பைடு நூலகம்二、核辐射事故类型和基本特点
依据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发生情况,分为
核事故 辐射事故 核辐射恐怖事件
(一)核辐射事故的类型
核事故:指核电站或其他核设施(如铀富集设施,铀、钚加工厂与核燃料制造设施、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厂,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等)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公众受到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亦即为核泄漏事故。
地震对为冷却系统供电的场外电网造成大规模破坏,只能依赖场内紧急柴油发电机组驱动,但海啸淹没了柴油发电机组,紧急发电中止,冷却供电即告失败。东京电力公司立即通知政府当局,宣布进入“一级紧急状态”,这是日本历史上首次因核电站事故原因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日本政府要求第一核电站周边3km内的居民紧急疏散,3-10km内居民处于准备状态。
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总量约12×1018 Bq, 释放出的放射性核素, 主要是碘 和 铯。 由于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随大气扩散,造成大范围的污染, 放射性物质沉降在前苏联西部广大地区和欧洲国家,并有全球性沉降, 事故后在整个北半球均可测出放射性沉降物。
放射性物质污染
灭火、覆盖反应堆、吸收放射性气溶胶颗粒 从4月27日到5月10日,调动300多架次军用直升 飞机空投了碳化硼、白云石、砂土和铅等 防止堆底部结构破坏 修筑了人工排热通道 修筑“石棺” 将整个反应堆用混凝土封闭,形成所谓的“石棺”
3月14日11点,3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15日凌晨,2号机组发生爆炸,4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并导致了大火,16日清晨5时,4号机组再度发生火情。18日,在核电厂西北方30km远的地方检测到150μSv/h的高辐射剂量率,日本将核事故评级为五级。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将本次事故升至最高的第七级,是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中继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的第二个被评为第七级的核事故。 据估算在事故发生后的100个小时内,共有13万太贝克的核素碘和6100太贝克的核素铯被释放,分别相当于总量的2.1%和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