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5
我国失业问题现状分析提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失业现状,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中国特色三方面探讨我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键字:失业;现状;原因一、我国失业问题现状及特征(一)现状。
失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从建国至今,我国历经了两次失业高峰。
第一次发生在1979年,失业群体主要是返城知青,当年失业人员达560万人,失业率为5.4%;第二次发生在1993年,失业人员多为国有企业职工,当年登记失业人员为420.1万人,失业率为2.6%。
之后,失业率逐渐增长,来势汹涌。
到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失业人数已达800万人。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失业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失业人口结构不断变化。
(图1,图2)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05年底,我国公开的城镇失业人口达839万人,失业率为4.2%,与2004年基本持平。
总体看来,我国的失业人口从1995年的519.6万增加到2005年的839万人,失业率从1995年的2.9%增加到2005年的4.2%。
失业人口、失业率都在不断地增加与提高。
截至2007年6月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8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虽然从2004年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下降,但是它不能说明我国失业问题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就业压力巨大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之一。
(二)我国失业问题的特征1、经济高增长与失业率高增长并存,就业弹性系数开始下降。
目前,我国出现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与较缓慢的就业增长的矛盾。
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大,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就业增长0.32个百分点。
但自九十年代以来,这种效应逐步缩小。
2、失业人数逐年增多,失业率逐年提高。
从绝对数来看,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的数量已由1997年的576.8万上升到2005年的839万,增加了262.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9万人。
当代社会问题:失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引言失业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失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并提出一些应对和缓解失业问题的建议。
失业问题的背景失业率的上升近年来,失业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时期,失业率更是飙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许多人失去了工作,无法维持生计,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衰退。
技术进步的影响技术的进步是造成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推进,许多传统工作岗位被替代或淘汰,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
例如,许多工厂使用机器人替代了人工操作,导致大量的工人无法再找到合适的工作。
教育与岗位不匹配另外一个导致失业问题的因素是教育与岗位要求的不匹配。
许多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因为他们所学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符。
这使得他们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失业问题的原因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是导致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行业和企业的需求量减少,导致工作岗位的减少。
例如,在电子商务兴起的背景下,许多传统零售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
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也对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一些企业选择将产业转移到人工成本较低的国家,导致本土工人失去了工作。
这使得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人面临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薪酬压力薪酬压力也是导致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了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甚至采取了不合理的压榨劳动力的方式。
这让许多员工感到不满,因而选择离职或被迫离职,导致失业问题的加剧。
社会不稳定因素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对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例如,政治动荡、战争和自然灾害等事件会导致许多企业倒闭或停工,从而增加大量的工人失业。
国家及失业人口现状分析及措施简介本文旨在分析国家的失业人口现状,并提出应对这一问题的措施。
现状分析失业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失业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失业率的增长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失业人口的增长问题愈发突出。
失业人口的增加不仅给他们自身带来了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也对社会安定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措施建议为了应对失业人口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1. 创造就业机会:政府应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投资,鼓励创业和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企业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和推动科技创新等方式来促进就业增长。
2. 提高职业培训:为失业人口提供适合的职业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竞争力。
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3. 发展新兴产业:政府应重点发展新兴产业,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失业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改善教育体系:加强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使得更多的人才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提高他们就业竞争力。
5. 政府扶持政策:政府应该制定更多的扶持政策来帮助失业人口融入就业市场,如提供生活补贴、减免税收等。
同时,政府也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失业人口必要的保障。
结论失业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且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职业培训、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应对失业问题,并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回复标题: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引言:失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本文将从失业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失业现状1. 失业率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失业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例如,去年失业率为xx,较上年度增加了x。
此外,城乡失业率之间也存在差异。
2. 失业人口特征我国失业人口主要分布在年轻人群体中,尤其是在大中城市。
大多数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
另外,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也是失业人口的一部分。
二、失业原因分析1. 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萎缩,导致了失业人口的增加。
此外,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弥补传统产业的空缺。
2. 技术进步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生产方式,使得一部分劳动力面临技能过时的困境。
某些行业和职位逐渐自动化,导致了劳动力的失业。
3. 就业信息不对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求职者往往无法准确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用人单位也无法准确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
这使得就业市场上的匹配程度下降,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4. 教育体系问题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的对接不紧密,很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使得求职难度增加。
三、应对措施1.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府应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同时,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可以增加对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投入,帮助劳动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此外,应提供相应的教育与培训资源,鼓励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竞争力。
3. 完善就业信息发布与匹配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就业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能够更为准确地获取对方的需求和信息。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回复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和难题之一。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全球经济的变化,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愈发突出。
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缓解失业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1. 就业总体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失业率在过去几年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受到COVID-19 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出现了裁员现象,大量人员陷入失业困境。
另外,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脱离了农村,进入到城市,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压力。
2. 青年失业问题当前,青年失业问题成为了我国就业问题的一个突出现象。
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加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此外,高等教育的质量不断提升,使得大学生们更加追求着高质量的工作机会,加剧了就业压力。
这些问题使得许多毕业生难以快速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三、应对措施1. 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措施,维持经济稳定,促进就业增长。
比如,加大对创新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数量,加强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引导等,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拓展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招聘渠道,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以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支持小微企业创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鼓励民众在创业就业方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
3.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是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改善培训设施和教学质量,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
同时,与行业相关的企业可以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4. 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保障是减轻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灵活就业者的支持,提供更完善的就业补助和失业救助政策。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失业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变革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失业不仅对个人造成心理和经济上的困扰,更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如何有效解决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失业问题的原因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工业变革:随着物流、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技能要求发生了变化,造成很多人的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而失业。
2. 经济下滑:当经济衰退时,企业会为了削减成本而裁员,同时,很多企业也因为市场不景气,导致减少招聘机会。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保障就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3. 技能匹配不足:许多人在求职时往往找不到适合他们技能和经验的工作机会,这也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教育不足:缺少教育和培训机会,尤其是缺乏职业技术培训机会,会导致没有获得足够的技能和知识,进而影响找工作的效率。
二、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失业不仅对个人的经济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包括:1. 社会安全:失业者的家庭可能会陷入贫困,甚至会面临失业风险。
2. 社会福利:失业人员可能会申请社会救助,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3. 社会稳定:失业人员的数量越多,社会的不稳定性和治安问题也就越严重。
4. 个人自尊心:失业者可能会失去自信和自尊心,甚至导致情绪波动和抑郁症状。
三、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1. 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鉴于工业变革和技能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失业,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失业者了解市场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
2. 鼓励创业和创新:政府可以加大投资,鼓励创业和创新,为失业人员创造有效的工作机会。
3. 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浅析新形势下失业人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一、新形势下失业人员产生的主要原因
1、技术发展导致就业机会难
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原有的岗位无法胜任,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
许多传统行业的岗位也因技术发展而变得不再需要,这导致众多原有岗位
消失,使许多人失去了就业机会。
2、经济不景气影响就业
本质上,经济不景气是一种衰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企业的需求减少,出现大量停产、缩产、裁员等现象,严重影响企业需要招聘的需求,
是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3、居民收入分配不均
社会的收入分配的不均,使得大多数人拥有越来越少的收入,支出能
力越来越低。
当人们收入水平下降而购买力减弱时,企业就会因此而出现
投资减少、亏损甚至破产,给企业决定是否继续招聘新的员工带来很大的
冲击,从而影响就业形势。
4、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稳定
当前,保护主义等因素造成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严重,企业也受到了
严峻的考验,由此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失业人数不断上升。
5、政府政策性失业
有些政府规定比较严格,使得一些行业的就业机会难以实现,同时相关政策在一些地方也严重影响了就业形势,导致一些就业空间无法开拓,从而造成失业人数的上升。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摘要: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失业问题是各国经济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太高的失业率会危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
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寻求一条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失业;问题;原因;就业;对策;劳动力下岗再就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失业问题,但是,过高的失业率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并带来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
所以,如何降低失业率,保持社会经济的繁荣,维护社会的稳定,就成为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失业现状及严峻性我国就业和失业的现状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或根本就未曾找到就业岗位的人。
另据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失业是“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1]。
目前我国的就业现状情况不容乐观,总体特征是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供大于求[2]。
目前,我国出现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与较缓慢的就业增长的矛盾。
(一)劳动力的供给强劲增长 1.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主要来自①大量的高校毕业生;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2002年的65%降为50%,这就意味着212万毕业生中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3]。
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十五”期间,下岗失业人员存量超过1 000万人,到2000年底,滞留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为65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为595万人。
据统计2003年全国城镇的劳动力供给总量达2 400万人,而当年只新增就业1 000万人,年度劳动力供求差额达1 400万人[4]。
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入;劳动力供给队伍,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5]。
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目前,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人员已达5 000多万人,其潜在的流动量将达到1亿到1.5亿之多。
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在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失业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深入探究失业的原因和类型,对于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就业、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1、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传统产业逐渐萎缩,新兴产业不断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劳动者由于技能和知识结构无法适应新的产业需求,从而导致失业。
例如,曾经繁荣的制造业在智能化、自动化的浪潮下,对普通工人的需求减少,而对具备高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增加。
2、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生涌入劳动力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有限,尤其是与毕业生专业和技能匹配的岗位不足,这就导致了结构性失业。
此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依然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3、技术进步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减少了对某些岗位的需求。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使得工厂减少了对一线操作工人的需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可能会取代一部分重复性高、规律性强的工作,如数据录入员、客服等。
4、宏观经济波动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会对就业产生影响。
在经济衰退期,企业订单减少,生产规模收缩,往往会裁员以降低成本;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期,企业扩大生产,就业机会则相应增加。
5、国际贸易摩擦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贸易摩擦的加剧,对我国的出口型企业造成冲击。
一些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市场份额下降的困境,不得不采取裁员措施。
6、政策调整某些政策的出台和调整也可能导致失业。
比如,环保政策的加强使得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面临整改或关闭,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可能因此失业。
7、劳动者自身素质部分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较低,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中国当前失业的类型1、结构性失业这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而导致的失业。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回复标题: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引言:失业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严峻问题,不仅会给个体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近年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失业问题,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就业。
本文将围绕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展开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1. 就业人口规模与结构我国就业人口规模庞大,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就业人口超过8亿人,其中包括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就业人口。
但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和经济转型升级,就业结构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2. 失业率及群体特征尽管我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但失业问题依然存在。
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镇失业率为5.2,失业人口接近3000万人。
失业率在特定群体中相对较高,尤其是年轻人、农民工和受过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
此外,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部分行业遭受冲击,失业问题进一步凸显。
二、应对措施1. 创造就业机会(1)促进经济增长:积极采取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鼓励创业创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企业提供税收和金融支持,降低创业门槛,鼓励个体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3)扩大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服务中心和公共职业介绍所的建设,提供职业培训、职业咨询等服务,帮助求职者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2. 优化教育培训(1)调整教育结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2)提供职业培训: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3)加大再就业支持:对失业人员提供再培训和再就业的支持,提供就业补贴和就业创业指导,鼓励他们主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3. 扩大就业渠道(1)促进农村就业:加大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力度,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升农村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中国面临的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失业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具有巨大的冲击和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其主要类型,并提出对策。
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因素:经济结构转型、技术升级和劳动力市场不匹配。
首先,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期,传统产业陷入低增长甚至衰退,而新兴产业发展潜力仍未完全释放。
这导致了一部分劳动力在失业时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其次,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应用给一些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他们可能由于技术能力不足而失去工作机会。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不平衡也是导致失业的原因之一。
很多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进入了城市,但在就业市场上却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局面。
根据失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失业划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首先,结构性失业主要是因为经济结构调整而引起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劳动力需求向高技能、高素质和创新型产业转移,传统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劳动力结构的不匹配。
其次,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在求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对机会的选择观望,导致暂时性的失业。
由于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和就业期待过高,造成了失业率的上升。
最后,季节性失业主要是由于某些行业或职业的工作特点决定的。
例如,农业、旅游业和零售业等行业在某些季节可能会出现较高的失业率。
针对当前失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和解决。
首先,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提供各类技能培训课程和职业教育学习机会,帮助劳动者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
其次,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交流和中介服务,提高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对称性。
建立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劳动力供求的匹配。
此外,鼓励创业创新,为有创业意愿的人提供更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简化创业手续和提供资金支持等措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带动就业增长。
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第一篇: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大国,正处在计划经济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在我国长期存在,依据当前中国就业形式,失业现象的存在逐年增高,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社会的影响及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一.关于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工作、如有工作可在两周内应聘就业的人员。
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个:一个是劳动年龄内;二是有劳动能力,即在身体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确定为失业,而我国劳动部门则规定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者在一个月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不足15日者就也失业者;四是正在寻找工作;五是如有工作可以在两星期内应聘就业。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1、自愿性失业;2、非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3、隐蔽性失业。
(一)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
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管理来控制。
经济学中的所研究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近年来,失业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失业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失业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失业现状1. 失业率上升。
近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上升,特别是疫情以来,失业率一度达到历史新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2%,较上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
2. 失业群体扩大。
失业群体不仅包括初次就业的年轻人,还包括中年失业者、下岗职工等。
此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传统行业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群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3. 失业原因复杂。
当前,我国失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导致裁员现象增多;二是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传统行业面临淘汰,失业人数增加;三是就业观念转变,部分求职者对就业岗位要求较高,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四是技能培训不足,部分求职者缺乏就业竞争力。
二、失业原因分析1. 经济增长放缓。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导致裁员现象增多。
2.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逐渐萎缩,新兴产业尚未完全崛起,导致部分行业失业人数增加。
3. 就业观念转变。
部分求职者对就业岗位要求较高,追求高薪、高福利,导致就业难度加大。
4. 技能培训不足。
部分求职者缺乏就业竞争力,技能培训不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应对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传统产业失业人数。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减轻失业者生活压力。
3. 加强就业培训。
提高求职者的技能水平,提升就业竞争力,降低失业率。
4. 拓宽就业渠道。
鼓励创业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失业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5. 引导就业观念。
加强就业指导,引导求职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适应市场需求。
总之,我国失业问题不容忽视。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从多个层面入手,推动就业形势持续改善。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一、引言二、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的需求不足2.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3. 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的技能不匹配4. 全球化影响下的产业外移和人口流动5. 政策变化和调整造成的市场波动三、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探讨1. 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转换2. 鼓励创业和发展新兴产业3. 提高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劳动力流动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政策四、案例分析1.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失业现状和应对措施2. 吉林省长春市多元化就业的成功经验3. 长沙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创新做法4.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提升案例5. 湖南省打造产业平台促进就业的实践意义五、结论与展望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城镇失业问题日趋严重。
城镇失业不仅影响着个人和家庭的生计,也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为经济专家,深入挖掘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就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文将从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入手,探讨城镇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具体了解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实际情况。
二、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的需求不足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剧了城镇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由于城镇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尤其是城市发展水平落后或者处于调整期的地区,往往出现了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
2.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随着各类互联网商业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和压力,就业岗位相应减少。
例如,快递公司和传统的零售商店面对电子商务的竞争,不得不缩减员工规模。
3. 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的技能不匹配城市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了劳动力技能的不匹配。
有些城市工人的技能和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要求,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难以胜任新的工作岗位。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探析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探析【内容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在我国将长期存在。
依据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失业现象的存在逐年增高,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目前,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目录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1)(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1)(二)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1)(三)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困难 (2)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一)自然原因——人口总量过大 (3)(二)体制原因——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 (4)(三)结构性失业 (4)(四)摩擦性失业 (5)(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原因 (5)三、失业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6)(一)失业的社会影响 (6)(二)失业的经济影响 (8)四、控制失业的对策 (9)(一)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功能 (9)(二)扩大内需,采取积极措施,把金融风暴对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10)(三)加快中西部和农村经济建设,吸引人才就业 (10)(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11)(五)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11)五、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定义,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
①目前,失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非常突出的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失业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如何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是我国政府调控的目标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使失业者从新就业,提升就业率,不仅关系着失业者自身的利益关系,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能否健康地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
伴随着我国失业问题的不断涌现,解决失业问题,加强法律保障制度,提高公平意识,发展中小型企业,完善就业培训以及鼓励失业者自主创业或者再就业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关键词:失业,解决,制度ABSTRACTUnemployment is our country socialist road face a dilemma. How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reduce unemployment, is our country government regulation goal and responsibility. The unemployed from new obtain employment, promote employment, not only affects the unemployed 's own interests,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s our country economy whether develop healthily and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re closely linked. Along with China's unemployment is ceaseless emerge in large numb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strengthen the legal guarantee system, enhance the sense of just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erfecting the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encourage unemployed self-employed or again obtain employment become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problem.Keywords:Unemployment; Soive; system目录一.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 (5)(一)失业的定义 (5)(二)失业的国内外研究实践 (5)(三)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思路 (7)二.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5)(一)我国就业人口比例庞大 (5)(二)大量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导致城镇的失业不断加剧 (5)(三)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就业的程度 (5)(四)国家政治体制不完善及失业保险立法不足 (5)三.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5)(一)人力资源的浪费 (5)(二)高失业率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停滞 (5)(三)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5)四.我国失业问题对策的思考及制度的完善 (5)(一)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 (5)(二)提高劳动者素质,控制人口增长 (5)(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做好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 (5)(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5)(五)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 (5)五.结论 (14)六.参考文献 (16)致谢一、失业问题相关研究(一)失业的定义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所做的定义是:失业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能力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我国失业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扰。
面对这一形势,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缓解失业压力,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
一、失业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失业情况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就业机会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其次是劳动力转移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就业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转移劳动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再者,一些传统产业的衰退也导致了大量的失业现象,例如煤炭、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
二、应对措施为了解决当前的失业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1. 促进创业就业。
政府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开展创业,提供创业培训、贷款支持等政策。
此外,政府还组织创业大赛、创业孵化器等活动,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2. 扩大就业领域。
政府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对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就业领域的支持力度。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招聘力度,为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
3. 加强职业培训。
政府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职业培训课程,提高失业者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4. 支持农村就业。
政府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创业就业,提供创业资金、技术培训等支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5. 拓宽就业渠道。
政府鼓励和支持失业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创业券、创业指导等支持。
同时,加大对就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就业信息的真实和透明。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国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形势有所改善。
但是,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面对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积极应对,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失业压力。
这些措施包括促进创业就业、扩大就业领域、加强职业培训、支持农村就业和拓宽就业渠道等。
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5篇材料)第一篇: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各有其程度的不同。
在中国,自1992年经济体制进入全面调整和转轨阶段,一切社会经济行为均受到市场竞争机制的考验,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和失业的风险必然出现。
然而,因为中国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挑战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失业现状分析转型期的失业状况的特点,一方面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结构性调整中涌现出的隐性失业人口逐步公开化,另一方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镇流动。
登记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1985年为历史以来的最低点(1.8%),1996年上升到3%。
有专家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7.4%,登记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增加到1120万人,隐性失业由1996年的15.1%上升到20%左右,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达到5000万至6000万人。
当然,这仅是一种预测,关键还取决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如果经济发展了,相关的政策得当,措施得力,就业面扩大,失业率自然就会下降。
下面我们针对有关统计数据展开分析。
见下表上表所列统计资料,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自1985年后,失业的绝对人数逐年有所增加,而与此同时,因新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相应地失业率多年来相对稳定在3%左右的水平,接近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平均2.5%),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1990年亚洲失业率为8.3%,拉丁美洲5.5%)。
应该说,失业率维持在2~3%的水平属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正常范围,不会引起社会的震荡。
但这里所说的失业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是指正式向政府有关机构登记失业,并希望找到工作的失业者。
2.在登记失业人数中,已达到劳动年龄等待就业的青年占了多半。
依据中国国情,每年初、高中毕业生能升入大学和专科的人数一般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25%左右,余下的毕业生人数很大部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因此,从登记失业人数的构成看,也应属正常范围。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摘要:现阶段,我国呈现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失业问题严重的状况,这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良好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好社会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找出导致我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案来解决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就业形势良性发展。
关键词:失业就业形势失业问题的原因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一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目前,我国失业问题严重,近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失业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成了失业人群的主体,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有好有坏发展,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迫在眉睫.二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一)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很多地区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判断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于是大量的劳动力被挡在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岗位的门槛外,这导致了失业率的急速增加,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更无法刺激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呈现着劳动交易成本过高,劳动交易不方便,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职位空缺成本招聘职位胜任机会成本.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并且劳资双方地位不均等,这些都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表现。
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宏观管理和监督力不够,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还不够规范,还没有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不能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运行,劳动力交易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劳动力市场场所规模很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总之,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其整体规划,交易手段,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探析【内容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在我国将长期存在。
依据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失业现象的存在逐年增高,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目前,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目录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1)(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1)(二)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1)(三)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困难 (2)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一)自然原因——人口总量过大 (3)(二)体制原因——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 (4)(三)结构性失业 (4)(四)摩擦性失业 (5)(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原因 (5)三、失业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6)(一)失业的社会影响 (6)(二)失业的经济影响 (8)四、控制失业的对策 (9)(一)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功能 (9)(二)扩大内需,采取积极措施,把金融风暴对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10)(三)加快中西部和农村经济建设,吸引人才就业 (10)(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11)(五)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11)五、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定义,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
①目前,失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非常突出的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有限的耕地必然导致农业排挤出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据数据统计,中国农村人口达8.6亿人,为全国总人口的70.9%,农村从业人员为4.9亿,为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72.2%,除去失业人员外,农村中尚有近4亿人口无所事事。
除去老人,丧失劳动力及未达到劳动年龄的儿童外,农村中富余人员的基数还是很大的,据专家估计,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1.9亿。
(二)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大学生已不再是用人单位争着抢着要的香饽饽了,据统计,2010年中国内地约有63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走向就业市场,而这些毕业生中又将有大部分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
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冲击。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中出口贸易受损严重,造成大量加工制造业企业倒闭。
另一①张彦,吕青.社会保障概论(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59页。
方面,企业对招聘人员的学历、素质要求却大幅提高,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压力。
2、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竞争力不足,缺乏实践技能,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锻炼的平台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造成就业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高校应联手社会、企业积极拓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
3、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偏差,自我认识不清晰,自我定位不明确。
在就业中期望值太高,在面对选择时左顾右盼,存在攀比心理,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责任感,不断在应聘与选择的矛盾中浪费机会、资源。
②(三)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困难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有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而下岗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女性偏多,文化素质较低,技能单一,就业竞争能力差,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需要。
长期的“大锅饭”体制养成了过分依赖企业或政府安置的思想,对企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怕吃苦不愿自找出路。
有些人缺乏自我提高意识,不愿接受培训,而择业期望值过高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加大其就业难度。
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自然原因——人口总量过大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面对十分庞大的劳动力队伍,目前②赖德胜孟大虎.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第20-37页.全社会的工作岗位的总数量是十分有限的。
也就是说,我国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据国家统计局预测,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995年为8.07亿人,2000年为8.5亿人,2010年为9.70亿人,2020年将达到最高峰约9.97亿人,比1995年增加了近2亿人,约增长23.5%。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劳动力总量过剩型失业,这是由于过去的人口告诉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导致的。
以2000年3.56亿农业从业人员计算,农业剩余劳动力总数约为2.36亿,分20年转移,平均每年的超过1180万,这还不包括每年1000万左右城乡劳动力自然增长(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1700万,减去退出劳动力队伍的老年人900万)。
两项合计,每年净增的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
但以90年代末GDP增长的城镇就业弹性系数为0.25、GDP年均增长8%和2000年末城镇从业人口2.13亿来计算,城镇每年的劳动力需求量为426万,不足500万,即使加上农村自己创造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离2000万的劳动供给量,缺口仍非常大③。
(二)体制原因——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效率经济,而市场的效率就是要通过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的破产、倒闭、失业来使有限的资源向优势企业、群体集中,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效率优先”的原则,就要做到有进有退。
面临③顾建平.中国的失业与就业变动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第17-47页。
市场的竞争,就必须把多余的低效职工释放出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效益,于是就有大量的职工下岗、失业。
同时,我国正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竞争促进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在竞争中一些企业因经营不佳而减产、停产甚至破产,也必定会引起失业。
④具体的表现是国有企业每年有500万以上的下岗职工。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生产1000万吨钢的人力投入,鞍钢是24万人,宝钢是1.6万人,而日本的新日铁只需0.6万人。
(三)结构性失业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阶段性变化,进入了结构变换和升级的时期。
一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对城镇人员就业必然会产生挤出效应。
二是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以往依靠大量资源和人力投入发展经济的办法被结构调整冲击。
三是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素质提高不同步之间的矛盾: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由于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提高,不能吸纳足够多的低素质、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特别是表现在年龄偏大的普通劳动力身上。
与此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原因,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及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的矿区就业矛盾将特别突出。
(四)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经济运行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在一个动态的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与各地区间劳动力需求④章辉美.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湖南出版社,2004年,第75页。
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
这种变动必然导致劳动力的流动,在劳动力的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
⑤例如,人们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后,原有的工作失去了,而新的工作一时又没有找到,或者人们对现有的工作不满意,想寻找新的工作而暂时失业,等等。
这类失业主要是由劳动力的流动引起的,所以这种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原因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金融危机已经由美国华尔街波及实体经济层面,对失业问题的影响将陆续浮现。
国际劳工组织(ILO)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2008年10月20日发出警告称,到2009年底,全球金融危机有可能使世界失业人口猛增2000万。
⑥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农民工的影响。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的东部沿海出现了一些外向型中小企业倒闭,并因此造成一些工人失业,大部分农民工返乡。
2、金融危机引发IT业裁员潮。
2008年10月21日,雅虎公司宣布将裁去现有15000名员工中的10%,以降低开支。
这是全球盛吹金融寒风后,IT行业最大的一次裁员行动,也在业界的预料之中。
3、大学生就业受到影响。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数企业选择裁员,轻装上阵,以度过难关。
一般企业都亮起不招聘的红灯,除⑤袁乐平.失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98页。
⑥郭恩才.解码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第238页。
非“绝对需要”人才,而大学生大多没有多少社会经验和工作技能,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就业难度。
三、失业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失业这一社会现象,无论对整个社会还是对社会成员个人或其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将失业的影响分为两种,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
(一)失业的社会影响1、下岗职工的影响中国乃至国际社会对中国失业人口的关注是由下岗职工引起的。
下岗群体基本上是出生于20世纪的50-60年代,在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下,国有企业承担了过多的安置就业任务,结果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把以往积存的富余人员分离出去。
这一代人现在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没有工作,吃什么?对这个群体而言,基本生活保障是他们的最关心的问题,而满足基本生活保障的有效解决途径,就是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
因此,就业是他们最重要的社会需求。
因为在工人们看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了几十年,最后落到这个下场,他们不甘心,也没有其它任何办法来解决问题。
上访和与政府讨价还价是他们可以想到的最直接的途径,也是下岗职工基本的行为取向。
2、城镇失业青年的影响出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青年一代,工作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远没有那么严肃,出国、跳槽、离职、对他们而言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他们没有对就业的强制性需求,他们可以不工作也能生活的很好,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来就已经衣食无忧。
就业对于他们而言只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只是寻找成就感的一个渠道,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就业的首要前期是他们喜欢,而不是像他们的父辈那样为生活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