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5
水稻灭茬机还田的作用和方式
灭茬机还田技术是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增肥改土工程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实现大面积、大数量秸秆还田的有效途径。
它以中型拖拉机、秸秆还田机机组实现的秸秆还田农机工程与农业生物技术和农艺配套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
这个技术可一次完成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达到秸秆全量还田、效率高、质量好,能满足不同后续作业的农艺要求;还田的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内全部腐烂,部分被当季作物生长所吸收,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
既解决田间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又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应用前景广阔,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天、利地、利城、利乡的大好事。
一、秸秆还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培肥地力。
水稻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
稻草还田能有效地利用有机肥资源,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节约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改善土壤。
水稻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化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作用,增强土壤通透性、渗透性,提高地表温度、土壤释肥作用、土壤蓄水能力,保持耕层蓄水量,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
3、净化环境。
秸秆还田可以很好地解决水稻收获后秋播抢农时,同时,能减少秸秆焚烧和废弃所造成的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的污染,对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有培肥土壤、防止火灾和污染的双重效果。
灭茬机还田技术,对农民朋友的帮助很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
展。
对寒地水稻秸秆全量还田耙浆整地技术的探讨寒地水稻生产中,秸秆还田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耕作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土壤。
而针对寒地水稻秸秆的全量还田耙浆整地技术,则是针对寒地水稻生产特点和需求而设计的一种耕作方法。
本文将对这一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全量还田是指将水稻秸秆全部还田到地里,不留一根秸秆浮在地表。
在寒地水稻生产中,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
而耙浆整地则是指在水稻残膜下进行一次深度翻斗,将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形成有机质丰富的稻田土壤。
这种耕作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
在实际应用中,全量还田耙浆整地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农民的耕作技术要求较高。
全量还田耙浆整地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耕作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机械设备的操作要求较高。
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全量还田耙浆整地需要购买相应的机械设备,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需要配套的技术支持。
全量还田耙浆整地技术需要配套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措施,需要农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加强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交流会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其耕作技术和管理水平。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全量还田耙浆整地技术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鼓励农民采用这种耕作方式。
加强科研支持。
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多的科研支持和技术指导。
全量还田耙浆整地技术是一种非常适合寒地水稻生产的耕作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土壤。
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加强培训、政府扶持和科研支持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广和应用这种耕作技术,促进寒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全量还田耙浆整地技术的关注和重视,推动这种耕作方式在寒地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
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要点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管理方法,它通过将稻秸秆完全还田,既能减少农田秸秆的浪费,又能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项技术的要点。
稻秸秆是稻谷收割后的秸秆,它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是一种宝贵的农业资源。
传统上,农民常常将秸秆焚烧或者随意堆放,这样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核心就是将这些秸秆完全还田,使其成为土壤的一部分。
在使用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时,首先需要将秸秆切碎并进行堆肥处理。
这样可以促进秸秆的分解和有机质的释放,提高土壤的肥力。
然后,将处理后的秸秆均匀地撒在农田上,并进行覆盖。
这样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侵蚀,保持土壤湿度和稳定性。
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另一个重要要点是合理的施肥。
在撒播秸秆的同时,需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适量施加有机肥料和化肥。
这样可以补充土壤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同时,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还需要注意农田的管理。
在作物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保持农田的清洁和健康。
同时,要合理调节灌溉水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的影响。
这样可以保证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管理方法,它通过将稻秸秆完全还田,既能减少农田秸秆的浪费,又能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
在使用这项技术时,需要将秸秆切碎并进行堆肥处理,合理施肥,注意农田的管理。
通过这些要点的实施,我们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试验场TRIAL水稻秸秆还田后的配套技术措施及作业要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农机推广站 符 全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迟德龙试验场TRIAL2021.02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秸秆由收割机原装自带或者加装的粉碎抛洒装置把秸秆粉碎均匀抛洒田间,秸秆切碎长度3~5cm,之后采用机械翻耕、埋茬搅浆等配套措施实现有效还田。
具体技术路线为:收割机粉碎抛洒还田-秋季(春季)翻耕-春季浅水泡田-春季浅水搅浆平地。
该项技术在抛洒作业时建议采用收割机原装自带的粉碎抛洒装置,不建议采用加装的抛洒装置,因为加装的抛洒装置会消耗收割机动力10马力左右,影响收割作业效率。
翻耕时建议采用90马力拖拉机配套翻转四铧犁进行翻耕作业,翻耕深度得以保障,秸秆不外漏。
此种在收割的同时进行秸秆抛洒作业方式,因其秸秆含水量大,秸秆粉碎效果好,而且后期容易腐烂,是未来秸秆还田作业的发展趋势。
3.水稻全喂入收割机或半喂入收割机秸秆集条铺放二次捡拾抛洒还田配套措施 该项技术是采用全喂入收割机或者半喂入收割机收割,脱粒后的秸秆集条铺放田间,全喂入收获后秸秆长度杂乱无序,长短不一,半喂入收割机收获后秸秆整齐铺放田间,这样收割后的状态是无法进行翻耕或旋耕作业的,主要原因在于集条分布的秸秆会严重影响犁铧入土以及缠住旋耕刀齿无法作业,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把集条堆放的秸秆进行二次捡拾粉碎抛洒作业,把铺放的秸秆再次粉碎并且均匀抛洒田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后期翻耕或旋耕作业。
具体技术路线为:全喂入收割机或者半喂入收割机集条铺放还田-二次捡拾抛洒还田-秋季(春季)翻耕或旋耕-浅水泡田-浅水埋茬搅浆平地作业。
该项技术是目前广大农民普遍应用的主流模式,秸秆的杂乱铺放以及整齐铺放给秸秆还田工作带来难度,所以在收割完毕后争取最短时间内进行秸秆二次捡拾抛洒作业,避开雨雪天气造成的秸秆水分大导致二次抛洒作业效率低下,抛洒作业时我们建议采用55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秸秆捡拾抛洒机进行抛洒作业,做到抛洒均匀,秸秆抛洒长度≤10cm。
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作者:邱万里来源:《湖南农业》 2019年第8期邱万里目前,机械化还田是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实践表明,早稻秸秆适合机械化全量还田利用,晚稻秸秆由于草量大、韧性强、腐解难,可以部分还田。
1.大中型拖拉机稻草还田作业①使用半喂入收割机机械收割水稻、切碎稻草。
要求收割后稻草切碎长度5~10厘米、留茬高度≤10厘米,切碎质量直接影响秸秆还田质量,为此切碎刀片要齐全、锋利。
②匀草。
收割作业时,收割机无抛撒装置或抛撒质量不高,可以人工匀草。
③犁耕、秸秆还田作业。
选用大中型拖拉机(55千瓦以上)配套犁旋一体复式机(也可采用1L系列铧式犁、1LY系列圆盘犁)进行犁翻深耕镇压作业,要求耕作深度≥22厘米。
④机械平田施肥作业。
选用大中型拖拉机(55千瓦以上)配套水田平整机(1.8米宽或2米宽)进行水田平整作业1~2遍,达到机插要求。
按照农艺要求,同时进行撒施复合基肥作业。
⑤机械开沟,备插。
2.大中型拖拉机悬挂旋耕灭茬机作业①使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机械收割水稻、切碎稻草。
要求配备秸秆切碎、匀抛装置。
收割后,稻草切碎长度≤10厘米,留茬高度≤15厘米,覆盖率≥80%。
②匀草。
要求同上。
③旋耕机秸秆还田、施肥、平整一体化作业。
选用大中型拖拉机悬挂旋耕灭茬机(1.8米宽或2米宽)2档作业,耕深12~16厘米,作业1遍,完成秸秆还田、施肥、平整工序,达到机插要求。
④机械开沟,备插。
3.手扶拖拉机秸秆还田作业由于此项作业效率相对较低,并且劳动强度大,比较适合于梯田、山田等较小田块的稻草还田作业,在完成了土地平整的水田不建议使用。
①手扶拖拉机配套旋耕机作业。
机械收割水稻、切碎稻草,要求稻草切碎长度≤5厘米、留茬高度≤10厘米。
②匀草。
要求与大中型拖拉机稻草机械还田相同,手扶拖拉机配套旋耕施肥机作业。
与大中型拖拉机稻草机械还田不同的是旋耕应根据稻草镇压的效果而定,可重复2~3遍,施肥同时进行。
③手扶拖拉机配套带状条播机作业。
双季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双季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包括秸秆还田、机械作业方法及质量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汕尾市辖区内的双季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NY/T 498 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NY/T 499 旋耕机作业质量NY/T 740 田间开沟机械作业质量NY/T 302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通则NY/T 3658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rice straw incorporation水稻成熟后,利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收获的秸秆就地全部还田。
3.2水稻秸秆切碎还田 rice straw minced incorporation利用切碎装置将水稻秸秆切碎,切碎后的秸秆均匀铺撒田间进行还田。
4 秸秆还田4.1 综合利用符合NY/T 3020的规定。
4.2 还田方法水稻收割时,收割机自带切碎装置将水稻秸秆切碎后均匀铺撒田间。
每667 m2可选用秸秆腐解剂2 kg (秸秆腐解剂应符合GB 20287规定),并配施尿素3 kg~5 kg拌匀撒施;然后灌水,水深以刚好淹泡秸秆为宜,腐沤5d~7d,以加速秸秆腐解;有条件的经营者可在腐沤5 d~7 d后排干田间积水,灌入干净新水进行旋耕或犁耕,每667 m2可撒施石灰 25kg~30 kg。
12配套装置联合收割机应具有切碎与均匀抛撒装置。
宜采用配套动力47.8 kW 及以上的拖拉机进行秸秆还田作业。
5.2 作业流程5.2.1 5机械作业方法及质量5.1配套机具旋耕按收获水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撒、旋耕、整平的工作顺序执行。
5.2.2 犁耕按收获水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撒、犁耕翻、旋耕机碎垡(或重型耙碎垡)、整平的工作顺序执行。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一、秸秆肥料化利用一)秸秆全量还田1.麦稻两熟制秸秆还田技术1)小麦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①使用带秸秆切碎功能的联合收割机,在收获小麦的同时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在田面。
②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切碎后的长度小于10厘米,割茬高度低于15厘米。
③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增施氮肥、减少磷钾肥用量。
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尿素1公斤,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在机具作业前,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并根据基蘖肥:穗肥比为7:3施用基肥。
④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应先上水泡田24小时以上,软化土壤和秸秆,以利作业,上水深度以3-5厘米为宜;实施旱田秸秆还田的,在秸秆旋埋作业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秆,并实施平整作业。
⑤低速将机械驶进大田,机具作业速度应根据土壤条件和秸秆还田量合理选定,以Ⅱ档为宜,匀速前进,检修调整宜在地头进行。
⑥耕深控制在16-20厘米,连续2年以上旋耕地块要适当加深。
⑦机具在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
一般作业两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
两遍作业应纵横向交叉进行。
⑧水稻移栽活棵后,及早排水露田通气增氧,排除毒素,促根促蘖。
⑨功课质量,耕深稳定系数≥85%;碎土系数≥92%;埋草覆1盖率≥95%。
水整后大田地表应平整,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
2)水稻机器化秸秆切碎还田①水稻机器化秸秆切碎还田的机具要求、农艺要求、功课质量与小麦秸秆切碎还田手艺要点相同。
②水稻秸秆还田后,宜使用带圆盘开沟器的小麦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后实施镇压,提高泥土紧实度,防止因秸秆还田使土层架空造成失墒。
2.油稻两熟制秸秆还田手艺1)油菜机器化秸秆切碎还田①在油菜结合播种功课时,同时完成秸秆切碎、均匀抛撒。
②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功课完成后,应实时进行秸秆还田功课。
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应先上水泡田24小时以上,软化泥土和秸秆,以利功课;实施旱田秸秆还田的,在秸秆旋埋功课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秆,并实施平整功课。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是通过机械将水稻秸秆全部粉碎后,均匀抛撒覆盖在地表,再用腐熟剂喷洒后将秸秆深翻埋到土壤中去的一项综合机械化技术。
通过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深翻、加施腐熟剂等方式,加快水稻秸秆在土壤中腐熟速度,逐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化肥使用量,减轻化学污染,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促进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
水稻是察布查尔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全县有11个乡镇场种植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亩左右,稻草回收利用面积不足2万亩。
一、秸秆还田作业前准备1、田块的选择选择单位田块面积相对比较大、适宜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的地块,同时,要考虑秸秆还田的连续性,最好连续实施3年,才能体现出秸秆还田技术的效能及优越性。
2、农机具的准备对实施秸秆还田作业的收割机、拖拉机、配套用的农机具进行全面的维护保养和作业前的调试,达到完全能够作业的状态。
根据秸秆还田方式选择不同类型割机,全量还田用半喂入式收割机,留高茬还田选用全喂入式带粉粹装置收割机。
3、秸秆还田技术9月15日至10月15日在水稻的蜡熟后期,用全喂入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留茬高度为15-20cm,收割秸秆用搂草机拉出田外;半喂入式带粉粹装置收割机收获后将粉碎秸秆平铺于稻田。
亩施腐熟剂2公斤、尿素5公斤、二铵10-15公斤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进行耕翻,深度25cm以上,表面不外露秸秆。
第二年春季放水泡田,泡田水面高出耕层3-5cm,泡田时间3-5天,用平地机进行平地作业,作业时水深控制在3cm为宜,作业后表面不外露秸秆,保证田面平整度,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
机具在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
二、秸秆还田作业在水稻秸秆还田作业的过程中,对整体的要求是匀抛洒、犁平翻、旱初平、土旋碎、深浑肥、浅搅浆,从而让整体的通透性提高,不断强化分层结构,促进水稻生长。
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
扬州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王和平
机械化秸秆还田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是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增肥改土工程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实现大面积、大数量秸秆还田的有效途径,是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该项技术是以中型拖拉机、秸秆还田机机组实现的秸秆还田农机工程与农业生物技术和农艺配套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
该综合技术可一次完成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达到秸秆全量还田、效率高、质量好,能满足不同后续作业的农艺要求;还田的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内全部腐烂,部分被当季作物生长所吸收,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
既解决田间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又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应用前景广阔,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天、利地、利城、利乡的大好事。
一、秸秆还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培肥地力。
水稻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
据测定,每100公斤干稻草含有机质22公斤、纯氮0.6公斤、五氧化二磷0.1公斤、氧化钾2.4公斤,相当于尿素1.06公斤、钙镁磷0.83公斤、氯化钾4公斤,是优质的有机肥。
稻草还田能有效地利用有机肥资源,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节约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改善土壤。
水稻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化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作用,增强土壤通透性、渗透性,提高地表温度、土壤释肥作用、土壤蓄水能力,保持耕层蓄水量,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
秸秆还田后,增加土壤有机碳,土壤中1-5㎜和>5㎜水稳性团粒含量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容重降低,土壤微生物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增加,活化土壤。
据测算:秸秆全部还田可提高土壤含水量2%一4.5%,土壤耕层渗水量提高40%一50%。
3、净化环境。
秸秆还田可以很好地解决水稻收获后秋播抢农时,同时,能减少秸秆焚烧和废弃所造成的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的污染,对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有培肥土壤、防止火灾和污染的双重效果。
秸秆还田技术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比较显著。
经测定,每亩田块全年还草900~1000kg,相当于施尿素14kg,过磷酸钙12kg,钾肥12kg,节约投入成本108元,还草田块2~3年后,有机质增加16~20%,速效钾增加15%,土质松软,土壤腐殖质增加,容重降低,通透性改善,蓄水保墒降渍能力增强,亩产量普遍提高,种植的水稻亩增产8%,小麦亩增产10%。
如果全市有200万亩稻麦实施秸秆还田,一年可消化秸秆200万吨左右,相当于施尿素2.7万吨,过磷酸钙2.3万吨,钾肥2.3万吨,节本增效2亿元以上。
全市有50%以上的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将得到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得到稳定提高,大大减轻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秸秆还田的生产方式
1、机械收割
联合收割机收获作业是水稻秸秆还田的前提条件。
常用的自走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一般带有秸秆切碎装置,如久保田488、久保田588、洋马人民号等机型,有切碎和不切碎两种状态可供选择。
秸秆全量还田时选择秸秆切碎状态,作业时一般留茬15cm左右;在秸秆综合利用(如作沼气料、饲料、工业原料等)时,选择非切碎状态,由捡拾打捆机收集田间秸秆并打捆,运出田间用于其他用途。
秸秆切碎是保证秸秆还田作业的重要前提。
技术关键是秸秆切碎和留茬高度。
2、还田作业
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备秸秆还田机具,实现秸秆还田耕整地机械化作业,碎土、埋草、覆盖一次完成。
在还田机械的选择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多种机械组合,动力机械采用50-75马力拖拉机,还田机械推荐使用反转灭茬旋耕机。
该机器的主要特点是:耕深稳定、碎土质量好、覆盖率高、运行稳定可靠,作业后的田面平整,稻麦秸秆还田作业兼用。
技术关键是保证机械旋耕专业深度。
3、小麦播种
秸秆还田机械作业后由于田面比较平整,因此可直接进行小麦机械条播或人工撒播及机械开沟、盖籽作业。
需要注意的是:①、适当加大播量,一般情况下,每亩用麦种12.5-15公斤,迟播的田块每推迟5天增1-1.5公斤用种量。
②、为了全面夺取小麦高产,小麦最迟播期在11月15日前结束。
③、适当增加基苗肥用量,我市小麦全生育期亩施纯氮17公斤。
秸秆全量还田后,基苗肥比例应占70-80%,主要是解决秸秆腐化过程中与小麦苗体争氮的矛盾,保证小麦幼苗在足够的养分条件下健壮生长。
技术关键是保证出齐苗。
4、秸秆还田机组配套方案
方案1:
作业工序:机械收获(带切碎)——秸秆还田——小麦播种、开沟
机具配套:中型轮式拖拉机一台
带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一台
秸秆还田机一台
方案特点:本方案适用于联合收割机带切碎装置留高茬15cm左右作业,秸秆切碎并且均匀撒于田间,长度为8-10cm左右。
方案2:
作业工序:机械收获——人工撒匀“草埂”——机械灭茬——小麦播种、开沟
机具配套:中型轮式拖拉机一台
无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一台
秸秆还田机一台
方案特点:本方案适用于无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留高茬15cm左右作业后,由人工将秸秆撒匀。
建议使用反转灭茬旋耕机。
方案3:
作业工序:机械收获——秸秆捡拾打捆——机械灭茬——小麦播种、开沟机具配套:中型轮式拖拉机一台
无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一台
秸秆还田机一台
方案特点:联合收割机无秸秆切碎装置,秸秆有其它综合利用途径,实现秸秆部分还田。
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综合比较
三、配套的农艺措施
大量秸秆翻埋入土后,改变了土壤原来的环境,同时由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又带来了土壤化学性状的一系列变化,因此必须通过适当的农艺措施来协调秸秆分解与后茬作物生长的关系。
麦田农艺措施
稻茬秸秆还田与麦茬秸秆还田相比,操作简单、埋草效果好、对后茬作物几乎没有影响、增产效果显著。
在实际操作中,应掌握以下几条措施:
1.前茬作物
水稻应防止倒伏,为机收留高茬创造条件。
2.肥料运筹
小麦播种以后,气温慢慢降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也趋缓,微生物与作物争氮的问题没有水稻那么突出,只需适当调节氮肥运筹即可。
重施基肥:以复合肥(或BB肥)加尿素为佳,先施肥后翻埋秸秆,实现全
层施肥,亩施高浓度复合肥(N:P
2O
5
:K
2
O=15:12:18)25公斤,再以尿素或
碳铵补充氮素。
看苗补施壮蘖肥:在返青前后根据苗情补施一次接力肥,本次施肥数量不能多,以4.5公斤尿素或者15公斤碳铵为宜,以便麦苗在拔节时能自然褪淡,接上拔节孕穗肥。
适时施足拔节孕穗肥:增施拔节孕穗肥是形成大穗的关键技术措施。
一般在高峰苗过后,叶色褪淡,第一节间定长时,每亩施肥尿素10公斤,氯化钾5公斤,可以减少小穗小花退化,有利于形成壮秆大穗。
3.窨水或镇压
秸秆还田后期短期内在表土层下有一定厚度的草层,对土壤水分运动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播种后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应采取窨水或镇压措施,保证齐苗。
四、建议和对策
技术性对策
1、积极研究秸秆还田的适宜条件。
研究应从我市的气候、土壤、种植制度、农业投入产出比、机械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方案,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目的,使土壤具有使用的可持续性。
2、加快秸秆降解技术的研究工作。
我市农业基本为一年两熟制,倒茬时间短,影响秸秆较快腐解,因此尽快降解秸秆成为还田技术关键。
土壤微生物是秸秆降解主体,应尽快弄清微生物尤其低温微生物的代谢及营养特点,并进行纤维分解菌株的筛选试验,通过引进外源微生物或创造还田下较佳的营养条件加快降解。
3、立足于我市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推广使用大马力拖拉机和高效秸秆还田机械,制定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标准,印发技术明白纸,保证秸秆还田作业效果。
政策性建议
1、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各地要将秸秆还田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纳入目标管理,强化组织领导。
2、加大示范宣传力度。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工具,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及隐患,认识污染的空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带来的危害;宣传秸秆还田的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净化环境的好处,通过示范证明秸秆还田改善土壤性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方面的效应,使农民真正意识到秸秆还田的作用和好处,让秸秆还田成为农民朋友的主动行为。
3、建立奖惩制度,开展舆论监督。
对田间焚烧秸秆者处以一定的罚款,对秸秆还田实施奖励和补贴。
4、充分利用国家及省级财政实施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地方政府进行相应配套,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朋友购买和更新大中型农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