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得实际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943.50 KB
- 文档页数:1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同样多”的概念,能够将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包括理解“同样多”的概念、掌握摆同样多的方法以及用语言描述摆的过程。
2. 教学重点:理解“同样多”的概念,掌握摆同样多的方法。
3. 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摆的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物品,如小石子、豆子、扣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同样多”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同样多”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摆同样多的方法。
3. 操练: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学具摆出同样多的数量,并用语言描述摆的过程。
4. 巩固: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苏教版2. 板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
六、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身边的物品摆出同样多的数量,并用语言描述摆的过程。
七、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同样多”的概念,能够将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1)》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学会用各种方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技能,对于生活中的数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问题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学会用各种方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培养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学会用各种方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两个数量相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素材、学生活动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猴分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猴有10个苹果,要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认识到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实际问题,如“把5个橘子摆成和8个橘子一样多”,“把3个篮子里的球摆成和5个篮子里的球一样多”,让学生观察、思考,并用各种方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如摆弄小球、小棒等,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找到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6页例1及第37页的练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简单的加减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同样多的概念,掌握如何通过简单的加减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同样多的概念,掌握如何通过简单的加减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个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小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小卡片、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同样多的概念。
例如,我准备了10个小卡片,分给两个学生,一个学生有5个,另一个学生有5个,让学生感受他们手中的卡片数量是同样多的。
2. 讲解:通过教材中的例1,讲解如何通过加减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
例如,我有8个苹果,你有5个苹果,我们可以通过给你2个苹果,使得我们手中的苹果数量同样多。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加减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
例如,我准备了12个小球,分给两个学生,一个学生有7个,另一个学生有5个,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得他们手中的小球数量同样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同样多+ 2 2同样多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同样多的概念。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加减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同样多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加减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需要用到同样多的概念?他们是如何通过加减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们特别关注。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个问题: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
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分配物品、平均分配食物等方面。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一步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要明确这个问题出现在教材的第五章第二节,这一节主要讲述了我们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给大家出一个例子:我们有10个苹果,要把它们分给小明和小红,使得他们每个人分到的苹果数量一样多。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分呢?我会让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的解法。
然后,我会引导大家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用实际的苹果来摆,也可以用纸牌或者其他物品来代替。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强调“平均分”的概念,让大家理解,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就是让它们的总数除以人数的结果是一样的。
在讲解完这个例子之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巩固这个概念。
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回家之后,找一些物品,尝试着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并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今天的教学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今天的学习,理解并掌握“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概念。
在课后,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这个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大家特别关注。
理解“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概念。
这个概念虽然简单,但是它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实际的应用,比如分配物品、平均分配食物等。
我会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引导大家理解这个概念,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例子,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是如何运用这个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会给大家出一个例子,让大家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第三个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强调“平均分”的概念,让大家理解,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就是让它们的总数除以人数的结果是一样的。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1)》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数量是否相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但对于抽象的数量概念和比较方法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数量是否相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
2.难点: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数量是否相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摆一摆、看一看等活动,加深对“两个数量相等”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小球等,用于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课件准备: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利用教具,如苹果、小球等,摆出两个数量不同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b.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数量是否一样多?怎样才能使这两个数量一样多?2.呈现(10分钟)a.展示课件,呈现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如“小华有3个苹果,小明有5个苹果,怎样才能使他们的苹果数量一样多?”b.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数量是否一样多?怎样才能使这两个数量一样多?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教具摆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主备单位:淮阴实验小学 主备人:牛冲 教学内容: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P6-8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探究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方法。
2.在活动中感受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数学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方法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教具学具:课件、圆片、小棒若干教学资源:教学光盘表达训练:小军再填上4个彩珠就和芳芳一样多;芳芳拿走4个彩珠就和小军一样多;芳芳给小军2个彩珠,就和小军一样多。
板书设计: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小军: ○○○○○○○○芳芳: ○○○○○○○○○○○○教学过程:一、迁移导入1. 看图回答(1)8只小鸭,,12只小鸡 问:小鸡比小鸭多几只?【互助】(1)互助表达:小鸡比小鸭多4只。
互助方法:小组讨论。
互助形式:小组形式。
互助目标:人人都会解决此问题。
(2)15个三角形,17个圆形 问:三角形比圆形少几个?【互助】(2)互助表达:三角形比圆形少2个。
互助方法:互相检查彼此的比较画线。
互助形式:同桌互相纠正。
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2.揭示课题:思考:如果要让小鸡和小鸭的只数一样多,三角形和圆形的个数一样多,会是怎样的情况,今天我们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简单应用题二、探究研讨出示情境1.看图说话小军说:我穿了8个彩珠,芳芳说:我穿了12个彩珠想一想: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互助】(3)互助表达:小军再填上4个彩珠就和芳芳一样多芳芳拿走4个彩珠就和小军一样多芳芳给小军2个彩珠,就和小军一样多。
互助方法:同桌合作,用圆片摆一摆,移一移。
互助形式:同桌一个摆小军的,一个摆芳芳的,然后交流移的方法。
互助目标:人人动手,积极参与课堂,学会方法。
2.实际操作:用圆片摆一摆让学生独立操作,边操作边说出自己的想法,看看谁想出的方法最多?在小组内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四课时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第四课时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科书数学二年级第6—8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吧两种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吧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2、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二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并了解吧两种不同个数物体摆得“同样多”的不同途径,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和交流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吧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的方法教学准备:12个红圆片、12个蓝圆片和24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识,激活思维1、比一比出示图片:一行苹果和一行梨,苹果10个、梨7个,一一对应的排列提问: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可以怎样说?(让学生用多3个、少3个描述个数关系)1、说一说请同桌小朋友看图上两个部分相互说一说:苹果比梨多几个,反过来怎样说?苹果比梨多3个,梨比苹果少3个,还你能换句话说一说吗?2、引入新课比较两种不同个数的物体,可以先找出同样多和多的两部分,直接看出多了多少货少了多少。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这样的经验,来解决吧两种物体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关系1.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出示例3,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提出问题: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2.操作思考,解决问题。
(1)引导操作探索请小朋友用红圆片代替小军的彩珠,蓝圆片代替芳芳的彩珠,动手摆一摆。
引导学生按条件摆出相应的圆片:红的8个,蓝的12个。
(同时在黑板上摆出两行圆片)比较:小朋友能比一比这两串彩珠的个数谁的多谁的少,和大家说说你比的结果吗?你是怎样看出多4个或少4个的?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合作交流。
(2)交流理解组织学生交流摆成“同样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