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计算题规范化要求(规范答题、踩点得分)

高考物理计算题规范化要求(规范答题、踩点得分)

高考物理计算题规范化要求(规范答题、踩点得分)
高考物理计算题规范化要求(规范答题、踩点得分)

高考物理计算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计算题可以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的所占的比分很大(60%),单题的分值也很高。一些考生考后感觉良好但考分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解题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在高考的物理试卷上对论述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具体地说,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说明要清楚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说明研究的对象

①对字母、符号的说明。题中物理量有给定符号的,必须严格按题给符号表示,无需另设符号;

题中物理量没有给定符号的,应该按课本习惯写法(课本原始公式)形式来设定。②对物理关系

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③说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所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要点,关健的条件作必要的分析判断。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等。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状态或过程"的。

④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⑤选择物理规律的列式形式;按课本公式的“原始形式”书写。

⑥诠释结论: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⑦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文字说明防止两个倾向:①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完整,缺乏逻辑性;②啰嗦,分不清必要与必不要。

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祥,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要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绝不能连续写下去,切忌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二、主干方程要突出(在高考评卷中,主干方程是得分的重点)

主干方程是指物理规律、公式或数学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式等

(1) 主干方程式要有依据,一般表述为:依xx 物理规律得;由图几何关系得,根据……得等。

(2) 主干方程列式形式得当,字母、符号的书写规范,严格按课本“原始公式”的形式列式,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考生所忽视的). 要全部用字母符号表示方程,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不要方程套方程;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如:不要直接用结论性的公式v gR =、mv R qB

=等,正确的格式应该是: 分析可知:2

mv mg R

=,则v gR = 由题意知:2mv qBv R =,则mv R qB

=…… (3) 列方程时,物理量的符号要用题目中所给符号,不能自己另用字母符号表示,

若题目中没有给定物理量符号,应该先设定,设定也有要求(按课本形式设定),

如:U 表示两点间的电压,?表示某点的电势,E 表示电动势,ε表示电势能

(4) 主干方程单独占一行,按首行格式放置;式子要编号,号码要对齐。

(5) 对所列方程式(组)进行文字(符号)运算,推导出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不是关键环节不计算结果。

具体推导过程只在草稿纸上演算而不必写在卷面上。如果题目有具体的数值运算,则只在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中代入数值算出最后结果,切忌分步进行代数运算。

(6) 要用原始公式联立求解,分步列式,并用式别标明。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

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三、书写布局要规范

(1) 文字说明的字体要书写公整、版面布局合理整齐、段落清晰、美观整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一定要突出

重要解题观点。

(2) 要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式子准确地表达你的解答过程,准确求得结果并得出正确结论。

总结为一个要求:

就是要用最少的字符,最小的篇幅,表达出最完整的解答,以使评卷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你的答题信息,就是一份最好的答卷。

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①“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②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

③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④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的舍去;

⑤数字相乘的,数字之间不要用“·”而用“×”进行连接,相除的也不要用“÷”,而用“/”;

五、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①字母符号要写清楚、写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υ、r、ν、”不分,“G”的草体像“a”,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了;

②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如题目给出半径是r,你若写成R就算错;

③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多用,要用到同一字母表示物理量,采用角上标、角下标加与区别。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淆;

④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F,摩擦力用f表示,阅卷人一看便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

⑤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亦应讲究,如通过A点的速度用V A就比用V1好,通过某同一点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V1用,第二次用V2就很清楚,如果倒置,必然带来误解;

⑥物理量的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斜体。如功率P、压强p、电容C、光速c等;

⑦物理量单位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正体。其中源于人名的单位应大写,如库仑C、亨利H;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单位,一般前面字母用大写,后面字母用小写,如Hz、Wb。

六、学科语言要规范,有学科特色

①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阅卷时“由牛顿运动定理”、“动能定律”、“四边形公式”、“油标卡尺”等错误说法时有发生;

②语言要富有学科特色。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将电场的方向说成“西南方向”、“南偏西45°”、“向左下方”等均是不规范的,应说成“与轴正方向夹角为135°”或“如图所示”;

七、绘制图形图象要清晰、准确

①绘制必须用铅笔(便于修改)、圆规、直尺、三角板,反对随心所欲徒手画;

②画出的示意图(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应大致能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文要对应;

③画函数图象,要画好坐标原点,坐标轴上的箭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的数据;

④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线段的虚实要分明,有区别;

⑤高考答题时,必须应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描黑,否则无法扫描,从而造成失分。

近三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doc

近三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对三年试卷的总体评价 1.较好地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年来,命题遵循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体现了“立足于平稳过渡,着眼于正确导向,确保试题宽严适度”的指导思想。 2.试卷既遵循考试大纲,又体现地方特色 三年的试题严格按照《当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 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规定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思路清晰,试题科学规范,未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考生所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某些试题体现四川特色。 3.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难度在合理范围控制试题难度,确保区分效果,三年的全卷的平均得分率为0.57,达到了较佳的区分度,Ⅰ卷和Ⅱ卷总体来看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中学教学,引导教学和复习回归教材。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技,强调知识应用,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如2006年试卷的4、6、11、14、22、26、28、29、30题; 2007年试卷的3、4、12、14、17、25、26、29、30题等;

2008年试卷的1、3、12、16、20、22、28、30题等。 这些试题均考查了考生运用理、化、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理科学习的价值。 5.体现新课标精神,凸现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注意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内容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2006年试卷的第22题、第26题、 2007年试卷的25题等,对课程改革起着良好导向作用. 6.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 三张试卷有鲜明的理科特色,而实验题与教材联系更加紧密,坚持“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教材”的思想,对中学实验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对物理试题的基本评价 (1)试题结构非常稳定,难度有变化但幅度不大,试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2)全卷所考查的知识点的覆盖率较高,注重回归教材,这对促进考生注重双基,全面复习,减少投机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知识点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各部分知识考查比例为:力学53分,占44.2%;电学49分,占40. 8%;热学6分,占5%;光学6分,占5%;原子物理学6分,占5%,和大纲和教材内容的比例一致。特别注重了对牛顿第二定律、力和运动、功能关系、动量、机械能、电场、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的考查。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1:7:2 。 2008年全卷考查的知识覆盖了考试大纲中17个单元中的14个(未涉及到电场、电磁场和电磁波、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涉及到30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考

备战2020年高考物理计算题专题复习《向心力的计算》(解析版)

《向心力的计算》 一、计算题 1.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看成质点 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转轴在竖直面内无摩擦地转动.在最 低点a处给一个初速度,使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完成完整的圆 周运动,求: 小球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初速度的大小; 最低点处绳中的拉力大小. 2.如图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 轨道相切,半径,物块A以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上P处静止的物块B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运动。P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A、B的质量均为重力加速度g 取;A、B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 求A滑过Q点时的速度大小V和受到的弹力大小F; 若碰后AB最终停止在第k个粗糙段上,求k的数值; 求碰后AB滑至第n个光滑段上的速度与n的关系式。

3.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竖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形管道,管道里有一个直径略小于管 道内径的小球,小球在管道内做圆周运动,从B点脱离后做平抛运动,经过秒后又恰好垂直与倾角为的斜面相碰到。已知圆轨道半径为,小球的质量为,g取求 小球在斜面上的相碰点C与B点的水平距离 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点时,受到轨道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A点时的速率。 4.如图所示,倾角为的粗糙平直导轨与半径为R的光 滑圆环轨道相切,切点为B,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一 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轨道上离地面高为的D处无初速 下滑进入圆环轨道,接着小滑块从圆环最高点C水平飞出, 恰好击中导轨上与圆心O等高的P点,不计空气阻力。求: 小滑块在C点飞出的速率; 在圆环最低点时滑块对圆环轨道压力的大小; 滑块与斜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高考物理规范解题的格式与要求

非选择题(包括实验题、作图题、说理题、计算题等题型)因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包括文字阅读能力、信息收集和整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和文字叙述表达能力在内的诸多学科能力而备受各级各类考试命题者的青睐。这已是广大一线教师及教研员有目共睹的事实。如2003年高考物理试题江苏卷中非选择题分值高达110分,其中仅解答题便达89分之多,解答题的数量、分值均创下历史新高。理综模式下的高考试题,物理非选择题亦占120分总分中的72分,不可小视。这从而也表明非选择题是将不同能力层次考生区分开来的最重要题型。然而,当前在各地中学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包括不少思维较敏捷的考生在内,许多理科生在高考后的估分时感觉良好,分数期望值也比较高。但高考的真实分数又大打折扣,远比自己的期望值低。这往往令他们不解甚至感到委屈,因为他们确信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并没有什么不对之处。 通过与这样的考生接触交流并结合各地教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进行过多次高考阅卷的老师的经历,发现这主要是考生解题不规范或者说是书面表达不规范,使人看不懂,与评分标准有很大差距所造成的。不少的高考阅卷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触:一份字迹工整、解答正确、格式规范、作图清晰准确、说理明晰的答卷给人以艺术般的感染力,令人赏心悦目,愉快地评满分;而一份字迹潦草、解答零乱、丢三落四的答卷令人味同嚼蜡。不耐着性子看吧,于心不忍,于法不容。看吧,又看不懂。这样的做法其结果是既丧失了宝贵的得分点又影响批阅教师的情绪。 对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在高考的《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表述。其中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述”的表述;在“推理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的表述。这都是国家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物理非选择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高考试卷上还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评分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答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目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事实上,规范答题是一个考生物理学科基本素养的体现。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基本素养正在逐渐缺失。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下面从考生的现状及原因、规范答题的细则要求、良好素养的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当前考生在答题中的主要不足及其原因 概括地讲,当前考生不规范答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叙述严重缺乏。不少考生解答时只有几个算式,完全没有哪怕是最基本的叙述性文字,阅卷

高考物理大题评分细则

高考物理大题评分细则 很多学生或学生家长向我问及高考评分细则问题,有关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本人多次参加高考阅并与多位参与多年高考阅卷的老师交流,现在将物理大题的评分细则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将要参加201x年高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只看公式,不看文字。 这个应该是与高中物理老师对大家的要求最不相同的地方。高中物理老师要求大家平时解题要养成良好习惯,列公式一定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这是对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养成更好的解题习惯。但其实,高考物理大题进行评分时,文字说明是没有分的,也就是说,你写了,不多得分;不写,也不扣分。所以,在高考答题时,对于不确定该写什么文字说明时,不写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能写出最好,这样更利于阅卷老师理解你的解题思路。 二、等价给分。 高考的评分标准中往往会给出一题的多种解答,以及每种解答中每一步骤的给分原则。但是,在阅卷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某个学生用了与评分标准中的每一种解答方式都不一样的解答。此时的阅卷原则是等价给分。也就是说,只要公式是一级公式,也确实能推出正确答案的,就给满分。如果其中的某个公式应用错误而导致结果不正确的,那么,根据标准答案的解答方式来判断这个公式的重要性,再经过商讨给分。 三、只看对的,不看错的。 高考阅卷时,对于必要的公式,高考的阅卷方式是,只要与本题有关的公式都写出来了,而且答案正确,那么就给满分。对于一些不相关的公式,写出来也是不扣分的。换句话说,高考阅卷,是只看评分标准中给定的公式来给分的,其他的如果写了,不给分也不扣分。因此,对于不会做的题目,不要一字不答,而应该是把能想到的与本题相关的公式都写上,只要对了就有分。再综合考虑到第二个评分细则,即使你写的公式与标准答案中的都不一样,也是很有可能得分的。 四、不重复扣分。 这条评分细则应该是又一条容易被学生忽略的。不重复扣分就是指在同一道题目中,如果一个错误犯了两次,那么只按一次来扣分。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道题的第一问答案应该是1,第二问的答案是它的两倍,也就是2,但学生把第一问结果做错了,答案写成了2,那么自然,第二的答案就成了4,在这种情况下,是只扣第一问的分的,也就是说,第二问给满分。这也是物理阅卷与数学不一样的地方,物理阅卷认为,错误只在第一问,第二问的过程没错,结果的错误也仅仅是第一问造成的,因此,第一问的分扣掉后,第二问就不再重复扣了。这也提醒大家,即使第一问不能保证做对了,做第二问也不要有任何压力,即使第一问错了,第二问一样可以得到满分。 五、只看物理公式和答案,不看数学运算过程。 这条原则就是告诉我们,在物理试卷中,能不出现数学运算就不要出现,因为只有公式和最后的答案是给分点。应用物理过程推导出的数学运算过程再精彩也是没分的,在草稿纸上进行就可以了。举个简单的例子。201x高考北京卷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由于应用的物

2019高考物理真题汇编——计算题

目录 牛顿第二定律 (2) 功能 (3) 动量 (3) 力学综合 (3) 动量能量综合 (4)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6)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7) 电磁感应 (8)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与感生电动势) (8) 杆切割 (8) 线框切割 (9) 感生电动势 (9) 电磁感应中的功能问题 (10) 电磁科技应用 (11) 热学 (12) 光学 (14) 近代物理 (15) 思想方法原理类 (16)

牛顿第二定律 1.【2019天津卷】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国产新型航空母舰已完成多次海试,并 取得成功。航母上的舰载机采用滑跃式起飞,故甲板是由水平甲板和上翘甲板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研究舰载机的起飞过程,假设上翘甲板BC是与水平甲板AB相切的一段圆弧,示意如图2,AB长L1=150m,BC水平投影L2=63m,图中C点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12°(sin12°≈0.21)。若舰载机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6s到达B点进入BC.已知飞行员的质量m=60kg,g=10m/s2,求 (1)舰载机水平运动的过程中,飞行员受到的水平力所做功W; (2)舰载机刚进入BC时,飞行员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F N多大。 2.【2019江苏卷】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 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先敲击A,A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在B上滑动距离L后停下。接着敲击B,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A、B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A; (2)在左边缘再次对齐的前、后,B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 B、a B′; (3)B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B。

高考物理大题答题书写要求规范

高考物理大题答题规范 一、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依据,有的同学不明确应该说什么,往往将物理解答过程变成了数学解答过程.答题时应该说些什么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 1.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要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求解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 2.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 3.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 4.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面). 5.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6.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 7.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需要讨论分析). 二、要有必要的方程式 物理方程是表达的主体,如何写出,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写出的方程式(这是评分依据)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的考生所忽视的).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应有q v B =m v 2R ,而不是其变形结果式R =m v qB . 2.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用掺有数字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3.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 4.方程式有多个的,应分式布列(分步得分),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而致全错,对各方程式最好能编号. 三、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 1.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这样既有利于减轻运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同时也能改变每列一个方程就代入数值计算的不良习惯. 2.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 3.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的数据相近,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 4.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最好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作为计算结果(文字式的系数可以),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 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1.“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2.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写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 3.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4.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的舍去. 5.数字相乘时,数字之间不要用“·”,而应用“×”进行连接;相除时也不要用“÷”,而应用“/”. 五、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1.字母符号要写清楚、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v 、r 、ν”不分,大小写“M 、m ”或“L 、l ”不分,“G ”的草体像“a ”,希腊字母“ρ、μ、β、

2013-201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化学阅卷评分细则

湖北省2013-2017年高考化学非选择题评分细则制定与评分标准标准 目录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化学 (内部交流资料) 湖北省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阅卷评分细则的制订与执行 (2) 湖北省2013年高考化学非选择题评分细则 (3) 湖北省2014年高考化学非选择题评分细则 (9) 湖北省2015年高考化学非选择题评分细则 (13) 湖北省2016年高考化学非选择题评分细则 (15) 湖北省2017年高考化学非选择题评分细则与答卷中的共性问题 (17)

湖北省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阅卷评分细则的制订与执行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评分细则的制定 1.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简称―国标‖)为准绳,结合本省各种层次的考生(好、中、差)答题的实际情况,制订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的评分执行细则。 2. 制订细则执行的具体原则 ①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都要参照标准扣分。 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包括分子式前的倍数或分数都视为不规范!) ③在做计算题时,没有考虑有效数字的,可不扣分(有特殊注明的情况除外) ④考生如按其他方法或步骤解题,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误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参考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⑤制订评分执行细则时,第一依据是―国标‖,其次是中学正规教材,教参及权威的资料。 ⑥坚持实事求是,即―白纸黑字‖原则,不作任何主观臆测。 ⑦一个问题出现多种答案的,则酌情给分,甚至―0‖分。 ⑧凡是字迹模糊,辨认不清者皆按―0‖分处理。 ⑨未按指定位置答题又没有加以标注者按―0‖分处理。 3.制订评分执行细则的程序 ①认真研究―国标‖→调阅样卷,梳理出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答案→业务组讨论并制定评分细则初稿→业务组向评卷员宣讲评分执行细则并讨论→定稿→无条件执行 ②根据各小题的题分设置若干个小分值。 评卷工作中的有关规范问题 1.有关无机化学方面的试题 ①严格按要求给分:填空要求填什么就写什么,答非所问者按―0‖分处理。 ②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定要符合规范要求,其中包括原子序数、原子量、电荷数、化合价以及同位素的表示等。 ③化学方程式的问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完全正确、系数正确,气体或沉淀的标志,反应物与产物两边用等号或可逆号连接,反应条件等。 2.有关有机化学方面的试题 结构式:如苯环、双键、羧基、醛基、羰基、羟基等均要求按教材规范写出,尤其要特别注意出现在某一中心结构左边的基团。 H(氢)、O(氧)或其他元素,其他基团与C(或其他元素)成键时,连接位置必须准确。 聚合物:其结构简式一定要求严格按教材规范书写。尤其要注意单体双键打开部分伸出方括号外。 如考核的是某物质的中文名称,则一定要用中文写出学名,不能写出俗名。 反应条件:反应条件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十分重要,规范的有机反应方程式要求反应物及生成物分子式或结构简式及相关系数正确,且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准确,否则酌情扣分。 专业名词不能出现白字、错字:如― 苯‖ ━―本‖或―笨‖;―催化剂‖ ━―摧化剂‖;―金刚石‖ ━―金钢石‖;―加成反应‖━―加层反应‖;―酯化反应‖━―脂化反应‖等。 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定要规范:有机化学题中常见的―H‖与―N‖,―C‖与―O‖,由于过于潦草造成难以区分。 3.计算题 ①关于数字的表示:按正常的计算并对结果做合理的修约(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国标‖特殊说明者除外。) ②以值域来表示计算结果的,千万不可对结果进行数字修约。 ③用不等式表示时,要注意是开区间还是闭区间。 ④单位:结果一定要有正确的、规范的单位。 ⑤有关的计算式:如果不是纯粹填空(填写结果)的计算题,一定要有相应的计算式。 ⑥在涉及填空时,一定要按照顺序填空,不可颠倒(最好加上适当的标注) ⑦用代数式表示,要求十分严谨:a+b/c≠(a+b)/c【可能理解为a+b/c,同理c/a+b≠c/(a+b)】 4.实验题 专业术语:实验用语要规范,如普通漏斗、长颈漏斗、烧杯(不是―杯子‖)、圆底烧瓶、平底烧瓶、止水夹、导管、乳胶管、集气瓶、洗气瓶…… 用专业术语描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防止实验描述口语化、生活化。 实验方案的设计一定要切实可行,如无法实现则无法得分。

高考物理计算题

考前题 1.(18分)如图所示,O 点为固定转轴,把一个长度为l 的细绳上端固定在O 点,细绳下端系一个质量为m 的小摆球,当小摆球处于静止状态时恰好与平台的右端点B 点接触,但无压力。一个质量为M 的小钢球沿着光滑的平台自左向右运动到B 点时与静止的小摆球m 发生正碰,碰撞后摆球在绳的约束下作圆周运动,且恰好能够经过最高点A ,而小钢球M 做平抛运动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 点。测得B 、C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C=x ,平台的高度为h ,不计空气阻力,本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请计算: (1)碰撞后小钢球M 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 (2)小把球m 经过最高点A 时的动能; (3)碰撞前小钢球M 在平台上向右运动的速度大小。 1.解析 (1)设M 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v , 2 21,gt h vt x = = h g x v 2= (2)摆球m 经最高点A 时只受重力作用, l v m mg A 2 = 摆球经最高点A 时的动能为A E ; mgl mv E A A 2 1212= = (3)碰后小摆球m 作圆周运动时机械能守恒, mgl mv mv A B 22 12 1 22+= gl v B 5= 设碰前M 的运动速度是 v ,M 与m 碰撞时系统的动量守恒 B mv Mv Mv +=0 gl M m h g x v 52+ = 2.如图,光滑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水平段紧贴地面,弯曲段的顶部切线水平、离地高为h ;滑块A 静止在水平轨道上, v 0=40m/s 的子弹水平射入滑块A 后一起沿轨道向右运动,并从轨道顶部水平抛出.已知滑块A 的质量是子弹的3倍,取g=10m/s 2,不计空气阻力.求: (1)子弹射入滑块后一起运动的速度; (2)水平距离x 与h 关系的表达式; (3)当h 多高时,x 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高考物理答题规范标准

重视答题规范 提高考试成绩 ——高考物理学科答题规范的教学建议 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黄畋畋 在物理考试中,考生最容易失分的不单纯是某个知识点,还有相应的考试答题不规范。高考主观题占物理总分的70%,由实验题、计算论述题及选考题组成,重点考查物理的主干知识和学科内综合能力。卷面解题步骤及其规范化是考生必备的基本功。从历年的高考阅卷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考生基础不错,但总是因为解题不规范,丢分,这是非常可惜的。这也是制约一部分优秀生不能得满分、高分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实行网上阅卷后,对解题的规范和卷面的整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题规范化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并且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因此,狠抓解题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生在规范化解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理符号使用混乱。 解题中不用题目给的字母,自己另用其他字母;前后设置的符号矛盾或与题目所给符号矛盾;同一物理量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物理量用同一符号表示等等。 如2010年省质检第21题题目中的“R ”已经是静电分析器圆弧轨道的半径,许多学生依然把它作为离子在磁分析器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即把“r ”写成“R ”。 2、字迹潦草做图不用规尺。 书写数据时连笔;涂改后不清晰;小数点不清晰;作图随意导致误差太大,以致扫描不清影响得分。 如2010年省质检第21题电压符号“U ”与速度符号“v ”混淆;字母“q ” 与数字“9”及字母“a ” 混淆。粒子运动的轨迹图,受力分析图,光路图,电路图等作图不规范,导致影响解题思路或思路阻塞。 3、方程书写不规范。 ⑴物理方程没有分步书写。 ①写成连等式,中途小环节出错。 如2010年省质检第21题 中 R r R ks R r R E R I P R )()( 2+=+==,式中“平方漏写”。 ②一步到位写成综合等式。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评分细则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评分细则 试题27、(15分)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H______0,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 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实验③: 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第27题评分细则: (1)分两空 ②分值设定:【0,1,2】 改变条件:加催化剂或催化剂或正催化剂(1分) 判断理由: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1分) 注意:

1、改变条件错误,扣2分,得0分; 2、注意判断理由的用词可能有多种叙述,只要与标准答案含义一致,皆可给分。如: 反应(速率)加快与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的含义相同。 平衡不移动与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的含义相同。 ③分值设定:【0,1,2】 改变条件:温度升高(1分) 判断理由: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1分) 注意: 1、改变条件错误,扣2分,得0分; 2、注意改变条件和判断理由也可能有多种叙述,只要与标准答案含义一致,皆可给分。如:加热、升温等于温度升高的含义相同。 反应速率加快与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的含义相同。 平衡向右(或正反应方向、或C方向等)移动与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的含义相同 3、平衡移动必须指明方向,浓度减小必须指明生成物或反应物或具体物质,否则得0分。(2)分值设定:【0,2,4】 40%(或0.4)(2分) 0.060mol/L (2分) 注意: 1、0.060mol/L的数字和单位必须都正确,才能给2分。其中一个有错或无单位,均为0分。 2、单位为mol·L-1、mol/dm 3、mol·dm-3都正确。 3、若写成60mol/m3也正确。 4、0.060mol/L中的单位“升”写成小写“l”,为0分。 注意:本大题中涉及化学术语若有错别字,均视为错误,不得分。 试题28、(15分)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 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它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种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 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确定的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第28题评分细则: (1)分值设定:【0,2,4,6】 A、NH3E、H2SO4F、AgNO3 (各2分共6分)C、BaCl2(3分) 若C—BaCl2写在(2)中,且有Ba2+、Cl-均检验正确。(3分)

2020年高考物理计算题强化专练-热学解析版

计算题强化专练-热学 一、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如图所示,质量为m=6kg的绝热气缸(厚度不计),横截面积为S=10cm2,倒扣在 水平桌面上(与桌面有缝隙),气缸内有一绝热的“T”型活塞固定在桌面上,活塞与气缸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在气缸内可无摩擦滑动且不漏气.开始时,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0=27℃,压强P=0.5×105P a,g取10m/s2,大气压强为 P0=1.0×105P a.求: ①此时桌面对气缸的作用力大小; ②通过电热丝给封闭气体缓慢加热到t2,使气缸刚好对水平桌面无压力,求t2的值 . 2.如图所示,用质量为m=1kg、横截面积为S=10cm2的活塞在气 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忽 略不计。开始时活塞距气缸底的高度为h=10cm且气缸足够 高,气体温度为t=27℃,外界大气压强为p0=1.0×105Pa,取 g=10m/s2,绝对零度取-273℃.求: (i)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ii)给气缸缓慢加热,当缸内气体吸收4.5J的热量时,内能 的增加量为2.3J,求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

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U形管左端封闭,右端开口,左管横截面积为右管横截面 积的2倍,在左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长为l,温度为T的空气柱,左右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hcm,外界大气压为h0cmHg . (1)若向右管中缓慢注入水银,直至两管水银面相平(原右管中水银没全部进入水平 部分),求在右管中注入水银柱的长度h1(以cm为单位); (2)在两管水银面相平后,缓慢升高气体的温度至空气柱的长度变为开始时的长度l ,求此时空气柱的温度T′. 4.一内壁光滑、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 有一轻活塞.初始时,管内水银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已知大气压强p0=75cmHg ,环境温度不变. (1)求右侧封闭气体的压强p右; (2)现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水银柱高度相等并达到稳定.求此时右侧封闭气体的压强p右; (3)求第(2)问中活塞下移的距离x.

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I卷)化学试题标准答案与阅卷评分细则

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I卷)化学试题标准答 案与阅卷评分细则 硼酸(H3B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医药、肥料等工业。一种以硼镁矿(含Mg2B2O5·H2O、SiO2及少量Fe2O3、Al2O3)为原料生产硼酸及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在“溶浸”硼镁矿粉,产生的气体在“吸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标准答案:NH4HCO3+NH3===(NH4)2CO3 或(2分)

NH 4HCO 3+2NH 3+H 2O===(NH 4)2CO 3+NH 3·H 2O 评分细 则: b. (1)平均分0.77 a. 写成两步反应也可以, 但只写其中一步不给分 ;

(2)“滤渣1”的主要成分有。为检验“过滤1”后的滤液中是否含有Fe3+离子,可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标准答案:SiO2,Fe2O3,Al2O3 (3分)KSCN (1分) 评分细则:a.写SiO2或SiO2、Fe2O3或SiO2、Al2O3均给2分; (2)平 均 分 1.99 Fe2O3,Al2O3给1分;只写这俩其中一个不给分; 只要有错的就不给分。

b.KSCN 或硫氰酸钾、硫氰化钾、亚铁氰酸钾、 K4[Fe(CN)6]、K4Fe(CN)6、苯酚、NaOH、KOH均可凡错别字不给分 (3)根据的解离反应:,可判断H3BO3是酸;在“过滤2”前,将溶液调节至3.5,目的是。

标准答案:一元弱(2分)转化为H3BO3,促进析出(2分)评分细则:a.只答“一元”或“弱”或“非氧化性弱”得1分。 b.答:促进H3BO3生成或者促进转化为H3BO3,或者 抑制H3BO3解离,也得2分。 以下不给分:富集H3BO3;使H3BO3沉淀完全;有 利于H3BO3的分离;得到纯净的H3BO3; (3)平均分1.56 (4)在"沉镁"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高考物理计算题(共29题)

高考物理计算题(共29 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生错题之计算题(共29题) 计算题力学部分:(共12题) (2) 计算题电磁学部分:(共13题) (15) 计算题气体热学部分:(共3题) (35) 计算题原子物理部分:(共1题) (38) 计算题力学部分:(共12题) 1.长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长木板的左端竖直固定着弹性挡板P,长木板A的上表面分为三个区域,其中PO段光滑,长度为1 m;OC段粗糙,长度为1.5 m;CD段粗糙,长度为1.19 m。可视为质点的滑块B静止在长木板上的O点。已知滑块、长木板的质量均为1 kg,滑块B与OC段动摩擦因数为0.4,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5。现用水平向右、大小为11 N的恒力拉动长木板,当弹性挡板P将要与滑块B相碰时撤去外力,挡板P与滑块B发生弹性碰撞,碰后滑块B最后停在了CD段。已知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发生弹性碰撞时速度互换,g=10 m/s2,求: (1)撤去外力时,长木板A的速度大小; (2)滑块B与木板CD段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 (3)在(2)的条件下,滑块B运动的总时间。 答案:(1)4m/s (2)0.1(3)2.45s 【解析】(1)对长木板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 由可得v=4m/s; (2)挡板P与滑块B发生弹性碰撞,速度交换,滑块B以4m/s的速度向右滑行,长木板A静止,当滑上OC段时,对滑块B有,解得 滑块B的位移; 对长木板A有; 长木板A的位移,所以有,可得或(舍去) (3)滑块B匀速运动时间;

滑块B在CD段减速时间; 滑块B从开始运动到静止的时间 2.如图所示,足够宽的水平传送带以v0=2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运行,质量m=0.4kg的小滑块被光滑固定挡板拦住静止于传送带上的A点,t=0时,在小滑块上施加沿挡板方向的拉力F,使之沿挡 板做a=1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小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10m /s2,求: (1)t=0时,拉力F的大小及t=2s时小滑块所受摩擦力的功率; (2)请分析推导出拉力F与t满足的关系式。 答案: (1)0.4N;(2) 【解析】(1)由挡板挡住使小滑块静止的A点,知挡板方向必垂直于传送带的运行方向; t=0时对滑块:F=ma 解得F=0.4N;t=2s时, 小滑块的速度v=at=2m/s摩擦力方向与挡板夹角,则θ=450 此时摩擦力的功率P=μmgcos450v, 解得 (2)t时刻,小滑块的速度v=at=t, 小滑块所受的摩擦力与挡板的夹角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N)

高考理综物理阅卷教师谈物理答题规范

高考理综物理阅卷教师谈物理答题规范 看了题目,各位同仁肯定会产生疑问:把题目做完、做对了不就理所当然能得分吗?其实不然,做完,不一定能做对,即便做对也不一定能得全分。为什么这样说?请大家看图1 从该考生的解题思路和结果来 看,该生表面上可以得全分,但 是由于一时的粗心把第二行 “t l l v B 221+=”中的“t ”漏写,这在平时考试,对于笔误 出于同情心理,一般也会给分, 但高考阅卷要求从笔误出现的 那一步后面与由其推导的结论 都不能得分,所以很不幸,这 位考生由于粗心,最终被只得 了“3分”。由此可见,了解高 考阅卷的要求,强调规范答题 的重要性。 经过高三一段时间的强化 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 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但规范 答题的习惯是不可能在短时间 里能养成的,这也是为什么我 们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就要 反复给学生强调规范的目的所 在,我们用一年的充足时间来 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让 学生不仅能做对题目,也能得 到应有的分数。 有幸成为湖北省理综2008年高考阅卷教师之一,我于今年6月9日在武汉理工大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高考阅卷工作。在阅卷过程中,亲眼目睹学生在高考理综物理卷部分答题过程中,由于答题不规范或不符合阅卷小组的评卷要求而使自己以为应得的分数白白丢掉.对于物理规范要求,其中有些虽然是老师平时在教学中多次强调过的,但学生不够重视,有些作为教师可能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作为教师有必要在物理第一轮复习过程中,通过我们的介绍让学生多了解高考阅卷的一些要求,让学生意识到答规规范的重要性。从而能在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规范答题的习惯,最后达到高考对学生规范答题的要求。 首先介绍一下高考阅卷的一些特点,高考阅卷首先是公平的。在电脑自动操作下,每一份试卷都会经过随机选的两位阅卷老师的审阅,理综物理部分的有些题目要求两位教师的按阅卷小组给出的标准所给分只有“零误差”即给分一样,才会通过。解答题由于自身的特点,要求两位教师给分不能超过一定的误差。如果超过就会机选第三位阅卷教师再改,如果三位教师给分都达不到标准,则最后由阅卷组长进行仲裁。在改2008年理综23题时有一位考生就曾出现三个给分“0”“3”和“14”,最后经过仲裁这位考生最后得分是“14”分,这就体现了阅卷的公平性。但是如果第三位阅卷人给“0”或“3”分,那么这位考生可能会很冤枉,而且更可悲的是他根本就无从知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高考快递】2019高考物理总复习计算题增分练五含答案

计算题增分练(五) (满分32分 20分钟) 1.如图所示,半径为l 的金属圆环水平放置,圆心处及圆环边缘通过导线分别与两条平行的倾斜金属轨道相连.圆环区域内分布着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圆环上放置一金属棒a ,一端在圆心处,另一端恰好搭在圆环上,可绕圆心转动.倾斜轨道部分处于垂直轨道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 ,金属棒b 放置在倾斜平行导轨上,其长度与导轨间距均为2l .当棒a 绕圆心以角速度ω顺时针(俯视)匀速旋转时,棒b 保持静止.已知棒b 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棒b 的质量为m ,棒a 、b 的电阻分别为R 、2R ,其余电阻不计;斜面倾角为θ=37°,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金属棒b 两端的电压; (2)为保持b 棒始终静止,棒a 旋转的角速度大小的范围. 解析:(1)E =Bl v ① v =0+l ω2 ② U =2R R +2R ·E ③ ①②③式联立,解得:U =13Bl 2ω ④ (2)I =E R +2R ⑤ F 安=BI ·2l ⑥ 由①②⑤⑥式联立,解得:F 安=B 2l 3ω3R ⑦ 为保持b 棒始终静止,棒a 旋转的角速度最小设为ω1,最大为ω2: mg sin θ=μmg cos θ+B 2l 3ω13R ⑧ mg sin θ+μmg cos θ=B 2l 3ω23R ⑨

3mgR 5B 2l 3≤ω≤3mgR B 2l 3 ⑩ 答案:(1)13Bl 2ω (2)3mgR 5B 2l 3≤ω≤3mgR B 2l 3 2.如图甲所示,光滑斜面OA 与倾斜传送带AB 在A 点相接,且OAB 在一条直线上,与水平面夹角α=37°,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O 点,上端可自由伸长到A 点.在A 点放一个物体,在力F 的作用下向下缓慢压缩弹簧到C 点,该过程中力F 随压缩距离x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5,传送带AB 部分长为5 m ,顺时针转动,速度v =4 m/s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sin 37°=0.6,cos 37°=0.8)求: (1)物体的质量m ; (2)弹簧从A 点被压缩到C 点过程中力F 所做的功W ; (3)若在C 点撤去力F ,物体被弹回并滑上传送带,问物体在传送带上最远能到何处? 解析:(1)由图象可知:mg sin 37°=30 N ① 解得m =5 kg (2)图乙中图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力F 所做的功: W =390×? ????0.5-1282 J -30×1282 J =90 J ② (3)撤去力F ,设物体返回至A 点的速度大小为v 0, 从A 出发到第二次返回A 处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W =12mv 2 ③ 解得:v 0=6 m/s 由于v 0>v ,物体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设此阶段加速度大小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mg sin 37°+μmg cos 37°=ma 1 ④ 解得:a 1=10 m/s 2 速度减为v 时,设沿斜面向上发生的位移大小为x 1,由运动学规律: x 1=v 2 0-v 22a 1 ⑤ 解得:x 1=1 m 此后摩擦力改变方向,由于mg sin 37°>μmg cos 37°,所以物块所受合外力仍沿传送带向下,设此后

2019高考物理答题规范公布 赶紧收藏!.doc

2019高考物理答题规范公布 赶紧收藏! 今天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物理答题规范,大家可以收藏起来,好好学习一下!争取考试拿高分! 2019高考物理答题规范公布 赶紧收藏! 一、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依据,答题时应该说些什么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 1.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要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求解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 2.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 3.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 4.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面); 5.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6.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

7.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需要讨论分析)。 二、要有必要的方程式 1.写出的方程式(这是评分依据)必须是原型公式,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应有qvB=m,而不是其变形结果式R=; 2.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用掺有数字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3.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 4.方程式有多个的,应分式布列(分步得分),不要合写一式,对各方程式最好能编号。 三、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 1.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从列出的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 2.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 3.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 4.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最好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作为计算结果(文字式的系数可以),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 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 物理计算题的特点:一般文字叙述量较大,涉及物理过程较多,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物理模型较模糊甚至很隐蔽,运用的物理规律较多,题目的分值较重。 物理计算题的功能: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较全面,它不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根据已知条件及物理事实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而且还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想解答好计算题,除了需要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规范的答题技巧。 规范答题体现了一个考生的物理学科的基本素养。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述: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达”;在“推理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这些都是考纲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物理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在高考试卷上也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评分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答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目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因此,要想提高得分率,取得好成绩,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能力的训练外,还必须强化答题的规范,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形成规范的答题行为。 1.审题的规范化 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所以审题规范是正确解答物理题的前提条件。一些学生往往会出现见到试题不知如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想到哪就写到哪儿,没有一个基本的审题程序。其原因就是不知道怎样去审题。审题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物理状态和过程、明确条件和目标、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 物理状态和过程:每一道物理试题都是由若干个物理状态和过程组合而成的,弄清楚这些状态和过程是审题的关键。解题前首先要认真阅读试题,分析题意,了解题目中所述的物理状态和过程,必要时可在草稿纸上画出题中所反映的物理状态和过程的简图,然后借助简图分析这些状态和过程的特点,找出它们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对多过程物理问题,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简单过程来处理,同时还要兼顾各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到化繁为简各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