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组快速智能充电技术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16.50 KB
- 文档页数:7
智能手机快速充电技术的研究与改进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日益强大,人们对于手机电池续航和充电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智能手机快速充电技术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让我们不再担心手机快速没电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智能手机快速充电技术的研究与改进,以及其对用户体验和电池寿命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快速充电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传统的智能手机充电技术主要采用直流充电方式,充电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充电时间。
而随着新兴的快充技术的出现,充电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快充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高功率快充技术,另一种是无线快充技术。
高功率快充技术采用的是提高充电功率和电流的方式,通过增加输出电流和电压来实现手机快速充电。
这种技术能够使手机在短时间内充满电,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另一种无线快充技术则采用电磁辐射和电能传输的原理,通过手机与充电底座之间的电磁感应,将电能传输到手机内部。
这种技术无需通过传统的充电线连接手机和电源,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并且在充电速度方面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虽然智能手机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快速充电会给手机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害,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
过高的输出功率和电流可能导致电池过热甚至发生爆炸等安全问题。
因此,在快速充电技术的研究与改进中,更要注重保护电池的安全性和延长电池的寿命。
其次,快速充电技术的同时也对充电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电器和充电线的质量对于充电速度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一些低质量的充电设备可能会导致电流不稳定或者过载,对手机充电造成损坏。
因此,在应用中需使用正规厂家的充电设备,并注意充电设备的品质。
另外,智能手机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也需要与电池技术的进步相辅相成。
只有在电池技术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快速充电技术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当前,随着电池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如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出现,使得充电速度和电池容量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提升电动自行车充电效率的快速充电技术研究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被广泛应用。
然而,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效率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效率,很多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快速充电技术。
本文将探讨几种提升电动自行车充电效率的快速充电技术,并分析其优缺点。
首先,一种常见的提升电动自行车充电效率的技术是直流快速充电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使用直流充电设备来代替传统的交流充电方式,从而在相同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充电能量。
直流快速充电技术具有充电速度快、充电效率高等优点,能够大大提高电动自行车的使用便利性。
然而,直流快速充电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在充电站的建设和设备更新上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
另外,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技术也是一种提升电动自行车充电效率的重要方式。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电动自行车最常用的能量存储设备,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等优点。
快速充电技术可以更快地向锂离子电池充放电,从而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速度和效率。
例如,采用高电流快速充电技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将电动自行车充满电,使用户能够更方便地使用电动自行车。
然而,使用高电流快速充电技术会增加充电设备的复杂性,并可能引发电池的过热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充电桩智能化技术也是一种提升电动自行车充电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充电桩与智能化系统相连,可以实现充电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控,提高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充电桩智能化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电网负荷情况对充电功率进行动态调整,最大程度地利用电网资源,避免电网超负荷运行。
此外,智能化系统可以对充电桩进行故障检测和维护,及时解决故障问题,提高充电设备的可靠性。
然而,充电桩智能化技术的实施需要庞大的系统投资和网络建设,并且对智能化系统的运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超级电容器快速充电技术也是一种提升电动自行车充电效率的有望解决方案。
超级电容器具有快速充电速度和长寿命的特点,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充电。
第三部分毕业设计正文锂电池充电器的设计[摘要] 本设计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系统由指示灯电路、电源电压与环境温度采样电路、精确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组成。
实现了电池充电、LED指示、保护机制及异常处理等充电器所需要的基本功能。
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的参数特性、充电原理与充电方法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提出了充电器的设计思想和系统结构。
该电路具有安全快速充电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室内外单节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如手机、数码产品电池等。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硬件电路,软件设计The design of lithium battery chargerSui Chaoyun0701 electricity techniqueAbstract:This design uses SCM system for the control of core, it includes the pilot lamp circuit on system, sampling circuit about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the causes about standard voltage and switch controls. The circuit achieves charging battery, LED instructions,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and exception handling, and other func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ollowing things: parameters of lithium-batter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n charge, design thinkings and system structure about charger, and it describes the functional mode of the charger in detail,moreover it proposes the thinking of plan and structure of a system.The circuit which be planed have functions of safety,rapid and so on. It can use in the charge of Lithium-ion battery that is only far-ranging,such as the battery ofcellphone,digital product and so on.Key words: Lithium-ion battery, Charger, Hardware circuit, Software design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课题的背景及目的 (1)1.2 论文的构成及研究状况 (1)1.3 锂电池充电器的功能描述 (2)第二章锂电池充电器的介绍及系统设计框架 (3)2.1 锂离子的介绍 (3)2.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3)2.1.2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3)2.1.3 锂电池充电器的充电特性 (5)2.2 系统设计框架 (6)2.3 锂电池充电方法 (8)2.3.1 恒流充电(CC) (8)2.3.2 恒压充电(CV) (8)2.3.3 恒流恒压充电(CC/CV) (9)2.3.4 脉冲充电 (9)第三章锂电池充电器的设计 (10)3.1 锂电池充电器的工作原理 (10)3.1.1 89C51芯片简介 (11)3.1.2 系统指示灯电路 (12)3.1.3 电源电压与环境温度采样电路 (12)3.1.4 精确基准电源产生电路 (13)3.1.5 开关控制电路 (14)3.2 锂电池充电器的设计理念 (15)3.2.1 设计思路 (15)3.2.2 系统主流程 (15)3.2.3 充电流程设计 (17)3.2.4 程序设计 (18)结束语 (31)致谢 (32)参考文献 (33)第一章绪论1.1 课题的背景及目的电子信息时代使对移动电源的需求快速增长。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经典的可充电电池,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等优势,在移动通信、电动车、储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技术在结构设计、电极材料、电解液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多个角度探究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锂离子电池的结构设计电池的结构设计是决定其性能和循环寿命的关键。
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等组件。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锂离子电池结构设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正极材料方面,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例如LiCoO2、LiMn2O4、LiFePO4等)是锂离子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其中LiFePO4正极材料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较高的电化学性能,正在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
在负极材料方面,将碳材料的石墨化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减轻电池重量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
最近,为了提高电池的性能,石墨化碳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改进,例如采用硬碳、微米纤维等材料来改善石墨化碳的性能。
电解质是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使用电解液来实现离子的传导。
新型电解液材料的出现,能够提高电池的韧性、抗干扰性、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
现在,固态电解质被认为是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的最有前途的电解质方向之一。
二、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电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起到媒介传导作用的关键组成部分。
近年来,针对锂离子电池中的电极材料进行了很多研究。
正极材料方面,磷酸铁锂是新兴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170mAh/g)、较高的放电平台电压3.45V(vs Li/Li+)以及优良的循环寿命。
二氧化钛正极材料则是另一种热门材料,其通过改变二氧化钛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来增加其电容量,进一步提高了电量的密度。
负极材料方面,石墨负极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负极材料。
近年来,人们通过增加石墨负极材料的粗度和孔隙度来提高电池的效率和循环寿命。
锂离子电池智能充电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摘要:本文论述了一种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控制器设计:在充电前检测电池的电压值,再对电压过低的电池进行涓流充电。
当电池最终浮充电压达到4.2V时,充电过程终止,整个过程由低功耗MCU 进行控制。
在检测到温度升高时,内部的热限制电路将自动减小充电电流。
再结合专用的控制执行和保护电路,实现了锂离子电池充电控制的智能化。
该设计通过了理论分析与实物制作测试,证明了该设计可行、可靠。
关键字:锂电池;充电;保护电路;MCU1 引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电池技术的更新换代,而便携设备的一个重要供电方式是采用电池供电,锂电池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源。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电子消费类产品中有广泛的应用,要求设计出一款通用型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控制器,能对较大容量的电池(2000mAh以上)进行智能充电。
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特性进行研究,设计出充电控制电路,充电过程以LED指示灯显示。
锂离子电池在各类电子产品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所以该课题的设计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具体设计细节指标如下:(1)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特性进行研究;(2)正确设计充电控制电路及保护电路;(3)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4)完成系统的调试分析。
2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特性和充电方法2.1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特性在电压方面,锂电池电池对充电终止电压的精度要求很高,误差不能超过额定值的1%。
终止电压过高,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寿命,甚至造成过充电现象,对电池造成永久性的损坏;终止电压过低,又会使充电不完全,电池的可使用时问变短。
.图2.2显示了充电终止电压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可以看到,充电终止电压越高,电池寿命越短,4.2V是充电曲线函数的拐点。
因此,结合充电终止电压对电池容量和电池寿命的影响,一般将充电终止电压设定在4.2V。
2.2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这款充电器采用恒流恒压的充电方案。
在CC/CV充电器中,充电通过恒定电流开始。
智能充电器及电池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现代社会中,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各种设备都需要电力来支持运行,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设备的各种充电器和电池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配件。
然而,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和充电器设计的不完善,充电中的问题时常出现,包括充电速度过慢、内部温度过高、充电过程电池电压失衡等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电池老化、容量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有可能引发火灾等危险事故。
因此,在电池充电和充电器设计方面进行研究与改进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针对智能充电器及电池组的研究展开深入探讨。
二、研究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智能充电器及电池组,探究其设计原理及技术特点,并将相关技术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开发一种高效、安全、稳定的充电器,并探讨该充电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充电器控制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电压、密度、温度等参数,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并防止电池过度充电和过放电,从而使电池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三、研究内容1.智能充电器的分类与设计智能充电器的种类较多,根据充电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恒定电流充电器、恒定电压充电器、智能充电器等。
本文将结合各种充电器的优点,设计一种集成了各自优点的智能充电器。
2.电池的性能与电池组的设计本文将对现有的主流电池进行分析,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等。
并对电池组设计中的电池数量、容量、连接方式等进行探讨,考虑如何通过充电器对电池组的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3.智能充电器的控制系统设计为了实现智能充电器的功能,需要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主要包括控制芯片、电源、电路保护等,软件则主要包括程序设计、控制逻辑的编写以及充电器的安全保护等方面。
四、研究意义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当今电子产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充电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充电速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智能充电器的研制和推广也是电子产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快速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移动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能源源头。
但是,传统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充电速度慢、容量下降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研究,推出了许多新型的快速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并在各个领域中进行了广泛应用。
一. 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锂离子电池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才能完成充电,而且相对于其容量,其充电速度十分缓慢,这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着手研究快速充电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充电速度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
例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智能手机快速充电技术能够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将电池充满,而不会对电池产生损害。
这是因为快速充电技术能够在充电时控制电流、电压等参数,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与此同时,快速放电技术也逐渐成熟。
新型锂离子电池能够在短时间内按需输出较大的电流,满足电动汽车等领域的需求。
二. 快速充电技术的实现那么,快速充电技术的实现主要依靠哪些方法和原理呢?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材料的改良。
以正极材料为例,相对于传统的LiCoO2材料,新型材料LiFePO4因其电子传导速度更快,内阻更小,能够支持更高的充电电流密度。
此外,改变电解液的配方也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的充电速度。
另外,电池的充电方式也对充电速度产生影响。
例如,传统充电方式采用恒流充电,充电结束后转为恒压充电。
而新型充电方式则会采用脉冲充电或定电流升压充电等方式,以达到更快的充电速度。
三. 快速充电技术的应用现在,我们来看看快速充电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首先是移动设备。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快速充电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为用户提供更长时间的使用时间,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相比传统的充电方式,可以节省更多时间和成本。
此外,快速充电技术还可以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锂离子电池组快速智能充电技术苏玉刚1,杜伟炯1,陈强2,夏永峰 1(1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重庆 400044;2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重庆 400015)摘要:本文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电气特性,对锂离子电池组中单体电池压差导致电池组使用寿命严重缩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根据锂离子电池组充电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锂离子电池组快速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它能够实现按照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规律要求为电池组进行快速充电;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控制的buck-boost均衡电路智能调整单体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实现电压均衡。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智能充电、电压均衡、模糊控制Rapid and Intelligent Charging Technology for Series Lithium-ion Battery Suyugang1,Duweijiong1,Chenqiang2,Xiayongfeng1(1 College of Automation , Chongqing University , Chongqing 400044 ;2 Housing Fund Management Center of Chongqing, Chongqing 400015 )Abstract: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 of Lithium-ion battery i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And an detail analyse between single Lithium-ion battery and the series battery life is given. A rapid intelligent lithium-ion battery charging management system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microprocessor. This equipment can implement battery charging rule and intelligently regulate the battery voltage in the battery package which is depended on a buck-boost circuit to get equalization by fuzzy controlled.Keyword:Lithium-ion battery, intelligent charging, voltage equalization, fuzzy control0引言全球一次能源的储备正在日渐耗竭,然而作为主要能源消耗者的汽车数量却仍在急剧增加,这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突出的矛盾,缓解危机,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推出一种新型的环保汽车——电动汽车。
将锂离子电池用作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已成为世界各国当前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技术。
现在锂离子电池已经作为动力电池应用在电动汽车上,解决了长久以来的能量存储问题,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电动轿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规格一般为200Ah/300v,需要75节左右电池串联供电;功率更大的电动客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规格一般为500Ah/500v,需要125节左右电池串联供电。
面对如此大功率的锂离子电池组,又由于在电池组的串联使用中容易出现过充和过放,最终导致电池组容量的大幅下降和电池组使用寿命的严重缩短。
因此,人们如今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在保证电池性能和不降低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更加快速、方便、安全地实现对电动汽车电池组充电。
1锂离子电池组的电气特性锂离子电池的上限电压阈值决定了电池容量和使用寿命,如图1、图2所示[1]。
由图可见,随着电池电压的逐渐升高,电池的容量逐渐增大,使用寿命逐渐下降,电池的容量和使用寿命是相互制约的。
在4.1V左右电压达到理想值,使寿命和容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05BB6171)作者简介:苏玉刚(1962-),男,辽宁大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测控技术研究。
量实现双赢。
锂离子电池组中可能出现单体电池的初始电压差异,若不进行恰当处理,在充电过程中最终就会导致电池组中有的电池过充。
正是这个影响电池组使用的关键性因素,使电池组的充电过程比单体电池的充电过程复杂很多,需要在锂离子3.2V3.4V 3.6V 3.8V4.0V 4.2V 4.4V电池容量电池电压4.0V 4.1V4.2V 4.3V 4.4V 4.5V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充电循环次数电池电压图1 电压与容量关系图 图2 电压与寿命关系图电池组充电过程中对各单体电池电压进行均衡控制,尽量实现各电池在充电结束时电压一致,这样才能充分保证电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单体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范围在2.75v~4.2v ,充电特性如图3所示。
充电电压充电电流0123图3 锂离子电池充电特性在t 0~t 1阶段为涓流充电,充电电流约为0.1C (C 为电池的容量);t 1~t 2阶段为恒流充电阶段,充电电流约为0.5C ;当t 2时刻电池电压达到4.1v ,开始恒压充电阶段,直至充电电流减小到0.1C 才结束充电。
锂离子电池组的充电过程也需要按照这样一个先恒流后恒压的顺序进行,唯一的不同点在于最后恒定的电压需要根据串联电池的数量来确定。
BM U V n=⨯ (1)式中B M V =4.1v ,n 为串联电池数。
2 锂离子电池组充电电路设计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组使用中的这些特殊要求,设计了基于89C52单片机的具有电压均衡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组快速智能充电管理系统。
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图5所示为由TL494构成的充电装置功率电路的控制电路,由其控制Buck电路为电池组提供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
图4 快速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结构框图图5 由TL494构成的控制电路单片机根据电压检测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电压值,控制选择TL494的feedback端输入(电池组电压反馈输入或充电电流反馈输入),同时给定REF值以实现恒流或者恒压充电。
由单片机给出的参考值可以控制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实现为各种不同容量的锂电池组充电,体现出管理系统的智能性和灵活性。
3电压均衡电路设计锂离子电池组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单体内阻的不一致和不同程度的老化。
因此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各电池必然存在电压压差,若不采用电压均衡措施,将会有两种方式结束充电:①当初始电压最高的电池到达4.1v时,停止充电。
②当初始电压最低的电池到达4.1v时,停止充电。
第一种方式将直接导致电池组利用容量下降,无法充分发挥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的性能;后者将直接导致电池过充,造成物理破坏降低锂离子电池组的寿命。
两种结束方式都存在弊端,为解决充电结束时的问题,既能将各单体电池充满,实现电池组的能量最大化,又不损伤锂离子电池组的使用寿命,这就需要锂离子电池组在串联充电时,使用特殊的均衡电路,保证单体电池电压精确一致。
在锂离子电池组均衡中比较常用的有三种方法:①消耗单体多余电量?。
②依靠外部电源,对“饥饿”电池单独补充电量。
③电池组内电量相互转移。
因为充电对象是电动汽车上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组,需要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而消耗单体多余电量的方法需要比正常充电更长的时间,所以并不适合;而第二种方法的硬件电路往往需要大型的多抽头变压器或大量小型变压器,无法适应现代电力电子设备体积小便于携带的特点。
本文采用如图6所示的一种新颖的基于buck -boost 变换的小型均衡电路[2],实现电池组内电量的相互转移,完成电池组电压均衡功能。
图6 电压均衡电路均衡电路中的电力功率器件MOSFET 由单片机输出的PWM 控制信号控制。
设V Bi为第i 节电池的电压,V ave 为锂离子电池组的平均电压。
当V Bi > V ave 时, 当Q i 开通时,电池B i 的多余电量转移到电感L i 上,此时流过Q i 的电流值为:i iB Q V i t L=0on t D T << (2)其中D on 为PWM 控制信号的占空比,T 为周期。
当Q i 关断时,L i →B i+1…B n →C r →D i →L i 构成放电回路,这样L i上的电量便转移到了下游的电池和和C r 上。
当电容电压V Cr 值超过设定值时,导通Q r 将C r 的电量转移到L r 上,当Q r 关闭时,电量通过D r 反馈回充电主电路,实现了高效的能量均衡。
4均衡电路的模糊控制器设计将模糊控制算法运用到均衡控制电路中,通过对PWM 信号的控制,就可以实现快速地调整单体电池间电压差的功能。
模糊控制器由模糊化接口、数据规则库、模糊推理机和解模糊接口组成,如图7所示[3]。
图7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确定模糊控制器的两个输入为:电压差值△V : △V=V ave -V B电压差值变化率△V :△V =△V 2-△V 1模糊化接口通过量化因子将电池的电压差△V 和和压差的变化趋势△V 模糊化转变成模糊语言,模糊推理机将根据表1所示的数据规则库的推理定义进行推理,并采用Mamdani 的min - max 模糊蕴含关系和重心法解模糊,得到均衡电路所需要 的模糊控制信号D out 。
图8所示为均衡电路模糊控制策略中V ∆、V ∆ 隶属度函数μ1(x )、μ2(x )的设置及模糊控制器输出信号D out 的隶属度函数μ3(x )。
a 、V ∆的隶属度函数b 、V∆ 的隶属度函数c、D out的隶属度函数图8 模糊控制策略中的隶属度函数在实际的硬件实现时,将所得的模糊控制表存储在单片机中,根据采样回来的e和ec值,通过查表实现模糊控制的在线控制。
该方法克服了模糊控制器运算量大,控制适时性较差的问题,对单片机的性能要求不高,便于工程实现。
5 实验结果与分析为验证这种锂离子电池组快速充电和均衡充电方法的可行性,作者搭建了3节2Ah锂离子电池串联充电的实验平台。
设定恒流充电阶段的电流为2A,均衡电路开关管工作频率20kHz,最大占空比0.5。
将3节电池的初始电压设置在三组不平衡的状态:V B1=3.8v,V B2=3.4v,V B3=3.0v;V B1=4v,V B2=3.8v,V B3=3.1v;V B1=3.2v,V B2 =3.1v,V B3=3.0v,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
(a) V B1=3.8v,V B2 =3.4v,V B3=3.0v(b) V B1=4v,V B2 =3.8v,V B3=3.1v;(c) V B1=3.2v,V B2 =3.1v,V B3=3.0v图9 锂离子电池组快速充电和均衡实验的结果由实验结果可见,在锂离子电池组内电池的充电速度不一致,单体电压低的电池相对电压高的电池充电速度要快很多,但是最终他们的满充电压却是一致的,这正是均衡电路作用的结果;这种PWM快速充电模式使整个充电过程可以在1.5h内完成,与目前应用广泛的恒压充电方式相比,充电时间节约了0.5~1h,由此也体现出了本系统充电的快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