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固定
- 格式:ppt
- 大小:6.97 MB
- 文档页数:26
留置针固定的正确方法
留置针是一种输液工具,能有效地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
为了防止留置针脱落,常进行固定。
以下是留置针固定的正确方法:
1. 透明敷料以穿刺点为中心,粘贴透明敷贴时要采用无张力方法。
2. 延长管与穿刺血管呈U型固定。
如果是Y形接口勿压迫穿刺的血管。
3. 肝素帽/输液接头需高于导管尖端。
4. 延长管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避免对局部皮肤产生压迫。
5. 记录穿刺日期时间、穿刺者工号,胶带封住留置针的隔离塞。
6. 小标签的固定位置,建议尽量避开针眼处,固定在隔离塞的下方,使留置针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且不影响观察;也就是贴在留置针隔离塞的下方。
7. 捏住导管接头的突出部位和隔离塞,从针底座开始按压,逐渐往上,使敷料、接头、隔离塞、皮肤之间充分粘合。
按照以上步骤操作后,留置针的固定就完成了。
如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疗指南。
留置针标准固定方法
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其中一种标准固定方法:
1. 胶布法:这是最常见的留置针固定方法之一。
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透明胶布剪成两段,长度约为10厘米左右。
然后,将其中一段胶布贴在留置针的插入口处,并让其贴紧皮肤。
接着,将另一段胶布贴在留置针与输液管相连处,并让其同样紧贴皮肤。
最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胶布,使其与皮肤紧密贴合。
2. 绷带固定法:在留置针的固定过程中,绷带也是一种常用的固定材料。
具体方法是将绷带缠绕在留置针周围,然后将其固定在皮肤上。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固定效果,减少留置针脱落的风险。
3. 护皮膜固定法:护皮膜是一种特殊的固定材料,可以更好地保护皮肤免受留置针的刺激和损伤。
具体方法是将护皮膜覆盖在留置针周围,并将其粘贴在皮肤上。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留置针周围的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如果需要使用留置针,建议咨询专业医护人员并遵循他们的指导。
关于静脉留置针规范化贴膜与固定方法
一、留置针敷贴的种类
1、3M透明敷贴
3M敷贴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敷贴,粘合度高,便于塑形和随时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变化情况,但对于一些皮肤敏感的特殊患者在拔出留置针撕掉敷贴时容易造成损伤,而且留置针一般留置时间长,对于置管血管会有较小程度的损伤易引起静脉炎,3M透明敷贴对这种状况无法缓解。
2、水胶体敷料
水胶体敷料具有吸收创面渗液的能力、发挥清创功能等,可以保护留置针穿刺点、置管血管及周围皮肤,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由于这种敷料是聚合水凝胶和粘性物混合制成,当穿刺部位遇水时,敷料粘合度会有所下降,可能导致留置针松动甚至滑脱。
因此要重视留置针的规范化固定
二、固定方法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是高举平台法
1、当穿刺成功撤出针芯后,将敷贴平放于留置针上,完全覆盖白色隔离塞。
2、塑形:轻轻捏住针柄,无张力贴膜。
3、延长管U形固定:小夹子尽量紧靠白色隔离塞夹闭,延长管于血管平行,肝素帽要高于导管尖端,同时无张力贴膜固定。
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加强留置针的正确应用及固定,日常工作时间外,也要丰富护理知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既可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给予每位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更好的救治患者。
留置针的固定方法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固定和支撑骨折或手术后的骨骼。
正确的固定方法对于手术效果和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留置针的固定方法。
一、正常皮肤固定法正常皮肤固定法是最常见的留置针固定方法之一。
该方法适用于皮肤完整、无感染、无肿胀等情况下的患者。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清洁患者的皮肤,消毒处理。
2. 将留置针插入骨骼,确保插入的深度正确。
3. 使用适当的固定材料(如胶布、绷带等)将留置针固定在皮肤上。
4. 检查固定效果,确保留置针不会滑动或松动。
5. 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固定部位的情况,及时调整固定材料。
二、肌肉固定法肌肉固定法适用于留置针需要穿过肌肉进行固定的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清洁患者的皮肤,消毒处理。
2. 在留置针插入点周围进行局部麻醉。
3. 将留置针插入肌肉,确保插入的深度正确。
4. 使用适当的固定材料将留置针固定在肌肉上。
5. 检查固定效果,确保留置针不会滑动或松动。
6. 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固定部位的情况,及时调整固定材料。
三、穿刺固定法穿刺固定法适用于留置针需要穿刺皮肤和肌肉进行固定的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清洁患者的皮肤,消毒处理。
2. 在留置针插入点周围进行局部麻醉。
3. 使用穿刺针穿刺皮肤和肌肉,确定留置针的插入位置。
4. 将留置针插入穿刺针的通道,确保插入的深度正确。
5. 使用适当的固定材料将留置针固定在皮肤和肌肉上。
6. 检查固定效果,确保留置针不会滑动或松动。
7. 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固定部位的情况,及时调整固定材料。
四、外固定法外固定法适用于骨折复杂或需要固定多个骨骼的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清洁患者的皮肤,消毒处理。
2. 在骨折部位或需要固定的骨骼周围进行局部麻醉。
3. 在骨折部位或需要固定的骨骼上穿刺并插入固定针。
4. 使用适当的固定材料(如支架、金属环等)将固定针连接起来,形成外固定架。
5. 检查固定效果,确保外固定架稳定可靠。
留置针固定五要点
1、贴膜封闭隔离塞:建议用无菌贴膜封闭隔离塞,这样可以使留置针穿刺点处于封闭状态,减少穿刺点感染的机会。
也可以用记录胶带小标贴将隔离塞加强固定。
2、延长管U型固定,Y型接口向外:避免对留置静脉造成压迫。
U形固定延长管,是利用物理学U形连通器原理,当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时,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U管左右两边压强相等,各容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
3、肝素帽位置须高于导管尖端。
4、固定时使用高举平台法:肝素帽及Y型接口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
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输液器材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同时减少了输液过程中因重力作用导致牵拉引起的贴膜卷边的发生。
5、封管夹靠近穿刺点:研究显示,封管夹的位置影响留置效果。
封管夹在静脉留置针的远段(延长管后2 /3段)夹管,导管回血及堵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在静脉留置针的近段(延长管前1 /3段)夹管,提示不同夹闭部位是导致留置针发生不同程度的回血、堵塞的因素之一。
建议输液结束常规正压脉冲式封管后, 应将封管夹夹闭在静脉留置针与延长管交接处。
留置针固定的要点
置针固定可分为两类:
一、普通置针固定:
1. 首先检查针架是否松动,否则应立即加固;
2. 安装时须用牢固的工具,同时加大安装力度,保证置入针固定;
3. 须遵循导向针固定的原理,安装口罩,并保证导向针固定牢固;
4. 禁止用强力拧紧紧,应尽量达到要求的载荷;
5. 安装完成后要测量所有细节,以确保针固定合理安放;
6. 校核和更改安装片时需谨慎,不要使用力太猛;
7. 校核安装完成后,应根据要求进行添加螺丝等保持安装效果。
二、特殊置针固定:
1. 如果采用具有气压变形性能的特殊置针固定,需要加大力度,否则可能出现偏离正确安装位置的情况;
2. 扭力螺栓、自攻螺丝等特殊类型的置针固定需采用弹簧式工具来拧紧,防止过度加固;
3. 对于轻质材料如铝等,还须加强安装设计,例如插入铝件时需采用专用的螺丝和垫片,以避免来回移动后的松动;
4. 对于波纹锁紧针固定,必须采取正确的安装方法,根据材质不同,
可采用手动锁紧或加压锁紧,保证针固定的牢固性;
5. 聚合物置针固定特别是快插式置针固定时,应使用专用的安装工具,保证安装牢固;
6. 安装均匀分布针固定时,紧固角度应不大于30度,这样可以增强针
固定的牢固性;
7. 针固定安装完毕后,需要检查夹持部位是否牢固,以确保安全性。
留置针的操作流程详解如下:
1. 选静脉:选择粗直、有弹性,避开关节,血流丰富的静脉。
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一垫巾和止血带,扎止血带于穿刺部位上方8~10cm。
2. 消毒:常规消毒皮肤(直径为6~8cm),待干后取出无菌透明贴膜,置于垫巾上于穿刺部位上端8~10cm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使局部血管充盈。
3. 穿刺:去除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管,左手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捏紧套管针针翼,针头斜面朝上与皮肤呈20°角进针。
在透明回流器中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推进少许(0.2~0.5cm),以确保外套管也进入静脉内。
一手固定针芯,一手将外套管送入静脉,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将针芯完全退出。
4. 固定: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再以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一条输液贴固定软管。
5. 调滴速:连接输液皮条后,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输注药物等调节适当的滴速,取出垫巾及止血带。
风险提示:术后应注意防水,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若敷料出现松动或潮湿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告诉护士更换。
若身体出现不适,应当及时联系医生处理。
留置针固定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1、延长管为什么要U型固定?
U型固定延长管,是指把留置针延长管、肝素帽向上弯曲呈U型,再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的方法。
U型固定的目的是根据U型连通器使容器液面相平的原理以减少血液回流,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延长管的牵拉减少脱落的风险。
2、高举平台法如何操作?
高举平台法又称。
固定法,这一方法既可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固定,又可用于临床各类导管的固定。
从而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护理操作技术。
3、皮肤出汗多,如何加强固定?
对于皮肤出汗多的患者,可以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的基础上进行加强固定,常见的加固装置有丝袜、弹力绷带、网状弹力帽等。
操作方法是将留置针用一次性贴膜固定后在外圈缠绕弹力绷带或套上弹力帽、丝袜。
最后再使用医用胶布固定。
该方法使留置针固定牢固不易松动,但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留置针固定方法的重要性
留置针是指在患者体内留置数天或数周的输液针,常用于输液、输血、注射药物治疗等。
为了确保留置针的安全和有效性,正确的固定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留置针固定方法:
1. 胶带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留置针固定方法。
使用无菌的医用纱布或绷带将留置针包裹在皮肤上,并用胶带固定。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保持留置针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但要注意胶带的使用量和时间,避免胶带过敏和感染。
2. 夹板固定法:在留置针的周围使用夹板 (如病历夹、石膏夹等) 进行固定,可以有效防止留置针的移位和脱落。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期留置针的患者,但要注意夹板的使用时间和力度,避免对局部组织造成损伤。
3. 吊带固定法:使用吊带将留置针悬挂在胸前或腹部,可以有效防止留置针的脱落。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频繁移动或活动的患者,但要注意吊带的使用量和质量,避免吊带过敏和损伤。
除了上述几种固定方法外,还有一些先进的固定技术,如生物可吸收材料固定法、电子监测固定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留置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总之,正确的留置针固定方法能够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但要注意选择适合患者的方法,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局部组织和皮肤。
1 头部静脉留置针的固定
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穿刺成功后选择6 cm x2 cm布胶布固定针栓,再取8 cm ×2 cm胶布错过穿刺部位圆形固定延长管,同时留置针螺旋帽底部垫一无菌棉棒大小的棉球,避免长时间压迫,引起局部淤血,最后留置针针眼处选用3M 无菌透明敷贴绷紧固定,反复按压周边,避免因汗液造成不沾。
此法固定是由于患儿活动度大,易哭闹,汗腺分泌旺盛,创可贴具有消炎、止血、吸收性强的作用,且透气良好,能吸收汗液,减轻汗液对针眼创口的不良刺激,充分散发皮肤的热量,同时加强留置针的稳定性。
头部静脉固定,还可给患儿带一棉线有弹性的头网加强固定,避免患儿将套管拔出。
2 手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
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穿刺,成功后根据患儿手的大小选择一半或一个3M无菌透明敷贴先从一侧粘贴皮肤,再拉紧至对侧皮肤,再选用与留置针针栓相同宽窄的胶布,按患儿手的大小选择长度,绕手一周粘贴,延长管及螺旋帽固定静脉。
此法固定是由于无菌有贴膜粘贴性强、固定牢固透明,易观察穿刺点的反应,又可防水,同时胶布缠绕一周加强留置针的稳固性。
手背静脉固定还可给患儿套一平板手模型。
将带有穿刺针的手套入模板加强固定,避免活动使穿刺处软导管打折。
3 足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
前两步固定根据患儿足的大小方法同手背静脉固定方法一样,最后一步在螺旋接管下方垫一小棉球固定延长管于患儿腿部,同时尽量为患儿穿一只宽松棉袜。
此法固定是由于患儿双足活动较手部活动频繁,且夜间不易看护,穿好棉袜后不易将胶布卷起,加强留置针的稳固性。
肥胖患儿延长管固定胶布缠绕时应螺旋上缠
避免直线缠绕引发固定部位水肿。
留置针的五个固定方法一、什么是留置针留置针,也称为静脉留置针或导管,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
留置针是一种用于进行长期输液、血液采集和药物输注的装置,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即针管和外壳。
针管直接插入患者体内的血管,而外壳则提供一个便于输液和药物注射的接口。
二、留置针的重要性留置针的使用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非常重要,它可以减少频繁插针的疼痛和创伤,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使用留置针,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输液、血液采集和药物输注,减少操作次数,降低感染风险。
三、选择适当的留置针选择适当的留置针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的留置针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需要。
以下是选择留置针的几个关键要素:1.患者的血管情况:根据患者的血管状况选择留置针的尺寸和类型,例如使用较大尺寸的留置针可以减少插针困难。
2.预期使用时间:根据留置针的预期使用时间选择合适的类型,短期留置针适用于短时间的输液和治疗,而长期留置针则适用于需要持续输液的患者。
3.引流要求:根据需要引流的物质选择适当的留置针,例如有特殊引流要求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留置针。
四、留置针的固定方法为了确保留置针安全固定在患者体内,以下是五个常用的固定方法:1. 棉布加压固定法将留置针固定在位置后,用干净的棉布轻轻加压留置针的插入点,然后用胶带将棉布固定在患者皮肤上,以防止留置针的位置变动或脱落。
2. 结扎法将留置针固定在位置后,使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将留置针与患者的皮肤结扎,以确保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移动或松动。
3. 袖套固定法将留置针固定在位置后,将一个无菌的袖套套在留置针上,并使用胶带或绷带将袖套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袖套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护和固定效果。
4. 穿刺板固定法将留置针固定在位置后,在针孔周围放置一个特制的穿刺板,并使用胶带将穿刺板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穿刺板能够提供较大的支撑面积,以减少留置针的晃动和移动。
5. 导管固定器固定法将留置针固定在位置后,使用专门的导管固定器将留置针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静脉留置针固定标准稿子一:嘿,亲!今天咱们来聊聊静脉留置针固定标准这个事儿。
你知道吗,这静脉留置针的固定可重要啦!就像给小宝宝盖好被子一样,得妥妥帖帖的。
呀,固定的位置得选好,不能随便一弄。
得找个皮肤干净、平整的地方,这样贴上去才稳当。
然后呢,贴的时候手法要轻,可别把咱的皮肤弄疼啦。
胶带也要贴得整齐,不能歪歪扭扭的,不然多难看呀。
还有哦,固定好之后,咱们得时不时瞅瞅,看看有没有松动的迹象。
要是松了,那可不行,得赶紧重新固定。
而且呀,固定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太紧,不然会影响血液循环,这可就麻烦大啦。
也不能太松,松了针容易跑出来,那前面的努力就白费咯。
呢,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标准就是要细心、耐心,把它当成宝贝一样照顾好,这样才能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哟!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说说静脉留置针固定标准的那些事儿。
静脉留置针固定,这可马虎不得!就好比给小花朵搭个牢固的架子,得稳稳当当的。
一开始呢,要把准备工作做好。
消毒得彻底,把皮肤弄干净,这样贴上去才不容易感染。
贴的时候,角度得合适,就像给小猫咪摆个舒服的姿势。
胶带要粘得牢固,但又不能让皮肤觉得被勒得难受。
固定好了之后,可别以为就万事大吉啦。
要多观察观察,看看有没有红肿、渗液这些情况。
要是有,那得赶紧找医生护士帮忙处理。
还有哦,活动的时候也要小心,不能太大幅度,不然留置针可能就闹脾气跑位啦。
反正呀,固定静脉留置针就得像呵护小宝贝一样,小心翼翼,仔仔细细。
这样咱们才能舒舒服服地接受治疗,快点好起来哟!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挺简单又挺重要的?。
临床护理留置针常见问题、单手推针方法、留置针固定及留置针封管注意要点留置针穿刺时,进针之后见回血,开始送软管,退出针芯,固定即成。
护理工作留置针穿刺明明回血很好,一送针就失败原因分两种:第一种,进针时刚进血管,见到回血,换左手扶住针柄右手退针芯,同时推送套管,这时因为有松开绷皮肤手然后又绷紧皮肤的动作,这个是因为原来留置针进入血管不多,再绷紧时外套管已滑出血管。
第二种,患者血管脆性大,送套管时外套管触碰血管内壁导致血管破裂。
解决方法是操作者可以练习单手送套管,这样没有换手的动作,血管固定拉直,有助于套管送入,且进针和送套管动作轻柔。
留置针穿刺:单手退针法方法:单手送管法(以右手进针为例)。
1、扎止血带。
2、左右松动针芯:避免上下松动针芯钢针刺破导管,后期出现漏液鼓包等现象。
3、松动针芯后复位:保证莱距离不变,不影响穿刺成功率。
4、持针方法:将持针柄转至透明三通下方、放于右侧,右手拇指固定针尾、食指固定透明三通、中指固定持针柄。
5、左手绷紧皮肤,针头斜面朝上与穿刺点皮肤成15~30°在静脉上方或侧方进针。
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方向钢针和导管再进1~2mm,确保此时软管已经完全进入血管。
6、确保软管进入血管内,这时候来到关键一步。
左手不动,继续绷紧皮肤,右手大拇指向前顶住连接软管的胶塞处,而食指则后退持针手柄1~2mm以确保钢针此时进入软管内,这时候我们便沿着血管方向继续将软管完全推送至血管内。
7、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内,这时我们继续上述方法单手退针至最大限度,此时钢针未完全拔除。
将连接延长软管的胶塞与持针手柄翻动到两侧,左手固定胶塞,右手继续拔出钢针。
进针后出现回血,表明套管进入血管左手不动,右手继续将套管推入血管左手不动,右手将针芯拔出单手退针优势:1、利用三点成面的几何原理,使持针手法更加稳定,方便持针人在进针的同时更好地把握和调整进针角度,而且三指持针构成的平面与针面将始终协调一致,为穿刺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