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月光启蒙》第二课时PPT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0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体会月色的美与母亲对孩子无尽的爱。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体会月色的美与母亲对孩子无尽的爱。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月光启蒙》一课,现在当你合上书本时,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2、(出示课文插图,):在美妙的夏夜里,妈妈搂着我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
谈话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二、学习课文(一)找中心句质疑,自学歌谣童谣部分1、那你知道长大后的孙友田是做什么的?(出示句子: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歌谣让我飞向诗歌的王国?……)2、让我们打开课本,自己读童谣、歌谣(二)指导学习歌谣部分1、学生自由读歌谣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3、师:书上写着是怎样来读歌谣的?(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注意“轻轻的、深情地”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②齐读③再请刚才的同学来读读歌谣4、师:同学们,歌谣歌谣,当然要唱出来才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这些歌谣。
(配乐)5、指名学生领唱6、同学们,你从这些歌谣中,听懂了什么道理呢?师:是呀,从歌谣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的勤劳、对我的爱,看出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成板书)(三)了解黄河故道,感悟母亲丰富的精神生活1、当时我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清苦)妈妈这么勤劳为什么还这么清苦呢?(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这儿的两个“长”你怎么理解?(第一个是生长;第二个是创造)2、师:是呀,虽然我们的生活很清苦,但是精神生活却很丰富。
苏教版小学语文《月光启蒙》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月光启蒙一、导入1师【PPT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齐读课题)【PPT2】看屏幕上的这幅图,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吗?母亲在月光下干什么?生:……讲故事、唱歌谣、唱童谣、猜谜语师:说的很完整,谁能把画面描述的更加美?生:一位慈祥的母亲正搂着她的孩子讲故事…… 孩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着母爱……)师:说得真好,这是多么温馨、美好的画面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如水的月色里,走进这篱笆小院和那位朴实的农家母亲,和作者一起聆听那月光下的启蒙。
2:师:同学们,在作者的印象里,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那是怎样的夏夜,让作者沉醉其中呢?到课文第一小节找一找?生: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PPT3师:谁能读得再美一些?指生。
老师引读(配乐)二、品读歌谣童谣1、师:除了这月夜的美景,还有什么也让作者感到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生:歌谣。
PPT4出示歌谣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
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师:是啊,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自己读一读这两首歌谣。
(学生练读)师:同学们读得相当投入,谁来展示一下。
师:读得很流畅。
老师觉得仅仅做到流畅还不够,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一些读歌谣的方法,谁找到了。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
师:也就是说,朗读歌谣的时候,要读出读出甜甜的感觉,读出那份深情。
还应该怎么样?生:还应该是轻轻的,师:就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师:就请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吗?谁还想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达给大家?生读。
师:读得好吗?给她掌声。
(齐读。
)师:听母亲的吟唱是一种享受,听你的朗读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