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技术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37.47 KB
- 文档页数:3
2012年第2期 计算机与现代化 JISUANJI YU XIANDA1HUA 总第198期
文章编号:1006.2475(2012)02-0116-04
结构化P2P网络的负载均衡技术研究
娄美明,金波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在结构化对等网络中,负载失衡现象的产生将会造成单点失效、网络拥塞、请求延迟甚至是系统瘫痪等系统应用性
能问题。本文针对传统复制算法中存在的无有效的预防热点策略、忽视节点性能差异性和副本维护机制等问题,提出基
于节点性能分类和数据,节点分析的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通过实验模拟证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结构化对等网
络的负载均衡,降低数据请求报文的丢失率,从而有效地提高系统节点的利用率。
关键词:对等网络;结构化对等网络;负载均衡;分布式哈希袁;副本复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2475.2012.02.031
Research on Loading Balance in Structured P2P Network
LOU Mei—ming,JIN Bo
(Modem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Zhejiang Economic&Trade Polytechnic,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In structured P2P network,loading imbMance resu ̄s in the problem of single failure,network congestion,request de— lay and even worst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an effective loading balance algorithm to prevent hot spots based on the arIalysis of requested datas and nodes processing diference.Through experiments and simuhaed results,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effee-
f|l_l三I三ji。 [27 ̄2 2 ■ 7 2 研究与发展 非结构化P2 P网络搜索技术研究 ■文/李晓娟徐远超张树东张聪霞 P2P文件共享首先要解决文件定位的 问题。理论上,P2P搜索技术的搜索范围 将在几秒钟内以几何级数增长,几分钟内 就可搜遍几百万台PC上的信息资源。当 然,实际环境中还需要考虑网络带宽以及 路由优化方面的问题。特别是P2P网络规 模比较大以及异构网络存在、节点分散且 不断的离开加入所造成的不稳定、数据种 类繁多等特点的存在。因此,设计高效的 搜索机制,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数 据,才能使P2P网络得以广泛应用。 非结构化P2P网络解决了网络结构中 心化的问题,扩展性和容错性较好。但是 它采用应用层广播的协议,导致消息量过 大,网络负担过重,无法得知整个网络的 拓扑结构或组成网络的各对等点的身份, 新的对等点进入网络时,系统必须向这个 对等点提供一个对等点列表,但P2P网络 的强动态性决定了这个对等点列表不可能 长时间有效,另外这类系统更容易受到垃圾 信息,甚至是病毒的恶意攻击。 P2P常用网络搜索技术分析 Gnutella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纯(非 结构化)P2P拓扑结构,没有索引服务器, 每一个联网计算机在功能上都是对等的, 既是客户机同时又是服务器。查询信息不 是发送至中央服务器,而是向所有的对等 点发布。不需要向目录服务器报告共享的 信息,而是将请求泛洪到直接相连的邻居, 直到收到响应,或者达到了最大的泛洪步 数。它采用了基于完全随机图的洪泛 30中国教育网络2007 1 2 (Flooding)发现 和随机转发机制。 为了控制搜索消 息的传输,通过 TTL(Time To Live)的减值来实 现。这种模型需 要很多的网络带 宽来进行资源的 搜索工作。随着 联网节点的不断 增多,网络规模 不断扩大,通过 这种洪泛方式定 位对等点的方法 对流量的分析和控制能力将直接决定整个网络的交通状况 将造成网络流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网络 中部分低带宽节点因网络资源过载而失效, 甚至存在比较严重的分区、断链现象。导 致一个查询访问只能在网络的很小一部分 进行,因此网络的可扩展性不好。 之后,又出现了其他改进的分布式系 统,如通过KaZaA引入超级节点。把查询 请求集中到超级节点,减少了网络带宽的 消耗。相互连接的超级节点带有指向各对 等点数据的指针,而所有的请求通过路由 到达超级节点。但是当查询率相当高时, P2P系统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节点容易 过载,系统运行容易出错。而且随着系统 的增大这个问题就越发严重。 对现有的非结构化 P2P网络的改进 拓扑自适应 考虑到网络的异构和各节点处理能力 的不同,用节点每秒能处理的查询量来表 示节点的能力。通过计算,获得各节点的 处理能力,进而避免任何节点过载以处理 更多的查询,适应不断增大的系统规模。 当源节点发布消息时,它通过非结构 化P2P网络的自适应机制来定位其他的节 点;各节点之间的联系通过3次握手协议 来完成。在源节点发送的信息前带有惟一 标识GUID。这一标识是任意产生的16位 字符串,它能跟踪信息的传输,并且将反 馈信息原路路由回源节点。每一个节点都 维护一个缓存,其中包含一张其他节点信 息的表,表里有节点的IP地址,端口号和 它们的能力。节点使用消息交换机制进行 主机节点的信息交换,如果连接某一节点 失败,则在缓存表中将该节点标记为死节 点。缓存定期删除死节点的记录。拓扑适 应算法的目标是保证网络中处理能力强的 节点连接较多的邻居节点,并且处理能力 低的节点离能力高的节点很近。
第29卷第6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7年6月 JOURNAL OF WUT(INFORMATION&MANAGEMENT ENGINEE ̄NG) Vo1.29 No.6 June 2006
文章编号:1007—144X(2007)06—0045—05
P2P网络搜索技术研究
吴兆福 ,董文永
(1.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湖北荆州434100;2.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随着P2P网络的广泛应用和对P2P网络深入研究,P2P技术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P2P网络搜索 由初始中心搜索至分布式广度优先搜索,直至现在的结构化P2P网络的语义搜索,其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性能也得到了提高。基于P2P技术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目前P2P系统中常用的一些搜索算法,探讨了 P2P搜索技术的发展与方向。 关键词:P2P网络;广度优先搜索;最大度搜索;分布式哈希表 中图法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对P2P网络众说不一,但P2P网络 还是得到了快速发展,比较有名的系统有Nap. ster、Gnutella、Freenet、Chord、PAST、CAN和Ocean Store等。这些网络主要是通过直接交换来共享
计算机资源,因此搜索技术是P2P网络的关键技 术。初始时中心搜索至分布式广度优先搜索,直
至现在的结构化P2P网络的语义搜索,搜索技术 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网络性能也得到大大提高。
P2P网络可分为2类:结构化网络和非结构化网 络。在结构化网络中每个结点存储的信息与网络 拓扑结构有关,通过映射完成,查找采用基于
DHT分布式散列路由搜索算法;而非结构化网络 则与网络拓扑无关,其结点可任意存储信息,查找
采用基于广度优先的搜索算法及改进算法。这2种 不同结构的网络所采取的搜索技术是完全不同的。
1非结构化P2P搜索算法
1.1广度优先搜索 1.1.1 有向广度优先搜索
宽带A经与传辊
文章编号:1002—8692(2007)2一OO6O-O4
基于网络编码的P2P网络系统研究 ・技术分析・
罗峰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g-.Y-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摘 要】以BitTorrent为例,分析了目前流行的P2P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P2P系统运用网络编码技术来解
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说明使用网络编码技术可提高文件下载速率,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可很好地解决P2P系统中‘‘种子’’退出造成 的文件下载不完的问题。
【关键词】对等计算;网络编码;BitTorrent下载 【中图分类号】TV393.03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f the P2P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Network Coding
LU0 Feng (Co/lege of Telecommunications&Inform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Umve ̄ity of Posts&Telecommunication,Nanjing 210003,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Ie operating principle and weakness of the popular P2P software system like BitTorrent are analyzed.A method to overcome the weakness with network coding is proposed.File download time is improved with network coding.More. over,network coding can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the system and is able to smoothly handle extreme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server and nodes quit the system. 【Key words】P2P;Network Coding;BitTorrent
60 网络技术
计算机与网络创新生活
P2P网络流量识别技术的研究
张铭磊 , 王锋
(1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云南昆明650051)
(2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计算机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51)
【摘要】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和宽带网络的普及,点对点(P2P)和点对服务器和点技术(P2SP)应用越来越受用户欢
迎,但这类应用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网络的流量模型,使原来流畅的网络变得越来越拥塞。为进行识别并 限制其流量,介绍了P2P相关技术应用现状及其流量识别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流量识别技术,对该技术的发展趋 势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流量识别P2P深度包检测连接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39(2010)06—60—3
The Survey of P2P Traffic Identification Mechanism
ZHANG Ming—leil ’ WANG Feng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rman 65005 1,China;) (2.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s,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Yunnan 65005 1,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met and broadband networks,Peer to Peer(P2P)and P2SP appLcations are in- creasingly popul ̄with users,but such apphcafiom take up a lot of network bandwidth,and a significant shift in the network tra ̄c model,so that the fluid networks are becoming more congested.To solve this problem,we need to identify such applications and limit
2010年第3期 福建 电脑 49
互联网基于P2P网络技术的研究 叶喜民 (新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对P2P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实现、主要应用进行介绍,然后分析P2P技术与C/S模式互联网的区别。 【关键词】:P2P文件共享C/S模式 l、引言 随着P2P信息共享应用系统的流行.P2P这种完全不同于 C,S的新一代分布式计算机模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P2P 可以简单地定义为通过直接交换信息.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 务.对等计算机兼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功能.在这种网络中所 有节点是对等的.这些对等节点具有共同的责任与能力并协同 完成服务,它们之间通过直接互连实现信息资源、处理器资源以 及存储资源的全面共享.而不需要依赖集中式服务器的支持. 消除了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现象 2、P2P网络技术的研究 2.1 P2P网络的基本概念 P2P技术主要指由硬件形成网络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 主要代表形式是在应用层上基于P2P网络协议的客户端软件 IBM为P2P下了如下定义:P2P系统由若干互联协作的计算机 构成。且至少具有如下特征之一:系统依存于边缘化f非中央 式服务器1设备的主动协作.每个成员直接从其他成员而不是从 服务器的参与中受益:系统中成员同时扮演服务器与客户端的 角色;系统应用的用户能够意识到彼此的存在.构成一个虚拟 或实际的群体 P2P网络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最 基本的TcP以P协议并没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概念.在通讯过程 中.所有的设备都是平等的一端 P2P技术改变了”内容”所在 的位置,使其正在从”中心”走向”边缘”.也就是说内容不再存 于主要的服务器上,而是存在所有用户的PC机上 P2P使得 PC重新焕发活力、不再是被动的客户端.而成为具有服务器和 客户端双重特征的设备 2.2 P2P网络的分类 关于对等网的分类,目前尚不统一.有很多争论,安P2P 的定义大致可分为集中目录式对等网络、纯分布式对等网络、混 合式对等网络 2.2.1集中目录式对等网络
《桐陵霉院;寺ii)2olo年第1期 工程科技
基于P2P网络的流媒体直播技术研究
李如平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00)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个人计算机性能的增强,流媒体直播系统在互联网上广泛应用,但传统的基于C/S
模式的流媒体直播系统存在服务能力瓶颈。很难适应大规模的应用。为此通过将P2P网络技术与流媒体技术相结合,
充分利用各个节点的资源,减轻了流媒体服务器的压力,使得基于P2P网络的流媒体服务具有了更好的扩展性和实
用性。
关键词:P2P;网络;流媒体
中圈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47(2010)01—0080—0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务飞速发展,网络影视在互联网
应用中已相当普遍,根据2007年6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在互联网的
各种功能中,网络影视的应用使用率达到了61.1%。由此可
见,网络流媒体视频直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商业价值。
最初,多媒体文件需从服务器上下载后才能播放,但这样无
法实现数据同步,限制了人们在互联网上使用多媒体数据进
行交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把P2P技术引入到流媒体
传输中从而形成了P2P流媒体技术,开创了在网络上传播音
频和视频的新时代。
一、P2P网络技术
(一)P2P概念 P2P是Peer to Peer的简写,中文翻译为对等互联或者
点对点技术,P2P网络一般也称为对等网络。在P2P网络中,
节点之间没有服务器与客户机之分,各节点之间是平等的关
系,可以直接相互通信,共享计算和存贮能力。P2P是一种分
布式网络,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
源,包括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打印机等,这些共享
资源需要由网络提供服务,能被其它对等节点直接访问而无
需经过中间实体.在此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提供者,又
是资源获取者。P2P打破了客户机徂最务器fos)模式,在网络
2011耳第5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52(2011)05—0O64—04
基于P2P技术的网络资源搜索机制研究
宋海洋,崔金生,刘晓然
(海军指挥学院信息战研究系,南京21 1800)
摘 要: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并且还在不断地迅速增长。人们依靠传统搜索引擎来寻找
自己想要的信息和资源,其效果已经显得有些不尽人意。P2P技术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检索 理念和方式,必将成为未来搜索引擎的发展方向。文中对P2P技术、P2P搜索及其分类作了简
单总结和比较,并指出了P2P搜索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P2P;搜索引擎
Research on web resource search mechanism
based on P2 P technology
SONG Hal—yang,CUI Jin—sheng,LIU Xiao—ra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Operation Research,Navy Command College,Nanjing 21 1800,China) Abstract:The network filled with vast amounts of information,which are continuing to grow rapidly. People rely on traditional search engines to find the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the effect has been
somewhat unsatisfactory.P2P technology has brought US a new concept and method to retrieve.will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earch engines.In this paper,P2P technology,P2P search and classification are briefly summarized and compared.It also points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2P僵尸网络技术及检测研究综述
杜江李春硕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65)
摘要:僵尸网络是由一个攻击者掌控,由很多脆弱主机形成的网络。僵尸网络已经成为现今互联网上最大的威胁之一 由于僵 尸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演化,越来越复杂和隐蔽,使我们对其的检测与防御越来越困难。本文对僵尸网络的危害以及僵尸网络的命令与
控制机制进行了介绍,然后对于僵尸网络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僵尸网络;命令与控制;僵尸网络检测;
1、引言 僵尸网络[1](bomet)是由大量被僵尸程序感染的主机(hotor zombie)受到攻击者(botmaster)所控制而形成的以恶意活动为目
的的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Botrnaster可以通过控制服务器
操控bot发起各种类型的网络攻击,如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
垃圾邮件(spare)、网络钓鱼(phishing)、点击欺诈(click fraud)以及
窃取敏感信息(information theft)等等。作为攻击者手中最有效的 通用网络攻击平台,僵尸网络已成为互联网安全最大的威胁之
一。按照命令与控制机制,僵尸网络主要分为基于IRC、HTTP和
P2P协议三类。P2P僵尸网络没有集中控制点,克服了前两种
僵尸网络单点失效的弱点,更具韧性和隐蔽性,使得检测和防御 更加困难。因此,当前的僵尸网络逐步的向P2P协议转化,攻击
者通过P2P协议实现其命令与控制的通信,从而克服了集中型僵 尸网络的单点失效问题,也增加了僵尸网络的鲁棒性和隐蔽性。
2、僵尸网络的命令与控制机制
僵尸网络的命令与控制机制决定了僵尸网络的拓扑结构、通
信效率、可扩展性以及鲁棒性,是僵尸网络工作机制的核心部分。 目前已知的僵尸网络可分为两大类:集中式僵尸网络和分布式僵
尸网络。集中式僵尸网络,bot直接和控制服务器进行通信,bot
之间没有通信行为.其中包括了IRC僵尸网络、HTTP僵尸网络 以及自定义协议僵尸网络。分布式僵尸网络,除了bot和控制服
医 2010年第1 1期 龚艳琼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03) 摘要 目前,P2P技术在移动环境下得到广泛应用,移 ̄P2PN络技术成为新的研究热 点。文章介绍移 ̄P2PN络(MP2P)技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分析移NP2PN络目前存在的 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使读者可以明确了解移动P2PN络的概念、 发展现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移动P2P网络;技术问题;现状 移动终端的普及和3G应用环境的逐渐成熟。使 移动蜂窝网络和宽带无线网络上的P2P需求日渐强 烈。例如,利用移动P2P方式提供视频点播、文件共 享、移动协同应用等。但由于移动环境自身具有的特 性(如节点移动性)带来网络拓扑的变化、节点自身 的资源和能力有限、移动网络带宽资源有限等给移 动计算环境带来了诸多困难,需要解决很多关键问 题,如对等网络体系结构、资源搜索策略、安全和隐 私问题、数据分发机制等。 1.1 P2P技术及其特点 P2P技术是通过在系统之间直接交换来共享资 源和服务的一种应用模式。P2P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的 地位都是相同的.可以同时作为服务的使用者和服 务的提供者。P2P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集 中体现了/ntemet ̄等、开放、自由的本质特性。 P2P技术与目前网络中占主导地位的客户端/ 服务器(C/S)模式的本质区别是在整个网络结构中 不存在中心服务器。它具有4个主要特点。 1)分散化 纯粹的P2P网络没有中心服务节点,所有节点 既是客户机又是服务器.这是P2P最本质的特征。在 P2P结构中。中心的意义被大大弱化甚至完全消失, 信息传输的实现直接在节点之间进行,无需中间环 节和服务器的介入,避免了可能的瓶颈。 2)可扩展性 P2P网络在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展,这是P2P网络 重要特性之一。P2P的核心思想是共享,用户越多, T 电 elet ‘ 能够提供的资源就越丰富。 3)健壮性 由于P2P网络中的服务是分散在各个节点之间 进行的.部分节点或网络遭到破坏对其他部分的影 响很小.故P2P网络架构天生具有耐攻击、高容错的 优点。 4)高性价比 P2P网络可以有效利用Intemet中散布的大量普 通节点。将计算任务或存储资料分布到各个节点上, 利用其中闲置的计算能力或存储空间,因此成本低, 但计算性能高,存储容量大。 正是由于P2P具有上述特点,使P2P技术的应用 非常广泛,典型应用包括:a)文件和内容共享,例如 Napster、emule、BitTorrent、Thunder等。b)分布式计 算和存储共享,例如SETI@home、Avaki、Popular— Power等。c)协同处理与服务共享平台,例如JxTA、 J2EE、NETMyservice等。d)通信交流与协作,例如 Slope、MSN、OICQ等。 1.2移动P2P网络及其特征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移动网络带宽越来 越大,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根据 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4.2亿,突破了4亿关口,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2.77亿, 占比已经攀升至65.9%。逐渐成熟的移动环境使研 究者关注于分布式更强、参与性更广的移动P2P (MP2P)环境。在Intemet上的主流应用P2P技术开始 向移动设备扩展,在移动环境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P2P一技术在校园网络的应用研究
马立军覃纪武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Peer-to-Peer(P2P)网络被喻为第三代网络,采用的是.S对点分散式网络架,它不需要服务器的中转,使用
户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更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校园网络的体系结构的存在的
资源共享瓶颈,通过P2P技术与传统的校园网络构架的对
比,在分析P2P技术的关键技术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在校园
网络引入P2P技术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关键词:P2PC/SChinaGrid
I前言
当今的网络构架大多采用一种客户机/服务器(Client/
Server,简称C/S)的网络构架,它的主要特点是:需要有一个
中央服务器来处理绝大部分的运算工作,客户端和服务端
处在完全不同的角色,通常是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处于支
配的地位服务端获取这个请求进行计算,然后返回一个结
果来响应这个请求,这类网络应用模型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随着客户数目的增多,服务器端所需要占用的资源也随之增加,最终制约了客户端数目的增长。与C/S网络相比,P2P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P2P即
Peer-to-Peer,称为对等连接或对等网络,是一种点对点计
算模式P2P中每个成员,即节点PC,既可以作为服务器,又可
以作为客户端,因此P2P中的所有成员是平等的。节点PC之
间能够直接共享和交互,而不需要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
下载,真正地消除了中间商。
2P2P技术对校园网络的影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校园网已成了高等学校的重
要基础平台。一方面,它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平台,学校的各种管理系统如教务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办公自动化
等系统都运行在校园网上;另一方面,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
及科研工作平台,信息时代的学习是开放式、协作式,学习者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合作,研究人员需要通过网络
获取其所需的数据及计算能力等。从目前的应用现状看,校
园网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及
P2P网络借贷研究
闫威
’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1 0087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程不断拉快,尤其是我国进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开始,p2p网络借贷的概
念由国外发达国家引入我国。本文对p2p网络借贷及其平台进行研究。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金融;投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程不断拉快,尤其是我国进入
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开始,p2p网络借贷的概 念由国外发达国家引入我国。具体而言,网络借贷指的是个人与
个人之间,依据电商的专业平台网络,进而实现资金的借出和借
人的借贷交易服务,其英文名为“ ”。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之
下的应用使得投资和融资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程
度上将出借人可获取的出借人群数量无限扩大了,进而保障了借
贷双方的借贷需求在匹配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效率。一般情况下, 借款人可以运用互联网构建的借贷平台进行“借款需求指标”的
公共发布,寻找有能力并乐意提供借款的人。其中,借款人需要
发布的公共信息,即借款需求指标应当囊括了借款金额、还款方
式、借贷利息以及还款期限等。此外,由互联网构筑的网络借贷
平台在此信息的发布和运行过程中对于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要求
比较严格和详细,同时加以相关个人详细信息额认证和审核。另
一方面,借贷平台还需要针对借款人借助于已有的历史交易详细
信息进行相关信用评价,以便于出借人进行是否借贷的决策之
用。对于出借人来说,他们往往可以根据借贷平台的信用评价、
认证审核以及借款人的个人详细信息进行是否借款的决策。而在 借贷发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与ebay相类似的“竞拍”模
式。这种竞争方式的成功者往往是资金借贷利率较低的一番。最
终,在借贷需求指标之下,双方完成要求和指标,仅有借贷平台
进行审核之后借贷关系就此成立。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
务网站。P2P网络借贷平台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已相对完善,
文章编号:2096-1472(2019)-04-01-04DOI:10.19644/ki.issn2096-1472.2019.04.001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第22卷第4期2019年4月Vol.22 No.4Apr. 2019
P2P网络现状与发展研究
贺文华1,刘 浩1,贺劲松1,2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信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2.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摘 要:本文介绍了P2P网络的定义、特点,以及主要应用如文件共享、多媒体传输、分布式数据存储、分布式
计算、协同工作、实时通信和搜索引擎等,并与传统网络在节点对等、资源分散、管理自治、拓扑结构、中心依赖、
实时、可扩展、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P2P网络在分布式计算、协同工作、多媒体等方面强大的优势肯定是今后
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然后,从P2P系统安全的角度,分析了P2P网络面临的挑战,阐述了构建安全对等网络是必然趋
势,必将会拥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P2P网络;传统网络;系统安全;分布式;协同工作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2P Network
HE Wenhua1,LIU Hao1,HE Jingsong1,2
(1.College of Inform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 Technology,Loudi 417000,China;2.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2P network as well as the major application
基于P2P网络的资源搜索技术研究
郑磊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信息工程系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对P2P资源搜索的拓扑结构和资源搜索算法等相关知识作较详细的介绍,对基于不同P2P结构的搜索算法作简单的对比和分析。并针对现有搜索算法存
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设想,最后对影响搜索算法的因素和解决的方法进行归纳。[关键词]P2P资源搜索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920068-01
一、引言
P2P即端到端网络应用,又称为对等连接或对等网络,是一种新的通
信模式,P2P网络中的节点是对等的,且每个peer能同时充当服务器和客
户端。
在P2P网络中,不存在中心服务器,所有的节点既是客户机,享用其
他节点提供的服务,同时又充当服务器,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P2P对等
的节点之间进行直接的连接与共享,因此搜索无需通过Web服务器,也可
不受任何信息文档格式和宿主设备的限制,可以达到传统搜索引擎无可比
拟的深度,理论上可以包括网络上所有的信息资源。现阶段互连网上大量
资源被闲置,没有被充分利用,P2P搜索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方便地找到所
需资源。
二、P2P资源搜索技术
为了在P2P网络中有效的发现资源,人们对P2P搜索技术做了大量的研
究。目前主要从P2P网络的结构以及采用的算法两方面进行研究。P2P网络
可分为两类:结构化网络和非结构化网络。在结构化网络中每个结点存储
的信息与网络拓扑结构有关,通过映射完成,查找采用基于DHT分布式散
列路由搜索算法。而非结构化网络则与网络拓扑无关,其结点可任意存储
信息,查找采用基于广度优先的搜索算法及其改进算法。
(一)结构化P2P网络的资源搜索技术
结构化P2P网络是指像CAN、Chord、Tapestry之类的点对点的网络。这
类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有固定的地址,整个网络具有相对稳定和规则的拓扑
结构。依赖拓扑结构,可以给网络的每一个节点指定一个逻辑地址,并把
地址和节点对应起来。动态散列表是大多数结构化P2P网络所采取的资源定
第28卷第2期
VO1.28 No.2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07年1月
Jan.2007
基于P2P网络的匿名通讯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邹亮亮, 董健全, 宋金龙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上海200072)
摘 要:P2P网络的应用给匿名通讯系统带来了可扩展性等优点,但同时P2P网络中节点的动态上下线又使得匿名通道缺乏 稳定性。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非结构化P2P网络的匿名通讯系统,称之为LeafageMix。与传统基于Mix网络的匿名通讯系
统不同,该系统采用中继组的方式来建立匿名通道,使得匿名通道具有较强的抵抗节点失效能力,并提高了匿名通讯系统
的实用性。 关键词:非结构化;P2P网络;匿名通讯系统;匿名通道;中继组
中图法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24(2007)02—0354—04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P2P network
ZOU Liang—liang,DONG Jian-quan,SONG Jin—long
(College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China)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P2P network brings scalability to the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system.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auses the shortage of stability of the anonymous channel because its nodes can leave and enter at any time.LeafageMix,a sort of anonymous
科技资讯
科技资讯SIN&TNOLOGYINFORMTION2008NO.26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信息技术
的要求确定差值倍数L后,若L较大,则可以分成几次多级完成插值。将要进行16倍插值的数据首先进行4倍插值,插值后的数据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再进行4倍数据插值,这样就将一次插值算法扩展成了二次插值。如果经过这样的处理后运算量还是比较大,则可以再将4倍插值分解为两次2倍插值,这样低通滤波器的阶次就可以大大降低,系统运算量也就可以大大降低了。
图5输出信号波形图输入信号波形2.2内插算法实现结果在CCS的环境下,用C语言基本实现了4×4两级的16阶插值过程,输入数据为32点,输入图形如图4所示为近似的正弦波,正弦波顶部不是很圆滑;16阶插值后为512点,输出图形如图5所示的正弦波形,虽然在个别点还不是很连续,但正弦波的形状已较输入波形有了较大改进。通过C语言编程,在CCS环境中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插值算法确实能够改善波形显示效果。3结语整数内插算法已通过CCS的编译及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此方案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简单,效果好,是改善信号波形的一种较实用方法。参考文献[1]雷勇.DSP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周霖.DSP通信工程技术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3]周霖.DSP系统设计与实现[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4]李华山,丁玮,齐东旭.多结点样条插值及其多尺度细化算法[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7,2(10):1~14.基于P2P网络模式技术研究
董文政(民航江西南昌空管分局南昌330000)摘要:随着P2P网络的飞速发展,P2P网络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今IT技术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本文介绍了P2P模式的技术,对网络通信和安全进行了探讨。关键词:P2P模式网络通信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08)09(b)-0017-021网络计算模式的演变在目前,网络计算正处于发展阶段,人们对它的定义还没有形成共识,但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理解是“网络计算”是把网络连接起来的各种自治资源和系统组合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联合计算,为各种用户提供基于网络的各类综合性服务。网络计算模式的演变经历了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1.1主从式模式(Master/Slave)系统构成以大型主机和终端为特征。从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到上个世纪80年代,计算机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但他们的功能相对较弱,这是采用主从式模型的客观条件。这时的终端是完全依赖于大型主机的。1.2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在这种模式中,系统分成两大部分———服务器和客户机,其基本工作方式是客户机发出请求,服务器接受请求后,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机该模式包括客户机/文件服务器、两层C/S、多层C/S以及浏览器/服务器(B/S)等几种类别。在该模式中,客户机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主要工作还是依赖于服务器来完成。1.3对等计算模式(Peer-to-Peer)在上述的经典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中,而服务器则只是被动的响应客户机的请求,从不要求客户机进行协助。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充当客户机的计算机的性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早期的大型主机,不但可以请求其他机器的服务,也必须提供自己的服务。这就是最新的对等计算模式。2P2P技术概述对等网络(P2P,PeertoPeer)是一种资源(计算、存储、通信与信息等)分布利用与共享的网络体系架构,与目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体系架构相对应。P2P可以用来进行流媒体通信(如话音、视频或即时消息),也可以传送如控制信令、管理信息和其它数据文件,具体的应用如NapsterMP3音乐文件搜索与共享、BitTorrent多点文件下载和SkypeVoIP话音通信等。开始的互联网基本的协议TCP/IP,它解决的是异机种计算机互联,所有设备的通信(Email、Ftp、bbs)都是对等的,它们是上下左右各向同性的。基于Web应用,使C/S结构获得巨大成功,人们通过Cli-ent上的浏览器来操作或访问远处的网站上的Server,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与应用处理软件都存放在Server上。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集中计算与存储及其C/S网络架构在功能上的缺陷正逐渐暴露出来。集中计算与存储的架构使每一个中央Server支持的网站成为一个个的数字孤岛。Client上的浏览器很容易从一个孤岛轻易跳到另一个孤岛,但是很难在客户端对它们之间的数据进行整合。网络的能力和资源(存储资源、计算资源、通信资源、信息资源和专家资源)全部集中在中央Server。在这种体系架构下,各个中央Server之间也难以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透明的通信和能力的集成,它们成为网络开放和能力扩展的瓶颈。与C/S网络架构相反,P2P的网络架构在进行媒体通信时不存在中心节点,节点之间(Peer)是对等的,即每一个节点可以进行对等的通信,各节点同时具有媒体内容(Content)的接收、存储、发送和集成及其对媒体元数据(Metadata)的搜索和被搜索功能等。这种网络架构所带来的优点是P2P网络各节点的能力和资源可以共享,理论上来说网
P2P网络技术研究
一、P2P网络技术概述
P2P(Peer-to-Peer)网络技术是指一种点对点的通信模式,其中的各个节点既拥有客户端的功能,也拥有服务器的功能。这种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共享,同时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中央服务器对系统的依赖性。
二、P2P网络技术的分类
1. 中心化P2P网络
中心化P2P网络又称为“服务器中心P2P”,它是在传统客户-服务器架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模式。中心化P2P网络通常通过一个中心服务器来维护网络中的成员信息,各成员连接该服务器以获取其他成员的信息。优点是易于操作和维护,但是缺点是网络架构固化且对中心服务器依赖度高。
2. 去中心化P2P网络
去中心化P2P网络又称“纯P2P网络”,它不依赖于任何中心服务器,而是直接将各个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结构。去中心化P2P网络可以有效避免中心服务器出现瓶颈和单点故障,但同时也增加了网络管理和维护的难度。
3. 混合型P2P网络 混合型P2P网络综合了中心化P2P网络和去中心化P2P网络的优点,既具有易于管理和维护的优势,又避免了中心服务器对系统的依赖性。
三、P2P网络技术的应用
1. 文件共享
文件共享是P2P网络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例如BitTorrent、eMule等网络文件共享软件。在P2P文件共享中,用户可以通过连接其他节点实现高速的文件下载,同时也可以将本机上的文件共享给其他用户。
2.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是P2P网络技术的又一大应用领域。例如SETI@home项目,该项目利用P2P网络技术在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环境中搜索宇宙中智慧生命的存在。其他的一些领域如:药物发现研究、生命科学研究等,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音、视频传输
P2P网络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音、视频传输领域。例如PPLive、PPStream等网络直播软件,它们利用P2P网络技术,实现了高速的音视频传输和实时性直播。
四、P2P网络技术的问题和挑战 1. 高效的搜索和发现机制
P2P网络技术的节点数量巨大,要想在这么多节点中搜索一个文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如何实现高效的搜索和发现机制,是P2P网络技术发展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2.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由于P2P网络技术中没有中心服务器,节点之间相互连接,很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同时,一些特定内容的非法共享也对版权保护和个人隐私构成了威胁。
3. 存储管理和维护
P2P网络技术会导致大量的重复数据存储,同时由于网络结构动态变化,节点的上线和下线等操作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和维护。
五、结论
P2P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文件共享、科学计算、音视频传输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搜索和发现机制、安全性、存储管理和维护等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