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网络搜索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26.25 KB
- 文档页数:2
P2P网络中的资源分配与搜索算法研究P2P网络,即点对点网络,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型,其中参与者同时充当资源的提供者和获取者。
在这个网络中,资源分配和搜索算法的研究被广泛探索,旨在提高网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并改善用户体验。
资源分配是P2P网络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该网络是由大量的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具有一定的存储和计算资源。
资源分配算法的目标是合理分配这些资源,并确保在整个网络中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资源分配算法:1. 基于排名的分配算法:该算法根据节点的性能、可用带宽等指标确定节点的排名,然后将资源分配给排名较高的节点。
这种算法可以确保资源被有效地分配给性能较好的节点,提高整个网络的效率。
2. 基于邻居节点的分配算法:该算法根据节点与其邻居节点的关系,例如物理距离、网络拓扑等信息,将资源分配给邻居节点。
这种算法考虑了节点间的局部关系,可以减少消息传输成本,并提高资源获取的效率。
3. 基于信任度的分配算法:该算法根据节点的信任度进行资源分配。
节点的信任度可以通过其他节点的评价或历史行为等信息确定。
该算法能够防止不可信节点获取过多资源,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
资源分配算法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网络拓扑、节点性能、传输成本和安全性等因素。
因此,通过合理的算法设计,可以优化资源利用并提高P2P网络的性能。
同时,在P2P网络中,搜索算法也是一项关键技术。
搜索算法的目标是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资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搜索算法:1. 基于关键字的搜索算法:该算法通过关键字匹配进行搜索。
用户可以输入关键字来搜索所需的资源,在网络中找到具有相同或相关关键字的资源。
这种算法是P2P网络中最常用的搜索方式之一。
2. 基于兴趣选择的搜索算法:该算法根据用户的兴趣进行搜索。
用户可以指定自己感兴趣的资源类型或主题,搜索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资源进行搜索。
这种算法可以提高搜索效率,使用户更容易找到满足需求的资源。
P2P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发展逐渐从传统的中心化向分布式发展,P2P技术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
P2P技术,即点对点技术,有着很广泛的应用范围,例如P2P文件共享、P2P视频直播、P2P网络游戏等等。
下面,将从P2P技术的背景、原理、优点与缺点、应用等几个方面来阐述P2P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 背景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网络数据的传输都是通过中心化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传统的网站、电子邮件等技术。
但这种方式有着明显的缺陷,中心化的系统需要专门的服务器来维护数据的传输和存储,一旦服务器崩溃或遭受攻击,系统将不能正常运行。
此外,由于服务器的集中式管理,带来的还有单点故障和系统可扩展性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P2P技术应运而生。
P2P技术不需要中心化的管理,而是通过每个节点之间的直接互联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中心化系统遭受攻击或崩溃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2. 原理P2P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每个节点之间都是平等的,节点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存储。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相比于传统的中心化技术来说更加稳定和可靠,因为节点之间可以互相协作,相互分担负荷。
P2P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利用UDP或TCP 协议进行通信和数据的传输。
节点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相互连接,节点之间的通信是通过传输协议来实现的。
在实现P2P技术的过程中,通信协议的设计和优化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合适的协议设计,才能够实现节点之间的高效通信和数据的传输。
3. 优点和缺点P2P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无疑有着很多的优点和缺点。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P2P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1)去中心化:P2P技术去掉了中心化的架构。
传统的中心化方式需要依靠集中式的服务器来维护数据和网络的传输。
而在P2P技术中,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节点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存储,这种方式更加灵活和可靠;(2)安全性高:由于P2P技术的去中心化架构,节点之间可以相互协作进行数据传输和存储,这种方式的安全性相对于传统的中心化架构更加高效和可靠;(3)可扩展性好:P2P技术可以通过增加新的节点来扩展网络,因为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节点之间的负载可以相互分担,可以很好地对扩展性进行支持。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O .26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信息技术的要求确定差值倍数L 后,若L 较大,则可以分成几次多级完成插值。
将要进行16倍插值的数据首先进行4倍插值,插值后的数据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再进行4倍数据插值,这样就将一次插值算法扩展成了二次插值。
如果经过这样的处理后运算量还是比较大,则可以再将4倍插值分解为两次2倍插值,这样低通滤波器的阶次就可以大大降低,系统运算量也就可以大大降低了。
图5输出信号波形图输入信号波形2.2内插算法实现结果在CC S 的环境下,用C 语言基本实现了4×4两级的16阶插值过程,输入数据为32点,输入图形如图4所示为近似的正弦波,正弦波顶部不是很圆滑;16阶插值后为512点,输出图形如图5所示的正弦波形,虽然在个别点还不是很连续,但正弦波的形状已较输入波形有了较大改进。
通过C 语言编程,在CC S 环境中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插值算法确实能够改善波形显示效果。
3结语整数内插算法已通过CC S 的编译及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
此方案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简单,效果好,是改善信号波形的一种较实用方法。
参考文献[1]雷勇.D SP 系统设计与实践[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周霖.D SP 通信工程技术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3]周霖.D SP 系统设计与实现[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4]李华山,丁玮,齐东旭.多结点样条插值及其多尺度细化算法[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7,2(10):1~14.基于P2P 网络模式技术研究董文政(民航江西南昌空管分局南昌330000)摘要:随着P2P 网络的飞速发展,P2P 网络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今I T 技术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基于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资源搜索技术研究摘要:基于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资源分布在各个节点上,且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
讨论了基于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资源搜索技术,并针对基于双环结构化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了目标资源节点的搜索算法,进一步提高了远程教育系统的稳定性和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P2P模式;远程教育;搜索技术;双环结构0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远程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情境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传统基于B/S的远程教育系统的信息存贮和传输受到服务器性能和网络带宽的影响,而基于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将教育资源分散在各个计算机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1基于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特点P2P的英文是peertopeer,通过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来共享计算机的资源和服务。
P2P模式即对等模式,基于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资源分布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但由于教学资源具有极大的分散性,同时每个节点上的教学资源数量并不是很多,随着网络中节点的动态变化,教学资源也会随之变化,其资源的搜索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资源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实时性。
基于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中,各种媒体数据可以快速地实时传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具有实时性,信息的传递非常方便,为用户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快捷高效的环境,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2)可扩展性。
基于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中的每个资源节点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退出网络和加入网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模型层等层次。
用Flex来表示客户端的表示层,可以给用户带来全新的、高视角和高体验的应用享受,这应该也会成为Web应用程序的一种新趋势。
参考文献:[1](美)TARIQAHMED.Flex4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郑阿奇.Flex4开发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王黎,吴越胜,冉小旻.Flex+JSPWeb应用开发实战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兰天.Flex企业应用开发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王建国,王建英.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及应用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基于节点兴趣的对等网络信息搜索机制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p2p技术的基本概念,分析了p2p技术与c/s 网络模型的差异并对基于p2p网络搜索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 p2p;c/s;搜索技术;算法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210-021 p2p网络的定义p2p(peer to peer)指的是对等计算或者对等网络,通常也简称为p2p,具体来说就是网路上的节点通过直接交换的方式,来共享其各自计算机上的各种资源以及服务。
在p2p的网络环境里,成千上万台彼此相连的计算机都处于对等地位,整个网络是不依赖于专用服务器的。
网络中的任一台计算机既是网络服务的申请者,又是资源与服务的提供者,因而能够开发每个网路节点潜力,提高网络的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p2p网络可描述为:网络的参与者共享其所拥有的部分硬件资源,这些被共享的资源经过网络,可以被其它的对等节点直接访问,而不需要去经过中间实体。
在这种网络模式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提供者,又是资源获取者。
2 p2p网络和传统网络(c/s)的对比p2p网络与c/s网络,是相对应的网络模式。
c/s网络模式与p2p 网络模式的对比如图1所示:图1 p2p模式和c/s模式与传统的c/s模式相比,p2p模式有着明显优势:2.1资源的利用率较高在p2p网络中,许多闲散的资源,可以得到许多机会被利用。
所有节点的资源总和,即构成整个网络的资源,因而我们可以把整个网络,看成是具有优越的存储能力和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的一种超级计算机。
对应的,在c/s模式下,即使客户端,有着大量的闲散资源,也是无法被充分利用。
2.2节点的增多可以使网络更稳定p2p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是一个活动的参与者,都会向网络贡献一定资源,比如存储的空间、cpu运算、各种资源等。
所以加入的节点越多,规模越大,网络的性能就越好也越稳固。
而在c/s模式下,客户端之间共享资源需要经过服务器,网络节点的增加,会增大服务器的负担,一旦超过服务器的承受能力而崩溃,整个网络也会处于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