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网络直播流媒体水印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39.21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应用探讨摘要:该文讨论了流媒体结合p2p技术所产生的互联网新应用,通过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媒体的传播与应用。
另外介绍、分析了流媒体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流媒体;数字媒体;p2p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8-1931-02由数字技术为支持的数字媒体具有互动、视觉冲击力等特性。
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最适合基于p2p端系统协议的流媒体进行传输,它可自行适应网络的变化。
1 流媒体简介及其构成流媒体应用于电视监播系统以可以实时录制2套电视节目的监播系统为例。
一台电视监录工作站两台电视监录机通过集线器组成网络,两台电视监录机分别对两套节目进行压缩,电视监播工作站是存储管理。
采用压缩功能压制节目,互联网上直播与点播的格式与文件格式完全兼容。
监录压缩码率、时间间隔可任意选择,还可按照工作的需求来设定监录的起始、终止时间。
实时录播压缩分别送入电视监录机内的1套和2套节目的视音频信号,完成压缩后,通过网络,文件自动传输到电视监录站存储。
应用如图2所示。
2 流媒体技术音视频流媒体的文件对于传输质量的要求不高,但对传输的速度却有很高的要求。
流媒体传输协议基于udp协议上的rtp/rtsp实时传输。
所以则更合适采用udp协议的传输。
rtp通常用udp传送信息、数据,用rtp传输实时视/音数据。
时间信息和实现流同步,主要管理声音同步和qos等。
rtsp定义在多应用程序上如何有效地将多媒体数据通过ip网络传送。
rtsp使用tcp或rtp完成数据传输,在结构上位于rtp和rtcp之上。
流媒体的体系组成部分包括:网络、编码工具、服务器、流媒体数据和播放器。
在流媒体的传输中,整个工作过程如下:当我们选择流媒体服务时,浏览器通过http/tcp与服务器之间交换信息,从服务器中检索出用以传输的实时数据;接着,浏览器启动vhelper 程序, 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有关参数并初始化helper程序。
基于P2P网络的视频流媒体传输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视频流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互联网上观看视频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传统的视频流媒体传输方式在面临着带宽瓶颈、延迟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P2P网络的视频流媒体传输技术应运而生。
基于P2P网络的视频流媒体传输技术是指利用P2P(peer-to-peer)网络架构来实现视频流媒体的传输和共享。
与传统的中心服务器架构不同,P2P网络通过将传输任务分配给大量的终端用户,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提高了整体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首先,基于P2P网络的视频流媒体传输技术的核心之一是资源共享。
在传统的中心服务器架构中,用户需要直接从服务器下载视频内容。
而在基于P2P网络的视频流媒体传输技术中,每个终端用户不仅充当接收者的角色,同时也可以成为发送者的角色,共享自己的带宽和资源。
这种分布式的资源共享方式大大提高了整体的传输速度和质量。
其次,基于P2P网络的视频流媒体传输技术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P2P网络的节点数量可以非常庞大,这意味着更多的终端用户可以参与到视频流媒体的传输过程中。
相比之下,传统的中心服务器架构往往只能承载有限数量的用户请求,随着用户规模的增加,服务器压力也会不断增加。
而P2P网络通过分散传输任务,使得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作为发送者或接收者参与到传输过程中,从而实现了高度的可扩展性。
另外,基于P2P网络的视频流媒体传输技术还具有一定的容灾能力。
由于P2P网络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存在单点故障的问题。
即使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或离线,其他节点仍然可以继续工作,保证了视频流媒体传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然而,基于P2P网络的视频流媒体传输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每个终端用户都可以作为发送者和接收者,数据传输的路径变得复杂而不可预测。
这导致了一定的传输延迟和不确定性,影响了用户观看视频的体验。
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直播系统研究摘要:详细介绍了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直播系统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结合现有p2p流媒体系统中的节点管理问题以及“搭便车”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节点的p2p流媒体直播系统设计方案。
同时为了维护网络的稳定性,采用了备用超级节点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时延,提高了系统服务质量。
关键词:流媒体;超级节点;p2p技术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137-020引言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流媒体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日益普及,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不可分割的部分,如:网络电视、直播节目、在线视频游戏以及远程教育等等,而这些应用的共同特点就是需要流媒体技术的支持。
近年来,人们逐渐把p2p技术应用到流媒体传输中,从而形成p2p流媒体技术。
该技术可以突破传统c/s模式的局限,能更好地实现流媒体系统稳定、迅速和高清晰等特点,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流媒体服务。
针对对等网中超节点的选择大都根据节点的物理性能而没有考虑到网络中节点“搭便车”的现象,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p2p 流媒体直播系统。
为了有效进行超节点的选取与组织,在综合考虑节点的服务能力与自愿性的基础上,选取那些处理信息能力强又积极参与贡献资源的节点作为超级节点。
为了维护网络的稳定性,本文还提出了备用超级节点机制。
1p2p技术p2p即peer-to-peer,称为对等连接或对等网络,网络中的节点既是资源的享用者又是资源的提供者。
因此 p2p模式与c/s模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节点与节点在通信的过程中,可以忽略服务器的角色,完成一种直接通信来实现网络中资源的共享。
与c/s结构相对比,p2p的优势体现在非中心化、可扩展性、健壮性、高性能/价格比、隐私保护和负载均衡这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
目前p2p应用吸引力远远超过简单的只读网络(web)方式,由于其技术和应用的特点,p2p成为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主要应用有:①即时通信,典型的应用:qq、yahoo messenger、msn等;②文件交换,如: bittorrent、edonkey、napster、等;③流媒体应用,典型的代表: pplive、ppstream、gridcast等;④基于p2p方式的协同工作,p2p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虚拟网,例如jxta、magi、groove等;⑤更有力的搜索引擎,典型的应用:google已宣称将使用p2p来改进它的搜索工具。
P2P高性能流媒体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流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网络传输方式。
在传统的流媒体服务中,通常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进行数据传输。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服务器需要承担大量的带宽和处理工作,对服务器的配置和运维要求较高;同时,当用户数量增加时,服务器可能会因为负载过高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因此,面对这些问题,研究点对点(Peer-to-peer, P2P)高性能流媒体服务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P2P高性能流媒体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解决传统流媒体服务中服务端承载压力大、带宽和存储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本文将围绕以下几点进行研究:1、分析当前P2P流媒体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2、设计一种高性能的P2P流媒体服务器系统,使其具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和存储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服务器的负担;3、测试所设计的系统的性能,并与传统流媒体服务进行比较。
三、研究内容1、P2P流媒体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分析2、P2P高性能流媒体服务器系统的设计(1)系统架构设计(2)数据分发算法设计(3)数据交换和协作机制设计3、系统性能测试和性能比较分析四、研究方法1、收集和整理现有的P2P流媒体技术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2、进行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和数据分发算法等;3、采用C++、Python等编程语言对系统进行实现;4、借助SimGrid等性能测试工具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和比较分析。
五、预期成果本文研究使用P2P高性能流媒体服务器解决传统流媒体服务的问题。
预计将通过系统设计与实现、性能测试与分析等工作,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成果:1、设计一种高性能的P2P流媒体服务器系统,使其具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和存储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服务器的负担;2、测试所设计的系统的性能,并与传统流媒体服务进行比较;3、为P2P流媒体服务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一种基于P2P的流媒体直播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已成为互联网上一种受欢迎的娱乐方式,涵盖了电影、电视、音乐、游戏等各种场景。
为了让用户在多种场景下获得良好的直播体验,要求直播系统具备良好的可伸缩性和性能扩展性。
P2P是一种可伸缩、高效的网络通信方式,在流媒体直播场景下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P2P技术,直播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网络带宽资源,实现节点间的负载均衡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和可伸缩性。
因此,如何利用P2P技术构建高效、稳定的流媒体直播系统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拟研究一种基于P2P的流媒体直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P2P网络构建:针对流媒体直播场景,设计高效的P2P网络拓扑结构,实现节点间的动态连接和数据传输。
2. 流媒体数据分发:在P2P网络中设计高效的流媒体数据分发机制,保证流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
3. 流媒体质量保障:通过流媒体数据质量监控和节点负载均衡等机制,保证直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用户体验优化:采用多种用户交互技术,提高用户对直播系统的操作便捷性和直播体验体验。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在P2P直播领域中探索新的实现方式,实现一个基于P2P的流媒体直播系统,为解决传统直播系统存在的性能瓶颈和可扩展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此外,本研究还将为商业企业和业界研究人员提供一种参考,为直播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四、研究计划第一阶段:研究P2P网络在流媒体直播场景下的应用,提出创新的P2P网络构建方案。
时间:3个月。
第二阶段:设计高效的流媒体数据分发机制,实现节点间数据共享和流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
时间:6个月。
第三阶段:实现系统性能监控和节点负载均衡功能,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时间:3个月。
第四阶段:设计用户体验优化方案,提高用户对直播系统的操作便捷性和直播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