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化学合成材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5
9.2 化学合成材料【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2、过程和方法:利用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教学重点】1塑料的性能、用途和白色污染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工具】羊毛、棉花、合成纤维布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课前预习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教学情景导入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有机合成材料活动探究一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P265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小结】: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一、塑料我们一般称为“塑料”的物质是一个包括很多材料的大家族,全部由合成树脂组成,这就是聚合物,例如聚乙烯(PE)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状,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又可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如聚乙烯塑料(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聚酯PET)。
(一)、一般分类如下:1.按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分类: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
9.2 化学合成材料-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课时安排本课程为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章第一节课,建议课时安排为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合成材料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常见的聚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反应合成材料的方法。
3.理解化学合成材料的意义及应用。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化学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应用和合成方法。
2.聚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1.从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角度理解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2.掌握化学反应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介绍化学合成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2.引入本课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第二步:讲解(30分钟)1.聚合反应的原理和类别,如:加成聚合、缩合聚合和自由基聚合。
2.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如:金属氧化还原反应、非金属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
3.酸碱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如:酸碱度调节、沉淀反应和络合反应。
4.讲解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和应用,如:塑料、纤维素和合成橡胶等。
第三步:实验操作(40分钟)1.带领学生进行不同类型化学合成材料的实验,如:聚合苯乙烯、氧化铜、中和反应等。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和实验操作过程来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及应用。
3.提供学生合理的实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四步:总结归纳(1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化学合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2.强调化学合成材料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3.引导学生思考合理的华人合成材料和反应条件。
课后作业1.思考中国化工产业对经济的贡献。
2.尝试设计新的化学合成材料实验。
3.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化学合成材料的最新进展。
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实验情况和实验数据考查其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较好的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课后作业考查其拓展思路和对化学合成材料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资料1.《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2.张汝华. 实用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Evanoff, W. D. 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ntice Hall, 2000.。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人是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中有绚烂的花,广袤的草,等等,成千上万种的动物植物,还有人造的物品。
这些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和了解吧。
播放课件:有机合成材料01二、新课学习(一)有机化合物活动与探究(一)(1)展示物品的种类,(实物和图片)学生回答由什么材料组成。
根据经验,大家能说一说这些材料哪些是有机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
余下的是什么材料。
接下来我们先学习什么叫有机合成材料,什么叫有机物?写出化学式,组成元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合作计算,可用计算器?讨论:(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哪种相同的元素:。
通过分析表中物质组成元素的特点,引入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概念,什么是有机材料,学生回答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纸条,帮助进行课堂学习:(1)完成下内容;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32 Na=23 Cl=35.5(2)根据上表讨论:①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②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课件展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的概念。
是否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呢?哪些不是?课件展示: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CO CO2Na2CO3CaCO3(碳酸盐)属于无机物。
讨论:(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两组中是前者还是后面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些:了解化合物的分类以及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二)有机合成材料有机化合物中,有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有的却非常大。
我们先来了解一篇小资料。
初三化学下学期有机合成材料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有机合成材料目的要求: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活动与探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通过填写并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
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有机合成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样品,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以使学生对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认识。
.虽然教材中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论述不多,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
.要使学生树立辩证地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白色污染”。
组织教材中的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要体现开放性。
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时将学生分组,还可补充除教材以外的参考论点,以增强辩论性。
《9. 2化学合成材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合成材料的特点。
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及新材料的性能与用途。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材和视频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措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和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和新材料应用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Y解化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和的情感。
2、认识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1.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新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2.Y解使用化学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讲解与多媒体辅助相结合学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和实验化学仪器:酒精灯、试管(3支)、试管夾、镊子、小烧杯、广口瓶(2个,塑料A、塑料B)污物杯,试管架。
药品:中性笔废弃笔芯、电源插座废旧碎片、羊毛、红色毛线、棉花、火柴,纸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刚过不久的9. 3大阅兵,同学们都看了吗?下面让我们再次感受那震撼的场面。
多媒体播放视频“我国突飞发展的武器装备”(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视频剪辑)。
我播放的只是部分武器装备的视频,而且本次亮相的武器还不是我国武器的全部,还有16%更先进的“汆手锏”没有亮出来,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更新离不开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初三化学粤教版第九章第二节化学合成材料。
板书课题环节一:检查学生课前预习和完成学案【自主学习】情况,同桌互评。
对于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板书)介绍塑料的用途。
由于塑料具有质轻、柔软、绝缘、耐腐蚀、已成型和易加工等特点。
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越来越多。
*教学设计*9.2 化学合成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学科粤教版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及常见有机物,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铺垫。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在学习中,通过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化学材料、帮助学生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了解化学材料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同时,可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自尊心和独立性增强,依懒感减弱,渴望得到信任和尊重,但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有时容易出现过于感性,甚至有所偏执的情况。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善于思考、乐于表达,动手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放手给予学生非常多的表现机会,在实验活动、讨论活动等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让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激发,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材料技术的发展;知道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种类;了解塑料的性能与应用;了解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的组成、特点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实验活动中,掌握纤维鉴别的方法,同时提高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垃圾分类回收中的小组讨论中,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白色污染的的形成、危害的学习,养成合理使用塑料制品的习惯;正确认识垃圾分类回收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教学重点】有机合成材料及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教学难点】塑料使用的利与弊纤维的鉴别方法材料的分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9.2;调查材料技术的发展并选好乐于分享展示的学生代表。
九年级下册9.2化学合成材料教案【教学目标】1.会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
【重点和难点:】1.会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
【教学方法】交流讨论,自主学习、讲解【教学设计】情境引入: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它们有哪些性质呢?二、预习检测:1、化合物主要有和两大类。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元素,此外,还可能含有等元素。
有机化合物简称。
2、塑料根据其受热时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__塑料和________塑料.3、有机合成材料包括、、三大类。
三、新知新解:教学流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填写教材的“活动与探究”中的表格;并利用实物投影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和讨论。
认真填写表格中有关化合物的化学式、组成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并进行比较和讨论,得出讨论(1)的结论:这些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讨论该“活动与探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首先让学生填写表格,然后比较、(2)的结论:甲烷、乙醇、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讨论,自主归纳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阅读讨论归纳小结〈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依次出示下列问题:1.化合物分哪两大类?它们有什么区别?2.C、CO、CO2、CaCO3等是有机物吗?为什么?3.为什么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仔细阅读课本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区别是看组成上是否含碳元素。
C是单质,其余化合物具有无机物的特点。
由于有机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所以形成了数目庞大的有机物,并且有机物结构不同,性质也就不同。
9.2 化学合成材料课前自主准备明确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互动探究备课笔记知识拓展: 塑料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是由许多小分子聚合而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在聚合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
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而网状结构的塑料则具有热固性。
合成橡胶是利用低分子物质合成的一类弹性特别强的高分子化合物。
合成纤维是用低分子物质经化学反应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常见化学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多数是合金,如生铁和钢;(2)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使用量最大的有陶瓷、玻璃、水泥等;(3)合成材料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简称,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4)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成一体而形成的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金属陶瓷等都属于复合材料。
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我们可以用分类思想来帮助记忆材料的相关种类。
材料包括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不同类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能等有很大差异。
应对有关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教学板书课堂小结1.有机合成材料及其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2.使用合成材料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白色污染”。
3.新型的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将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材习题解答练习与应用(P111)3.减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塑料主要有两大好处:一是减少废弃塑料的数量,减少“白色污染”;另一个是节约石油资源,因为有些塑料回收后可以再利用。
4.解:5.略难题解答【例1】(知识点1)如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羊毛属于合成纤维B.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C.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D.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解析】羊毛是天然纤维,不是合成纤维,A错误;由标签“中温熨烫”可知,羊毛、知识拓展:“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稀、聚氯乙烯等塑料制品在用过后被人丢弃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它们并不都是白色的,只是由于一次性饭盒、塑料包装袋等这些“典型”的污染物大多是白色的,才有了这么一个名称。
9.2 化学合成材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
2、过程和方法:利用课文、网络信息、图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树立学生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塑料的性能、用途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实验探究法◆课前预习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教学情景导入图片展示老师小时候见过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当今大家看到的化学合成材料做的生活用品。
可见,化学合成材料技术的发展已经并不断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播放塑料粉丝、塑料紫菜传闻调查视频。
当今社会,信息越来越发达,谣言也很容易传播,如果没有文化,我们也很容易上当受骗。
真应验那句话,没文化真可怕!视频中所涉及的塑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化学合成材料,那么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有哪些?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用途呢?◆教学过程设计【板书】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265第一段,找出:什么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它主要有哪三大类?【小结】天然材料:棉、麻、毛、丝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一、塑料塑料的种类很多,请看P266几种常见的塑料表。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是聚合物,例如聚乙烯(PE)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小分子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活动探究一】学生实验:燃烧矿泉水瓶碎片和旧开关碎片,比较不同。
(一)塑料的分类: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
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热固性塑料:因受热或其他条件能固化成不溶性物料的塑料。
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二)性能:塑料具有很多优良的化学性能。
第2课时有机合成材料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在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了解使用有机合成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1.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常见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及其用途。
【阅读思考】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P104,并依次回答下列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什么是合成材料?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怎样形成的?【交流回答】1.棉花、羊毛、蚕丝和天然橡胶等属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三类属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
【提出问题】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活动与探究1】学生实验:撕掉塑料薄膜加热塑料片【提出问题】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交流回答】链状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网状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活动与探究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制成,实验台面上的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成的。
学生实验:燃烧不同颜色的线,观察燃烧时的现象,并得出结论。
《化学合成材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大合成材料及其特性。
2、学习用燃烧的方法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3、了解白色污染及其防治方法,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合成材料。
教学重点:
合成材料的特性、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
教学难点:
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看到了美好而洁净的明天!憧憬美好的未来是环保的最终目标。
布置练习题:学案1~4题1、下列生活用品中,不是由有机合成材料
制成的是()
A、陶瓷杯
B、塑料杯
C、轮胎
D、的确良(涤纶制的衣服)
2、下列产品的塑料中,具有热固性的是
()
A、塑料盆
B、矿泉水瓶
C、手机外壳
D、塑料袋
3、下列属于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B、
C、D、
4、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我们
应尽的责任,下列措施与此违背的是()
A、对塑料制品回收再生,循环利用
B、用超市预包装袋替代购物袋
C、开发可降解塑料,替代现有塑料
D、提倡自带环保购物袋
第1题,有机合成
材料的判断,难度
C级;
第2题,热固性和
热塑性塑料的区
分,难度C级;
第3题,回收标志
的认识,难度C级;
第4题,避免“白
色污染”的具体措
施,难度C级
以这四题作为课堂
练习,难度不高,
学生可以完成,并
对学习过的知识点
作了重复认知。
展示PPT: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了解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知识大致介绍天然橡
胶、合成橡胶的种
类,因为橡胶内容
偏高中,故而在初
中不讲细。
展示PPT:天然纤维,合成纤维
引导学生讨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缺点:观察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不同。
天然纤维:吸湿性、透气性好;
合成纤维:耐磨、耐腐蚀、不缩水;
通过观察讨论得出
天然纤维和合成纤
维的优点、缺点为
鉴别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