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鸦片战争的知识点
- 格式:pdf
- 大小:206.31 KB
- 文档页数:3
第10课鸦片战争【基础知识】一、鸦片战争1.时代背景。
(1)西方:英、、法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2)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自给自足的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打击了鸦片走私。
3.导火线:年6月的虎门销烟。
4.战争概况。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中国军民的抗争:海龄等爱国将领抗英;广州人民抗英。
5.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 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
(2)1843年附件内容: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6.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导思1】有人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问题导思2】有人把鸦片战争的失败归咎于道光帝撤办林则徐,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英、美、法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主要经过。
(1)1856年,进攻广州,战争爆发,随后法国加入。
(2)英法联军进逼天津,1858年逼签《》。
(3)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
3.主要不平等条约。
(1)《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江沿海十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赔偿英、法军费。
(2)《北京条约》:增开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
4.影响。
(1)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2)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温馨提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侵略中国的主力和急先锋,法国是积极参与者,美国是“调停者”,而沙俄是中国领土的贪婪掠夺者。
【问题导思3】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布局上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达标测试1.下图中的情景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第一次鸦片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第10课 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必然性、必要性)原因: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夺取更多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①背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②领导:林则徐 (借口、导火线、偶然性) ③经过:1839年,虎门销烟 ④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直接导致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1、1840年广东——厦门——天津白河口 2、1841—1842扩大侵华: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官兵陈连升、关天培、裕谦、陈化成、海龄等英勇抵抗;各地人民也自发抗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危害) 败因:1、具体原因:对比中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略战术2: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1860年年英国袭击广州,挑起战争年组成联军攻陷广州,扶植柏贵傀儡政权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英法美俄四国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俄国也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大沽(史荣椿壮烈牺牲)、天津,后又占领,、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使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鸦片战争知识点一、背景介绍1. 清朝末期的中英关系-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市场的需求- 正常的中英贸易与不平等条约2. 鸦片的流入与影响- 鸦片的来源与传播- 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 清政府的禁烟政策二、战争爆发的原因1. 中英贸易不平衡- 英国对中国茶叶和丝绸的需求- 中国对外国商品的低需求- 英国通过鸦片贸易平衡贸易逆差2. 林则徐的禁烟行动- 林则徐的禁烟政策- 广州鸦片销毁事件- 英国商人的反应与英国政府的立场三、战争过程1. 英国的军事行动- 海军封锁珠江口- 占领宁波、上海等地- 逼近天津,威胁北京2. 清朝的抵抗与失败- 清朝军队的装备与训练落后- 英军的先进武器与战术- 清朝政府的内部分歧与腐败四、《南京条约》的签订1. 条约内容-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赔款2100万两白银- 英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2. 条约的影响- 中国主权的丧失- 经济负担的加重- 外国势力的进一步渗透五、战争的历史意义1. 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2. 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加深了国内的社会矛盾-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与变革3. 国际关系的影响- 改变了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 为后来的列强侵华活动埋下伏笔六、结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不仅导致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丧失,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
这场战争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如何在外来压力下进行自我革新和抗争的历史过程。
第10课 鸦片战争课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掌握《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及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 虎门销烟2、 中英两国的正当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
3、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1) 目的: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
(2) 危害:使中国白银外流、军队战斗力下降、政治更加腐败、人民身心健康受到摧残。
4、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二、 鸦片战争 1、 原因 (1)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以便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 直接原因(借口):虎门销烟。
2、 过程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初)侵入广东海面——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第二阶段(1841年初——1842年8月)强占香港岛——进攻镇江——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3、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2) 《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3) 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4、 影响 (1) 中国的社会性质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2)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两对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3)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转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 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 原因(1) 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直接原因: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就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
2、 过程(1) 第一阶段: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加入——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第10课鸦片战争一.虎门硝烟1.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相继开展工业革命,有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的需要。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土地高度集中,闭关锁国3.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西鸦片4.白银外流,摧残身心5.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硝烟,英借端发动侵华战争二.鸦片战争1. 1840年6月—1841年初,侵入广东海面,沿海北犯,后南下广东2.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清对英宣战3. 1841年初—1842年8月扩大侵华4. 1842年8 月,抵达南京下关江面,签订《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商定影响:➢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灾难➢从此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三.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 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英法美提出修约以扩大侵略权益,被清政府拒绝2. 第一阶段(1856 - 1858)➢1856年英法攻陷广州,进逼天津➢1858年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②赔偿巨额白银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3. 第二阶段(1858 - 1860)➢不满进京换约路线,再起冲突➢攻陷北京、天津,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1860年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赔款增至800万两白银⑤美俄乘机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俄趁机抢占大量北方大量领土4. 影响:➢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前言: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拓展海外市场,获得生产原料,因此不断向海外扩张,1840年之前,已侵占了孟加拉,新加披,缅甸,阿富汗等地,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中国已成为它的下一个目标。
第10课鸦片战争一.教材分析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材地位《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重点难点及其突破【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怎样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涵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半封建: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重难点突破】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引导学生对这段历史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出示: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重难点解析】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的一种政策。
并不意味着完全封闭国门,在清朝,它是指把对外交往和贸易完全置于清政府的严密监控之下。
清初,为孤立郑成功等反清力量,清政府曾两次下令实行海禁。
后来中外贸易只留下广州一处。
并实行“公行制度”,即由专门的行商垄断对外贸易。
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片面的最惠国待遇: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
第10课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的背景:〔1〕根本原因: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打开中国的市场〕〔2〕直接原因:禁烟运动2.战争经过:两个阶段〔1〕爆发:1840年6月英军进犯某某——沿海北犯—某某白河口〔2〕扩大侵略:1841年侵占某某岛,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3〕结束:1842年8月清政府求和3.结果〔1〕战争失败失败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经济军事强国,综合国力强。
②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经济落后,军事装备落后;阶级矛盾尖锐,战争中组织抵抗不力、战和不定。
③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某某条约》附件: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4.影响〔1〕社会性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国家主权:完全独立自主权→领土不完整,丧失部分主权〔3〕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那么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4〕革命任务: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革命阶段:中国进入了旧某某主义时期。
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中国拒绝修约担心危及统治利益提出“修约〞要求拒绝“修约〞 〔借口〕清政府英法等国 〔忙于镇压起义〕扩大市场 〔根本原因〕2.经过〔1〕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1856年英军炮轰某某城〔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某某1858年攻陷大沽,进逼某某,签定《某某条约》〔2〕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1860年占领津、京,火烧圆明园,签定《条约》3.结果:签订两个不平等条约小结: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2. 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主权,也就是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控制。
鸦片战争的知结构
时间:1840.6—1842.8
国内外背景
方面中国英国
经济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
政治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君主立宪制
思想儒家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启蒙思想
军事军备废弛船坚炮利
对外闭关锁国殖民扩张
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疯狂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重要原因: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清政府腐败落后,危机四伏
直接原因:中英围绕鸦片走私矛盾日趋尖锐
①英国对华走私毒品的目的:扭转中英正常贸易的逆差局面
②鸦片走私的危害:严重危害清朝统治;摧残了人们身体;污
辱了人们人格
借口:林则徐禁烟运动
战争的进程:
(1)第一阶段:广州珠江口 厦门 定海 天津白河口
(2)第二阶段: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广州厦门定海南京
战争结果——《南京条约》签订:
时间:1842.8
内容;割地香港岛---------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
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清政府财政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开了列强侵华勒索赔款的恶例
五口通商------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关税须协定---破坏中国关税贸易主权,
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
危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与发展并存)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也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战争反思—我们为何这么弱不禁风(中国战败原因):
客观原因:英国国力强大蓄谋已久
主观原因:① 统治集团战和不定组织不力——重要原因
② 大批将领畏敌惧战,不敢发动依靠民众——直接原因
③ 经济技术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补充:1、《南京条约》附件----指《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时间:1843
内容:英国获得了 ①领事裁判权—破环中国司法主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永久居住的特权。
补充:2、中美《望厦条约》
时间:1844
内容:享受南京条约除没有割地赔款外特权
美国人在五口自行租地建屋,设立医院、教堂等
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
危害:破坏我国的邻海主权,便利列强对华的文化侵略
补充:3、中法《黄埔条约》
时间:1844
内容:享受南京条约除没有割地赔款外特权
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危害:便利列强对华的文化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1860
参加国家:英法美俄四国
原因:根本: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大发展,为了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重要原因:英法提出“ 修约 ”,遭清政府拒绝
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父事件
过程: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后法国加入战争。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外逃,《北京条约》签订
结果: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英法美俄)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英法)
内容:①《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美俄趁火打劫,大片国土沦丧
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①中国领土大片沦丧,主权进一步被侵害
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近代化进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