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与山东省国土测绘院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 格式:pdf
- 大小:53.67 KB
- 文档页数:1
山东建筑大学“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绩效评价3月26日,由山东建筑大学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村镇社区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项目课题绩效评价会在学校博学会议室顺利召开。
课题绩效评价会议由科技部“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云中教授担任组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清勤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孔宇航教授、清华大学规划系副主任田莉教授、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徐峰教授和北京中天玉晟会计师事务所高级会计师张小艳女士受邀参加本次会议。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于德湖教授,党委委员、副校长宋涛教授参加会议。
会议由宋涛主持。
于德湖对参加此次课题绩效评价会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并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辞,指出山东建筑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建筑类学科优势,在承接科技部重点项目、培育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项目取得的多项关键技术在示范区得到集成应用,为服务村镇社区规划和提升社区人居环境发挥重要示范作用。
于校长强调,该项目是我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我校将持续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预祝课题绩效评价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同时恳请与会专家为项目高质量绩效评价提出宝贵意见。
项目负责人山东建筑大学崔东旭教授对项目整体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汇报。
该项目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三个层面开展村镇社区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研发了村镇社区空间发展图谱、村镇社区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体系、“参与式”规划决策与决策技术等多个代表性成果,可为乡村振兴中村镇社区分类引导、建设管理和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山东建筑大学赵亮教授、同济大学黄一如教授、北京大学刘涛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宋聚生教授、东南大学李向峰教授代表五个课题组,分别从关键技术、创新点、考核指标、人员投入和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汇报,并按照科研项目分类绩效评价要求,聚焦“绩效四问”,重点汇报了各课题代表性成果和实施效果。
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特征、理论逻辑与实践策略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教育强国定义与重要性 (3)1.2 文档目的与研究范围 (4)2. 关键特征 (5)2.1 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6)2.1.1 教育质量的全球领先性 (7)2.1.2 终身学习的推动机制 (8)2.1.3 教硏结合的协同效应 (10)2.2 教育公平与社会包容 (11)2.2.1 平等获得优质教育 (12)2.2.2 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 (12)2.2.3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14)2.3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15)2.3.1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17)2.3.2 先进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 (18)2.3.3 教育财政与发展策略 (19)3. 理论逻辑 (21)3.1 教育科学与政策理论基础 (22)3.1.1 国际视角下的教育理论 (24)3.1.2 本土化教育政策实践研究 (25)3.2 驱动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因 (27)3.2.1 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 (28)3.2.2 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的链接 (29)3.2.3 社会变化对教育需求的影响 (30)4. 实践策略 (32)4.1 策略规划与实施路径 (34)4.1.1 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35)4.1.2 自下而上的基层实践 (36)4.2 制度创新与体系改革 (37)4.2.1 教育法律政策的构建 (39)4.2.2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40)4.2.3 教育和科研的融合发展 (43)4.3 政策工具与质量监控 (44)4.3.1 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设计 (45)4.3.2 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 (47)4.3.3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47)1. 内容简述教育强国建设是任何国家提升全民素养、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这一概念强调通过教育实现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明确了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特征主要体现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育制度、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设施以及高水平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
交叉节理类岩石裂隙扩展规律研究陈云娟;刘洪钊;尹福强;崔亦秦;刘华军【摘要】交叉节理是岩体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连续体,其裂隙扩展对岩体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交叉节理类岩石裂隙扩展规律,可为岩体工程安全施工和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文章基于相似理论,以砂岩为原型,通过多组配比试验选配抗压强度为1:1的类岩石试件,并分别对单、双X型节理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单向加载条件下交叉节理的裂隙扩展规律,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RF)对裂隙扩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室内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单X型节理岩体裂隙扩展会以某一条节理为起裂节理,并沿起裂节理迅速扩展,释放能量达到新的平衡;对于双X型节理岩体,某组X型节理会起主控作用,直到试件破坏.DDARF可以较好地模拟裂隙的扩展路径,与室内试验相辅相成,共同揭示交叉节理的裂隙扩展规律.【期刊名称】《山东建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4)002【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类岩石试件;交叉节理;裂隙扩展;室内试验;非连续变形分析【作者】陈云娟;刘洪钊;尹福强;崔亦秦;刘华军【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 250102;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山东建筑大学资产处,山东济南2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80 引言自然界岩体含有许多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不连续面,其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岩体的力学特性和强度特性。
交叉节理是自然界岩体不连续面的一种普遍存在形式,研究交叉节理岩体受压条件下的破坏规律对于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1-4] 。
由于试验条件和试验装置的限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节理、平行节理、断续节理、洞室等不连续体形式,对于交叉节理岩体裂隙扩展规律的研究比较少。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深入研究交叉节理岩体裂隙扩展的规律。
MapGIS新技术研讨会(山东GIS行业应用高层论坛)暨济南中地15周年庆典召开胡笑伟【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4(30)7【摘要】6月8日,由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中地数码集团济南中地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MapGIS新技术研讨会(山东GIS行业应用高层论坛)暨济南中地15周年庆典适动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幵。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玉志,总经济师、山东省测绘学会秘书长曲荣鹏出席会议。
山东建筑大学、省经信委、省地矿局、省农科院、省水科院、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和专家,以及来自全省不同行业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总页数】1页(P104-104)【关键词】MapGIS;新技术研讨会;行业应用;山东省;济南;论坛;国土资源厅;技术创新战略【作者】胡笑伟【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相关文献】1.山东省模具工业协会"2019年理事扩大会暨行业新技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召开 [J],2.中国造纸化学品工业协会4月20-22日在杭州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第十八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与造纸新技术应用研讨会》(’2010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与造纸新技术应用高层论坛) [J],3.第二届全国磁共振分子影像研究与应用高层论坛暨第三届全国磁共振新技术应用与管理研讨会在深圳胜利召开 [J],4.山东省模具工业协会“2019年理事扩大会暨行业新技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召开[J],5.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召开 [J], 刘学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地框架协议书,共建北京高等学校“城乡建设与管理(古建测绘)”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设立“北京则泰研究生奖学金”。
校长朱光、副校长汪苏、研究生工作部(处)部(处)长陈静勇、测绘学院院长王晏民、测绘学院党委书记赵西安,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李云山、测绘学院副院长杜明义、测绘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震远以及研工部、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人员出席签约仪式。
北京则泰集团公司总裁侯坤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出席签约仪式。
朱光校长首先代表北京建筑大学向北京则泰集团公司多年来对北京建筑大学建设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他指出,校企开展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是北京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发挥校企双方技术人才比较优势,构建企业人才高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对于推进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方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朱校长详细介绍了北京建筑大学发展历史、近年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他希望双方在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工作,在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工作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领域和深度,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北京则泰集团公司侯坤总裁对北京建筑大学取得的建设成就表示祝贺,他详细介绍了北京则泰集团公司发展历史、近年的建设与发展成绩和发展愿景,表示将结合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全方位地促进双方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互补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培养古建测绘高新技术人才,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与会人员就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生专业实践、就业实习、研究生奖学金等合作建设工作进行了沟通交流。
签约仪式后,侯坤总裁一行参观了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园、教学场所等设施。
本次签约仪式实现了北京建筑大学与北京则泰集团公司双方合作建立古建测绘领域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共同心愿。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北京建筑大学主持的北京高校“城乡建设与管理”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将培育出更多成果,培养更多服务行(企)业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必将进一步发挥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为促进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推。
智能制造工程训练中心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写目的 (3)1.2 背景与意义 (4)二、总体目标与建设内容 (5)2.1 总体目标 (7)2.2 建设内容 (7)2.2.1 硬件设施建设 (9)2.2.2 软件系统建设 (10)2.2.3 人才队伍建设 (11)三、功能定位与业务范围 (12)3.1 功能定位 (14)3.2 业务范围 (15)3.2.1 人才培养 (16)3.2.2 科研创新 (17)3.2.3 社会服务 (20)四、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21)4.1 教学计划 (21)4.2 课程设置 (23)4.2.1 基础课程 (24)4.2.2 专业课程 (26)4.2.3 实践课程 (28)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29)5.1 教学方法 (30)5.1.1 项目式教学 (31)5.1.2 问题导向学习 (32)5.1.3 翻转课堂 (33)5.2 教学手段 (35)5.2.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36)5.2.2 实训基地建设 (37)六、师资队伍与培训 (39)6.1 师资队伍 (40)6.1.1 人才引进 (41)6.1.2 培训提升 (42)6.2 培训计划 (43)6.2.1 入职培训 (44)6.2.2 在职培训 (45)七、运营管理与评估 (46)7.1 运营管理 (48)7.1.1 制度建设 (49)7.1.2 运行监控 (50)7.2 评估体系 (51)7.2.1 教学质量评估 (52)7.2.2 设备设施评估 (53)八、发展规划与政策建议 (55)8.1 发展规划 (56)8.2 政策建议 (57)8.2.1 资金支持政策 (58)8.2.2 人才引进政策 (59)九、结语 (61)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其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点。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正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