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抑郁症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79.20 KB
- 文档页数:4
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李娜;刘群;李晓娟;白晓晖;刘玥芸;金钟晔;景玉霞;赵宏波;陈家旭【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目的:用体重检测、空腹血糖检测、宏观表征、旷场实验行为学评价糖尿病兼抑郁症的大鼠模型。
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在其基础上再用21 d慢性束缚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
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 n =8):正常组(N组),2型糖尿病组(T组),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组(T+D组)。
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后,在慢性束缚的第0、7、14、21天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和体重,并对大鼠的宏观表征、饮食量、粪便、小便、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在第21天利用行为学设备分析软件,对大鼠旷场实验进行分析,检测大鼠的抑郁程度,验证评价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是否成功。
结果给予高脂饲料及腹腔注射STZ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后,T+D组大鼠的毛发散乱,无光泽,活动迟缓,进食量、饮水量增加,粪便尿量增加,精神萎靡。
第0、7、14、21天T组和T+D组组大鼠体重均下降,与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21d慢性束缚刺激后,T+D组体重比T组大鼠体重增加较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0、7、14、21天,T组和T+D组大鼠血糖均升高,与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1 d慢性束缚刺激后,第21天T+D组大鼠血糖比T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1),大鼠5 min内总移动距离有变化,与N组相比,T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N组相比,T组大鼠5 min 内移动速度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T+D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1)。
结论利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及21天慢性束缚的方法,可以成功复制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适用于后续研究。
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肠道通透性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机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肠道通透性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机制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病理机制复杂且多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与心脑相关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肠道变得重要,而肠道通透性的改变可能是抑郁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旨在探讨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肠道通透性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机制。
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逍遥散组,每组10只。
模型组和逍遥散组大鼠采用慢性限制性水、慢性不可逆性电击和再逸宫等方法建立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模型。
逍遥散组大鼠在模型建立后,连续给予口服逍遥散溶液,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
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检测大鼠体重和肠道通透性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P < 0.05),而逍遥散组大鼠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
通过使用能够被血液吞噬作用清除的小分子蠕动剂测定肠道通透性,发现模型组大鼠肠道通透性明显增加,而逍遥散组大鼠肠道通透性下降明显(P < 0.05)。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在体重和肠道通透性方面存在明显变化。
抑郁症模型大鼠的体重下降可能与其摄食减少、代谢率降低有关,而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肠道通透性,减轻模型大鼠体重下降。
此外,该研究结果还强调了肠道通透性的重要性,在抑郁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结论本研究发现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体重下降明显且肠道通透性增加,而逍遥散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些变化。
这表明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肠道通透性改善抑郁症的症状。
然而,本研究仅仅是初步实验,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来验证逍遥散对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这项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际上,肠道通透性研究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为心理健康领域提供了新的调节途径。
慢性口服糖皮质激素制备大鼠抑郁症模型目的:通过慢性口服糖皮质激素制备大鼠抑郁模型,为抑郁症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自由进食饮水。
对照组口服2.4%乙醇溶液,高剂量组(H组)和低剂量组(L组)分别口服皮质酮溶液。
前14 d皮质酮浓度分别为100、25 μg/mL,第15天将其浓度降为起始浓度的50%,口服3 d,第18天将其浓度再次降为起始浓度的25%,口服4 d,共21 d。
ELISA测定大鼠每周血清中糖皮质激素水平。
观察大鼠在强迫游泳,高架十字迷宫和糖水偏爱实验中的各项指标,并评价抑郁模型的效果。
结果:ELISA结果显示,口服皮质酮可以增加大鼠血清中激素浓度。
给药后,实验组在强迫游泳中的漂浮時间均较给药前增加,在高架十字迷宫闭臂所待时间延长,在开臂的时间缩短,糖水偏爱度降低。
结论:口服给予糖皮质激素可以制备理想的大鼠抑郁模型,操作简便,适合抑郁症的实验研究。
标签:抑郁症;糖皮质激素;动物模型;行为学观察;大鼠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自杀率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1]。
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快感缺失、睡眠紊乱、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
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2]。
研究表明,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2],抑郁症的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3-4],但抑郁症患者的预后并不乐观,复发率较高[5]。
因此,需要加大对抑郁症病因及机制的研究力度。
研究抑郁症的动物模型有很多,包括嗅球切除模型、强迫游泳、悬尾、习得性无助、行为绝望和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6-7],但是很多模型不能很好地模拟临床抑郁症患者的表现。
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环境的研究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本文以大鼠海马内环境为研究对象,探究抑郁模型对海马内环境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环境中神经递质的含量明显降低,且神经元数量减少、运动反应受损等表现均加重。
简介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目前已知,斯特里彭受体、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相关物质与发生抑郁症密切相关。
然而,这些机制都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抑郁模型对大鼠海马内环境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实验使用SD大鼠24只,雄性和雌性各半,体重均值300克。
实验设计:在生成抑郁模型的大鼠中,分别将其放入含毒性物质氯碘(CUMS)水中30分钟(2mA/L),两次间隔1小时。
连续进行10天。
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数量均为12只。
海马内环境分析:实验结束后,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和免疫荧光法分析大鼠海马内环境中神经递质含量和神经元数量。
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内环境。
发现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直径和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大鼠。
此外,实验组大鼠出现明显运动反应受损,缺乏摆尾现象。
神经递质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海马分别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免疫荧光法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大鼠海马中的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各项数据p<0.01)。
此外,实验组大鼠海马中的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含量也有所下降。
讨论本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环境中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神经元数量减少、运动反应受损等表现均加重。
这说明抑郁症可能与海马内环境的削弱有关,同时也支持了抑郁症和神经环路的不平衡之间存在的联系。
由于本实验中所用大鼠的性别、体重和年龄等因素对实验结果可能会有干扰,因此,后续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环境中的神经递质含量和神经元数量均处于下降状态,这为抑郁症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
大小鼠抑郁模型评价方法标题:大小鼠抑郁模型评价方法:从行为实验到神经生物学指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群。
为了深入探究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并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科研人员建立了多种抑郁模型。
本文主要介绍在大小鼠中评价抑郁模型的方法,包括经典的社会行为测试、应激反应实验以及神经生物学指标的分析。
一、社会行为测试1.社交回避试验:这是评价啮齿动物社交行为的一种方法。
经典的三盒社交回避测试中,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被两块挡板分成三个盒子。
实验中,在两端的每个箱子里放置一个鼠笼,一个里面装刺激老鼠,另一个为空鼠笼。
受试动物放在中间的箱子里,通过观察动物接触受刺激小鼠和空鼠笼的时间、频率和潜伏期,以及两端箱子里动物的运动距离、时间和进入频率,来描述动物的社会偏好行为。
2.糖水偏好实验:这是评价兴趣缺乏的经典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慢性束缚模型组的糖水偏爱指数较正常组明显下降,表明抑郁模型成功。
二、应激反应实验1.慢性束缚应激:这是抑郁症常用的应激模型,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
通过束缚动物,模拟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缺乏兴趣。
2.孤养应激:从社会应激的角度出发,加入了孤养的应激方法,使模型更符合抑郁症的理论基础。
三、神经生物学指标分析1.神经生化指标:包括脑内神经递质(如5-HT、DA、NE等)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测定。
2.神经免疫指标:如炎症因子(如IL-1β、IL-6、TNF-α等)在脑内的表达水平。
3.神经发生与神经可塑性:通过检测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神经元再生情况,评价抑郁模型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评价大小鼠抑郁模型的方法包括社会行为测试、应激反应实验以及神经生物学指标分析。
一、实验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生物化学、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对抑郁症研究的深入,动物模型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抑郁症动物模型,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为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目的1. 构建抑郁症动物模型;2. 评估抑郁症动物模型的行为学、神经生物学和生化指标变化;3. 为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由我国某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方法:(1)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模型构建:将大鼠分为两组,每组10只。
对照组给予正常饲养,实验组给予CUMS处理。
CUMS 处理方法如下:① 湿垫层:将鼠笼底部铺湿垫料;② 倾斜鼠笼:将鼠笼倾斜30°;③ 通宵照明:在夜间给予全光照;④ 昼夜颠倒:将大鼠饲养环境的日夜周期颠倒;⑤ 摇晃:在笼内放置摇摆装置,使笼子轻微摇晃;⑥ 禁食:每天禁食4小时;⑦ 禁水:每天禁水2小时;⑧ 电击:在鼠笼内放置电击装置,给予大鼠电击刺激。
(2)行为学检测:在实验开始和结束前,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包括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
(3)神经生物学检测:在实验结束前,对大鼠脑组织进行神经生物学检测,包括神经递质水平、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等。
(4)生化指标检测:在实验结束前,对大鼠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包括单胺类神经递质、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
四、实验结果1. 行为学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在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的表现均表现出抑郁样行为。
2. 神经生物学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脑组织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降低,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降低。
3. 生化指标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清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降低。
五、实验结论1. 成功构建了抑郁症动物模型。
肾阴虚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一)作者:陈晓阳,陈容,李晟,吴晓军,徐爱良,史冰【摘要】目的建立肾阴虚抑郁症大鼠模型。
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应激组、温燥组、甲状腺素组及激怒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慢性应激建立抑郁症“病”模的同时,正常组、单纯应激组灌胃生理盐水,甲状腺素组灌胃甲状腺素,温燥组灌胃温燥药;激怒组采用长期激怒法并灌胃生理盐水。
使大鼠在抑郁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阴虚“证”,以大鼠一般状态、敞箱试验、液体消耗试验、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及血浆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作为检测指标,对各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模型组的体质量、水平得分、垂直得分、中央格停留时间、糖水消耗、总液体消耗各指标测值减少,温燥组、甲状腺素组及激怒组普遍出现活动减少,大便干燥,毛湿无光泽,易惊怒以及血浆cAMP含量升高,其中甲状腺素组和激怒组大鼠血清E2、E2/T比值显著升高。
结论甲状腺素合并应激抑郁模型所致的肾阴虚抑郁,更符合临床实际,简单易行,可作为肾阴虚抑郁症造模方法之一。
【关键词】温燥药;抑郁症;肾阴虚;甲状腺素;动物模型;熟附片;肉桂;大鼠〔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betterexperimentalmodelofkidney-yindeficiencyanddepressionsyndrome.MethodsAll 50ratsweredividedintonormal,stressonly,warm-dryness,thyroxineandirritationgroups;alltheratswe remildlyandchronicallyirritatedtoestablishthemodelsofdepressionsyndrome.Theratswasfedwithno rmalsalineinthenormalandstressonlygroups,withthyroxineinthyroxinegroupandwarm-drymedicin einwarm-drynessgroup,andtheratsinirritationgroupwasirritatedinlong-termandfedwithnormalsali ne,whichcouldcauseratsinadepressionstatewithkidneydeficientsyndrome.Andallthegeneralconditi ons,open-fieldtest,fluidconsumption,concentrationofcAMPandcGMPinplasma,andconcentrationo fE2,Tinserumweredetectedandcompared.ResultsComparedwithnormoalgroup,thetargetsinallgrou ps,suchasbodyweight,horizontalscores,verticalscores,stoppingtimeincenter,sugarwaterconsumpti onandtotalbodyfluidconsumption,weredecreased,themotionsofratsinthyroxine,warm-drynessand irritationgroupswereloweredwithdrystool,easyirritationandincreasedserumcAMPconcentration,in which,theratioofserumE2,E2/Tinthyroxinegroupandirritationgroupwasincreasedobviously.Conclus ionTheodelofkidneyyindeficiencyanddepressionsyndrome,inducedbyfeedingthyroxineandirritated depression,issimpleandpreparedeasily,whichcanbethefirstselectionforthemodelingofkidneyyindef iciencyanddepressionsyndrome.〔Keywords〕depressionsyndrome;kidneyyindeficiency;animalmodel;rats肾阴虚型抑郁症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以致耗伤阴精,肝肾阴亏,髓海不充所致,是抑郁症中比较常见的证型,尤其多见于疾病后期及中老年人群。
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有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饮食、睡眠质量差,全身多处不适感,更有甚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重症抑郁有近15%的自杀率[1,2,3]。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疾患[4]。
动物模型能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抑郁症,对抑郁症的治疗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对常用的一些抑郁症造模方法及其评价做一阐述。
【关键词】抑郁症抑郁模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障碍疾病。
它的发病率很高,几乎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目前全球有3.4亿精神抑郁症患者,相当于精神分裂患者的7至8倍,并且这一数字仍在上升,抑郁症也成为医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1 动物模型的建立动物抑郁模型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和抗抑郁药的开发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的抑郁模型有以下几种:1.1药物诱发抑郁模型利血平拮抗,5-羟色氨酸诱导的甩头行为,小鼠育亨宾诱导的致死试验,大鼠色胺惊厥增强实验。
这些药物诱导模型可以用于早期评价抗抑郁药物作用或用来初筛未知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特性[5]。
1.2应激模型1.2.1 绝望模型即大、小鼠强迫性游泳(forced swimm ing test)模型,该模型是将大鼠(或小鼠)放入盛水的环形玻璃缸内强迫游泳。
动物最初在水中拼命游动、挣扎、试图逃脱,随之感到逃脱是不可能的,便不再挣扎和游动,仅将头部露出水面,肢体漂浮,维持一种不动状态,将此状态称为“行为绝望”。
此种模型已广泛用于抗抑郁剂的筛选和评价,国内昆明种小鼠和Wistar大鼠可以作为这种模型的首选动物[6]。
1.2.2 获得性无助Seligman 等在1975年模拟抑郁症建立了获得性无助动物模型。
经动物放在笼子中,给予动物连续的电击刺激,使其不能逃避,经多次实验后,即使将动物置于可逃避性的环境,如穿梭逃避,它也表现为完全不能或极缓慢的逃避行为,称之为“获得性无助”,该模型可作为内源性抑郁症代表性的动物模型[7]。
实验性更年期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董莉;归绥琪;孟炜;洪岩【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4(008)027【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更年期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采用雌性 SD大鼠卵巢切除与慢性长期不可预见刺激相结合,建立更年期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共分正常组、抑郁症组、更年期组和更年期抑郁症模型组,每组 10只.采用 Open-Field 行为学评分,糖水消耗实验,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测定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尿促卵泡素;免疫组化法测定下丘脑 5-羟色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结果:更年期抑郁症模型组水平活动积分为22.80± 6.65,垂直活动积分为7.20± 3.26,糖水消耗量为( 73.3± 19.0) m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t=7.12~ 9.54, P《 0.01).更年期抑郁症模型组雌二醇、尿促卵泡素和黄体生成素分别为( 114.25± 29.45),( 0.47± 0.11)和( 0.19± 0.05) μ g/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t=5.34~ 8.23, P《 0.01).更年期抑郁症模型组 5-羟色胺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分别为( 48.4± 21.3)和( 170.2± 44.6)个 /视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t=3.25~ 9.87,P《 0.01).结论:该动物模型生殖内分泌激素与神经递质两方面均较好地反映了更年期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变化.【总页数】3页(P5871-5873)【作者】董莉;归绥琪;孟炜;洪岩【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上海市 20043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上海市 20043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上海市 20043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上海市 2004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2【相关文献】1.实验性肾虚血瘀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J], 胡心伟;陆华2.未成熟大鼠实验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J], 石晶;姚裕家;李晋辉;李德渊3.复发缓解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J], 王静;张旺倩;褚楚;吴守振;王舒宁;刘楠楠;冯国栋4.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J], 李萌;吕仕超;吴美芳;张军平5.实验性羊右心室重构动物模型的建立 [J], 卢锋; 李温斌; 王可强; 刘诫; 杨英杰; 李阳阳; 王飞; 师启众; 吕丽萍; 秦元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与小鼠社会挫败抑郁症模型的建立与行为学评价肖婷;马天阳;徐祥清;王克威【摘要】目的:为了研究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发病机制,有必要建立稳定的抑郁症啮齿类动物模型.目前文献常用的慢性抑郁症动物模型为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和社会挫败(social defeat,SD)两种模型.在该研究中,为了建立更稳定的抑郁症动物模型并比较两种模型的优缺点,对现有两种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调整与改进.方法:慢性不可预测应激模型大鼠每天随机接受两种应激因子,进行为期28 d的应激刺激,刺激因素包括通宵照明、夹尾、湿笼、拥挤、冰水游泳、禁水及禁食等.造模过程中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以及氟西汀阳性药对照组(10 mg·kg-1)三组.小鼠接受社会挫败应激因素包括攻击鼠对实验鼠5~10 min的身体攻击(physical attack,PA)和24 h的感官接触(sensory interaction,SI),实验时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和SD应激因素两组.造模后使用糖水偏爱率、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社会交往率(social interaction ratio,SIR)等指标考察模型是否成功.结果:采用不同组合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条件建立了大鼠CUMS模型,4周造模后,模型组糖水偏爱率(69.3%±3.6%,n=27)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131.2±5.8 s,n=27)与非接受刺激的空白对照组大鼠的糖水偏爱率(81.0%±3.2%,n=17)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105.1±8.2 s,n=17)比较,糖水偏爱率显著降低,而不动时间显著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氟西汀组大鼠糖水偏爱率(82.1%±3.9%,n=10)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108.3±9.7 s,n=1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社会挫败应激经社会交往测试(social interaction test,SIT)后,选取社会交往率小于1(即 SIR=有攻击鼠存在时C57BL/6J小鼠在接触区持续时间/无攻击鼠存在时C57BL/6J小鼠在接触区持续时间)的敏感小鼠用于评价糖水偏爱率.糖水偏爱测试结果表明,SD模型组小鼠的糖水偏爱率(69.2%±2.4%,n=16)与对照组(78.6%±3.2%,n=9)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以糖水偏爱率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两个核心指标判断大鼠CUMS模型造模成功,小鼠SD模型以社会交往率和糖水偏爱率为指标判断造模成功,且模型相对比较稳定.【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年(卷),期】2018(008)001【总页数】9页(P45-53)【关键词】重度抑郁症;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模型;社会挫败模型;糖水偏爱率【作者】肖婷;马天阳;徐祥清;王克威【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北京,100871,中国;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北京,100871,中国;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北京,100871,中国;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北京,100871,中国;青岛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青岛,266071,中国【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4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充满孤独感以及具有自杀倾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