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余热回收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28
钢铁、冶金企业节能之余热余压利用钢铁生产过程消耗大量的电能和煤炭,产生大量的煤气和余热。
钢铁企业应当优化能源结构和能源利用,在能源效率最大化的前提下,利用钢铁生产流程中的余热余能和副产煤气发电,与电力行业构成钢铁—电力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钢铁企业,可以发电的余热余能形式和过程有高炉炉顶余压发电(TRT)、余热锅炉蒸汽发电、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CPP)、全烧高炉煤气或气煤混烧锅炉余热发电。
如莱钢推广应用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利用技术,TRT、CCPP和干熄焦(CDQ)发电技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研究高炉冲渣水低温余热利用技术、转炉余热锅炉蒸汽发电技术、烧结机余热蒸汽发电技术等,形成二次能源循环链,不断提高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水平。
炼铁工序高炉煤气余压利用高炉炉顶煤气的压力能和热能,通过透平膨胀机做功发电,但不影响煤气后续利用。
高炉炉顶压力达0.15~0.25Mpa,平均每吨铁可发电20~50kWh,折标煤8~20kg,单位投资费用约4500元/kW,根据压力及除尘方式不同(湿法除尘、干法除尘),投资回收期在2—6年。
1956年苏联开始研制TRT。
1962年第一套装置(6MW)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8号高炉(1370m3 )投产。
改进后的第二套装置是带煤气预热器的二级轴流冲动式透平机。
1974年日本川崎钢铁公司水岛钢铁厂2号高炉(2857m3 )建成首套二级径流向心式透平机(8MW),采用喷水措施防止透平机积灰堵塞。
1982年第一套采用袋式干式除尘装置的TRT在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小仓钢铁厂2号高炉投产6.6MW。
1985年采用干式电除尘装置的TRT在日本钢管公司福山钢铁厂2号高炉投产8.2MW。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几座1000m3 以上高炉上装备了TRT,1991年开始在3200m。
高炉上应用干式电除尘器和干式TRT。
随着技术发展,新的大型余压发电透平机常制成干式高效轴流式结构,进口静叶片可随煤气量和压力变化调整,并有防积灰、防腐蚀等多种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