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二篇
- 格式:docx
- 大小:52.56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渐趋成熟,知识积累增多,思想日趋活跃,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对于社会、对生命会有更多思考,因此本文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可以展开对“怎样的生命才是永久的”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澄清一些错误和模糊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者观点鲜明,情感富余变化,因此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提炼生命的特征,将读贯穿始终,层层深入,做到读中品、品中读,将知识的理解与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
在认知上,由浅入深,渐入佳境,从课文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材分析这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议论性散文,课文层次清晰,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首先谈到了生命短暂的特点,接着说到生命的神奇与不朽,体现作者乐观的生活态度,最后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表达对生命的高度赞美。
语言优美、情感丰富且富余变化是本文的特色,这样的课文,既体现散文的特征,也有很强的人文性,对于立德树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自读课文,应多让学生自读、自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大胆品味,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分析文中优美语句,了解议论性散文语言的特点。
2.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和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悟读课文,谈感受,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品读课文,分析文中优美语句,了解议论性散文语言的特点。
2.悟读课文,谈感受,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品读法、探究法、情感体验法课程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两个短视频(幼苗破土而出、婴儿的成长)。
无论是破土而出的幼苗,抑或是婴儿从出生到成长,都让我们想到一样东西,(生答“生命”)是的,“生命”!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跟着严文井老先生一起走进《永久的生命》,跟他一起来探讨探讨。
【设计意图及教学方法】采用直观醒目的视频导入,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主题,自然而然引出课题,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课文讲解+知识点永久的生命一、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
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
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一、课文原文。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
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我们都非常可怜!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这些感情如阵阵巨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初二上册语文散文二篇:
初二上册语文散文二篇有《白杨礼赞》、《我为何而生》。
《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
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文章采用了象征、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我为何而生》是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我为何而生”为主题,通过讲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文章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读来令人深思。
这两篇散文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包含《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本单元选入五篇散文,分别是写人记事性散文、托物言志性散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性散文,意在呈现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本课是由两篇议论性散文组成,他们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以精粹的语言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宣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学情分析散文是中小学课文的大宗,数量众多,学生接触的也较早,但对于议论性散文,学生接触较少,对议论文学习也仅仅是略有涉及,因此需要通过朗读、批注等多种方式理清课文层次;用品读语言的方法,体会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通过背诵,摘录等方式,体会文中哲理,掌握文章作者观点。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中心论点;2.通过朗读、批注、概括等方式,理清课文思路;3.品读摘抄,背诵,品味文中语言,探寻作者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1.读懂课文,掌握中心论点;2.感受议论性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学习难点1.反复阅读,理清议论文思路;2.理解课文深刻的道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学习方法朗读合作探究观看视频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一、导入曹操《短歌行》“人生苦短,对酒当歌”抒发生命苦短的感慨;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意在珍惜时间。
他们同时道出了生命是短暂的事实,而作家严文井却认为生命是永久的,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窥究竟。
二、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1、自读课文,互相纠错字音,勾画不容易理解的语句;2、分组朗读,画出每段中心句。
明确:第一段第一句“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第二段第一句“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第三段第一句“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第四段第一句“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总结规律:中心句往往在段落首句或尾句)3、快速浏览,概括作者论说生命的特点及作者情感的词语,完成板书生命(易逝——可怜;永久——感动;奇迹——赞美)欲扬先抑明确:本文写作意图,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先抑后扬,从一个较低平的起点渐进到崇高的思想境界,“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15 散文二篇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 ),把它再补好。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 )留下的印迹。
(2)这三种感情就像飓.( )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 )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 )临绝望的边缘。
2.找出下列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至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振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看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改为;改为。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
..,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2)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
..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4.下面这段文字画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句子,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仁慈的大自然遵循这样的原则:同时。
而
且。
破坏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①它推动我们这样做不仅是满足理性的需要
②也给我们带来乐趣
③它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④是满足欲望的需要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③②①④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
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
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我们都非常可怜!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
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
金黄的茸毛。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
生命在那
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5.作者在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6.文章第二段写“地面上的小草”的用意是什么?
7.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生命?
8.请结合全文,谈谈对最后一句话“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的理解。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谈生命(节选)
冰心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伸展,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
壳出来。
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
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
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
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
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
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
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
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
相成的。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
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有改动) 9.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在这些生命的状态中,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和情绪?
10.为什么说“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11.怎样理解“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12.结合全文,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表达交流
13.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果实”中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
的喻体展开叙写,与前一组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
绿;,;,。
体验中考
14.(2017江苏南京)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了你什么感想?请用一句话写下来。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
命中之一叶。
(冰心《谈生命》)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约50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
(严春友《敬畏自然》)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
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
答案:
夯基达标
1.(1)díyí(2)jùsìbīn
2.振震看瞰
3.(1)地位低下。
(2)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4.D 解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文段中出现的关联词来判断。
课内品读
5.因为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6.为了说明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伟大。
7.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8.生命存在于某一个体是短暂的,容易消逝的,但生命本身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课外拓展
9.生命状态:破壳出土——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叶成荫,呈现累累果实——秋天转眼灿烂,宁静怡悦——冬天归落大地。
暗示的人生历程:生命诞生,成长发展,创造辉煌,归根奉献。
心理和情绪:积极、奉献、坚强、自信、庄重、乐观。
10.“成树”预示着人生经历种种奋斗,最终实现远大理想,为社会所承认。
在奋斗的历程中必经艰难险阻和幸福快乐;假如不经历这些,半途而废,便难以修成“正果”。
11.这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豁达宽广的胸怀。
生命本身不会永远是阳光坦途、畅达顺利,常常伴
随着坎坷痛苦,而这也是茫茫宇宙中生命的共性。
只要不懈奋斗,无私奉献,一切便无怨无悔。
12.本质:蓬勃成长,顽强进取,坦诚奉献,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挫折相伴相随。
13.示例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夏日)洒下一片绿荫(阴凉) 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
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14.示例宇宙广阔无边,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