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科学上册2.3各种各样的蘑菇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2.00 KB
- 文档页数:5
《各种各样的蘑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点】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教学难点】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收集关于蘑菇、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
供学生观察用的构造完整的蘑菇(每组1~2种),放大镜、小刀、白纸等。
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木耳、银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蘑菇的资料。
(一)教学活动(1)教师可以采取实物导入的方式:看一看,实验桌上放着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会生长蘑菇?(2)利用教材插图或挂图等引导学生小结蘑菇的生活环境。
(3)提问:你还知道关于蘑菇的哪些知识?(二)观察蘑菇(1)观察一个完整的蘑菇。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观察。
(2)用小刀把蘑菇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切开的菌盖、菌盖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观察发现: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有什么重大发现等。
(4)整理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二、讲授新课:(一)认识蘑菇属于真菌。
(1)小组研讨:蘑菇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特点、获取营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交流,整理意见。
(3)讲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4)你还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
(二)认识食用菌和毒菌。
(1)提问:吃过蘑菇吗?我们平时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吗?(2)观察教材插图(或实物、挂图),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
(3)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识。
《各种各样的蘑菇》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蘑菇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蘑菇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规律;3. 了解蘑菇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4. 学会鉴别可食用和有毒的蘑菇。
导学内容:一、蘑菇的种类和特点:1. 野生蘑菇:如黑木耳、香菇等;2. 培植蘑菇:如草菇、金针菇等;3. 有毒蘑菇:如鹅膏菌、毒蝇伞等;4. 蘑菇的外形、颜色、质地等特点。
二、蘑菇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规律:1. 生长环境:湿润、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2. 生长规律:孢子落地→菌丝生长→小菌床形成→蘑菇长大成熟。
三、蘑菇的营养和药用价值:1. 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低脂肪、低热量;2. 药用价值: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功效。
四、鉴别可食用和有毒的蘑菇:1. 可食用蘑菇的特点:外形完整、无虫蛀、清香无异味;2. 有毒蘑菇的鉴别方法:毒性表现、毒蕈试纸等方法。
导学步骤:1.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蘑菇,让学生认识蘑菇的外形和颜色特点;2. 让学生观察蘑菇的生长环境,了解蘑菇的喜好条件;3. 分发蘑菇的营养价值表,让学生了解蘑菇的营养成分;4. 进行有毒蘑菇的辨识实验,教导学生如何鉴别有毒蘑菇。
导学练习:1. 请描述一种你熟悉的蘑菇的外形和特点;2. 你认为蘑菇的生长环境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3. 蘑菇中的哪些营养成分对人体有益处?4. 举例说明一种常见的有毒蘑菇,描述其毒性表现和鉴别方法。
拓展阅读:1. 《蘑菇的种类及营养功效》:探究更多种类蘑菇的特点和营养价值;2. 《蘑菇的栽培方法》:了解蘑菇的培植技巧和生长规律。
通过本次导学,相信同学们对各种各样的蘑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在享用美味的蘑菇时能够更加谨慎和体贴。
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一切顺利,茁壮成长!第二课时一、导入引言蘑菇是一种神奇的食材,既可以作为食品,又具有药用价值。
在世界各地,有着各种各样的蘑菇品种,形状各异,味道各异,营养价值也各不相同。
《各种各样的蘑菇》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前言蘑菇是一种广泛种植和采摘的食用菌,种类繁多,口感丰富。
本次导学案旨在让同砚了解蘑菇的种类、发展环境以及营养价值,培育同砚的科学观念和健康饮食认识。
二、目标1. 了解各种蘑菇的种类及特点;2. 精通蘑菇的种植环境和发展条件;3. 了解蘑菇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三、导入请同砚们看看这些图片,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蘑菇,你们知道它们的种类和名称吗?在生活中你们都吃过哪些蘑菇呢?蘑菇是如何发展的呢?四、进修1. 蘑菇的种类及特点- 例如:白蘑菇、香菇、平菇、口蘑等,介绍各种蘑菇的外貌、口感和适合烹饪方法。
2. 蘑菇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介绍蘑菇的适合发展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让同砚了解蘑菇种植的基本要求。
3. 蘑菇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分析蘑菇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好处,介绍各种蘑菇的常见食用方法,引导同砚合理食用蘑菇以增加营养。
五、实践请同砚们到蘑菇种植基地进行参观进修,亲自体验蘑菇的发展过程,并尝试采摘和品尝新颖蘑菇。
六、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同砚们对各种蘑菇的种类和特点有了更深度的了解,也学会了蘑菇的种植方法和食用技巧。
期望同砚们能在平时生活中多多品尝蘑菇,享受健康美食带来的幸福。
七、延伸可以组织同砚进行蘑菇烹饪竞争,让他们动手尝试不同蘑菇的制作,发挥创意,体验烹饪的乐趣。
八、评判请同砚们撰写进修心得,分享他们对蘑菇的熟识和体会,选拔优秀文章进行展示。
同时,老师也可以依据同砚的表现赐予必定和嘉奖,激励他们继续进修和探究。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文,同砚能够了解不同种类的蘑菇,精通它们的特点、产地以及食用方法,增加对蘑菇的熟识和爱好。
第一部分:读先导学1. 请谈谈你对蘑菇的了解,你认为蘑菇是属于植物还是动物?你喜爱吃蘑菇吗?为什么?2. 你知道有哪些种类的蘑菇?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3. 你知道蘑菇的原产地是哪里吗?蘑菇在中国有哪些种植地区?第二部分:阅读理解请阅读底下的文章并回答问题:蘑菇是一类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也有浩繁不同种类。
《各种各样的蘑菇》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种类的蘑菇,并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3. 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珍爱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蘑菇的分类及特点2. 蘑菇的发展环境和发展习性3. 蘑菇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4. 蘑菇的风险和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不同种类的蘑菇,引发学生对蘑菇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蘑菇的种类。
2. 知识讲解(30分钟)教师讲解蘑菇的分类及特点,发展环境和发展习性,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风险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认识蘑菇的多样性。
3. 实践活动(40分钟)让学生分组到校园或者自然环境中采集蘑菇,用手册或网络资料对蘑菇进行分类和鉴定,了解蘑菇的特点和用途。
4. 总结归纳(20分钟)让学生汇总各组的采集结果,进行展示和讨论,总结蘑菇的特点和价值,并提醒学生注意蘑菇的风险和正确食用方法。
5. 作业安置(10分钟)让学生回家整理采集的蘑菇样本,写一份关于蘑菇的小结,并画一幅蘑菇的图片。
四、评判方式1. 采集蘑菇的分类和鉴定准确性2. 小结的内容完备性和准确性3. 图片的表现力和创意性五、延伸活动1. 参观蘑菇展览或蘑菇园2. 制作蘑菇菜肴或蘑菇药膳3. 钻研蘑菇的栽培方法和技巧六、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不同种类的蘑菇2. 蘑菇分类手册或网络资料3. 采集蘑菇的工具和容器4. 学生的作业本和绘画工具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蘑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蘑菇的风险和正确食用方法,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珍爱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小学科学教案《蘑菇》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对蘑菇产生兴趣,了解蘑菇的基本特征。
1.2 教学重点:蘑菇的基本特征。
1.3 教学难点:蘑菇的分类和生长条件。
1.4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PPT等。
1.5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蘑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蘑菇,激发学生对蘑菇的好奇心。
(2) 初步了解蘑菇:引导学生观察蘑菇的外观,总结出蘑菇的基本特征,如:伞状、白色、潮湿等。
(3) 探究蘑菇的分类:让学生了解蘑菇的分类,如:香菇、金针菇等。
(4) 探讨蘑菇的生长条件:引导学生思考蘑菇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如:水分、温度、光照等。
第二章:蘑菇的生长2.1 课程目标:了解蘑菇的生长过程,掌握蘑菇的繁殖方式。
2.2 教学重点:蘑菇的生长过程,蘑菇的繁殖方式。
2.3 教学难点:蘑菇的繁殖方式。
2.4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PPT等。
2.5 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蘑菇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学习蘑菇的生长过程:通过展示蘑菇的生长过程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蘑菇的生长过程,如:菌丝、子实体等。
(3) 探讨蘑菇的繁殖方式:让学生掌握蘑菇的繁殖方式,如: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蘑菇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总结出结论。
第三章:蘑菇的营养方式3.1 课程目标:了解蘑菇的营养方式,掌握蘑菇与植物的营养区别。
3.2 教学重点:蘑菇的营养方式,蘑菇与植物的营养区别。
3.3 教学难点:蘑菇与植物的营养区别。
3.4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PPT等。
3.5 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蘑菇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2) 学习蘑菇的营养方式:通过展示蘑菇的营养方式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蘑菇的营养方式,如:腐生、共生等。
(3) 探讨蘑菇与植物的营养区别:让学生掌握蘑菇与植物的营养区别,如:蘑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蘑菇的营养方式和与植物的营养区别,总结出结论。
《各种各样的蘑菇》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作业设计方案《各种各样的蘑菇》一、背景介绍蘑菇是一种富含营养、口感独特的食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菜肴中。
然而,由于蘑菇种类繁多,形状各异,颜色多样,学生很容易混淆它们。
因此,通过对各种各样的蘑菇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区分它们,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二、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种类蘑菇的外形、特点和用途;2.学会分辨常见的蘑菇品种;3.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意识和能力;4.激发学生对食材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蘑菇的种类和特点;2.展示各种蘑菇的形态、颜色和用途;3.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品尝,了解每种蘑菇的味道和口感;4.设计创意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道蘑菇菜肴。
四、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实物展示: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各种蘑菇的特点和用途;2.亲身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品尝,让他们感受蘑菇的味道和口感;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对各种蘑菇的认识和体验;4.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蘑菇菜肴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评价方式1.口头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实物识别:通过学生对蘑菇的实地观察和品尝,考察他们对蘑菇的认识和理解;3.创意活动:评价学生参与制作蘑菇菜肴的过程,以及最终成品的质量和创意性。
六、作业安排1.预习环节: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种蘑菇的种类和特点;2.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品尝各种蘑菇,并参与讨论和制作蘑菇菜肴;3.课后总结:让学生总结当天学到的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并完成相关作业。
七、拓展延伸1.组织蘑菇采摘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采摘蘑菇的乐趣;2.邀请专业厨师来讲解如何在菜肴中使用蘑菇,并进行示范烹饪;3.设计蘑菇创意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蘑菇作品。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各种蘑菇的特点和用途,提高自己的饮食品质和生活感知,培养出对健康饮食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各种各样的蘑菇》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种类的蘑菇,包括形态、颜色、味道等特点;2. 培养学生对蘑菇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3. 帮助学生认识到蘑菇的重要性,包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二、教学内容:1. 蘑菇的基本知识:形态、颜色、发展环境等;2. 常见的食用蘑菇种类及其特点;3. 有毒蘑菇种类及其警示标志;4. 蘑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各种不同种类的蘑菇,引发学生的兴趣;2. 授课:老师介绍蘑菇的基本知识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蘑菇的多样性;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蘑菇采摘活动,引导他们观察、区分不同种类的蘑菇;他们展示自己的发现;5. 演讲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蘑菇知识的演讲展示,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进修效果;6. 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判,强调蘑菇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判: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野外采摘活动和分组讨论中的表现,评判他们的参与度;2. 表现:评判学生在演讲展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逻辑性和知识掌握情况;3. 效果:评判学生对蘑菇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对蘑菇种类、特点和用途的理解水平。
五、教学资源:1. 图书:提供相关蘑菇知识的图书资料,供学生参考进修;2. 视频:播放相关蘑菇知识的视频,增加学生的进修兴趣;3. 野外: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蘑菇采摘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并了解蘑菇的特点。
六、教学方法:1. 听课:老师讲解蘑菇知识,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2. 实践:学生进行野外蘑菇采摘活动,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区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4. 演讲展示:学生进行蘑菇知识的演讲展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大心。
七、教学环节设计: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蘑菇,引发学生的兴趣;2. 授课:介绍蘑菇的基本知识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蘑菇的多样性;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蘑菇采摘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蘑菇的特点;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蘑菇的特点和用途,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5. 演讲展示:学生进行蘑菇知识的演讲展示,展示自己的进修效果;6. 总结:老师总结评判学生的表现,强调蘑菇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各种各样的蘑菇》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蘑菇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蘑菇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过程;3. 进修蘑菇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4. 培养学生对蘑菇的兴趣和珍爱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蘑菇的分类和特点;2. 蘑菇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过程;3. 蘑菇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4. 蘑菇的珍爱认识。
三、教学重点:1. 蘑菇的种类和特点;2. 蘑菇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过程;3. 蘑菇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 蘑菇的分类和特点;2. 蘑菇的珍爱认识。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蘑菇,了解它们的外形和特点;2. 实验法:进行蘑菇的培养实验,了解蘑菇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过程;3. 讨论法:讨论蘑菇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蘑菇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2. 进修环节:(1)介绍蘑菇的种类和特点;(2)讲解蘑菇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过程;(3)探讨蘑菇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4)讨论蘑菇的珍爱认识;3. 活动设计:(1)观察不同种类的蘑菇,记录它们的外形和特点;(2)进行蘑菇的培养实验,观察蘑菇的发展过程;(3)小组讨论蘑菇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4)制作蘑菇相关的手工作品,增强学生对蘑菇的认识和兴趣;4. 总结环节: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作品。
七、教学评判:1. 学生表现评判: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水平,评判学生的进修态度和能力;2. 作品评判:评判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看是否能准确表达蘑菇的特点和营养价值;3. 问答评判:设置问题,考察学生对蘑菇知识的掌握水平。
八、教学资源准备:1. 蘑菇图片和实物;2. 蘑菇培养实验器械;3. 蘑菇相关的书籍和资料;4. 制作手工作品所需材料。
九、教学延伸:1. 实地参观蘑菇种植基地;2. 邀请专家进行蘑菇知识讲座;3. 开展蘑菇处理比赛。
通过本次《各种各样的蘑菇》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了解蘑菇的种类和特点,培养他们对蘑菇的兴趣和珍爱认识,从而增进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尊重。
《各种各样的蘑菇》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蘑菇,包括其外观、生长环境、特点等;2. 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分类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蘑菇;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蘑菇的基本知识:蘑菇的形状、颜色、气味等;2. 蘑菇的分类:根据蘑菇的特点进行分类;3. 蘑菇的生长环境:介绍蘑菇生长的环境和条件。
三、教学准备:1. 收集不同种类的蘑菇样本;2. 准备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3. 制作图片、视频等辅助教材;4. 准备相关的书籍、资料供学生参考。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蘑菇,比较它们的外观特点;2. 分类法: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点对蘑菇进行分类;3. 团队合作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对蘑菇的观察和分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蘑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 观察: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蘑菇样本,记录下它们的特点;3. 分类: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点对蘑菇进行分类;4.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观察和分类过程中的表现;2. 通过学生总结和讨论的结果来评估他们对蘑菇的了解程度;3. 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估。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地考察,了解蘑菇的生长环境;2. 鼓励学生自行收集蘑菇样本,进行观察和分类;3. 邀请专业人士来讲解蘑菇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蘑菇的世界。
通过这样的《各种各样的蘑菇》作业设计方案,相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蘑菇的种类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这个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启发,让他们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与收获。
第二课时一、主题介绍本次作业设计将以“各种各样的蘑菇”为主题,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蘑菇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知识。
《各种各样的蘑菇》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蘑菇的分类和特点;2. 掌握蘑菇的发展环境和发展习性;3. 进修蘑菇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4. 培养对蘑菇的兴趣,增强珍爱环境认识。
导学内容:一、蘑菇的分类和特点1. 蘑菇是一类真菌生物,属于植物界中的一种特殊生物;2. 蘑菇通常具有菌盖、菌褶、菌柄等部分,形态各异;3. 蘑菇的品种繁多,有食用蘑菇、药用蘑菇、毒蘑菇等分类。
二、蘑菇的发展环境和发展习性1. 蘑菇发展在潮湿通风的环境中,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蘑菇发展的重要条件;2. 蘑菇喜欢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发展,通常在秋季发展较为旺盛;3. 蘑菇的发展过程需要光照、水分和空气等因素的协调。
三、蘑菇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1. 蘑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2. 蘑菇具有降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药膳和保健品中;3. 部分药用蘑菇还具有抗癌、抗炎、抗菌等作用,被用于中医药治疗。
四、珍爱环境,关爱蘑菇1.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珍爱蘑菇发展的生态环境;2. 尊重自然规律,不采伐毒蘑菇、不过度破坏蘑菇发展地;3. 增加对蘑菇的了解,培养对蘑菇的珍爱认识,共同守护自然环境。
导学活动:一、观察实验:观察不同种类蘑菇的外形特点和发展环境,了解蘑菇的多样性。
二、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去蘑菇发展地,近距离观察蘑菇的发展情况,感受大自然的奇异的地方。
三、营养品鉴:品尝不同种类蘑菇制作的菜肴,体验蘑菇的美味和营养。
四、讨论交流:展开关于蘑菇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的讨论,分享对蘑菇的认识和体会。
五、绘画创作: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蘑菇的喜爱和珍爱认识,展示蘑菇的多样魅力。
导学案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们对蘑菇的分类、特点、发展环境、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蘑菇的兴趣和珍爱认识。
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自然资源,珍爱环境,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地球故里。
四、课堂小结,巩固知识(3分钟)
1、学生回顾新知,畅谈感受。
2、教师课堂巩固,升华主题。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1分钟)
1、课后查找资料,了解蘑菇的用
途(作用);
2、了解现代的蘑菇栽培技术。
板书设计3、各种各样的蘑菇
如何区
分
食用蘑菇毒蘑菇
1、形状菌盖较平,伞面
平滑,菌面上无
轮,下部无菌托
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
状,形状怪异,菌面厚
实板硬,菌柄上有菌环,
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
断
2、颜色颜色单调,多为
咖啡、淡紫或灰
红色
颜色鲜艳(紫色的往往
有剧毒)
3、生长
地带
清洁的草地或松
树、栎树上
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4、气味特殊香味有怪异味(如辛辣、酸
涩、恶腥)
5、分泌
物
清亮如水(个别
为白色)
稠浓、在空气中易变色
6、测试葱(不变色)葱(青褐色)
7、煮试大米(不变色)大米(变色)
8、化学
鉴别
白醋(不变色)白醋(红色或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