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2年上册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5)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29
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篇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活动目标】1、能尝试用塑料瓶底印画,学习吹画的方法,表现桃树的基本特征。
2、感受这种特殊画法的乐趣,丰富幼儿的想象。
【活动准备】矿泉水瓶、吸管若干,颜料,调色盘5个,湿手帕5个,画纸人手一张,印章一个。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欢欢和老师是好朋友,今天早上,老师接到好朋友的电话,得知欢欢要来做客,原来欢欢听说我们这儿的桃花开了,特别想来看一看,可是——春天都过去了,桃花都谢了,这可怎么办呀?眼看欢欢就快到了,为了不想让欢欢难过,老师决定把美丽的桃花画下来,送给欢欢。
老师刚刚在准备画画的工具,可是怎么也找不到画笔,只找到了这4样:画纸、颜料、矿泉水瓶和吸管,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老师出出主意,怎样用它们画出一幅漂亮的桃花呢?2、幼儿自由讨论,教师请个别幼儿交流想法。
3、教师出示范画,请幼儿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4、教师小结作画方法。
二、教师示范并讲解作画方法。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用吸管吹树干的方法:先用小勺舀一勺颜料倒在画纸的下方,然后用吸管斜着对准吹,吹的时候一定要用力哦,不然颜料会一动不动的,先吹树干,然后吹树枝。
再用瓶底印画桃花,方法:用儿歌的形式讲述:小小瓶,轻轻蘸,喝点水,用力按,拿起来。
幼儿观看。
最后用手指点画桃花的花芯。
2、师:瞧,一棵美丽的桃花印好了,再来试一试,教师再次讲解示范。
哎呀,欢欢快到了,小朋友们,你们一起来帮帮老师,好吗?3、个别幼儿上台尝试操作。
三、幼儿在配乐音乐中集体印画,教师提出印画要求。
1、蘸色要适当,注意小心弄到衣袖上,并保持画面整洁。
2、五个幼儿一组合作印画,印画一棵桃树或者一片美丽的桃树林,教师巡回指导。
3、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印画。
四、讲评。
1、师:你们真能干,一下子就把美丽的桃树画下来了,老师这儿有个印章,我来给每一幅作品都敲个章吧。
“咚咚咚、咚咚咚”是欢欢来了,欢欢快请进,我们这儿的桃花都谢了,因为不想让你难过,小朋友们把美丽的桃树都画下来了,想要送给你呢!2、欢欢评价,并将礼物送给幼儿。
二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人美版)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学计划全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
由孤立的单科教学转向美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单纯的学校美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美术课堂。
过程与方法: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
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
例如:戏剧表演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或按照已经分成的小组,各自分角色进行排练和表演。
特别是本组所要表演的剧情,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对内容的理解而改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充分的协作,才能共同完成。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13课《演电视》在学习了《演电视》之后,让学生们在家里与家长合作或在学校里与同学配合,进行一次“我给大家演一演”的实践活动。
并将自己的作品能在课堂上与大家共同分享。
2、19课《过春节》学习之后,启发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关于自己的家乡过春节的介绍和图片,并且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制成一幅精美的展示牌,在小组中展览或课堂展示。
创造性的培养: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激励学生创造性的进行研究和探索。
了解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同时设想自己在此方面进一步学习的方式、方法。
全册教学进度周次内容第一周《我和昆虫》第二周《奇妙的爬行》第三周《漂亮的小钟表》第四周《会变的小手套》第五周《小花饰》第六周《百变团花》第七周《我们身边的痕迹》第八周《大树的故事》第九周《新颖的泥名片》第十周《我们来跳舞》第十一周《泥条头像》第十二周《雄伟的塔》第十三周《演电视》第十四周《小扇子》第十五周《会变的线条》第十六周《刷牙》第十七周《动物乐园》第十八周《节日的装饰》第十九周《过春节》第二十周我和昆虫教材分析: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昆虫,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
全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
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
例如:戏剧表演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或按照已经分成的小组,各自分角色进行排练和表演。
特别是本组所要表演的剧情,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对内容的理解而改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充分的协作,才能共同完成。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1、13课《演电视》在学习了《演电视》之后,让学生们在家里与家长合作或在学校里与同学配合,进行一次“我给大家演一演”的实践活动。
并将自己的作品能在课堂上与大家共同分享。
2、19课《过春节》学习之后,启发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关于自己的家乡过春节的介绍和图片,并且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制成一幅精美的展示牌,在小组中展览或课堂展示。
创造性的培养: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激励学生创造性的进行研究和探索。
了解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同时设想自己在此方面进一步学习的方式、方法。
全册教学进度周次内容第一周《我和昆虫》第二周《奇妙的爬行》第三周《漂亮的小钟表》第四周《会变的小手套》第五周《小花饰》第六周《百变团花》第七周《我们身边的痕迹》第八周《大树的故事》第九周《新颖的泥名片》第十周《我们来跳舞》第十一周《泥条头像》第十二周《雄伟的塔》第十三周《演电视》第十四周《小扇子》第十五周《会变的线条》第十六周《刷牙》第十七周《动物乐园》第十八周《节日的装饰》第十九周《过春节》第二十周我和昆虫教材分析: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昆虫,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任教教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总指针,以《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为切实做到从具体学情出发,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条件,实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本册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第一期学生,有以下特点:学生有浓厚的绘画兴趣;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表现;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坚定的美术学习目标。
三、教材分析:各课内容的编排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展示了学生活动过程及其学生作品图片,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参考和学生自学。
全册共27课,活动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教材编排方式较一年级教材有所改变,所以教学的设计也要有所变化:1、更加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
2、加强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
3、各学习领域没有十分明确的划分,它们总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综合。
四、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爱美、寻美、创美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
2、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各种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尝试使用多种媒材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并能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造型活动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4、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5、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综合、探索体验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
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基本技能为主,通过丰富多彩的绘画、手工、欣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感受到美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 绘画:学习各种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线描、水彩、蜡笔等,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 手工:通过剪、贴、折、塑等手法,制作各种有趣的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欣赏:欣赏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绘画、手工、欣赏等美术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教学难点:1. 绘画技法的掌握:如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空间感。
2. 手工制作的设计:如何设计出具有创意和美感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艺术欣赏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彩泥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彩泥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美术课堂。
2. 讲授:讲解绘画、手工、欣赏等美术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3. 示范: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手工、欣赏等美术技能的具体操作步骤。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绘画、手工、欣赏等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评价: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板书设计:1. 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2. 内容:绘画、手工、欣赏等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步骤。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人美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大树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及其颜色、种类等特点。
学习表现大与小的关系,用绘画表现有关大树的故事。
2、在回忆、观察、体验中,感悟大树的结构及美感,想象出大树的相关故事。
3、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大与小的关系表现大树与人、大树与动物之间的故事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学生说说自己搜集的有关大树的成语,教师补充一首关于树的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柳》)板出课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相关传统文化的能力,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一)、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大树?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二)、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不同季节的大树颜色有什么不同?(三)、欣赏美国画家杰斯·艾伦画的《菩提树》:1、观察画家笔下的菩提树跟真实的菩提树有什么不同?2、小组讨论:你想想要是把树画大,用什么方法好呢?(四)、出示、齐读《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五)、欣赏学生作品,说说树上树下、树洞内外都会发生什么故事?你想怎么表现?(六)、作业要求:从不同角度表现大树的故事,体现大与小的关系,要求构思新颖,构图饱满。
设计意图:了解树的种类和作用,明确树的基本结构,感悟自然的美。
学习欣赏、评析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评述能力,了解画面中大与小的关系。
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课堂练习:(一)、学生构思、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渗透宋代戴复古的“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利用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创新。
五、课堂总结:(一)、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二)、引用《*规》中的“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态度。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色彩世界——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基本色彩的名称和特点;2. 学习使用不同颜色进行绘画创作;3. 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投影仪;2. 彩色纸、彩色笔、彩色水彩等绘画材料;3. 图片或实物样本,展示不同颜色的特点;4. 学生绘画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颜色,提问:你们能看到哪些颜色?它们有什么特点?2. 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或实物样本,让学生感受和描述不同颜色的特点。
二、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通过课件或投影仪,介绍基本色彩的名称和特点:红、黄、蓝。
2. 分别示范使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进行绘画创作,展示不同颜色的效果。
三、练习与实践(25分钟)1. 学生使用彩色纸和彩色笔,尝试使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进行绘画创作。
2. 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描绘。
3. 引导学生尝试混合不同颜色,创造出新的颜色效果。
4.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如动物、植物、风景等。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在指定区域,互相欣赏和交流。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使用不同颜色的体验和感受。
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发现彼此作品中的亮点和创意。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基本色彩的名称和特点。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欣赏不同颜色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3. 鼓励学生在家里或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绘画实践,发展自己的艺术兴趣和才能。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基本色彩的名称和特点,并通过实践绘画创作来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通过展示和分享作品,学生不仅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还能够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本的造型技巧和色彩知识;2.掌握基本的画线、涂色技巧;3.培养观察、表达、想象和创意能力;4.学习欣赏和评价作品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1.能够简单地绘制人物、动物、自然景观等;2.掌握使用彩色笔、蜡笔、水粉等基础绘画工具;3.学习颜色、形状、线条等基本造型和视觉元素;4.了解美术知识和文化背景,提升审美素养。
三、教学重点1.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2.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和色彩运用能力;3.能够将所观察到的事物形象地表现出来。
四、教学难点1.形状、色彩等因素综合运用;2.培养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学习基础造型技巧•学习基础线条,包括直线、曲线、弧线等;•掌握基础形状,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学习如何绘制基本的人物和动物。
2. 学习基础的色彩知识•学习基本的色彩知识,包括颜色分类、颜色的搭配、颜色的饱和度等;•学习颜料颜色的配比。
3. 学习如何运用各种画具•学习使用彩色笔、蜡笔、水粉等基础绘画工具;•练习如何使用不同的颜料和笔触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4. 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练习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其基本形状、色彩和结构;•学习如何发挥想象力,并将所看到、想到的事物表现出来。
5. 学习欣赏和评价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习欣赏艺术作品,了解绘画、雕塑、建筑等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如何评价作品的主题、构图、表现形式等要素。
六、教学评价1.在每次课堂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2.考虑到学生绘画能力和表现风格的不同,教师应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3.通过平时的成果展示和学生反馈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工具和材料1.涂色纸、铅笔、橡皮擦、尺子等;2.彩色笔、蜡笔、水粉、水彩等;3.教学投影仪(可选)。
八、教学注意事项1.将所有的教学步骤和重点放在课件中,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2.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鼓励他们将个人观点和创意融入到作品中;3.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在互动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能。
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目标、内容、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本文以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全册为例,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创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创作中体验到美的价值和快乐。
二、教学内容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全册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1. 美丽的线条2. 有趣的形状3. 色彩的世界4. 构图的基本原则5. 绘画的方法与技巧6. 剪纸与手工7. 欣赏与评述8. 综合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构图的技巧、绘画的方法与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水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精美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美术的世界。
2. 教学新课:讲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
3. 示范与实践:教师示范绘画、剪纸等方法与技巧,学生跟随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创作与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创作,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图示、列表、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难度要适中。
可以布置绘画、剪纸、手工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教师要对学生上课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新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教案目录第1课我和昆虫 (2)第2课奇妙的爬行 (6)第3课漂亮的小种表 (8)第4课会变的小手套 (12)第5课小花饰 (14)第6课百变团花 (19)第7课我们身边的痕迹 (20)第8课大树的故事 (25)第9课新颖的泥名片 (26)第10课我们来跳舞 (31)第11课泥条头像 (32)第1课我和昆虫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
3、能力目标: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
本课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
2、教学难点:表现向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
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利用多种媒体、多种手段充实学生的知识积累,启发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本课教学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进行评价。
自评要充分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和改进方法。
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别人的作品,提高评价能力。
课前准备:彩笔、油画棒、彩色纸。
教学注意事项:注意观察昆虫的特点。
教学程序:一、表演回忆发表(51)1、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昆虫的资料。
2、每人了解一种昆虫3、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二、观察赏析感受(101)1、引导学重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2、组织小组计论--说一说昆虫变化的过程3、看书是2、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三、思考探索创作(201)1、昆虫的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3、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4、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吗?5、欣赏优秀作品。
四、展示评价延伸(51)1、提出要求2、教师辅导3、课后延伸课后活动:了解昆虫的特征教学反思:在这一课,学生对已往的内容有所记忆,学生能了解昆虫的特点,能够正确的描绘出昆昆虫,学习的很好。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学教案全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
由孤立的单科教学转向美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单纯的学校美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美术课堂。
过程与方法: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
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
例如:戏剧表演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或按照已经分成的小组,各自分角色进行排练和表演。
特别是本组所要表演的剧情,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对内容的理解而改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充分的协作,才能共同完成。
(美术)二年级教学进度表2013.81.会变的线条教材分析:本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教材中展示出画家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画面中不同线条合理组织给人带来的美感,感受画家非凡的创造力。
教材中还选择了一些不同内容的学生作业,有学生设计的服装、陶罐、面具等,在线条的运用上既有秩序又有变化,给师生以比较大的选择空间,同时,学生在作画过程中也可参考。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B.能用不同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C.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2)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条表现美感。
[教学时间] 1—2课时[手段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有各种线条的范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课件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
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和绘画方法。
2、线条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几组不同排列形式的线条。
(2)展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
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
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
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
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
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1、观察书中图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
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
让学生先添加后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
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
四、评价建议: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情景导入:1、课件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
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
2、线条练习。
(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
(2)展示并评析。
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
(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
四、评价建议: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
2.长白秋色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长白山的知识及长白山秋天的色彩,并在画面上表现出长白山秋天的美丽景色。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如何把长白山秋天的美丽景色用画面展现出来。
教学难点:画面色彩构成。
教具准备: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谈话引入春可踏青,夏可观景,秋可观叶,冬可玩雪。
秋天的长白山摇身一变,成了秋色斑斓的五花山,枫叶红得像着了火。
9月的长白山天高云淡,蜡染一般的枫叶五彩缤纷,举目望去,满眼都是美妙佳景。
长白林海彩笔重染,五彩斑斓。
收获着各种山珍,仙果。
核桃、松子、榛子果实累累,挂满枝头。
猕猴桃、山葡萄、山里红让游人一饱口福,越桔、草莓、靛果随处可见,人参、灵芝、鲜蘑更是让游人满载而归。
高山苔原带,景色迷人,厚厚的天然红地毯里还藏着圆圆的甜甜的越桔,躺在舒适的天然大厚毯上,随手摘来一粒仙果,真是如仙人般享受啊!此时观天池真是天高云淡,一眼尽收十六峰。
长白山的秋天可算得上是最美丽的秋天。
这样美丽的景色你们想看一看吗?2.出示教具(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3.说说你知道的长白山二、讲授新课1.根据上面你对长白山的了解,把长白山美丽的画面画出来吗?2.指名说设想,其他学生可补充。
三、.生作画,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讲评选出优秀作品奖品五、课后作业画一幅你的村庄的景色图。
3.捏泥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①通过学习探究各种泥器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并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的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②☆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③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具:陶泥、简单工具、陶艺作品课件学具:陶泥、简单工具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展示泥玩具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玩捏泥巴。
(板书课题)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1、找同学上台摸一摸泥制陶罐,提问: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很粗糙)2. 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器物是用泥制作的?3.看看陶艺的发展历史吧!(展示陶器图片)提问:上面的这些部件都是做什么用的?(把手、装饰…)4. 展示陶泥,师:这些陶泥就是用来制作陶器的材料,(找同学上台摸一摸,说一下感受—-很软)由于材料很软所以很方便造型。
5.怎么样才能让这些陶泥变形成我们需要的形状呢?(讲解变形手法---揉、捏、搓、压)6.展示图片,教授造型方法。
(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用这些方法同学们可以随意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7.老师示范制作一件陶器。
(讲解装饰与连接的手法。
)三、学生实践出示作业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四、讲评,小结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
作业设置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板书设计9、捏泥巴变形手法:捏、揉、搓、压造型手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4.小扇子教材分析:本课以现实生活中形象多变的扇子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出漂亮的扇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制作出形象各异、材料不同、用途不同的扇子来,达到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选材、制作等过程,可以充分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中,强调知识、技能在美化学生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
B.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
(2)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教学时间]1课时[手段准备]动画片、各种扇子、彩纸、筷子[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看动画片《借芭蕉扇》。
2.“芭蕉扇”有什么用处?扇子还有哪些用处?3.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把“小扇子”。
二、讲授新课:1.提问: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生活中、电视、画报等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
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
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
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
(2)扇子的形状分析: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
3.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
(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
(2)折制、绘制扇面。
(3)安装扇柄。
三、实习作业:注意事项: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
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
四、课堂小结、讲评。
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
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第二课时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学生介绍怎样装饰自己的小扇子三、创设情景,体现扇子的使用价值。
四、小结: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扇子的感受5.漂亮的小钟表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孩子们所喜爱。
通过这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业,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选择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钟表,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钟表给人的不同美感。
教材中还展示了一些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的钟表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和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小钟表,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开阔思路。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
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