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作业
- 格式:wps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4
24秋学期《旅游地理学》作业参考
1.()是五大基本地貌类型中最富有多样性、组合性造型的自然经景观
资源。
选项A:沙漠
选项B:荒漠
选项C:河流
选项D:山地
参考答案:D
2.()是陆地水域康乐度假活动最重要的场所。
选项A:涌泉
选项B:湖泊
选项C:河流
选项D:瀑布
参考答案:B
3.旅游资源与一般资源的共同点在于其()。
选项A:可利用性
选项B:可开发性
选项C:可操作性
选项D:可体验性
参考答案:A
4.学习和研究中国旅游地理,主要可达到()个方面的目的。
选项A:二
选项B:三
选项C:四
选项D:五
参考答案:C
5.水域风景中最能体现相对静态的形、影、声、光、色等审美特征的水体是
()
选项A:河流
选项B:瀑布
选项C:湖泊
选项D:涌泉
参考答案:C
6.下列()是我国古城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名城
选项A:安徽屯溪老街
选项B:山西平遥古城
选项C:丽江大研古城
选项D:西安北院门老街
参考答案:B
7.下列()为我国五岳之中的西岳名山
选项A:衡山
选项B:华山
选项C:香山
选项D:盘山
参考答案:B
8.下列()为我国传统山水审美文化名山的典型
选项A:浙江的雁荡山
选项B:福建的庐山
选项C:安徽的庐山
选项D:四川的黄山
参考答案:A
9.采用地理学二分法,将旅游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学科比
较符合实际。
选项A:支柱。
24秋学期《旅游学概论》作业参考1.旅游资源的核心在于其对旅游者来说具有( )。
选项A:多样性选项B:垄断性选项C:可创新性选项D:吸引功能参考答案:D2.托马斯?库克于( )年组织的团体旅游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选项A:1841选项B:1845选项C:1855选项D:1865参考答案:A3.人类主动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 )。
选项A:原始社会初期选项B:原始社会末期选项C:奴隶社会末期选项D:封建社会初期参考答案:B4.很多旅游企业都重视差旅型旅游者这一市场,其主要原因是差旅型旅游者具有( )的特点。
选项A:季节性强选项B:停留时间长选项C:对价格敏感选项D:出游频繁参考答案:D5.外出参加会议是受到( )方面的旅游动机的驱动。
选项A:身体选项B:文化选项C:人际选项D:地位和声望参考答案:D6.在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中,旅游活动的主体是( )。
选项A:旅游者选项B:旅游资源选项C:旅游业选项D:目的地当地居民参考答案:A7.在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中,旅游活动的客体是( )。
选项A:旅游者选项B:旅游资源选项C:旅游业选项D:目的地当地居民参考答案:B8.闲暇时间是指一个人的( )。
选项A:非工作时间选项B:娱乐时间选项C:可自由支配时间选项D:休息时间参考答案:C9.对消费者来说,旅游活动的开展需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
这意味着旅游活动具有( )的特点。
选项A:异地性选项B:暂时性选项C:综合性。
浙西大峡谷浙西大峡谷位于浙江安徽交界的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属V字型峡谷地貌,山是黄山的余脉,水是钱塘江的源流,自然环境生态优越。
浙江省旅游局专家对这里的资源优势概括为“五个之最”:在华东地区范围内,浙西大峡谷具有“峡谷最长、植被保护最好、山水景观最佳、峡谷内居住人口最少和离开沪杭等大都市距离最近”的优势。
开发手段具体阐述:(1)合理定位,利用区位优势浙西大峡谷利用距沪杭等大都市距离最近的区位优势,定位于发展观光和休闲旅游,峡谷旅游区为线型环带状,全长80公里,共分三个景段。
目前接待游客的仅是第一景段“龙井峡”,长约18公里,以自然观光休闲旅游产品为主,游乐项目按“快乐之旅”的理念设置,主要项目有:听涛观瀑、竹排戏水、水车接龙、悬桥探高、观鹿逗鼠、高空走钢丝、皮筏漂流、12个生态之谜有奖征解、攀岩练习墩、打油米、空中巴士、农家乐等,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
(2)完善的信息系统,主动型的网络营销作为岩门大峡谷周边最富吸引力也最富竞争力的峡谷景区,浙西大峡谷的商业化开发运转已趋于成熟,景区有详细的景点介绍、游客须知、购票须知、漂流须知,并为旅游者提供景区平面图、景区里程图和景观示意图;对散客出行的考虑和照顾可谓无微不至,散客出行完全指南中,对分别来自上海、杭州、绍兴、宁波、无锡、苏州、南京7个不同客源地的散客自驾车或者无车出游的路线都提供了详细的参照,包括路线和行车时间,行车特别事项,帮助游客从客源地直达景区。
在营销策略上,浙西大峡谷采取了主动型的营销策略,区域线路整合和网络营销都是浙西大峡谷的营销亮点。
掌握开发权的临安浙西大峡谷旅游有限公司抢注了的一级域名,在线为旅游者提供景区全数官方认可的餐饮住宿的详细资料和联系方式,还有详细的购物指导和“驴友”论坛,并仍然利用BBS的形式开展网络摄影大赛,提供在线票务预订。
在线路设计上,为杭州、上海及江苏的游客特别设计的游线为浙西大峡谷吸引了更多的眼光和得到了更多的肯定。
姓名:刘慧娟班级:林业11班学号:2011701612005 1.怎样看待林业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答:现代林业的发展催生了森林旅游业,拓宽了林业科学的研究领域。
现代林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为林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重大机遇。
现代林业不再代表传统的部门利益,林业主要服务于社会公众,公益建设、森林多功能服务和可持续林业、特色林业已成为主要的经营内容。
人们不仅期望森林发挥供给、支持、调节等服务功能,更希望它成为文化资源。
在提倡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森林的游憩休养及文化等多功能也逐渐得到重视。
森林的文化服务首先体现在它具有特殊的美学特性等方面。
森林的景观要素有色彩、体态、形状、气味、声响等,林内植物色彩以绿色和青色为基调,色彩多种多样,即便是绿色,还有嫩绿、翠绿、墨绿之分;同时森林还有冷暖色调、明暗色调的协调对比,能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美感。
林内的色彩是通过植物的叶、花果、枝条和树皮等呈现出来,其中,树叶的色彩起主导作用,彩叶景观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色彩的运用还可以表现在有意识地营建林内的季相变化,创造四季变化的景观。
不同的林层结构对应着不同的游憩活动,在营建风景游憩林时应该营造出不同的林层景观,以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
其次,森林还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游憩、强身健体的空间。
人类都有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天性,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并配有适宜的游憩设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提供了一个可以亲近自然的娱乐休憩场所。
森林也是人们健身的理想场所。
(1)人类基因:进化过程中,人类的身体大部分时间是在自然中度过的,可以说天生“适应自然型”的。
(2)林之色:绿色是对人的眼睛最友好的颜色,同时也可以使人心境安宁。
树叶的绿色和它们随风摇曳的波动,可以使观看者心平气和。
而且,游憩林随四季而变化的景观,也非常悦目。
(3)林之音:林间并不是寂静的,如果侧耳倾听,会有千百种声音。
野鸟的啼鸣、昆虫的呢喃、风扶树木的摇曳,可以消除人们的紧张和压力。
《旅游资源》作业设计方案### 一、设计背景旅游资源是指各种各样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为旅游活动提供支持和条件。
了解和钻研旅游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旅游认识、提升旅游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进修和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资源的观点、分类、特点以及对旅游业的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 二、设计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观点、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判旅游资源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旅游业发展的兴趣。
### 三、设计内容#### 1. 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教材阅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旅游资源的观点和分类。
- 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地域分布。
- 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
#### 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当地或周边的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了解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实地考察所见所闻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体会,分析所考察景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 4. 作业撰写要求学生根据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的内容,撰写一份综合报告,内容包括:- 考察景区的基本情况介绍。
- 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 对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评判和建议。
### 四、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等。
2. 实地考察报告:内容完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3. 小组讨论效果:展示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思考水平。
4. 最终综合报告:全面评判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 五、时间安排- 第1周:介绍课程内容和进修目标。
- 第2周:理论进修,包括旅游资源观点和分类。
- 第3周:安排实地考察。
- 第4周:组织小组讨论,撰写实地考察报告。
- 第5周:撰写综合报告,准备最终呈现。
### 六、备注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理论进修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相关行业奠定良好基础。
《旅游资源》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旅游资源是指各种地理、历史、文化、自然等因素所形成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以及开发利用方式,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设计目标:1. 了解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2. 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3. 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认识。
三、设计内容:1. 理论知识进修:通过教室教学和自主进修,学生将了解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等,并深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包括景点、特色文化、当地风土人情等,并结合实地考察内容,撰写考察报告。
3. 制定旅游资源开发方案:学生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制定旅游资源开发方案,包括景点规划、宣传推广、效劳设施等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认识。
四、设计方法:1. 理论进修与实践相结合,提倡学生自主进修和思考;2. 实地考察与教室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理解和认识;3. 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评判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教室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地考察报告评分:包括考察深度、内容完备性、报告撰写质量等;3. 旅游资源开发方案评分:包括方案创新性、可行性、团队合作等。
六、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教室任务和作业;2. 积极参与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3. 独立完成旅游资源开发方案,并进行展示。
七、预期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各种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方式,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认识,为将来从事旅游行业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旅游资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和特色。
2. 精通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判标准。
3. 培育同砚分析和评判旅游资源的能力。
4. 提高同砚对旅游资源的熟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的观点和分类。
2. 世界各地的旅游资源及其特色。
3. 旅游资源的评判标准和方法。
4.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卫。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和谈论,引导同砚了解旅游资源的观点和分类。
2. 实地考察:组织同砚实地考察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加深对旅游资源的理解。
3. 小组谈论:分组谈论旅游资源的评判标准和方法,培育同砚分析和评判的能力。
4.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世界各地的旅游资源,激发同砚的爱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世界各地的旅游资源,引起同砚的爱好。
2. 讲解:讲解旅游资源的观点和分类,介绍世界各地的著名旅游资源及其特色。
3. 实地考察:组织同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体验不同文化和风土人情。
4. 小组谈论:分组谈论旅游资源的评判标准和方法,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和保卫意义。
五、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考察同砚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提问、谈论等。
2.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同砚依据实地考察的状况撰写报告,评判当地的旅游资源。
3. 小组谈论效果:评判同砚在小组谈论中的表现和效果,包括分析能力、团队合作等。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世界各地的旅游资源图片和视频。
2. 实地考察打算:组织同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
3. 教材资料:提供相关教材和资料,援助同砚深度了解旅游资源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同砚的爱好,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依据同砚的实际状况,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同砚的需求。
3. 教学评判:准时对同砚的进修状况进行评判,发现问题并准时调整教学策略。
旅游规划学课题:如何打造乡村节庆品牌09旅游管理3班雷志成20094033031 五夫镇是重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
五夫镇自古就有"邹鲁渊源"之称,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是朱子理学的诞生地,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境内遗址遗迹丰富,是武夷山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景观丰富,区位条件优越。
五夫镇朱子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高,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优势。
五夫镇旅游资源分析资源特色朱子理学渊源地,文化遗迹遗址丰富“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五夫镇是“理学圣地”,历代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五夫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
土特产资源丰富饮食文化发达五夫镇土特产丰富,比较有名的有白莲、红菇、五夫黄鳝、五夫田螺、板栗、杨梅,是重要的农副产品区。
丰富的农产品是饮食文化发达的基础。
五夫镇的朱子家宴、八卦宴等是常人难以想象得到的。
每道菜的原料、佐料,上菜的次序,摆放的位置,客人座位等都很有讲究。
乡村景观优美五夫是个农业集镇,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和满塘的莲花,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在此你能真正理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境界。
欣赏十里莲池、百亩莲塘,唱起采莲歌,吟诵采莲诗,做一回采莲女,足以丰富你的经历。
屏山、纱帽山、蜈蚣岭、螃蟹岭惟妙惟肖,让你感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功。
打造五夫镇高品位、高档次的乡村旅游节庆品牌需从以下方面着手:1.明确节庆的举办原则2.准确确定乡村节庆的定位3.精心做好乡村节庆的策划4.突出乡村节庆活动的特色和创新5.精心组织乡村节庆的市场化运作6.加大乡村节庆的宣传促销力度7.切实加强乡村节庆的联动8.努力构建乡村节庆的运行机制旅游节庆活动组织原则1.选择标志性的地方旅游节庆——朱子文化旅游品牌2.加强合作与交流——邀请各地的团体参与旅游节庆艺术表演3.表演性、群体性、参与性相结合——打造一个全民参与的大众性娱乐活动。
课程名称:旅游资源学
作业题目:论文评述与提纲上课时间:2012—2013—2 任课教师:邓思胜
学生姓名:陈艳
班级:旅游管理1205 学号:201230802181 得分:
对道教神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的评述本文主要研究了道教神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类型、以及特点。
并对神仙文学、神仙境界、及音乐建筑中有关于神、仙的一些讲究和说法进行说明。
利用道教神仙文化的特点,提出了开发设想。
运用了比较分析、归纳综合、分类等常见的科研方法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首先,从论文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是基于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但是,这又是一个特别的文化。
关于神仙的传说,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在中土广泛流传。
《庄子·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在燕齐海滨一带,传说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药,禽兽尽为白色,所居宫阙都用金银做成。
《神仙传》中也对仙人作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描述:或者耸身入云。
无翅而飞;或者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者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气,辟谷茹芝;或者出入世间而人不识,或者隐其身而莫能见。
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潜江隐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由此可见,我们对神仙之说总有一种向往,希望能够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如果一个旅游地以道教神仙文化为主打,想来是可以吸引不少的游客的,道教的旅游地国内有不少,但是,关于神仙的就不多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新颖的想法。
可是,既然是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那就应该是可供后人借鉴、警醒的,或寄托了人民美好愿望的好文化。
所以,对于神仙文化的筛选就应该要谨慎!要剔除迷信、暴力等成分。
而这方面本文提及的较少。
最后,从文章的整体结构上,作者首先对神仙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神仙文化的资源进行分类,最后根据其特点提出了开发设想。
文章脉络清晰,读者们可以一目了然。
题目:基于妈祖文化的旅游开发与研究
提纲: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妈祖文化的历史背景,由来。
[二],妈祖文化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
【以福建莆田湄洲岛的妈祖庙为例进行分析】
[三],妈祖文化的开发意义,对经济、政治、文化还有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
[四],妈祖文化涉及的民俗,华侨,移民等问题。
[五],妈祖文化作为旅游开发的发展方向。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