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9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鸦片战斗教学设计篇1鸦片战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叙述法。
对鸦片战斗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叙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状况及缘由、鸦片战斗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帮助法。
为了加深同学对鸦片战斗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5.争论法。
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同学争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
要想把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需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斗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了解和熟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峻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斗的基本史实。
把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
熟悉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育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力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看分析问题的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分组争论的方法,使同学得出结论。
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斗爆发的缘由。
运用所学学问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斗失败的缘由,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熟悉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斗、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头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媒体1.投影仪、电脑。
2.关于鸦片战斗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5篇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1教学目标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必修1 第10课鸦片战争
琼山中学历史组吴小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并从中概括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及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 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历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3. 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问题探究的方法,用七个问贯穿全课,督促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对学生史料研读方法的培养,利用课本资源,促进学生提取有效知识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鸦片战争背景原因及中国战败原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引导学生从世界发展潮流的立场和角
度来认识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从爱国将领和民众浴血抗敌,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权益壮烈牺牲的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认识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的悲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后果。
难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三、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同时与史料研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什么时间为标志的?
就是爆发于1840年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
我们今天就走近这场如此具有标志性的战争。
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思考,对这场战争抽丝剥茧。
一、鸦片战争
思考一:分析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状况,推测鸦片战争的结果。
(提示: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概括。
)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巨大反差
指导学生思考1840年前夕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引导学生先找出比较点,然后再列出中英两国差异。
在这里可以培养学生的对历史事物的比较能力。
思考二:根据鸦片战争前中英的巨大反差,概括中国最终战败的原因。
2、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在对鸦片战争前中英巨大反差的比较中,学生很容易理解到中英实力的悬殊,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能理解照成如此悬殊差别在于中英两国制度上的差异。
思考三:相距甚远的中英两国为何会爆发战争,原因何在?
通过史料展示,让学生分析和研读史料,让学生认知到鸦片何以流入中国及其危害。
并概括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英国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的,但是:
【材料二】为了转变贸易逆差,英国逐年增加对中国走私鸦片:
【材料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林则徐:“(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则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四】英国对林则徐禁烟运动的反应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远动
(2)根本原因:英国欲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通过这四则材料的分析,学生能概括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人借口虎门硝烟实则为了日后在中国的商业利益。
在此处可加深学生对一个历史事件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理解。
思考四: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让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形势图和课本上鸦片战争的经过,简单讲解这一部分即可,知道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让学生概括出《南京条约》的内容,并分析条约的危害性。
对于此条约的讲解过程,需要注重方法的传授,以便学生在后面近代史的学习中,遇到别的不平等条约也
能自己分析概括。
接着通过条约内容,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深刻理解和感受鸦片战争给中国最大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国家主权方面 ①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②丧失关税自主权 ③给予列强领事裁判权 ④给予列强最惠国待遇 (2)经济方面
①自然经济大受打击,鸦片为患 ②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外交方面
开了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先例
过渡:但是鸦片战争过后,有着更多的不满的反倒是英国人,结合材料思考,并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思考五:根据材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五】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绵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明白英国人不满的所在,推测英国人为解决棉纺织品滞销的方法,引出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概括。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直接原因:英法美修约要求遭拒
(2)根本原因:资义发展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略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让学生仿照《南京条约》的分析方法,简略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思考六: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否为“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让学生对比两次鸦片战争的要素,对此观点进行论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原因与目的”、“性质”、“时间
与范围”、“后果与影响”等方面分析。
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简表
思考七:两次鸦片战争给了你什么启示?
开放性问题,多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除了落后就会挨打的启示,学生也能想到要发展科技、要自强、要有忧患意思等等。
五.板书设计
第10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思考一:分析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状况,推测战争结果。
思考二:根据史实,概括中国最终战败的原因。
思考三:相距甚远的中英两国为何会爆发战争?
思考四: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思考五:根据材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思考六: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否为“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思考七:两次鸦片战争的启示。
六、课后作业安排
课后思考,结合课程,对中国近代之衰落进行思考,分析其原因。
并完成课程配套练习。
七、设计思路
因高一学生对鸦片战争已有一定的基础,因而想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
所以就采用了问题探究的方式,把本课所需要学习理解的内容用七个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课程的进行中,让学生们一起思考,相互讨论,能很大程度的解决问题,对本课知识有不错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