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美术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鲁迅与美术《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鲁迅与美术》鲁迅,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以其犀利的笔锋和深邃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然而,在他的文学成就背后,还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他与美术的深厚渊源。
鲁迅自幼便对美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童年时光里,那些古老的绣像图书成为了他最初的艺术启蒙。
那些线条简洁、色彩鲜明的画面,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随着年岁的增长,鲁迅在求学和工作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放弃对美术的关注。
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大量的西方艺术作品,从古典主义到印象派,从雕塑到绘画,这些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让他大开眼界,也进一步激发了他对美术的热爱。
鲁迅深知美术对于社会和民众的重要性。
他认为,美术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更能够启迪民智、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积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希望通过这种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唤醒民众的觉醒,激发他们的抗争精神。
为了推广新兴木刻,鲁迅不辞辛劳地收集了大量的外国优秀木刻作品,并将它们介绍给国内的青年艺术家。
他还亲自举办木刻讲习班,邀请日本的木刻家为青年们授课,传授技艺。
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木刻家脱颖而出,为中国的现代美术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鲁迅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有着独到的眼光。
他善于从作品中发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他曾评价珂勒惠支的版画“有力之美”,认为她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对于中国传统的美术作品,鲁迅也有着自己的见解。
他推崇汉代的石刻画像,认为其古朴大气,富有生命力。
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鲁迅也巧妙地融入了美术元素。
他的书籍装帧设计简洁而富有内涵,往往能够通过简洁的图案和色彩,传达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他的文字描写也常常充满了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在眼前展开。
然而,鲁迅在推广美术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的社会环境恶劣,民众对于美术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努力和付出。
鲁迅与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引言鲁迅是中国著名文学家,也是一位具有文化眼光和审美观念的人。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对美术、语言、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涉及到了鲁迅与美术相关的知识。
通过本教案,学生们将了解到鲁迅对于美术的看法以及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二、鲁迅与美术1. 鲁迅对于美术的看法鲁迅认为,美术应该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表现出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和社会状况。
同时,他也关注美术家的思想和人生观,认为一位优秀的美术家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精神追求。
2. 鲁迅在美术史上的地位鲁迅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在美术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是中国现代文化和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他的思想和观念也对于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鲁迅与美术家的合作鲁迅曾经与许多美术家合作,例如与徐悲鸿一起合作创作《阿Q正传》的插图。
他们的合作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果,同时也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到鲁迅对于美术的看法,了解鲁迅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以及鲁迅与美术家的合作。
2. 教学重点了解鲁迅对于美术的看法和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3.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与美术家合作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4.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展示发言。
5. 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鲁迅的作品和与美术家合作的插图,引发学生对于鲁迅与美术的关联性的思考。
(2)讲解(15分钟)针对上述引言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包括鲁迅对于美术的看法,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以及与美术家的合作。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鲁迅与美术关联性的问题,并就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和发言。
(4)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总结,全班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深入理解鲁迅与美术关联性的问题。
鲁迅与美术鲁迅与美术的关系木刻•鲁迅与美术的关系可以追朔到1912年,32岁的鲁迅在北京的夏期演讲会上做了题为《美术略论》的演讲。
而鲁迅与版画的关系则始于1929年,这一年鲁迅相继编辑出版了《近代木刻选集》和《艺苑朝华》,此后又编辑出版了《木刻士敏土之图》、《引玉集》、《凯绥·河勒惠支版画选集》等画册,为普及西方版画艺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被杭州"国立艺术院"开除的进步学生、"上海一八艺社研究所"成员江丰在看了《木刻士敏土之图》后,"顿开眼界,得到启发,认为真正找到了革命艺术的描写内容和表现形式学习范本"。
"从此就下决心:放弃油画改作木刻"。
此后,1930年在上海先后成立了"上海一八艺社"、"野风画会"、"MK木刻研究会"、"野穗木刻社"、"春地美术研究所"、"未名木刻社"、"木铃木刻研究会",在广州成立了"现代版画研究会",在北平成立了"平津木刻研究会"。
这些木刻团体中的画家在一个非常的年代,用木刻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反映民间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发挥了艺术独特的社会功能,出现了一大批既鼓舞人,又给人以艺术享受的优秀作品。
其中有陈铁耕的《母与子》、《法网》插图,张望的《负伤的头》,黄新波的《推》,李桦的《怒吼吧中国》,陈烟桥的《苦战》,江丰的《码头工人》,力群的《采叶》,刘仑的《河旁》,野夫的《搏斗》,以及胡一川、何白涛、赖少奇、马达、刘岘等也有许多作品鲁迅与美术的关系木刻•鲁迅先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木刻的奠基者。
很多受过他教诲的现代著名的版画家都认为:“鲁迅像中国新兴木刻的母亲一样,他的养育之恩使我们永远不能忘怀。
”鲁迅与木刻的关系始于1929年。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鲁迅与美术《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鲁迅与美术》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鲁迅是一位以笔为剑、犀利批判社会现实的文学家。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鲁迅与美术之间也有着深厚且独特的渊源。
鲁迅自幼就对美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童年时光里,那一本本精美的绣像小说成为了他最初的美术启蒙。
那些细腻的线条、生动的人物形象,仿佛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随着年岁的增长,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更多丰富多元的美术形式。
他在那里不仅深入研究了文学,还对日本的浮世绘等艺术形式进行了观察和思考。
这段经历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为他后来对美术的独特见解奠定了基础。
回国后的鲁迅,尽管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和社会批判中,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美术。
他大力倡导新兴木刻运动,认为美术应当成为一种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为大众服务的艺术形式。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鲁迅敏锐地意识到,木刻这种具有强烈表现力和复制便捷性的艺术形式,能够更直接地传达出人民的苦难与抗争,激发大众的觉醒。
为了推动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鲁迅不辞辛劳地收集外国优秀的木刻作品,并将它们介绍给国内的青年艺术家。
他亲自举办木刻展览,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在与青年艺术家的交流中,鲁迅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表达。
鲁迅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有着独到的眼光。
他善于从作品中发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他认为,好的美术作品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也常常能看到他对美术元素的巧妙运用。
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富有画面感的场景。
这种将文学与美术相融合的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鲁迅还亲自参与书籍的装帧设计。
他注重书籍的整体美感,从封面的图案到字体的选择,都经过精心的构思。
他的设计简洁而富有韵味,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生平及其对美术的贡献,认识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关注美术、支持美术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
2.通过阅读鲁迅的美术评论文章,理解鲁迅先生对美术的独特见解,以及他提倡的美术改良主义思想。
3.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鲁迅生平及其对美术的贡献。
2.鲁迅的美术评论文章《美术杂志》的阅读与理解。
3.鲁迅提倡的美术改良主义思想。
教学难点:1.鲁迅美术评论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和深刻见解的理解。
2.鲁迅提倡的美术改良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实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鲁迅生平介绍及美术贡献的相关资料。
2.准备鲁迅的美术评论文章《美术杂志》及相关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生平,强调鲁迅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关注美术、支持美术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
2.提问:同学们对鲁迅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他的文学作品,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与美术有什么关系吗?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教师展示鲁迅的美术评论文章《美术杂志》,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针对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和深刻见解进行解释和阐述,帮助学生理解鲁迅对美术的独特见解。
3.教师展示相关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鲁迅提倡的美术改良主义思想的实践成果。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的感悟和理解。
2.引导学生从鲁迅的美术评论中提炼出鲁迅提倡的美术改良主义思想,并讨论其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5分钟)1.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讨论,写一篇关于鲁迅与美术的感悟文章。
2.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鲁迅的美术评论文章,深入了解鲁迅的美术观念。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鲁迅生平及其对美术的贡献,阅读了鲁迅的美术评论文章,并从中提炼出了鲁迅提倡的美术改良主义思想。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加深了对鲁迅美术观念的理解,并在课后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鲁迅对美术的影响及贡献》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鲁迅和美术的事儿!鲁迅呀,是个很厉害的人。
他不光会写文章,对美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和贡献呢。
比如说,他很喜欢收集画册和木刻。
他觉得这些画能让人们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能启发大家的思考。
有一次,他看到一幅画,画里的小朋友虽然穿得破破烂烂的,但是眼睛里却有光。
他就把这幅画拿给很多人看,告诉大家要关心那些生活困难的小朋友。
鲁迅还支持一些年轻的画家,鼓励他们画出自己心里想的东西。
就像有个小画家,刚开始画画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他。
但是鲁迅对他说:“你画得很棒,继续画下去!”后来这个小画家真的画出了很多好看的画。
小朋友们,鲁迅是不是很了不起呀?《鲁迅对美术的影响及贡献》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鲁迅对美术的影响和贡献哟!鲁迅觉得美术能让人们更明白道理。
比如说,有一幅画,画的是很多人一起努力干活,建设自己的家园。
鲁迅就把这幅画拿出来给大家看,说:“看呀,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能把我们的家变得更好。
”他还把一些外国的好画介绍到中国来,让大家能看到更多不同的美。
有一次,他看到一幅外国的画,画里的风景特别漂亮。
他就想办法让更多的中国人也能看到这幅画,让大家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美的地方。
小朋友们,鲁迅是不是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美的东西呀?《鲁迅对美术的影响及贡献》小朋友们,再来听听鲁迅对美术的影响和贡献。
鲁迅自己也会设计一些书的封面和插图呢。
他设计的封面都特别好看,能一下子抓住人的眼睛。
比如说,有一本书的封面,他画了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好像在唱歌。
大家看到这个封面就特别想翻开书看看里面的内容。
他还提倡用木刻来表现生活。
就像有一群小朋友,他们用木刻刻出了自己在学校里的快乐时光,刻出了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场景。
鲁迅看到了,特别高兴,说:“这样很好,要继续刻下去。
”小朋友们,鲁迅对美术的影响大不大呀?。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鲁迅与美术》说课稿一、教材背景1. 教材信息•教材名称: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鲁迅与美术》•教材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符合国家教育部最新课程标准•学段年级:初中七年级•课时安排:本教材为下册第五单元,共设计4个学时•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伟大作家鲁迅先生与美术的关系,鲁迅先生的思想对中国美术的影响以及其与美术的协调与矛盾。
2. 课程目标本单元旨在通过学习鲁迅与美术的关系,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造型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法•探讨鲁迅思想对中国美术的影响•理解鲁迅对美术的态度和观点2.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对中国美术的深远影响•分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在鲁迅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鲁迅先生对美术的审美追求和批判视角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绘画作品和鲁迅作品的对比分析,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表达对鲁迅与美术关系的理解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学生合作完成对鲁迅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创作和表现3. 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激发学生对美术和文学的思考和批判能力四、教学步骤1. 热身启发(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前几单元学习的内容,复习与美术相关的知识,拉近学生与主题的联系2. 导入新知(10分钟)•通过展示鲁迅与美术相关的书法、绘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主题的好奇心3. 理论讲解(30分钟)•讲解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分析鲁迅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法•探讨鲁迅思想对中国美术的影响•解读鲁迅对美术的态度和观点4. 学生互动(20分钟)•分组讨论,就鲁迅与美术的关系展开深入交流•学生自主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主题5. 创作表现(30分钟)•学生在小组中选择一幅鲁迅作品,进行创作和表现•让学生通过绘画、书法等方式,将鲁迅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呈现和表达6. 总结回顾(10分钟)•学生展示作品,并围绕主题进行总结和回顾•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艺术审美能力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对中国美术的深远影响•分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在鲁迅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鲁迅先生对美术的审美追求和批判视角六、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围绕鲁迅与美术的关系展开,通过图文展示、讲解、学生互动和创作表现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鲁迅思想对美术的影响与作用。
鲁迅与美术作文
我们都知道,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他的小说散文诗词无不彪炳经典。
但你知道吗?鲁迅年轻时还酷爱绘画,甚至还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
鲁迅小时候就展现出了艺术天分。
他曾在一本旧日记里写道:"小时候最大的爱好是画画,不是临摹,而是自己发挥想象力创作。
"你看,连鲁迅自己都承认,他的绘画是出自天马行空的幻想,而不是死板的临摹。
上学期间,鲁迅的绘画才能引起了老师的赞赏。
有一次,他被要求就课文中的一个情节作画,结果鲁迅不仅描绘了情节本身,还发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在画面中加入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元素。
老师拿着他的作品连连点头,赞不绝口。
从那以后,同学们也开始尊重起鲁迅的艺术才华了。
后来,鲁迅考上了绘画专业的大学,可惜由于家里的反对,他最终还是改学医学。
不过,鲁迅对绘画的热爱贯穿了一生。
他的文字作品中常常透露出艺术家般的细腻观察力和独特视角,堪称文字与形象的完美结合。
有人说,如果鲁迅一直走艺术这条路,说不定也会成为一代大师呢!不过就算最终没有成为画家,鲁迅用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关于人性、社会、时代的作品无疑才是他最伟大的杰作。
鲁迅对中国传统美术整理与传承的故事鲁迅对中国传统美术的整理与传承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鲁迅自幼就热爱美术,他最早看到的印象深刻的画是流传在江浙一带的民间木刻画。
这些画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激发了他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真正引起鲁迅对美术感兴趣的是一本本木刻插图本《山海经》,这本书成为鲁迅收藏画册的开始。
此后,鲁迅收藏了包括石印的《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点石斋从画》和《诗画舫》在内的多种画册,并在读书之余经常描画《西游记》等书的插图。
其次,鲁迅对中国传统美术的热爱不仅体现在收藏和描画上,更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中。
他在1911年的“夏季讲习会”上,演讲题目就是“美术略论”,并在1912年写就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在其中将美术与工艺品严格区分,并强调真实是生命的艺术,这是他美学观的基点。
此外,鲁迅还致力于中国传统美术的整理和传承工作。
他在上海期间,编印了陈洪绶画集、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等,显示出他对传统美术的深厚热爱。
鲁迅钟爱的中国传统美术主要包括汉画像、连环画、笺谱三大类,他甚至在书信中多次托付友人索求汉画像,显示出他对这种艺术形式的高度重视。
最后,鲁迅还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他认为版画这一艺术形式在激发民众自省意识、唤醒民族意识上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他不遗余力地向国人推介优秀的国外艺术家如珂勒惠支等人的版画作品,并收藏了大量海内外版画作品。
他还通过组织公开展览、开办木刻讲习会等形式培养和鼓励中国青年版画家们,形成了对中国艺坛影响深远的新兴木刻运动。
鲁迅甚至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之父”。
总的来说,鲁迅对中国传统美术的整理与传承体现在他的收藏、描画、学术研究、整理和传承工作以及版画运动的推动等多个方面。
他对中国传统美术的热爱和推崇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中,更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的贡献。
鲁迅与美术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生平及其对美术的贡献;2. 欣赏鲁迅笔下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3. 学习鲁迅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鲁迅生平及其对美术的贡献;2. 欣赏鲁迅笔下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鲁迅的审美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鲁迅生平介绍资料;2. 鲁迅笔下的美术作品图片;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鲁迅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 提问:“你们认为鲁迅是一位怎样的文学家?”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文学地位和贡献。
二、讲解鲁迅与美术的关系(10分钟)1. 介绍鲁迅对美术的热爱和关注,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对美术的贡献;2. 讲解鲁迅笔下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3. 引导学生欣赏鲁迅的美术作品,感受鲁迅的审美观念。
三、小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鲁迅笔下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讨论;2. 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鲁迅美术作品的认识和感悟;3.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与美术的关系;2. 强调鲁迅的审美观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审美意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选取一幅鲁迅笔下的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写一篇鉴赏文章;2. 收集有关鲁迅的美术作品,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鲁迅与美术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美术作品及其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课《鲁迅与美术》一、教学目标D初步了解鲁迅与美术的关系2)能用多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并思考鲁迅与当下社会的关系二、学情分析初中美术课堂以欣赏为主,学生比较感兴趣三、重点难点了解鲁迅的装帧艺术/用美术语言去分析理解。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常规作图工具(教师)多媒体课件1、创设情境,感受印象中的鲁迅1)放PPT《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文字片段(学生在语文课上已学)提问: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位怎样的人?2)教师简介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并为引出一个“艺术家的鲁迅”形象做铺垫2、深入了解,发现另一个鲁迅D介绍鲁迅与美术的渊源,并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鲁迅设计的图像标记(如“火鸟”“猫头鹰”等)2)以北大校徽为例,让学生分析其特征和意义,从而引出鲁迅和美术的关系。
注:“北大”代表天圆地方和北大学子的思想自由,兼收并蓄象形之意:代表三人(人民,人本,人文,实则为之所以为人民大学)上面两人坐于下面第三人肩上,各代表文科,理科,下面为广大人民群众,代表人民群众依附性,同时也代表老师,学生,人民大众团结一心,共同建设中国,突显了学校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
3)欣赏并解读鲁迅装帧设计的书籍作品A:以字为主的“素封面”:取《呐喊》为例,引导学生欣赏理解(结合课本找出相同设计形式的素封面)B:以汉代石刻图案的古雅形式:以《国学季刊》为例,引导学生欣赏解读C:采用插图做封面的装帧设计,以“铁烈”为例,引导学生欣赏解读。
D:喜欢在版式上留出很宽的天地头/并喜用毛边装“自称毛边党”,也喜用线装外国画集“旧瓶装新酒”4)课堂延伸,深入理解1)请学生分析一下鲁迅的装帧设计特点2)教师总结鲁迅创作艺术特点:*以“汉字”为中心,小隶,金石篆刻为主*画面的留白一一简练,洗练*东方民族和西方现代应用相结合5)教师布置课堂作业1)以鲁迅作品为主题进行书籍封面设计。
2.鲁迅与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程是针对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美术下册的第1单元——“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中的第2节——“文学与美术”,主要讲解了鲁迅和美术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对于美术的见解和贡献;2.掌握鲁迅与美术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鲁迅?2.鲁迅与美术的关系是什么?3.鲁迅对于美术的见解及其贡献;4.探讨文学作品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鲁迅和美术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2.文学作品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鲁迅和美术的了解程度。
2.讲授(25分钟)1.鲁迅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也有一定的美术造诣。
2.鲁迅对于美术的见解和贡献,比如他的文章《中国画的病》、《中国画史略》等,对于中国美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鲁迅和美术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鲁迅作品中经常和美术相关的描写、鲁迅是《湘绣》的发起人之一、鲁迅曾经多次出席美术展等。
4.探讨文学作品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如《狂人日记》与许多现代派美术作品、《阿Q正传》与王世泰的画作等。
3.实践(30分钟)让学生围绕鲁迅和美术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一幅中国画的构图、色彩、笔墨、主题等,进而分析它与鲁迅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并展示讨论成果。
老师可就所展示的内容与每组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探讨鲁迅和美术之间的联系。
4.总结(10分钟)让学生指认本节课程中的重难点,再次复习和总结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对于鲁迅和美术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围绕主题,理论、实践结合;2.学生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小组讨论;3.学生能够理解鲁迅和美术之间的关系,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
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美术整理与传承的故事
1. 热爱并收藏民间美术品:鲁迅自幼便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尤其钟情于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
他在童年时期就接触到了《山海经》等带有插图的古籍以及年画、花纸等民间艺术品,并逐渐开始收集相关作品。
成年后,他的艺术收藏进一步扩大到包括汉画像石拓片、笺纸、年画等多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2. 倡导“生产者”艺术:鲁迅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价值,提倡从民间美术中吸取养分,认为中国美术家应当结合传统的美学资源,如汉代石刻画像、明清书籍插图以及民间所赏玩的年画等,与西方新派美术手法相融合,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
3. 支持新兴木刻运动:20世纪30年代,鲁迅积极投身于新兴木刻运动,鼓励青年艺术家关注和学习民间版画艺术,尤其是年画那种贴近生活、直观生动的表现手法。
通过倡导木刻艺术创作,鲁迅促进了中国现代版画的兴起和发展,使之成为宣传革命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载体。
4. 编纂《北平笺谱》:为了保存和发扬中国传统木刻艺术,鲁迅与郑振铎合作编纂了《北平笺谱》,收录了大量的木刻套印彩笺,这部作品成为中国传统木版水印艺术的重要文献,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5. 弘扬美育理念:鲁迅强调“大美育”,认为艺术教育应面向大众,培养民众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他曾在北京教育部任职期间关注美术教育,通过阅读推荐、讲座等形式推广美术知识,提倡美术
要贴近人民生活,体现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