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科技成果——秸秆犁耕深翻还田技术技术类别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技术内容秸秆犁耕深翻还田技术是利用拖拉机牵引犁具(铧式犁或翻转犁)将粉碎(或切碎)后抛撒在耕地表面的秸秆翻埋到耕作层以下,用耙将土壤耙平,秸秆在耕层以下自行腐解。
秸秆粉碎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农作物机收的同时将秸秆粉碎(或切碎)抛撒在耕地表面。
二是在人工收获作物后,利用还田机将秸秆粉碎。
秸秆犁耕翻埋还田深度随不同地区、不同耕地类型(水田与旱地)、不同秸秆种类而有所不同,但以不低于20cm为宜,旱地大规模农机化作业一般在30cm以上。
技术特征一是将秸秆翻埋到耕层以下,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
二是大田秸秆深翻还田只需将秸秆粉碎(或切碎)一遍,无需多次粉碎。
技术实施注意事项一是对于年降水量不足400mm、存在严重风蚀风险的雨养旱地,或有效耕层不足20cm的耕地,应避免进行翻埋还田。
二是初期秸秆翻埋还田犁耕深度不宜过大。
为避免将过多的生土翻到地表,前2-3次犁耕翻埋深度以20cm左右为宜,然后逐年增加翻埋深度。
三是旱田秸秆翻埋还田后,及时耙平,避免土壤立垡敞口越冬。
四是配备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犁具,以提高秸秆翻埋还田质量。
五是收获机要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抛撒均匀率≥80%,覆盖率≥95%。
六是尽量趁秸秆青绿时进行机械粉碎和翻埋,以促进秸秆快速腐熟;东北地区应以秋季翻埋还田为主。
七是按照还田秸秆的碳氮比和土壤残留氮肥量,适量配施氮肥;也可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在不改变氮肥施用总量的前提下,适度增加前期氮肥用量;若生土犁翻到表土比例较大,可适当增加肥料用量。
适用范围除病虫害严重或具有连作障碍的农作物秸秆外,都适宜深翻还田。
病虫害严重或具有连作障碍的农作物秸秆应收集离田,妥善处置。
技术标准与规范《DB32/T2140-2012稻麦秸秆切碎抛撒还田机作业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B21/T2504-2015半湿润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规程》《DB41/T1250-2016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DB41/T1251-2016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DB32/T1174-2017秸秆还田机械操作规程》《DB21/T2791-2017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DB14/T1593-2018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轮耕技术规程》《DB23/T2511-2019旱田作物秸秆粉碎集条机械翻埋还田技术规程》《DB13/T2985-2019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规程》《DB21/T3149-2019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DB32/T3568-2019稻麦秸秆地犁翻旋耕联合作业耕整机操作规程》《DB15/T1794-2020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规范》《DB15/T1809-2020河套灌区小麦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DB23/T2558-2020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合理配施技术规程》《DB76/T5107-2020油菜秸秆翻埋后稻田增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DB31/T1285-2021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规范》。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逐渐成为提高玉米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关键手段。
一、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优势1、提高作业效率传统的人工收获玉米费时费力,而机械化收获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收割作业,大大缩短了收获周期。
2、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了农民在田间的繁重体力劳动,让农民能够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3、减少损失机械化收获能够精准控制收割的高度和力度,减少玉米穗的掉落和破损,降低收获过程中的损失。
4、有利于适时收获能够根据玉米的成熟度和天气状况,及时进行收获,确保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二、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要方式1、摘穗收获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式。
收获机通过摘穗装置将玉米穗摘下,然后经过输送、剥皮等环节,将玉米穗收集到果穗箱中,而秸秆则被粉碎还田或收集处理。
2、籽粒直收这种方式直接收获玉米籽粒。
要求玉米的含水量较低,一般在 25%以下。
收获机将玉米穗卷入并脱粒、清选,直接得到干净的玉米粒。
三、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技术要求1、玉米品种的选择应选择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如抗倒伏、穗位整齐、成熟度一致的品种。
2、种植行距和密度合理的种植行距和密度有助于收获机的作业,一般行距在 55 65 厘米之间。
3、玉米成熟度的判断收获时玉米的成熟度要适中。
过早收获会影响产量和品质,过晚则可能增加倒伏和霉变的风险。
4、收获机的调试和操作在作业前,要对收获机进行仔细的调试,确保各部件工作正常。
操作人员要熟悉机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四、玉米机械化收获机的主要部件及功能1、割台负责将玉米植株割倒并输送到后续的处理装置。
2、摘穗装置把玉米穗从植株上摘下。
3、输送装置将摘下的玉米穗输送到剥皮或脱粒装置。
4、剥皮装置(摘穗收获机)去除玉米穗的苞叶。
5、脱粒装置(籽粒直收机)将玉米穗脱粒。
6、清选装置对脱粒后的玉米粒进行清选,去除杂质。
背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切实将中央和省委的各项深化改革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找准改革的落点、发展的重点、问题矛盾的焦点和工作的着力点,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深化改革和推动发展大调研活动。
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部署,必将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
结合市情、实情,摸准基础情况、找准改革路径、定准推进办法,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工作任务。
开展好全方位、全覆盖、全触角的大调研活动,目的就是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为推动改革做好充分准备、为推进发展选准路子、为办好民生了解民意,对于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建设繁荣和谐新**至关重要。
玉米秸秆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按照工作要求,现将全市玉米秸秆还田情况汇报如下:一、玉米秸秆还田现状近几年来,随着玉米联合收获技术、秸秆还田技术、青贮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液化气、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普及,我市玉米秸秆还田量逐年增加。
2022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128万亩,玉米产量53万吨,按粒秆比1∶1.2估算,玉米秸秆产量约65万吨,其中:秸秆还田量占秸秆总量的35%左右、23万吨,其余65%、42万吨用作了炊事、取暖燃料。
目前,全市玉米秸秆还田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秸秆直接还田用作肥料,这部分约占秸秆总量的20%,约13万吨。
秸秆直接还田方式主要有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还田,推广面积最大的高留茬还田,约占秸秆直接还田总面积的80%,机械粉碎翻压和覆盖还田分别占3%和17%。
二是用作牛、羊等家畜饲料进行过腹还田,这部分占秸秆总量的10% ,约7万吨。
三是用秸秆堆沤肥料间接还田,这部分占秸秆总量的5% ,约3万吨。
二、玉米秸秆还田的重要意义1、经济效益显著。
我市耕地由于没有采用有效的还田措施,致使耕地连年种植不得休闲,化肥的施用量占用肥总量的比例过大,土壤有机质没有得到及时补充,造成土壤板结地力衰退,农业生产始终处于种大于养、产大于投的掠夺式经营状态。
秸秆的综合利用一项目背景:贵州的农作物秸秆种类很多,但贵州由于其所处的纬度以及气候特征,决定了这个区域是全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玉米黄金产区,很适宜玉米的生长,品质好,产量高。
玉米一直以来是该区域的主要种植作物和优势作物。
近几年由于玉米种植投资投工小,产量高,价格稳定,农民对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一直很高,面积还在逐年增加。
玉米秸秆占其总生物质产量的比例在各种作物中属较高的,如果一亩玉米亩产量在600公斤左右,按不同品种的平均水平,它的秸秆产量大约在2000公斤左右,如此大量的秸秆如何很好的利用,一直是人们考虑和探索的问题。
玉米秸秆最传统的利用方式就是当地农民用于生火做饭和取暖,但是由于其带来的堆放、使用的不卫生、不方便,特别堆放带来严重火灾隐患等诸多原因,随着人们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弃之不用。
现在玉米秸秆较好的利用方式就是做牛青贮饲料,通过发展养殖业来利用秸秆,由于种种原因,养牛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大量玉米秸秆得不到很好利用,以往大部分秸秆都是就地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后来国家严令禁止焚烧秸秆,并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随意焚烧玉米秸秆的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和控制,而且随着广大农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秸秆还田的利用方式也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愿望。
玉米秸秆在当地不能够充分就地利用,而要成为商品出售,其主要障碍就是由于自身体积大,单位体积质量轻,运输和贮存的费用太高,不经过加工外运出售基本是不现实的。
目前一种新的玉米秸秆加工利用方式就是将其切碎压缩,很好解决了玉米秸秆商品化过程中的运输、贮存问题,而且同时可以做饲料和作为生物燃料利用,且工艺简单,目前有着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在“围绕三农搞开发,搞好开发促三农”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一直从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发、研究、推广。
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的项目是秸秆可以做块状饲料,秸秆可以做气化燃料,并已批量生产。
现分述于后:二、项目提出的依据:1.秸秆资源丰富: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
农作物秸秆是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具有许多重要的利用价值,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造纸、制炭、建材、编织等工副业生产的原料等。
近几年随粮食产量提高秸秆量迅速增加,大量剩余秸秆的处理成为农业生产中凸显的问题,部分农民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焚烧或随意堆弃,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带来了各种危害,造成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和交通事故频发等,已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舆论关切的热点和难点。
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不仅能够起到抢农时、利于积温的作用,及时将大量秸秆就地还田,避免了因腐烂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等问题,而且为大面积以地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走出了新路子。
此外,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抗旱保墒、减少化肥用量和节约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
(1)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是指用秸秆粉碎机械将收获后的玉米、高粱、小麦等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的抛撒在地表后,随即用犁耕翻深埋。
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也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使用面积最大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所采用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械主要有锤片式、爪式、甩刀式动刀与定刀切割结构,可对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软硬秸秆及甘蔗叶、蔬菜茎蔓等进行粉碎。
应用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无论对田间直立的秸秆,还是对铺放的秸秆,均可粉碎后均匀抛撒于地表。
(2)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技术。
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技术是将割去秸秆后的根茬用机械粉碎后混于耕层土壤中的一项机械化技术。
适用于实行轮翻耕作制地区的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在不耕翻的年份,可一次性完成根茬粉碎、疏松土层,并能保持原垄型,如采用综合作业机具,还可完成深松、起垄等项目。
(3)机械化秸秆整体还田技术。
机械化秸秆整体直接还田可分为整体直接翻埋和整体覆盖两种方式,在实行宽窄行玉米的单季旱作地区,采用秸秆机械化整体翻埋还田技术和机械化覆盖还田技术,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不经粉碎直接耕翻埋入土或覆盖在地里。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推广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发挥良种、化肥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具有明显提高玉米单产的功效。
同时还将有效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继而提高玉米的市场竞争力。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在玉米的全部环节中,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中耕、收获、脱粒都使用机械作业。
从我旗特点来看,主要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植保、机械收获几个环节,重点以耕、播、收作业为主,综合计算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
一般单项作业平均水平达到85%~90%以上称为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一、机械化耕整地技术玉米生长需要耕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土壤条件。
机械化深耕细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蓄水保肥能力,是保证玉米苗全、苗齐、苗壮,夺取玉米丰产的基础。
深耕细整地的农业技术要求:深耕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使土壤有较长的熟化时间,利于接纳秋冬雨雪,夯实土壤。
一般耕深以22-25cm 为宜。
早春耕地,耕深不能超过原耕层深度,作业后的土壤应细碎、平整,表土层松软并有适宜的压实度,以利于提高土壤湿度。
耕整地作业方式,机械化耕地整地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翻地作业,就是以铧式犁、圆盘耙、钉齿耙、镇压器等配套组合进行的作业方式。
这种方式就是先进行翻地,然后进行耙地和耢平。
主要适用于平播作业。
二是联合耕整地作业,就是采用具有旋耕、灭茬、深松和起垄功能的耕整地联合作业机,一次进地完成根茬粉碎、土壤旋耕、耕层松土和起垄作业。
适用于垄上播种。
1、翻地作业翻地作业主要应用的机具是铧式犁,土壤通过铧式犁作业,将根茬翻到下面。
主要有牵引犁和悬挂犁,目前生产中多数使用的是悬挂犁。
采用全程机械化,翻地作业大力推广使用双向翻转犁。
双向翻转犁作业,没有开闭垄,提高了作业质量,减少了耙地时的能源消耗。
玉米机械化收割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技术摘要:玉米机械化收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玉米生产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手段。
本文主要对玉米机械化收割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收割;应用技术一、玉米机械化收割的现状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需要高强度的人工劳作,正因如此,大部分农民选择直接将秸秆焚烧,严重浪费资源且污染自然环境。
近些年来,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地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玉米机械化收割越来越受到农户的青睐,成为继水稻、小麦机械收获后的又一发展热点,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出现了空前的高潮。
我国玉米机械收割的大体研制历程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第1阶段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究人员初步尝试研制玉米收割机械,但我国农业经济相对落后,暂未研制出定型的产品,不能够批量生产,应用并不广泛;第2阶段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机械化制造企业开始关注玉米机械化收割的发展前景,着手研制机械化设备,主要研制出牵引式、多行坡挂式和摘穗单行式收割机3种类型,但当前研制出的机械化收割机主要适合用于收割高湿玉米(即玉米籽粒含水量超过35%);第3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保证所研制的机型尽可能的适用于各个地区的玉米种植农田是我国发展玉米机械化收割的根本目的,在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自主研发,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主要研发了牵引式、自走式和悬挂式(背负式)等多种机械型号,能够更好的适用我国各地区的实际种植情况,尽可能的提高收割效率,加快我国的农业发展步伐。
二、机械化玉米收割的应用技术1.牵引式我国最早研制开发的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机型是牵引式,其主要包含牵引架、机架、起落、扒皮和升运装置及动力传动系统等,具有摘穗、扒皮及装车等功能,主要适合在大面积场地使用。
2.悬挂式(背负式)悬挂式(背负式)机型灵活轻便、设计合理简单、易于检修、适用性强,不受种植行间距的限制,可以一次性完成玉米收割和秸秆粉碎还田等系统性作业,是一种小型的、可拆卸的玉米收割机械。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摘要:从保护耕地、改善农作物种植环境,促进增产增收出发,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方法,针对当前该技术的推
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措施。并阐明了该项
目的广泛实施,不仅使农业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而且实现了农
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应用效果;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2)—08—0158—1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消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
机质含量、培肥地力;防止秸秆焚烧、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节
本增效、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对于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保护性耕作意识的增强,
农民开始用机械还田玉米秸秆,这不但减少了劳作,也给该项目增
加了科技含量,通过管理部门的指导,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已经形
成了一整套技术方法。
1 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方法
1.1 秸秆直接粉碎翻埋法
这种方法是在玉米收获后,是玉米秸秆处于平放状态,用大型
拖拉机配单相应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撒在地上,随后紧跟着
用大型拖拉机佩带悬挂犁进行深翻深埋作业,随后再进行机械镇
压,达到播前状态。
1.2 整秆还田深埋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秋季玉米成熟摘穗后,让秸秆保持原有站立
状态,采用大型拖拉机佩带高柱深耕犁,直接将玉米秸秆顺垄向翻
埋入土,实现秸秆整体还田,然后冬浇或镇压,第二年春天进行旋
耕或重耙精播,完成配套作业。
其操作的工艺是摘穗(秸秆站立)→深耕(还田)→冬浇(镇
压)→旋耕(重耙)→机械播种(施肥)
1.3 整秆地表覆盖法
这种方法属于保护性耕作法的一种,主要技术措施是:将玉米
秸秆割倒后摘穗运走,让秸秆均匀平铺地表(第一年需将土地整平)
越冬,第二年春播时,使用大型拖拉机佩带专用保护性耕作机具进
行复合作业,一次可完成切割、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
作业,播后进行化学灭草喷药作业。这种方法平播后不起垄、不铲
耥,播种行距为75cm。实现完全边行优势,但株距宜密,应配套使
用耐密型玉米品种。
1.4 秸秆粉碎地表覆盖法
这种方法是将事先用粉碎机粉碎好的玉米秸秆在已播种后的地
表进行覆盖使秸秆自燃腐烂于地表。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操作不
便,应用较少。
1.5 收获留高茬覆盖法
这是一种新式保护性耕作法的内容,即在收获时,将玉米秸秆
割去,剩余部分大约为整秆的1/3,一般留茬高度在20~40cm,秋
天不整地让根茬越冬。春天风大时,地下部分固土,地上部分挡风,
降低风速,抑制浮尘和扬沙。这种方法的操作工艺是播种(宽窄行
种植)同时施肥→镇压→机械药剂灭草→深松深追肥→机械防病防
虫→人工收获留高茬。这种种植方法是部分免耕播种不整地,不起
垄,让剩下站立的秸秆或根茬靠自然腐烂还田,种植技术要求较高。
宽窄行种植是:宽行80cm(休耕带),窄行40cm(生长带),宽窄
行交替种植,实现轮作休耕。即今年是休耕带,明年就是生长带。
这种方法使玉米的边行优势增加,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增大,
为玉米高产打下基础。
2 玉米秸秆还田所使用的配套机具
(1)主机。采用东方红~802链轨拖拉机或铁牛~804(654)
轮式拖拉机;犁:链轨车配1ld~535高柱犁;铁牛~804(654)
轮式车配1ld~435高柱犁,进行整秆还田耕翻作业;春耕机具:
链轨车配1gn~230旋耕机;铁牛~804(654)配1gn~200旋耕机
进行春季浅耕作业;施肥播种:采用2bf~4和2bjd~4精量播种
机(同时施肥)播种作业。
(2)秸秆直接还田作业。铁牛~654配秸秆还田机作业;翻埋
作业:用铁牛~654配悬挂四铧犁或翻转犁进行深翻、深埋作业。
(3)用大型轮式拖拉机配带专门免耕播种机作业。
(4)用铡草机将秸秆粉碎,再用运输车将秸秆撒于播种后的地
表。
(5)用大型轮式拖拉机配大型播种耕作机,按宽窄行农艺要求
进行播种作业。
3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基本要求
由于部分农民对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掌握不够全面,难免在耕
作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如:部分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
苗黄、苗弱,甚至死苗,不但不增产,反而减产的现象。其原因主
要是 :a、碳氮比失调?。b、粉碎后的秸秆过长。c、还田后的土
壤过于疏松。基于这种情况,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要求做到:
3.1 数量适宜
还田秸秆每亩施用300~350kg为宜,还田量大,反而会影响作
物根系生长。
3.2 补施氮肥
秸秆还田后,适当地增施碳酸氢铵等速效氮肥,可降低土壤中
的碳氮比,从而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满足幼苗生长对氮素的需要,
加快秸秆分解。在秸秆还田前,每亩施尿素20kg,过磷酸钙25kg,
硫酸钾10kg,然后进行耕翻,播种实现高产稳产。
3.3 秸秆粉碎适宜
深翻秸秆粉碎长度宜小于10cm,选用大型秸秆粉碎机,秸秆粉
碎得较碎,粉碎的秸秆与土壤搅和较均匀。同时应选用与之配套的
播种机,以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齐苗壮。
3.4 适时镇压浇水
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
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用石磙镇压,进行浇水,使土壤密实,大
小孔隙比例合理,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发芽扎根。
3.5 消灭病原体
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
或通过堆沤还田、过腹还田、沼肥还田的方式再施用。
作者简介:张玉玲(1966—),女,就职于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
总站工程师,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