐观主义更超前,还是弥合民族内部矛盾更超

前?我受教育的程度低,想不通这个问题了。《勇士》里边,国军将领在是否炸毁泸定桥的问题上说,这是给老百姓修的,炸毁了,咱们就是千古罪人。这个桥段,在片中,只是给国军为何没有毁掉泸定桥以理由,但是,这个无心一语,却能带来不少感动为百姓着想,才是最大的社会价值。

红军勇士观后感电影片第一,人物立得住,剧情设置上一环扣一环

影片开始没多久就把国共两方的战事现状摆在台面上,红军要渡江,国军不让渡江。红军在涉水,坐船,打炮,国军在小黑屋里对着沙盘指挥。硬汉男星李东学继《钢刀》大秀刚强之后再次扛鼎男一号,饰演团长,与聂远饰演的政委在一起带领部队执行任务。黄皮炮手田生才,藏族小女孩,新兵蛋子王东宇的设定,还有牺牲的云贵川,打不死的廖大强(于小伟饰)等人物设置鲜明个性,都让人瞬间入戏。一开始是时间的不可能,一个昼夜怎能跑完240里?现在装个APP 每天走一万步的朋友们知道,1万步是14里,要1个半小时,还要走快一点。一个昼夜240里,就是不睡不吃不喝快步走的体能极限。接着,国军那块也不让你踏实,伏击、射杀、各种几里一小战让红军损失将士也真是够让人揪心的。难得的是,在如此节奏紧张,情节密集的情况下,红四团全部打通关,真是奇迹。

二、场面宏大,还原历史

作为一部战争大片,本片没有多年前《红河谷》的悲壮和诗意,要的就是战场,演得就是惨烈,所以本片把所有的功夫都用在了还原历史,展现战争上面了。大渡河的激流,大远景俯拍的真实感,悬崖绝壁,高远雪山的场面,通过摇臂,航拍等技术手段,确实让人看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而现在CG手段的运用也让人了解这场战争更简化。国军指挥时的沙盘上做出动态箭头指示,沙盘瞬间转换实景的运用,都让蒙太奇的表现力更为生动。没有观众曾目睹这场战役,但是看本片仿佛身临其境。

第三,小情节补充大背景,小人物彰显大悲壮。

相信所有人都会对新兵蛋子王东宇和黄皮炮手田生才的那场戏印象深刻。可怜的王东宇为了学习打炮,背着不能跑的田生才跑240里,结果在畅想未来的时候永远倒在了川西路上。田生才后悔,众人唏嘘。田生才后来顶着王东宇的名字参加飞夺泸定桥,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这个小弟,确实是战火中的友情,患难中的真兄弟。藏族小女孩和士兵哥哥的戏也是让人喜欢的。战乱让亲人骨肉分离,战争让人骨肉团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在本片多处可见。

第四,重头戏还在最后,那悲壮壮的二十分钟啊。

整部片子,前七十分钟都可以不看,最后二十分钟要看。整部戏全部情节都可以不了解,最后二十分钟要了解。什么叫英雄?什么叫惨烈?什么叫舍生忘死?什么叫军人的职责?本片,将传说中的神战演绎成真,将绘画作品上的那一幅幅场面变成了真人真枪炮。烈火与钢刀,大渡江与铁索寒,奋勇又残破,生死之间命悬一线。什么叫做爱国主义?什么叫做大无畏精神?即使你已经不喜欢现在这个物欲横流,报纸上天天说人们没有信仰的时代了,返回八十年前,飞夺泸定桥,只这一个战役都会让你重新产生希望。

我们不说这片子多多多好,能载入史册,能票房奇迹都是片方的事儿,它也没有到那个高度,我们就说对信念,对理想,对美好生活的牺牲,多少将士(抗日期间,抗联,国军,红军都要算)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话真的是肉馒头碰着铁枪炮生生干出来的。所以,《勇士》电影本身的内容和质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代表的那种精神和信仰。确实,它做到了。

在电影《勇士》中,战士们行军时,会各自背上写着字的木牌,来让大家相互间识文断字,共同学习,在他们身上的木板上,也在那些可爱可敬的红军战士身上,我们看到了“成长”、“勇敢”、“未来”、“信念”、“刚强”、“坚持”、“信仰”……是的,我们也会把这部影片,这个故事,这些词,

刻在自己内心的木板之上,时刻警醒着自己,今天的来之不易,明天的更要珍惜。

红军勇士观后感电影片勇士这个题材对我来说很亲切,因为我姥爷就是一名红军。如果他还活着,看到了会很欣慰吧。八十年前,在我们中国四川中西部发生了一个大事件。红四团冒雨昼行240里,并且靠22个勇士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胜利。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光辉的一笔,也是数十年来被绘画,评书,大鼓书等多个版本演绎的精彩故事。惨烈、奇迹、热血、悲壮,是这个故事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而对于我们年轻一代80、90后来讲,《飞夺泸定桥》曾经在我们课本中出现过,也就成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大事件。如今,根据这个事件改编的电影《勇士》就要公映了,有幸可以提前观影,看片后决定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经历过这场战役,但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小时候常听那些爷爷们讲长征时候没有吃的,如何把一条皮带切成小块含在嘴里,不舍得嚼,直到化掉。影片中不时出现1935年,我会不由得想那个时候,红小鬼的他会是在哪个战线上。

《勇士》确实如我们预想的那样,悲壮、惨烈、热血,没让人失望。一望无际的川西高原,丛林密布,江水绵延,一支叫红四团的队伍正在这里行军。一个腿伤伤到骨头里的团长(李东学饰),几十个衣着褴褛的战士,一个女扮男装的

藏族女孩,一个黄皮国军的炮手阿三,这些人出现在影片一开头,似乎预示着这必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他们接到命令,要赶过两百多里到泸定桥那个方位时,所有观众都沸腾了。接下来几十分钟里即将上演的就是那场惊天大战。只是,要把一个人人都熟悉的战役演绎好确实太难。故事是确定的,结局的都知道的,中间的过程做好看,做合理才是最重要的。果然,当红四团的勇士们成功夺下泸定桥时,众人(包括观众)的心里一块石头都落了地。不负盛名,不负众望。对得起“飞夺泸定桥”。

历年奥斯卡获奖最佳影片目录(1927—2016)

历年奥斯卡获奖最佳影片目录(1927 — 2016 ) 第 1 届奥斯卡(1927-1928 年度)最佳影片:翼Wings 第 2 届奥斯卡(1928-1929 年度)最佳影片:百老汇的旋律/ 红伶秘史The Broadway Melody 第 3 届奥斯卡(1929-1930 年度)最佳影片: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 4 届奥斯卡(1930-1931 年度)最佳影片:壮志千秋Cimarron 第 5 届奥斯卡(1931-1932 年度)最佳影片:大饭店Grand Hotel 第 6 届奥斯卡(1932-1933 年度)最佳影片:乱世春秋Cavalcade 第7 届奥斯卡(1933-1934 年度)最佳影片: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8 届奥斯卡(1935-1936 年度)最佳影片: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第9 届奥斯卡(1936-1937 年度)最佳影片:歌舞大王齐格飞The Great Ziegfeld 最佳影片:左拉传The Life of Emile Zola 第10 届奥斯卡(1937-1938 年度) 1

第11 届奥斯卡(1938-1939 年度) 最佳影片:浮生若梦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第12 届奥斯卡(1939-1940 年度)最佳影片: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第13 届奥斯卡(1940-1941 年度)最佳影片:蝴蝶梦Rebecca 第14 届奥斯卡(1941-1942 年度)最佳影片:翡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第15 届奥斯卡(1942-1943 年度)最佳影片:忠勇之家Mrs. Miniver 第16 届奥斯卡(1943-1944 年度)最佳影片: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第17 届奥斯卡(1944-1945 年度)最佳影片:与我同行Going My Way 第18 届奥斯卡(1945-1946 年度)最佳影片:失去的周未The Lost Weekend 第19 届奥斯卡(1946-1947 年度)最佳影片: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第20 届奥斯卡(1947-1948 年度)最佳影片:君子协定Gentleman's Agreement 第21 届奥斯卡(1948-1949 年度)最佳影片:哈姆雷特Hamlet 第22 届奥斯卡(1949-1950 年度)最佳影片:国王的弄臣All the King's Men 2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爱国电影观后感(精选三篇)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爱国电影观后感(精选三篇) 【--手抄报内容】 我看了《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后,我受益匪浅。我被电影中的主人公张嘎不屈不挠,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深深感动。 这个电影的故事内容大约是:在1934年,有个名叫嘎子的小朋友,亲眼看见自己的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日本鬼子杀害,他怀着为奶奶报仇的愿望,跟游击队一起生活,一起战斗,配合游击队打败敌人。 嘎子小时生活很苦,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带来了快乐,多次完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上去,聪明的小脑袋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的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当时我不仅很佩服嘎子,他人小胆大。还有一次,为了打探敌情,嘎子和罗金保叔叔装扮成卖西瓜的小贩,捉了胖翻译,并缴了他的枪,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然把它藏到了鸟窝里,因而受到了批评并关了禁闭,经过队长的教育,终于认识了错误。在一次战斗中,嘎子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休养,可他知道有任务,就偷偷地跑回参战,不幸被捕了,可他面对敌人,刚强不屈,并配合部队,是战斗取得了胜利,终于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

我要多多学习张嘎不怕敌人、热爱祖国的精神。将来,如果我们国家发生了战争,我也要向张嘎一样,与敌人奋勇斗争,将敌人赶出我们的国土。 暑假期间,我观看了《地道战》这部电影,这部影片中的人物都很聪明,日本军总以为很聪明能够打败八路军,却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八路军打得落花流水。 还没有挖地道时,日本军来攻打这里,人们都躲到井旁边的密道里,日本军就把没有一个人的村子扫荡了一遍。八路军和乡亲们开始挖每家每户都连接的,四通八达的地道,利用这地道总是打胜仗。 我认为,有了困难,不仅要团结一心,还要动脑子想办法,这样才能解决难题。影片中的乡亲们不仅团结在了一起,还共同挖地道,使得日本军在明处,我军在暗处,总是让日本军摸不着头脑的吃败仗,真的好过瘾! 所以大家一起动脑想办法,打了胜仗,胜利也是大家的!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这种精神,大家一起解决困难,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 成功是快乐的,也需要大家共同付出。影片中第一场仗我军是失败的,虽然人都活着,但房子被毁了,所以大家吸取教训,集体的

电影怦然心动观后感及心得(精选多篇)

电影怦然心动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电影怦然心动观后感 电影怦然心动观后感 电影《怦然心动》一直没看,昨天与学生一起看了,没看完,如鱼鲠在喉难受。今天把它看完了。 故事情节简单,却一如影片题目看后令人怦然心动。影片叙述视角独角,分别以男女主人公的视角叙述故事,讲述少男少女布莱思与朱莉成长的故事,一个初恋的故事,一个如何学会爱的故事,无论谁看了都会有启发。 如何勇敢对待自己的真爱。女孩子的成熟永远比男孩子超前,所以当还是孩童时,朱莉就喜欢上布莱思闪亮而迷人的眼睛,她在那一刻便已怦然心动,成长的路上,她一直执着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真爱,哪怕是遭到布莱思的讨厌,她是勇敢的,影片把一个少女欲罢不能的初恋情怀描摹得细腻动人。布莱思对待自己的真爱也是勇敢的,仅管认识真爱的过程如此曲折,仅管经过了妒忌才确认。面对父亲对朱莉一家的反感,面对好友对朱莉的否定,布莱思勇敢地走向朱莉。 如何去爱,是那种“低到尘埃里“的爱吗?朱莉从年少时一起追逐着她的爱,但换来是布莱思的不屑,甚至厌恶。当她在那棵树上感受到微风吹拂时,她开始用另一种眼光审视世界,她开始活得独立自尊,不再纠缠她的爱时,这时一直逃避的布莱思才静下心来,回望

她。爱是平等的,一直纠缠却得不到的爱不是真爱。追逐的过程中要学会停下来,只有停下来,才能认真思考,理智地思考问题,只有停下来了,逃的那一方才能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逃。朱莉用自尊赢得了她的爱。 成长的路上需要引领。很欣赏布莱思的外公与布莱思一起散步时跟布莱思说的那句话:”我们中有的人暗淡无光,有的色泽艳丽,有的则光彩照人,但是偶尔你也会遇到色彩斑斓的人。当你真遇到时,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爱的成长路上,我们常常采用堵的方式,其实我们更需要智者引领,学会去爱。这正是我们现下教育缺失的地方。 相爱的路上一起种植爱的精神之树。影片最后,布莱思与朱莉一起种植那棵梧桐树时,当布莱思的手抚摸朱莉的手时,我相信他们终于明白了爱的真谛,他们会幸福地相爱。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告诉女儿爱情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相看两不厌,爱情是白发苍苍儿孙满堂时依然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叫诚,爱情是当一方离开后的心灵追念。犹如布莱思的外公,常常坐在窗前思念老伴。人生是短暂而漫长的,一路走来,一起种一棵爱情常青树,一起浇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影片只是淡淡地叙述着,就连朱莉想得到的初吻都未曾有。但是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当朱莉捧着那一筐被布莱思抛弃的鸡蛋,心会随

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1971-2013年)

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1971-2013年) 来自: F小星?(低姿态张扬的自由主张) 2008-10-26 11:33:16 p.s偶觉得有的提名的比获奖好看... 2013年(85届) 获奖:《逃离德黑兰》/ Argo 提名: 《爱》/ Amour 《南国野兽》/ 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逃离德黑兰》/ Argo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猎杀本·拉登》/ Zero Dark Thirty 《林肯》/ Lincoln 《被解放的姜戈》/ Django Unchained 《悲惨世界》/ Les Misérables 2012年(84届) 获奖:《艺术家》TheArtist 提名: 《艺术家》TheArtist,韦恩斯坦 《后裔》The Descendants,福斯探照灯 《咫尺浩劫》Extremely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华纳兄弟 《相助》The Help,迪士尼梦工厂 《雨果的秘密》Hugo,派拉蒙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索尼经典 《点球成金》Moneyball,索尼哥伦比亚 《生命之树》TheTree of Life,福斯探照灯 《战马》War Horse,迪士尼梦工厂 2011年(83届) 获奖:《国王的演讲》 提名:

《黑天鹅》Black Swan 《斗士》The Fighter 《盗梦空间》Inception 《孩子们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 《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 《127小时》127 Hours 《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 《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 《冬天的骨头》Winter's Bone 2010年(82届) 获奖:《拆弹部队》 提名:(从这届开始提名影片翻倍鸟) 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 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 直上云霄(Up in the Air) 珍爱(Precious: Based on the Novel Push by Sapphire) 阿凡达(Avatar) 第九区(District 9) 飞屋环游记(Up) 成长教育(An Education) 正经人(A Serious Man) 弱点(The Blind Side) 2009年(81届) 获奖:《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提名: 《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派拉蒙《福斯特对话尼克松》(Frost/Nixon),环球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第一篇】:《地雷战》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电影《地雷战》,其中的故事情节真是大快人心啊。 这部电影讲的是抗战时期日本军占领了黄村,把黄村改为据点,向附近的村子进攻。离黄村最近的一个村庄叫赵家庄,只有八里路的距离。于是,日本部队派了大批的军队去攻占赵家庄。可赵家庄的人们毫不畏惧,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又合理运用了孙子兵法--以少胜多,敌在明我在暗的妙处,和鬼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令敌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虽然山上的民兵们没有一支枪,没有一座炮,却学会了使用地雷的方法。是的,鬼子有强大的军队,无数枪支和大炮。但是,民兵们有地雷,有勇气,有智慧,等重要的是他们有团结一心保卫家园的决心! 民兵们靠自己的双手,发明了许多地雷:碎石雷--用来封锁大路;水土雷--用来封锁河道;子母雷--只要地雷爆炸,地雷上的手榴弹就会飞到空中纷纷爆炸......敌人伤亡惨重,日本军一个高个子军官请来了青岛的工兵,一个个地雷被工兵挖了出来,高个子军官乐得眼眯成了一条缝。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民兵们很快又发明了新的地雷应对敌人,即使挖出来也会爆炸。 麦收季节,鬼子从后面袭击,抓去了我们一部分人。随后民兵们凭着自己的机智成功把人救了出来。鬼子又来进攻了!可是没有一个人去引爆地雷,鬼子进村了,村里空无一人。一个鬼子闯进一栋房子,抱起值钱的柜子就跑。只听轰的一声,柜子爆炸了。原来,民兵们在村子里到处装了地雷!只听轰、轰接二连三的爆炸声,日本军队彻底瓦解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慨万千!一是为中国民兵过人的智慧而佩服;二是为日本人民和政府感到惋惜。是啊,为什么日本在几次大地震后仍能恢复盛兴?为什么当年小小的日本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为什么日本还敢跟中国争钓鱼岛?这一切都证明:日本人有勇气、有智慧。只不过他们运用不当!他们扭曲事实,不把他们当年侵华的真相告诉日本学生,他们与各国开战,中国的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美国的珍珠港事件,导致第一枚原子弹在

奥斯卡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观看绿皮书的心得体会素材

奥斯卡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观看绿皮书的心得体会素材 《绿皮书》,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才华横溢的黑人,构造出一场尊严的、种族的捍卫战。关于《绿皮书》观后感如何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绿皮书》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绿皮书》观后感 电影中优雅的钢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机,一个感觉高高在上,一个太接地气,一个收入丰厚,一个为生计忙碌,一个经常是手捧一本书,一个经常是手抓一鸡块,一个处事得体,一个简单直接...... 太多差异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都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敬业,都穿着非常得体,一路走来,互相影响、互相帮助,电影传递了友情的暖,还是轻松的笑,讨论了很多关于人性,孤独,偏见的话题,但没有说教,而是用趣味传达温情,暖化了人的内心。 电影让人领略了美国不同洲的风景和酒店,也让人感触深刻,有内涵,相对国内大部分肥皂剧来说,质量确实较高,有中心、有主线,有清晰的传递路线。 家庭的纽带:家庭很重要,为了家庭男主人公愿意通过各样的方式赚钱,养活家人,家庭是第一位的,为了赚钱愿意离开家两个月,电影传递了离开家这么久是多少不好的事,家庭聚会很重要,再怎么样也要在平安夜前回到家里,否则就"没有他的床了"。让人不得不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的中心是什么?" 传情的纸信:为了省长途电话费,托尼一路给家里的妻子写了好

多信,从一开始的流水帐到后面的诗情画意,从开始的照写到后面的自成一套,写得已经让音乐大师都觉得满意了,妻子看得感动不已,也加深了夫妻的感情,说明交流很重要,表达很重要。 然而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谁还会写信呢?我们或许已经失去了这个方式。 快乐是什么:是点燃一个烟,是喝一杯酒,是看一会书,是写一封信,是吃一份三明治或鸡块,是在大众的酒吧里弹一曲音乐,是一次家庭的聚餐,是朋友间一次简单的聊天,是在无垠的公路行驶.......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是自然随性、简单纯粹的一个小举动。 而我们如今的快乐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忙着追求物质和一些不可及的东西,或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生活的初心.... 包容是什么:包容举止的随意粗俗,包括有点难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捡块石头那样的小便宜,从扔掉别人喝过的杯子到同桌吃饭、共睡一间...... 而生活中的我们或许太计较一些事情,太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 电影还告诉我们什么: 要有改变的勇气,要学着尝试。 要听爸爸的话"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象最后一顿" 。 孤独是什么?不要总是一个人呆着,要和家人、朋友一起。 忍耐是什么?拳头有时候解决不了什么,有时也能解决点问题,面对别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态度和方式。

红色革命电影观后感 红色电影观后感六篇

红色革命电影观后感红色电影观后感六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红色电影曾经是陪伴了一代人走过青春岁月,也曾经是一代人童年时候的重要回忆。它们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不太能够理解的历史,只是父辈口中的传说。 篇一: 当无边的黑暗蚕食着中原大地,当腐-败的统治奴役着华夏儿女,当列强的阴谋弥漫在谈笑之间,当疾苦的人民沉睡在麻木之中,有一群人,截然相反,他们高举革命的大旗,手擎希望的火把,投身革命,奋不顾身,以自身绽放绚丽,亦是甘之如饴。 秋瑾:淡然赴死,高洁如白莲 青石板上伴随着铁链划过刺耳的咣当声,一位妇人手铐木枷,脚绑铁链,却毫无惧色,就如同出于淤泥之上的白莲一般,一路平静,一路淡然……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明明是壮志凌云的话语,明明是慷慨激昂的蔑视,但她,只是平静的叙说,淡然到让人心疼。是啊,即使是沉重的木枷依旧困不住自由的灵魂,哪怕是坚固的脚镣依然锁不住革新的脚步。 心里,许是放不下天真可爱的孩子,心里,许是放不下眷意浓浓的亲情……面对满官的指责,她置个人情思于度外,系国家未来于心中:“我的死是为所有的孩子!”宁静温和而令众人无言以驳。 秋瑾身处麻木的社会,遭众人不解,但她依旧坚持自我,起义失败了,但革命的精神,鼓舞了民族的奋斗不息。青石板上高洁淡雅如白莲一般的人消亡了,但她的倩影,永驻在所有人的心中…… 林觉民:白衣飘袂,傲然如白梅 他,仅仅一袭白衣就足以构成残酷战争中最美的一道风景,脸上革命的骄傲足以让末路之人看不到生还的退路,

甚至望而生畏。侠肝义胆,铁骨铮铮,利落的装枪上膛,迅捷的瞄准射击,一举一动,凌厉中饱含诗意,白衣上点点血色漫延而开,踉跄的身影凝聚了毫不屈服的意志…… 这不是翩翩公子的白衣,这不是文人墨客的白衣,这是独属于林觉民的白衣,白衣之下,隐藏的是坚韧不拔的革命之志;白衣之下,跳动的是义薄云天的赤血丹心;白衣之下,燃烧的是奔流不息的民族血脉。 面冠似玉,肝胆如铁,心地赤诚如朝阳。即使沉尸于水下,嘴角依旧有浅浅的笑意,此情此景,凄美如画,可不难读出其中的深韵。也正是这个人,让我心疼,却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革命,看到了他所作的努力,相信了他所相信的一切。 一个侠骨柔情的男人,用年轻而热血的生命换取了毕生的信仰,却留下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自古情义难两全! 他们,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用自己

[观后感]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观后感]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一): 红色经典电影《地道战》观后感400字 《地道战》讲述的是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挖地道、打游击,英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电影中人们应对鬼子时的英勇无畏,应对生死还有国家民族的利益抉择时对国家的无条件奉献,都深深的触动了现场观看的同学们。在地道战的抗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了英勇无畏、顽强拼搏、机智发奋的大国精神。看着老百姓们从容地应对着毒气与水淹,大胆的、机智的应对鬼子的花招,同学们的内心再一次升起了对我们这个民族无比的自豪感与骄傲感。 六十年后再回首,在那段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更是真正的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二):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刘三姐》观后感 影片主要是讲:原在山上以砍柴维生的刘三姐因反抗地主,地主断藤落江想致她于死地,却不料刘三姐命福,在遇龙河上脚踩葡萄藤,手摇青竹搞,一路高歌痛斥地主,歌声传扬,被老渔夫和阿牛哥收留。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千百里外的群众都知道刘三姐住在那里,纷纷长途跋涉赶来见她与她对歌,并邀请她去自己的家乡安顿生活,可谓百鸟朝凤。刘三姐刚烈的个性,爱憎分明写在脸上,唱起歌来那不是悠扬婉转而是气宇轩昂直逼云霄,她随口骂来恶霸,听得劳作的人民但是解气。以前的精神基本寄托在山歌上,刘三姐到了哪儿,她的精神随歌传播到哪儿,整一个成为农民反抗强权的领袖,是任何地方恶霸的眼中钉。 影片最为精彩的一个片段就是:刘三姐与三秀才对歌的一出绝妙好戏,原来地主是不会唱歌的,那些读之乎者也的书生只会摇头晃脑,背着歌书,而你看刘三姐却张口就来,毫不思索,傲气俏皮,她的歌声、她的智慧全在艰辛的劳作和大自然的灵气中浑然天成。地主和秀才们斗但是歌,丑态毕露,民众得了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或许刘三姐并不想当什么领袖,她只是拥有更为本真的锐气,可这锐气势不可当,歌声传遍天涯时,民众的心就更为坚定了,也更多了精神的慰寄。 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感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而且继续不断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民众,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其中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片中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齐,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的唱段与唱腔才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国粹,毫无修饰的天籁之音就应让现如今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民族唱法歌手引起深思。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三): 《开国大典》,以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庆典命名,是历史的真实展现。首次上映于1989年,是献给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大礼。导演:李前宽肖桂云;编剧:张天民、张笑天、刘星、郭晨;演员阵容庞大,名演员颇多,表演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个性鲜明;影片场面恢宏,喜庆热烈,让人叹为观止。 影片一开始,我人民解放军千军万马,英勇前进,展现了1948年底,毛主席、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乡亲们在欢庆胜利。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来到乡亲们中间。此时的蒋介石官邸也举行圣诞夜宴会,国民党要员们木然地听着张群宣读蒋介石的《新年文告》。我军在’三大战役’中不断取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原创:麦太太 在刚刚结束的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绿皮书》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三个奖项。 今天,这部影片已在全国上映了。 诚挚地推荐给大家,真的很好看。 你不用管美国媒体的评价,你就从中国观众的角度看,就可以了。 在超级英雄3D电影满天飞的当下,这样本身就不贵的2D电影,真的是良心之作。 好电影一年看不了几部,去影院观看吧!跟我在我的破笔记本电脑上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可以用两个词概括:funny &; touching.幽默有趣,感人至深。 我永远记得大学时的系主任给我们上精读课时,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反差越大越是美。尤其是喜剧。一黑一白,黑的是拿到三个博士学位的钢琴演奏家,白的是连字都认不全的"白丁".反差如此之大,两人三观碰撞出来的大火星子呼呼地冒啊!一个白人受雇于一个黑人当全职司机,现如今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故事的背景偏偏设在1962年,那时,种族隔离制度还没有被废

除……各种反差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本着对大家负责的原则,我不能剧透,仅仅举两个反差的例子。 影片中的黑人钢琴家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坚决不肯降低专业水准,他只演奏古典音乐作品,什么李斯特啊,肖邦啊,根本不关心当时流行的黑人音乐,他也不关注流行音乐圈。但照常理来说,黑人最擅长的应该是爵士乐,这就是一种反差。所以,影片最后在那个黑人专属的小酒馆里,黑人钢琴家虽然打破自己的原则演奏了爵士乐,但他却特别开心。他对于自我身份的纠结得到了暂时的释怀。爵士乐最大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大家看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个细节,酒馆里的表演者们先演奏了一个调,然后黑人钢琴家开始跟上,这就是知音,你起个头,给个调,我就可以跟你合奏了。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吃肯德基炸鸡的那场戏,爆笑。时光倒退到上世纪90年代,要是中国的老百姓能吃上一顿肯德基,得高兴一个月,可以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因为很贵!!!曾经一度,中国老百姓觉得肯德基也算是"高端食品"了。反差之下,在美国,肯德基不是什么高端食品,肯德基店也被认为是黑人常去的店。《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是不吃炸鸡的,黑人不吃炸鸡,这本身就是一种反差。反而男主白人司机狂吃炸鸡,这也是一种反差。 炸鸡被提及两次。第二次在南方庄园,主人用炸鸡招待黑人钢琴家,他脸上的表情非常不自然。

历届1~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第1~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第01届1929《翼》Wings 第02届1930《百老汇的旋律》The Broadway Melody 第03届1931《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04届1932《壮志千秋》Cimarron 第05届1933《大饭店》Grand Hotel 第06届1934《乱世春秋》Cavalcade 第07届1935《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08届1936《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第09届1937《歌舞大王齐格菲》The Great Ziegfeld 第10届1938《左拉传》The Life of Emile Zola 第11届1939《浮生如梦》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第12届1940《乱世佳人》又名《飘》Gone With the Wind 第13届1941《蝴蝶梦》Rebecca 第14届1942《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第15届1943《米尼弗夫人》又名《忠勇之家》Mrs. Miniver 第16届1944《卡萨布兰卡》又名《北非谍影》Casablanca 第17届1945《与我同行》Going My Way 第18届1946《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 第19届1947《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第20届1948《君子协定》Gentleman’s Agreement 第21届1949《哈姆雷特》Hamlet

观看红色经典后感

观看《党的女儿》有感 在建党节来临之际,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观看红色经典电影《党的女儿》。影片中的主人公,“党的女儿”李玉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坚毅勇敢,不畏强暴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很值得我学习,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感叹新中国来之不易。为了推倒“三座大山”,争取人民得解放,成千上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才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上的教师,只有努力工作,以优异成绩报效国家,才是感恩先烈的最好方式。今天重温中国共产党的过去伟大的历史进程,让我深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不但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的肺腑心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应该具备李玉梅同志的这些优秀。 首先,要有敢于与一切恶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品质。影片中李玉梅与党的叛徒马家辉的斗争让我对她敬畏不已。玉梅兴高采烈地去找“共产党员”马家辉,却遭到马家辉的迫害,很明显马家辉已经背叛了党组织,做了不折不扣的叛徒走狗,面对马家辉的丑恶嘴脸,李玉梅坚强地与之对抗。她瞪大着眼睛死死地盯

着叛徒,在她的眼神中,我读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不屈和在危难关头的大无畏精神,我更读到了共产党员要与一切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与信念。 其次,要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气。党的女儿李玉梅英勇就义了,她用她的死亡捍卫了她的尊严与信念,用她的死亡换来了斗争的胜利,用她的死亡挽救了她的党费——三筐咸菜。当小女儿想偷尝咸菜时,却被她竭力制止,大声怒喝,因为那是给前方共产党员的供给,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品质令我感动不已。在临死的最后一刻她还不忘共产党,握住通讯员小程的手叮嘱他一定一定要将那三筐咸菜送到前线去。这是何等的精神啊,一个女人为了革命的伟大事业而放弃了对家的照顾,放弃了年幼的孩子,为了革命事业义无反顾地走向了人生的终结点。 其三,要有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什么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所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真正的共产党员,首先要有很强的共产主义信念,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理想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就能够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提供精神支持。其次,要具备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畏惧,勇敢地挑战权贵,与一切恶势力斗争到底,不怕苦不怕累,最重要的是不怕牺牲,时刻准备着为党的伟大事业而奉献终身。最后,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美国工厂》观后感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美国工厂》观后感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美国工厂》观后感从这个纪录片中,能看到来至于两个国家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冲突,中国工人与美国工人在一个团队中的自我认知的差异,由于各自的立场不同,所观看事物的角度就会改变,在不断的冲突与改变中摸索前行。 从纪录片的前一部分中可以看到,美国工人对于福耀工厂的未来,还是拥有者强烈的期待心理的。在那一位副总经理问道要不要在墙上挂上两幅画,一副中国的、一副美国的,曹德旺说:挂美国的,我们还是不要刺激他们了。在曹德旺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曹德旺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格局与胸襟。还有一幕就是说要去砍了议员脑袋的那位经理。从这两个点能看到双方起初的克制,还是希望能够良好的合作的。 影片中在美国工人来中国工厂学习的那一段,有两位员工的对白给人的印象十分的深刻,很是直白地讲出了问题冲突的矛盾点。就是中国的那句古话:拿了钱,就得办事。最重要的就是美国工人没有那种对于一个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美国工人之中存在着大量的只为拿工资的员工,他们是为了拿到工资从而使自己回到“中产阶级”,使自己的生活更好,而不能在团队中担任自己应有的角色。而中国工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团队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思考的更多的是能为团队做什么,有种以团队为家的感觉,只有相

互间的配合,才能像齿轮一样,一个连接一个推动着公司这艘巨轮向前远航。 冲突最为激烈的莫过于工会的差点介入那一段了,工会组织人员发传单、刷口号,做员工的思想工作,而福耀管理层,也是层层推手去控制着事件的恶化。最终,以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于工厂建立工会。福耀拿到了满意的结果,而因为劳工冲突导致失业的人,只能在落寞中反思着自己的得失。 影片的结尾部分,工厂的管理者在向曹德旺介绍着,将会用机器人一步步地取代人工。这种机器取代重复劳动力的模式,必定会在以后的社会上,特别是制造业中发展壮大。 正如一位美国工人所说的那些话,重复的劳动是困乏的,更是对于人的一种精神上的一种巨大的考验。在重复的`劳动中,你可能会丢失你对于世界的热爱,生活的热忱。在中国福耀工厂,一位大姐的回答,说这工作还可以把。一天十二个小时,一年回家一两次,这个节奏估计放到美国很多人是要崩溃的。人们对于事情的认知与判断,大概率的来源于你所接触的世界和人,它决定着你思维的维度和深度。 人活着,就是要干活的。这句话大概没人会反对。工作占据人们大部分的时间,通过工作,人们获取生存的价值,推动经济的发展,收获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一片理想的王国。没点理想,拿什么支撑着你不断的前行。

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名单(特别全)

【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 Collection】 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合辑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通过业内人士投票,颁给每年得票最高的电影,奥斯卡金像奖之一。此奖项起初被称为最佳作品奖(Best Production)。 奥斯卡第一届时(1927-28年,于1929年颁发),“最佳影片奖”颁发了两座,一座最佳作品奖(Best Production)颁给了史诗片《铁翼雄风》,另一座杰出艺术作品奖(Unique and Artistic Production)则颁给了艺术片《日出》。这两座奖都是授予当年度最杰出的影片,其表现手法两异但同样为优秀的电影。而事实上,评审和片厂老板们却以他们的影响力来改变了影片的获奖。米高梅老板Louis B. Mayer就因不喜欢自己公司的金·维多所拍的《群众》的写实手法,而无奈地将奖项颁给了《日出》。隔年,奥斯卡又改回单一的“最佳作品奖”,并决定《铁翼雄风》是这个奖项之得奖影片,而使得《铁翼雄风》总被误作是头一年度唯一的最佳影片(至1931年改称为最佳影片)。顺带一提,《铁翼雄风》和《日出》是最佳影片类奖项中,唯二的默片。 经过多年的发展,于1944年起,奥斯卡将最佳影片奖的提名数,限制在五部。 有人认为,非英语系的电影只会入围最佳外语片,也就是说,只有相当少数的非英语电语,能够因为其艺术价值,而获入围最佳外语片以外的其他奖项。因此,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几乎可称作是“奥斯卡最佳‘英语’片奖”。时至2006年止,仅有八部非英语电影获得最佳影片奖的提名,分别是1938年的《大幻影》、1969年的《焦点新闻》、1972年的《大移民》、1973年的《哭泣与耳语》、1995年的《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1998年的《美丽人生》、2000年的《卧虎藏龙》、2006年的《硫磺岛家书》。 ———————————————————————————————————————————————————————————————— 【附录: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名单】 (注: 评奖时间晚于影片上映日期) 第01届1929《翼》Wings 第02届1930《百老汇的旋律》The Broadway Melody 第03届1931《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04届1932《壮志千秋》Cimarron 第05届1933《大饭店》Grand Hotel 第06届1934《乱世春秋》Cavalcade 第07届1935《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08届1936《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第09届1937《歌舞大王齐格菲》The Great Ziegfeld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在刚刚结束的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绿皮书》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三个奖项。 今天,这部影片已在全国上映了。 诚挚地推荐给大家,真的很好看。 你不用管美国媒体的评价,你就从中国观众的角度看,就可以了。 在超级英雄3D电影满天飞的当下,这样自己就不贵的2D电影,真的是良心之作。 好电影一年看不了几部,去影院观看吧!跟我在我的破笔记本电脑上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可以用两个词概括:funny&touching.幽默有趣,感人至深。 我永远记得大学时的系主任给我们上精读课时,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反差越大越是美。尤其是喜剧。一黑一白,黑的是拿到三个博士学位的钢琴演奏家,白的是连字都认不全的"白丁".反差如此之大,两人三观碰撞出来的大火星子呼呼地冒啊!一个白人受雇于一个黑人当全职司机,现如今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故事的背景偏偏设在1962年,那时,种族隔离管理办法还没有被废除……各种反差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本着对大家负责的原则,我不能剧透,仅仅举两个反差的例子。 影片中的黑人钢琴家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坚决不肯降低专业

水准,他只演奏古典音乐作品,什么李斯特啊,肖邦啊,根本不关心当时流行的黑人音乐,他也不关注流行音乐圈。但照旧理来说,黑人最擅长的应该是爵士乐,这就是一种反差。所以,影片最后在那个黑人专属的小酒馆里,黑人钢琴家虽然打破自己的原则演奏了爵士乐,但他却特别开心。他对于自我身份的纠结得到了暂时的释怀。爵士乐最大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大家看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个细节,酒馆里的表演者们先演奏了一个调,然后黑人钢琴家开始跟上,这就是知音,你起个头,给个调,我就可以跟你合奏了。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吃肯德基炸鸡的那场戏,爆笑。时光倒退到上世纪90年代,要是中国的老百姓能吃上一顿肯德基,得快乐一个月,可以成为自己夸耀的资本,因为很贵!!!曾经一度,中国老百姓觉得肯德基也算是"高端食品"了。反差之下,在美国,肯德基不是什么高端食品,肯德基店也被认为是黑人常去的店。《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是不吃炸鸡的,黑人不吃炸鸡,这自己就是一种反差。反而男主白人司机狂吃炸鸡,这也是一种反差。 炸鸡被提及两次。第二次在南方庄园,主人用炸鸡招待黑人钢琴家,他脸上的表情非常不自然。 "炸鸡",在影片中是有特定含义的。 男演员马赫沙拉-阿里,凭仗这部影片刚刚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的最佳男配角。而就在两年前,他凭《月光男孩》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的小金人,也是最佳男配角。厉害啊!演技真的是好!影片中的几段钢琴演奏场景,每一个场景,钢琴家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因为

(完整版)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及最佳外语片集锦

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1990-2014年)2014年(86届) 获奖:《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 提名: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Dallas Buyers Club 《华尔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 《地心引力》/Gravity 《内布拉斯加》/Nebraska 《菲利普船长》/Captain Phillips 《她》/ Her 《美国骗局》/ American Hustle 《菲洛梅娜》/Philomena 2013年(85届) 获奖:《逃离德黑兰》/ Argo 提名: 《爱》/ Amour 《南国野兽》/ 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逃离德黑兰》/ Argo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猎杀本·拉登》/ Zero Dark Thirty 《林肯》/ Lincoln 《被解放的姜戈》/ Django Unchained 《悲惨世界》/ Les Misérables 2012年(84届) 获奖:《艺术家》The Artist 提名: 《艺术家》TheArtist,韦恩斯坦 《后裔》The Descendants,福斯探照灯 《咫尺浩劫》Extremely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华纳兄弟 《相助》The Help,迪士尼梦工厂 《雨果的秘密》Hugo,派拉蒙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索尼经典 《点球成金》Moneyball,索尼哥伦比亚 《生命之树》TheTree of Life,福斯探照灯 《战马》War Horse,迪士尼梦工厂 2011年(83届) 获奖:《国王的演讲》 提名: 《黑天鹅》Black Swan 《斗士》The Fighter 《盗梦空间》Inception 《孩子们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绿皮书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绿皮书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原创:麦太太 在刚刚结束的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绿皮书》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三个奖项。 今天,这部影片已在全国上映了。 诚挚地推荐给大家,真的很好看。 你不用管美国媒体的评价,你就从中国观众的角度看,就可以了。 在超级英雄3D电影满天飞的当下,这样本身就不贵的2D电影,真的是良心之作。 好电影一年看不了几部,去影院观看吧!跟我在我的破笔记本电脑上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可以用两个词概括:funny & touching. 幽默有趣,感人至深。 我永远记得大学时的系主任给我们上精读课时,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反差越大越是美。尤其是喜剧。一黑一白,黑的是拿到三个博士学位的钢琴演奏家,白的是连字都认不全的”白丁”.反差如此之大,两人三观碰撞出来的大火星子呼呼地冒啊!一个白人受雇于一个黑人当全职司机,现如今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故事的背景偏偏设在1962年,那时,种族隔离制度还没有被废除……各种反差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本着对大家负责的原则,我不能剧透,仅仅举两个反差的例子。 影片中的黑人钢琴家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坚决不肯降低专业水准,他只演奏古典音乐作品,什么李斯特啊,肖邦啊,根本不关心当时流行的黑人音乐,他也不关注流行音乐圈。但照常理来说,黑人最擅长的应该是爵士乐,这就是一种反差。所以,影片最后在那个黑人专属的小酒馆里,黑人钢琴家虽然打破自己的原则演奏了爵士乐,但他却特别开心。他对于自我身份的纠结得到了暂时的释怀。爵士乐最大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大家看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个细节,酒馆里的表演者们先演奏了一个调,然后黑人钢琴家开始跟上,这就是知音,你起个头,给个调,我就可以跟你合奏了。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吃肯德基炸鸡的那场戏,爆笑。时光倒退到上世纪90年代,要是中国的老百姓能吃上一顿肯德基,得高兴一个月,可以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因为很贵!!!曾经一度,中国老百姓觉得肯德基也算是”高端食品”了。反差之下,在美国,肯德基不是什么高端食品,肯德基店也被认为是黑人常去的店。《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是不吃炸鸡的,

历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获奖短片全集

《历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获奖短片全集(1932-2010)》(Academy Awards Winning Best Short Subject,Cartoons(1932-2010)) [花与树].Flowers.and.Trees.1932.迪斯尼 [三只小猪].Three.Little.Pigs.1933. [龟兔赛跑].The.Tortoise.and.the.Hare.1935. [三只小孤儿猫].Three.Orphan.Kittens.1935. [乡巴佬].The.Country.Cousin.1936. [老磨坊]https://www.doczj.com/doc/789564015.html,l.1937. [公牛费迪南德].Ferdinand.the.Bull.1938. [丑小鸭].Ugly.Duckling.1939. [银河]https://www.doczj.com/doc/789564015.html,ky.Way.1940.米高梅 [借一只爪].Lend.a.Paw.1941. [元首的面孔].Der.Fuehrer's.Face.1942. [扬基都德鼠].The.Yankee.Doodle.Mouse.1943. [老鼠的麻烦].Mouse.Trouble.1944. [请安静!].Quiet.Please!.1945. [猫的协奏曲].The.Cat.Concerto.1947. [崔蒂派].Tweetie.Pie.1947.华纳 [小孤儿].The.Little.Orphan.1948. [由于有点印象].For.Scent-imental.Reasons.1949. [格拉德.麦克波-波].Gerald.Mcboing-Boing.1951.UPA [孩童世界].The.Two.Mouseketeers.1951. [约翰老鼠].Johann.Mouse.1952. [嘟嘟、嘘嘘、砰砰和咚咚].Toot.Whistle.Plunk.and.Boom.1953. [马鸪飞去时].When.Magoo.Flew.1954. [飞毛腿冈萨雷斯].Speedy.Gonzales.1955. [马鸪先生的小车].Magoo's.Puddle.Jumper.1956. [鸟的烦恼].Birds.Anonymous.1957. [昆虫骑士].Knighty.Knight.Bugs.1958. [月亮鸟].Moonbird.1959. [马罗].Munro.1961. [代用品].Ersatz(Surogat).1961. [洞].The.Hole.1962. [评论家].The.Critic.1963. [粉红色的芬克].The.Pink.Phink.1964. [点与线].The.Dot.and.the.Line.1965. [赫伯.阿尔伯特和提加纳布拉斯双重特点]. Herb.Alpert.and.the.Tijuana.Brass.Double.Feature.1966. [盒子].The.Box.1967. [小熊维尼历险记].The.Many.Adventures.of.Winnie.the.Pooh.1977. [做一只鸟真不容易].It's.Tough.to.Be.a.Bird.1969. [总是对的就是对的吗].Is.It.Always.Right.To.Be.Right.1970. [唧唧喳喳的鸟].The.Crunch.Bird.1971. [圣诞颂歌].A.Christmas.Carol.197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