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酶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47.30 KB
- 文档页数:3
复合酶制剂对梅花鹿营养与增茸效果的试验研究项目可行性报告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梅花鹿属我国一类保护的特种经济动物,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最重要的药用动物之一。
我国传统中医学认为鹿制品具有:“主阳萎、补虚、止腰疼、鼻衄、折伤、狂犬伤、和洒服治肺痿吐血、崩中带下。
诸气痛欲危者饮之立愈,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等功效。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表明鹿制品还具有治心悸、失眠、健忘、风湿和类风湿等功效[1]。
由于良好的药用价值,我国许多地区建立了梅花鹿养殖场,据调查全国31个省(区、市)有近万家大小不等的养殖场共圈养繁殖梅花鹿超过45万头。
圈养梅花鹿最多的省是吉林省,养殖场5985家,目前存栏量278000头,浙江省有养殖场118家,存栏量13994头[2]。
梅花鹿是草食反刍动物,农作物秸秆、红薯藤蔓、花生秧都是梅花鹿的食物;一般养殖场种植苜蓿、小麦草、天竺草、三叶草、狼尾草、苏丹草、爬拉草等牧草作为梅花鹿的粗饲料。
由于良好的应用效果,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猪和家禽的日粮中添加酶制剂能够去除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最大限度的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消化率,促进动物生长,防止疾病,并且能够补充猪和家禽内源酶的不足[3,4];纤维素等酶制剂在奶牛、肉牛、羊等反刍动物中也有促进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的作用[5-7]。
本项目研究复合酶制剂及其对梅花鹿的营养以及增茸效果的影响,确定梅花鹿饲养复合酶制剂中酶的种类、配比,以提高梅花鹿的饲料利用率,促进其生长代谢以及鹿茸的生产,将极大地促进梅花鹿养殖业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对梅花鹿的利用和饲养历史悠久。
先秦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能利用猎捕到的鹿产品做药用。
最古老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和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对鹿茸都有详细地记载。
我国是世界上养鹿最早的国家,但真正以经济利用目的进行饲养始于清代,根据历史资料考察,1733年(雍正11年)吉林省就已开始养鹿。
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高效复合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复合酶制剂作为一种高效的添加剂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生产复合酶制剂时,应用玉米芯作为原料进行生产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复合酶制剂生产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玉米芯作为原料生产高效复合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玉米芯作为复合酶制剂原料的研究现状玉米芯作为一种特殊原料,其含有的淀粉、纤维和蛋白质等成分可以成为复合酶制剂的基础。
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将玉米芯作为复合酶制剂的原料进行研究。
通过对其不同成分的分离、提取、纯化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取出多种有效复合酶,如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等,用于生产高品质的复合酶制剂。
二、玉米芯应用于复合酶制剂生产的优势1、资源丰富。
玉米芯以其高含量、低成本等优势备受重视,同时其丰富的产量、易于储存、运输和处理,也使得其在饲料、纸浆、生物质和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
2、环保可持续。
玉米芯天然来源,不含化学物质,生产过程中无需使用化学药品,对环境污染较小,因此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环保的原料。
3、成本低廉。
相对于其他复合酶制剂生产原料,玉米芯的成本要低很多,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复合酶制剂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
三、玉米芯生产复合酶制剂技术1、玉米芯预处理。
玉米芯所含的纤维素和其他非淀粉物质都会阻碍有效酶的生产,因此在复合酶制剂生产前,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例如酸碱处理、生物物质处理等,以去除非淀粉物质对酶的干扰。
2、酶的筛选和混合。
在提取出的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复合酶中,通常只有某些酶能够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最佳效果,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和评估来筛选出最佳的酶。
3、酶的固定和应用。
在复合酶制剂生产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固定酶的方式,使其更稳定,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最后,将所筛选出来的酶混合均匀后,通过喷雾干燥等处理制成粉剂,以供添加到饲料中。
养殖与饲料2020年第06期复合酶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健康微生物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赖宝色林秋敏杨慧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州350119摘要2019年1-12月,选择644只蛋鸡,采用数字法进行随机抽取,各抽322例,设为试验和对照2组。
试验组采用常规喂养+复合酶制剂,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分析2组的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健康微生物及养分利用率,以期探讨蛋鸡使用复合酶制剂的效果。
结果显示,试验组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健康微生物及养分利用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蛋鸡使用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养分利用率,促进肠道健康。
关键词复合酶制剂;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健康微生物;养分利用率收稿日期:2020-01-02基金项目:福建省现代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2019-2022年)赖宝色,女,1984年生,硕士,讲师。
蛋鸡的生产量和蛋品质,是我国养鸡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喂养直接决定了蛋鸡的生产量和蛋品质[1],优质的鸡蛋和鸡肉不仅保证销售的数量,也有利于顾客的安全健康。
常规对于蛋鸡的喂养,饲料主要是可溶性非淀粉多糖。
本研究探讨蛋鸡使用复合酶制剂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2019年1-12月,选择644只蛋鸡,采用数字法进行随机抽取,各抽322例,设为试验和对照2组。
试验组蛋鸡周龄55~60周,平均周龄(58.52±0.64)周;对照组蛋鸡周龄55~60周,平均周龄(59.13±0.58)周。
2组蛋鸡在周龄上有可比(>0.05)。
1.2研究方法1)对照组常规喂养:蛋鸡使用基础日粮。
2)试验组常规喂养+复合酶制剂: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复合酶制剂,添加量为2mg/kg 。
2组光照16h/d ,地面光照强度为15lx ,温度21~27℃。
1.3观察指标分析2组的生产性能(产蛋率、产蛋量)、蛋品质(蛋壳厚度、蛋黄颜色(采用罗氏比色扇测定[2])、蛋白高度)、肠道健康微生物(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及养分利用率。
饲用复合酶潜在营养价值及其作用效果研究进展复合酶制剂潜在营养价值研究进展酶制剂并不直接提供营养成分,但又与营养成分的利用直接有关,酶可将底物所含的养分直接或者间接地释放出来供动物消化吸收,这些释放出来的养分即称为酶制剂的潜在营养价值。
在动物饲料中添加酶制剂以提高消化率可以看作是动物消化过程的延伸,从理论上讲,不管是直接提高营养成分消化利用率的酶(如蛋白酶和糖化酶等),还是间接提高饲料营养消化利用率的酶(如木聚糖酶和β-甘露聚糖酶等),它们都不同程度提高了消化道总的有效营养量。
在实践应用中,添加酶制剂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在日粮配方中添加酶制剂,该方法简单易行,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但会一定程度上增加饲料成本;二是根据添加的酶制剂对畜禽生产性能提高和改善饲料利用的程度,适当降低根据日粮配方的营养水平或利用廉价饲料原料配制日粮,这样可以做到在保持动物生产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降低饲料成本。
其中第二种方法更适合实际生产上应用,但其所能达到的完美程度要依赖于配方技术人员对饲用酶制剂和饲料原料的了解程度,如果能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饲用酶制剂对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改进程度,则有利于饲料配方制作的精确优化。
一般在配方日粮中使用更多的谷类杂粕性原料,或者营养水平下降至常规饲养标准的理想营养水平之下时,更有利于外源添加的酶制剂对饲料营养利用率的提高。
Olukosi等人(2007)报道指出,加酶日粮能量的利用率和未加酶组相比并无差异。
但是有许多研究报道,玉米豆粕型日粮中使用NSP复合酶提高了能量及其它营养指标的利用率。
由于麦类杂粕型日粮中比普通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含有更多的NSP,所以麦类杂粕型日粮中添加NSP复合酶制剂更有利于酶制剂提高营养指标的利用率,而且饲料配方中NSP含量越高,NSP复合酶酶解效果越好。
Palander 等人(2005)研究表明,麦类饲料原料更有利于酶制剂发挥效果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Adeola等人(2008)研究表明,在日粮能量降低的情况下更有利于NSP复合酶提高日粮代谢能的利用。
2020年第1期 吉林畜牧兽医·畜牧科学·XuMu KeXue猪用复合酶制剂的研究效果司合静山东省无棣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山东滨州 251900摘 要:酶制剂有高效、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消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的有害作用,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减少动物排泄物中的氮、磷含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动物免疫力,促进畜禽健康。
关键词:猪;复合酶制剂;研究大量的研究表明,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消除动物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的有害作用,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减少动物排泄物中的氮、磷含量,有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动物免疫力,促进畜禽健康。
由于酶制剂具有高效、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被作为猪肠道健康营养调控添加剂广泛使用。
但猪专用复合酶要结合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和日粮组成情况来设计和合理使用。
1 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仔猪出生后的几周内消化、代谢和免疫等方面变化很快。
乳糖酶以及与消化母乳中糖类有关的酶的活性在出生后2~3周时达到顶峰,然后又很快下降。
相反地,淀粉酶及消化淀粉和碳水化合物有关酶的活性在出生时很低,随后逐渐上升。
胃蛋白酶和胰淀粉酶等消化酶在7周龄后才能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因此,仔猪消化道内酶系发育不完全,消化能力弱,在生产上常导致仔猪营养应激反应和早期断奶综合症,尤其是断奶应激,易引起胰蛋白酶、淀粉酶等消化酶活性的降低,导致消化功能的紊乱,甚至出现腹泻。
一直以来,人们为了解决仔猪营养应激做了大量工作,也探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最终认为添加外源酶制剂可以弥补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导致的酶分泌不足,降低断奶应激的不良影响。
2 猪用复合酶的设计原理一般酶制剂的生产企业都会根据动物的种类和日粮特点来设计相应的酶制剂。
因此,在市场上出现了仔猪专用酶制剂、中大猪专用酶制剂和乳猪专用酶制剂等不同种类的酶制剂。
复合酶制剂对仔猪生长的影响09级牧医二班李淼摘要:选取280头杜长白三元杂交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4头猪,公母各半。
5个试验组即对照A,处理B,处理C,处理D和处理E,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0%,0.01%,0.02%,0.03%和0.04%FE806复合酶制剂。
预饲1周,正式试验期为4周,试验猪均为自由采食和饮水。
试验结果表明,加酶制剂组仔猪日增重比对照组有所提高,料重比和腹泻率下降,其中以C组改善效果最好,组C仔猪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关键词:酶制剂;仔猪;生长性能。
酶制剂的研究和应用是当前动物营养界和饲料工业研究的一大热点。
酶制剂是有微生物产生的生物制品。
仔猪日粮中添加酶制剂的目的主要有以下4点:第一,弥补由于仔猪消化系统不成熟导致的酶分泌不足,减少由于仔猪营养应激反应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及腹泻;第二,酶制剂可以转化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营养物质的生物学价值并相应提高养分利用率;第三,酶制剂可以降解饲料原料中不易被内源酶降解的特殊结构物质,还可以直接使原料中胚乳细胞破裂,释放出被抗营养物质结合成包裹着的营养物质;第四,降低由于动物排泄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使畜禽养殖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本试验旨在以玉米—豆粕日粮为基础日粮探讨不同水平酶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在仔猪日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饲养试验1.1.1试验动物及分组选取体况相似,胎次和体重接近,健康的杜长白三元杂交仔猪280头,根据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4头,公母各半,每个重复放养于同一栏中。
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5个处理组即对照组A,处理组B,处理组C,处理组D和处理组E,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0.01%,0.02%,0.03%,0.04%复合酶制剂。
1.1.2供试酶制剂试验所用复合酶制剂主要成分。
(见表1)表1 复合酶制剂组成1.1.3试验日粮及营养水平试验日粮均为粉料,基础日粮参考NRC1998和生产实际情况配置玉米—豆粕型日粮,具体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调查研究180产 城酶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王国源浙江省农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摘要:酶制剂是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不仅能提高养分分解率,促进动物消化,而且也有利于疾病预防,调节动物体内代谢均衡。
本文就以反刍动物为例,探讨酶制剂在其体内的作用机理以及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酶制剂;反刍动物;饲料;应用饲用酶制剂以其绿色、环保、安全等特点成为饲料添加剂领域的研究热点,饲用酶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是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和饲料工业中应用最为成功的例子。
饲用酶制剂的应用对于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实现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酶制剂在反刍动物体内的作用机理王玉荣等人通过研究发现粗饲料中所含的半纤维素(HC)与木质素(lignin)是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而纤维素(CEL)分子被包在其中。
因此,纤维素分子与消化酶一般是接触不到的,酶制剂处理能使纤维素组分含量发生变化,将秸秆内的相关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成为可由动物直接利用的单糖。
而纤维素层次性空间结构被改变,进而使粗饲料的利用率得到提升。
Morgavi等将酶制剂加入反刍动物饲料中,结果显示这组动物瘤胃酶活更稳定,保持对底物的酶活性。
Bowmancr等研究认为酶制剂与底物密切结合构成“酶-饲料复合体”,使瘤胃内酶的稳定性得到增强,因此在瘤胃中的酶对瘤胃蛋白酶的水解作用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充分降解底物。
不过酶制剂发挥效果的具体机理尚未完全掌握,有待研究。
二、酶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一)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奶牛上的应用效果酶制剂可促进饲料养分降解,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在奶牛营养上使用外源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奶量和乳成分。
外源酶对牛奶成分和牛奶产量有积极作用,添加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内切葡聚糖酶可增加2%的牛奶真蛋白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