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分析 学习事实论据的分析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60
运用事实论据的方法议论文光讲道理容易流于抽象和空洞;还得摆事实,摆事实可使议论文具体而有力。
我们有些同学摆事实基本不讲方法,一路叙完了事,结果文章大为减色。
怎样摆事实呢?下面举出例子来说运用事实论据的各种方法。
每种方法都各举出两个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所用摆事实的方法作出简要分析,最后用一句话归纳方法。
一、例证方法之一(一)举例例一1、原材料:①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和波兰音乐家肖邦是一对挚友。
②二人虽然年纪相仿,但李斯特成名在肖邦之前,12岁时就被称为小莫扎特。
③据说,有一次李斯特在某音乐沙龙中演奏,一曲终了,获得了听众的热烈鼓掌。
④这时,李斯特提出,下一曲关掉灯,在黑暗中让众人欣赏。
⑤灯关掉后,悠扬的音乐声轻轻传来,几乎倾倒了每一个人,大家一起称赞,李斯特毕竟是李斯特,技艺之高真是炉火纯青。
⑥就在这时,灯豁然大亮。
⑦原来,黑暗中演奏的并不是李斯特,而是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肖邦。
⑧李斯特以自己的智慧和无私有力的推荐了肖邦,也为匈牙利那些迷信名流崇拜权威的音乐迷上了一课。
2、示例示例一、筛选信息点,选准叙述角度,用原材料证明“真正的艺术家会无私地举荐人才的”这个观点:真正的艺术家都会无私地举荐人才的。
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12岁就被称为小莫扎特,颇负盛名,而波兰音乐家肖邦当时还默默无闻,但是李斯特却煞费苦心地推举肖邦。
一次音乐沙龙,李斯特的演奏获得听众热烈的鼓掌,他抓住机会,提出关灯欣赏,然后让肖邦去演奏,结果有力地推荐了肖邦。
李斯特就是这样,让肖邦踏着自己的肩膀登上音乐的殿堂。
简析:原材料第①第⑤句和第⑧的句后半句与观点关系不大,可不用;第②第⑦两句形成对照,应选用,可选用“颇名盛名”和“默默无闻”这类词来强化;第③第④第⑥三句和第⑦第⑧两句的前半句最有用,但要从“无私”的角度去重组叙述,并选用“煞费苦心”之类词语来点化;最后用一个议论句把叙述“扯”到观点上。
示例二、筛选信息点,选准叙述角度,用原材料证明“在凡人之中同样有不少出类拔萃之人”这个观点:不要迷信权威,在凡人之中同样有不少出类拔萃之人。
拿起理性的解剖刀———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训练目标:1。
强化析理意识,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认识水平。
2学会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3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平。
一、议论有据:论据真实可靠,不张冠李戴,不道听途说,不胡编乱造;论据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论据新鲜,能选用鲜活的材料。
选用论据要准确,要能证明论点。
二、观点与论据不匹配(1)成功?金榜题名,升官发财,声名大振……可以趾高气扬,可以挥金如土,可以崇仰者成群……又有谁不向往成功?但是,正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君子要成功,也须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诚信。
改:成功?金榜题名,学海探宝;叱咤政坛,大展宏图;事业成功,威震天下……可以扬眉吐气,可以建功立业,可以幸福美满……又有谁不向往成功呢?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成功的大厦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石之上,这个基石就是诚信。
(2)常言道:勤能补拙,事实正是如此。
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
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半夜两点钟。
正是她的勤奋,才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
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拙:指天资不好。
居里夫人和韦钰拙吗?改:常言道:勤能补拙,事实正是如此。
爱迪生上小学时被老师和同学称为“智能低下的人”,结果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迫辍学了。
但是,爱迪生并没有因此就妄自菲薄,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勤奋学习,最后终于成了举世仰慕的大发明家。
我国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郑板桥,因为天资愚拙,记忆力差,便“笨鸟先飞”,以惊人的毅力刻苦攻读。
他躺在床上看书,骑在马上看书,上厕所的功夫也抓紧时间看书,一本书要读几遍十几遍,直至融会贯通。
多年的立志奋发,终于使他在诗书画几个方面都有了很高的造诣。
【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一、因果分析法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究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
句式:1.从最浅层的方面看……从深层来看(……行为背后,更体现了)……从本质上看…… 2.……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
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个。
一是……二是……如:论点:旅游遵法,顾全大局材料:去年10月7日,经过连续搜救,17名擅自进入广西来宾市自然保护区露营被困失联的驴友,成功获救。
来宾市为此次营救,耗费了巨大的公共资源,更严重的是营救中救援人员也面临巨大的危险。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地政府呼吁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擅自行动。
有网友认为,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又有网友说“人生需要…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为他们的行为点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论证:驴友擅自露营失联使得救援人员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去营救,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表面看是驴友的贪玩心理的驱使,使其忽视法度;然而从深层次看,则是当代人们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大局的缩影。
擅自露营的驴友,有没有想过失联后给救援人员造成麻烦的后果?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与损人不利己大同小异。
二、例后评析法:对论据内容进行评价,联系现实思路:概述事例+揭示实质句式:1、无独有偶,……2、网上热议的话题……3、这本不是一件大事,却引发了舆论关注,可见,这件小事也击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
……4、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不议,前段时间社会热议的(这些年一直争论不休的)……论点:让情与法和谐共绽材料:1月初,G1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倒》规定。
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
高中议论文举例论证之事例的分析技巧举例论证之事例的分析技巧——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分析方法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
要想使议论文论证严谨有力,就必须对论据进行分析。
缺乏必要的分析,会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给人以罗列论据之感。
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
论证是思维的展开,就是用论述来证明。
要使材料能充分证明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证明给人看。
【存在问题】材料 + 观点。
有的一味堆砌素材,材料之间缺少联系;有的直说结果,缺少分析;有的语焉不详,不够准确。
【正确方法】材料 + 分析 + 观点。
【原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是故,善假于物者胜。
(“论据+观点”,没有自己的议论)【改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者,借也。
人虽然自封为万物之灵,但有很多事欲做不能。
不借助于车马,不能到达千里之外;不借助于船只,不能横渡江河湖海;但正是这一“借”,使人类可以将世界控于手掌之中,这一“借”,使人类成为万物之灵。
是故,善假于物者胜。
【练一练】下面一段话缺少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分析,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充分析内容。
【原文】:“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改文】:……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
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
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
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贫困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分析】贫困是一笔财富,并非是无条件的;只有在树立信心奋发图强的条件下,贫困才能真正成为人生的财富。
几种常用的分析论据的方法一、揭示实质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
如: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 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十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 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希连续试验914 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胂凡纳明。
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
(考场优秀作文《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这段文字中,作者在列举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四个事例之后,点明了其中包含的道理,从而使中心论点“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得到了有力的论证,论据与论点联系紧密。
二、正反对比法这种方法,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
如: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却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
人们难以忘记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事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 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
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
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如何用好事例(实)论据1.例后假设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如: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
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
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2.例后评论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的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多蕴含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
如: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
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就出的是几箱书。
他舍弃了凡夫俗子扬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进化心灵的真正财富。
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
再如: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
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今秦始皇”。
于是张家让出三尺。
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
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容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
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3.例后比较在叙述完事例后,对所叙的几件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出写作的目的。
如下例: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
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
多少白日,三餐忘事;多少夜晚,独对孤灯。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