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言综合运用
- 格式:ppt
- 大小:422.50 KB
- 文档页数:60
2023湖南邵阳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综合运用(共18分)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2小题。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
不应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也应该有不甘为信息传播者而愿为思想liào望者的志趣。
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
”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
要在花繁柳茂中bō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的眼界,也需要“”的思考,唯如此,“”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给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萦绕yíng雨骤风狂zhòu瞭望拨开B.萦绕yín雨骤风狂zòu瞭望拔开C.萦绕yín雨骤风狂zhòu嘹望拔开D.萦绕yíng 雨骤风狂zòu嘹望拨开2、下列句子出自上文语段,将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②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A.②①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②③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们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B.展望未来,我们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在时间的画布上描绘精彩人生。
C.我国5G用户的快速增长,5G网络的加速覆盖,持续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D.一切创新成果都是由人做出来的,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决定了我们有没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端午节到了,人们通过插艾叶、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重温传统习俗。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寒舍”“惠存”都是谦辞,“赐教”“垂问”都是敬辞。
图表题1、审题方法(1)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
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
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①审标题。
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
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
②审图表。
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
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
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冋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冋题,从而得岀结论。
③审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
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兔答题偏向。
(2)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
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①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②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③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3)第三步:准确归纳善表述。
①首先要根据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②其次,归纳概括是这类题目的共同点,不少题目常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有条理。
总之,解答看图表述题时一个完整的过程:仔细审题是前提,认真思考是关键,准确表述既是目的又是终结。
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进行一定的训练,重点抓好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就一定能做好图表分析题。
热点06 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三题型二十五考点)综合性学习(也称主题活动)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近几年中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考查涉及的内容广泛,考点众多,题型也越来越多样化。
从所选择的材料看,材料来源更加广泛,由原来的家庭、校园到艺术、历史、自然、时事要闻、政治风云、环保科技、文化旅游、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广阔的生活空间,并将不同生活领域的材料交叉结合,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传统文化、文学素材逐步增多。
从试题的内容看,注重对能真实有效的反映考生生活的学习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不断地扩展考生自我表达的答题空间,以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以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从试题的设置方式上看,以独立的综合性学习或语言表达与运用考试版块出现,题内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交叉比较充分。
从考试评价上看,关注考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考生的语言表述、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都是考试评价的重要采分点。
针对不同的综合性学习与语言运用题,所采取的答题方法与技巧也不一样。
1.仿写、续写和补写类(1)明确题目要求:在答题前,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分析给定句子:对于给出的句子,要仔细分析其结构、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以便掌握其特点。
(3)保持内容一致:在仿写句子时,要保持句子的叙事、思想、情感等方面与给定句子保持一致。
(4)注意手法一致:在仿写句子时,要注意运用与给定句子相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5)保持句式一致:在仿写句子时,要保持句子结构、语法、语序等方面要与给定句子相同或相似。
(6)注意语言风格:在仿写句子时,要注意语气、用词、表达方式等方面要与给定句子相同或相似。
(7)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在完成仿写句子后,要注意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有无语法错误、有无逻辑不连贯等问题。
2.信息提取类(1)提取中心句法:提取材料中的中心句进行总结浓缩。
(2)整合法: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再概括形成答案。
中考语文语言综合运用“仿写与续写”复习笔记整理一、仿写句式仿写是按照例句的形式拟写一个新的句子。
它主要考查考生的模仿能力、创新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
句式仿写的形式是“仿”,本质是“创”,关键是“想”。
句式仿写旨在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说这一考点的关键是“想”。
只有展开大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解题思路才会开阔。
句式仿写一般有仿写排比句、仿写比喻句仿写对偶句、仿写名言句、仿写情景句等五种类型。
1、仿写句子四步骤:第一步:审题目要求。
审清句式、修辞、句子数量、字数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步:析结构特点。
分析例句的句式结构及其特点,在仿写时与例句保持一致。
第三步:求语意相连。
仿句必须与前后句语意连贯。
第四步:验答题规范。
验证仿句在内容、句式上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语言表述是否流畅。
2、仿写句子五原则:(1)句式相同:仿句在句式、结构、语气、句间关系上必须与例句保持一致(2)修辞一致: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必须与例句一致(3)对象同类:仿句的陈述对象应与例句的陈述对象是同类事物(4)结构对称:仿写句子应努力追求词性相同、词义相对、字数相同或相近(5)讲究文采:仿句要尽可能讲究文采,恰当运用好词佳句3、解答仿写题的方法:(1)分析句式结构。
首先分析句子的大结构,其次分析句内的小结构。
弄清楚这些,在仿句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按例句中的结构去造句,这样,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
(2)明确修辞方法。
有时题中明确要求使用哪几种修辞,有时需要从例句中分析得出。
仿句要与例句的修辞相同。
(3)领悟情感,锤炼语言。
首先,内在逻辑要一致。
要深刻理解例句的内容,分析句子的隐含信息,把握好例句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分句之间的关系。
其次,感情风格要一致。
要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和语言风格(有典雅与通俗、华丽与质朴、含蓄隽永与清新明快等区别),还要注意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
再次,想象要合理。
仿写既要服从条条框框的限制,又要敢于大胆思考,要充分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调动自己的积累;同时,所写内容要符合事物的个性特征,要符合人之常情,要遵循生活的逻辑,不能写出逆情悖理、令人啼笑皆非的东西,暴露出思想的幼稚和认识的错误。
中考语文复习:第专题语言运用综合性学习(一)中考语文复习:第专题语言运用综合性学习语文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突破语言运用的难题需要全面综合性的学习。
语言运用综合性学习包括词语的正确运用、句式的适当运用、篇章的合理搭配、修辞的运用,同时还需要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心态。
一、词语的正确运用词语是语言运用和表达的基本单位。
正确掌握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语文练习的重点。
词语的误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词义的搭配错误,另一种是字形和读音的错误。
在学习词语的时候,我们要注重记忆和实际练习,通过积累、学以致用、反复温习,用对词语才能够变成一个自然的语言跃跃欲试者。
二、句式的适当运用句子是上层建筑。
打造句子语言的规范和优美是语言使用的关键。
课外阅读和对优秀文章的思考是提高句式的最有效途径,应该注意读后感想的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仿写、拓展、整合等方面来锻炼句式运用的能力。
三、篇章的合理搭配篇章运用是对整段文字的整体把握。
要理解和掌握一篇文章的意义和重点,需要看篇章结构、熟悉篇章主旨。
篇章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层次感都是非常重要的。
限于篇幅,本篇文章不在深入这个角度讨论,可阅读其他有关文章获取更多学习经验。
四、修辞的运用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的高级手段。
学习修辞需要有慧眼辨识优秀的文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排比、对比、变化等方法来丰富语言的形式和意义。
好的修辞用词能够很好地点明文中的重点,暗示文章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高效的学习方法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量化学习任务,定期自测,查缺补漏,矫正不足,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等方面来提高复习效率。
六、正确的心态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心态。
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避免心理担忧,建立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语文学习并不只是追求语言文字的精美华丽,更应该是一种思维深度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我们应该从实践中学习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语言的综合运用试卷类型:中考复习语言的综合运用1、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
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激人奋发;;。
2、请你按照示例仿写句子,要求格式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
示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3、根据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修辞和境界仿造句子,使上下文连贯合理。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4、毕业晚会上,王雨把下面的话说了一半,便哽咽了。
请你仿照他的话续写一句。
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分别在即,老师,我如何才能报答您?当我靠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5、模仿例句的写法,续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湾型城市的深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厦门不息的浪涛;6、仿照下面的例句造句。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人们都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7、仿写(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可多可少)。
人才如花。
艳花大多不香,香花大多不艳,艳而香的花大多有刺。
人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眉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古至今涌现出不少文化名人,如彭祖、张纲、李密、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虞允文、彭端淑等。
请仿照例句,根据所给上联,选择一位眉山历史文化名人,根据其事迹仿写出下联。
(2分) [例子]上联:张纲忠义流百代下联:文山①丹心照汗青 [题目]上联:仲尼②仁爱传千古下联:9、根据上下文,将语段补写完整。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就没有。
所以,面对世界万物,我们心里要常怀感激。
8.综合性学习。
(1)【认识鲁迅】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
有的同学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鲁迅形象。
现在,已有同学拟出了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宽对即可)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
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
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
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
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
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下联:________________(2)【走进作品】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推荐语。
(30字左右)你推荐的作品:_______________你的推荐语:_______________(3)【汲取精华】要求同学们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答案:(1)(示例1)幽默谦逊贵在自省(示例2)慈祥冷峻源于爱憎(2)《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深刻细腻地反映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3)我感受最深的是第①句,这句话以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读书如同采蜜,要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
我以后不能只读文学类书籍,还要涉猎历史、艺术以及理论性很强的书,扩大知识面。
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与综合性学习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教授我们阅读理解、写作,还包括语言运用、综合性学习等内容。
在中考中,语文语言运用和综合性学习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和综合性学习的相关内容。
综合性学习是指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来进行学习和应用。
在中考中,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阅读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中。
例如,一篇文章可能涉及到物理、化学、历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需要能够将这些知识整合起来,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此外,综合性学习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分析。
例如,学生需要能够根据文章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语言运用和综合性学习是相互关联的。
只有掌握了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学生才能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
而通过综合性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
因此,中考中的语文考试不仅仅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将语言运用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内涵。
为了提高语文语言运用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首先,多读书多写作。
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而写作则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多做题多训练。
通过做语文题目,可以帮助孩子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要求,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例如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堂讨论、辩论或研究项目,让孩子们能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总之,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与综合性学习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和综合性学习的提升,学生可以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这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
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