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构建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6.40 MB
- 文档页数:5
2022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2篇一:公共政策学题库公共政策学1.阿米泰・埃兹奥尼将理性方法和渐进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第三种决策方式:(D)A.精英决策模式B.有限理性决策模式C.系统决策模式D.混合扫描决策模式2.罗杰・W・科布等在《比较政治过程的议程设定》中将议程构建模型分为:(C)A.问题溪流、政策溪流和政治溪流B.政府议程和公众议程C.外部推动模型、内部推动模型和动员模型D多元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团体协调模型、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3.政策客体的两个方面是(AB)。
A.社会问题B.目标群体C.政策主体D.政策环境4.公共政策学的特点是(AB)A.交叉科学B.应用科学C.“硬科学”D.“软科学”5.根据政策所起作用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D)A.元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B.全局性政策与局部性政策C.党的政策与国家政策D.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6.德洛尔的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分水岭,该三部曲是指(BCD)A.《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B.《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C.《政策科学探索》D.《政策科学构想》7.下列关于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基本假定的叙述,正确的是:(BCD)A.假定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但并不具有超强的分析问题能力。
B.假定决策者遵循最优化原则来行事,不断寻求最佳方案。
C.假定决策所需信息是完备的,决策中对目标和价值的认识存在共识,对备选方案的拟定无遗漏。
D.假定决策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搜集决策所需信息和比较各种方案。
8.政治系统决策模型的特点是:(ABC)A.强调政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B.强调环境对于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C.强调政策制定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体现了开放系特征D.强调政策过程中各种社会团体的协调9.政策规划的四个环节是:(C)A.澄清问题――确立议程――确定目标――方案B.澄清问题――确立议程――方案比较――方案采纳C.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审议――方案择优D.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审议――方案采纳10.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对于提高政策执行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ABCD)A.合理的层级,有利于政策执行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监督控制。
《公共政策导论》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 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B)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C.公众议程D.社会议程2 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B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3 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 )A.政策问题的认定B.政策目标的认定C.政策方案的认定D.社会问题的认定4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C)A.林德布洛姆 B.西蒙C.德洛尔D.戴伊5 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B)A.沟通功能 B.管制功能C.监督功能D.平衡功能6 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A)A.政策执行 B.政策研究C.政策制定D.政策分析7 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D)A.立法决策B.行政决策C.司法决策 D.政党政策8 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C)A.利益表达B.利益综合C.政策制定D.政策执行一人一9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B)A.政策评估B.政策制定C.政策执行D.政策终结10 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C )A.脚本写作 B.头脑风暴法C.博弃论 D.个人判断法11 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C)A.学校B.工会C.行政机构D.妇联12 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C)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13 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D)A.政策效率B.政策效益C.政策效能 D.国应的充分性14 “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D)A.象征式政策执行 B.残缺式政策执行C.替代式政策执行 D.附加式政策执行15 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C)A.拟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C.确定政策目标 D.择定政策方案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D )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17 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B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C.在创始模型 D.自发模型18 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19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A)A.渐进主义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20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B)A.拉斯韦尔B.伊斯顿C.戴伊D.安德森21 我国企业利改税的政策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A)。
构建模型的原理包括
1. 明确建模目标,根据需要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确定需要构建什么类型的模型。
2. 抽象简化,在保留研究对象关键特征的前提下,适当简化问题,抓住最本质的因素进行模型化。
3. 假设条件,合理假设与模型有关的条件和范围,如忽略个别次要影响因素、假设理想状态等。
4. 符号表示,使用数学符号或图形符号,对变量、参数、关系等进行定义和表示,建立模型的语言框架。
5. 构建关系,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运行规律等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形成模型的基本框架。
6. 定量计算,在假设条件下,根据模型关系计算和推导,获得研究问题的定量结果。
7. 添加参数,将新的调控因素引入模型,观察因素变化对系统的影响,进行比较和优化。
8. 验证校正,利用实验或观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不断校正以提高准确度。
9. 条件适用性,明确模型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超出适用范围时模型失效。
10. 模型修正,根据验证结果找出模型缺陷,不断修正完善模型,扩展其适用范围。
11. 可视化实现,使用计算机技术将模型进行可视化实现,并进行人机交互。
12. 模型应用,在满足假设前提下,将模型应用到实际问题的预测、决策、控制等领域。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型需要遵循抽象、假设、验证等原理,通过不断优化校正来提高预测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
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需要双向检验。
幼儿园叠叠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叠叠乐玩具的使用方法;
2.能够使用叠叠乐玩具自主构建简单模型;
3.能够通过合作,完成多人合作构建模型;
4.发扬创新思维,尝试创造自己的模型。
教学内容
1.叠叠乐玩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
2.自主构建模型的指导;
3.多人合作构建模型的指导;
4.创新思维的引导。
教学过程
导入
1.通过相关故事或实物图片导入叠叠乐玩具的概念;
2.让孩子们手握叠叠乐玩具,探究玩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自主构建模型
1.开放性的引导孩子,让其想象并自行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
2.鼓励孩子们进行探索和尝试,并在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多人合作构建模型
1.将孩子们分为小组,让其动手合作完成一个更复杂的模型;
2.引导孩子们分享和交流构建过程中的思路和想法;
3.每个小组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观察和反馈。
创新思维的引导
1.引导孩子们思考:模型可以做什么?怎样才算一个好的模型?
2.让孩子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尝试用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改造已有的模型;
3.鼓励孩子们通过创新思维,尝试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模型。
结束
1.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表扬;
2.告诉孩子们,叠叠乐玩具是他们进行构建和思考的好帮手;
3.鼓励孩子们在之后的游戏时间中,继续探索和尝试。
教学反思
该教案中,主要通过引导孩子们探索和尝试,发扬他们的创新思维,尝试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模型。
该教案能够帮助孩子们在运用空间想象力、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家兔子大联欢,一共十四只,最多最少差3只,解题思路摘要:一、问题概述二、解题思路1.分析题目条件2.构建数学模型3.解方程求解4.验证答案正文:在这个有趣的数学问题中,我们有四家兔子大联欢,总共共有14只兔子。
题目要求我们找出最多和最少兔子数量,使得两者之间的差距最大为3。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问题概述题目给出了四家兔子大联欢,总共14只兔子。
我们需要找出最多和最少兔子数量,使得两者之间的差距最大为3。
这是一道典型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
二、解题思路1.分析题目条件题目中给出了总共14只兔子,且最多和最少兔子数量之间的差距最大为3。
我们可以将这个条件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
2.构建数学模型假设最多兔子数量为x,最少兔子数量为y,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x + y = 14 (1)|x - y| ≤ 3 (2)3.解方程求解我们可以先解方程(1)得到y = 14 - x,然后将y代入方程(2)中,得到:|x - (14 - x)| ≤ 3|2x - 14| ≤ 3-3 ≤ 2x - 14 ≤ 32 ≤ x ≤ 94.验证答案我们可以将x取2到9之间的整数,计算出对应的y值,然后检查是否满足题目的条件。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当x取9时,y取5,两者差距为4,大于3;而当x取2时,y取12,两者差距为10,大于3。
因此,题目所求的答案是:最多兔子数量为9,最少兔子数量为5。
综上所述,四家兔子大联欢中,最多和最少兔子数量分别为9和5,满足题目要求的最大差距为3。
管理运筹学作业答案题目一题目描述某工厂生产一个产品,每件产品的单位成本是10元,将产品卖给下游渠道可以获利20元/件。
工厂每天能够生产500件产品。
下游渠道的需求量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700,标准差为100。
工厂希望最大化每天的利润,请问应该将产品按照什么数量的批次生产,批次之间的间隔是多少天?题目分析对于利润最大化的问题,我们需要确定最大化的因素和约束条件。
在这个问题中,因素是利润,约束条件是生产数量和销售数量。
模型建立设第i天开始生产第j个批次产品,将批次i的产品卖给下游渠道可以获得利润pi。
则总利润P等于每个批次的利润之和:P = p1 + p2 + … + pn其中p1,p2,…,pn代表每个批次的利润。
目标是最大化总利润P。
约束条件有两个:1.产能约束:每天能够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为500件。
2.需求约束:下游渠道的需求量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700,标准差为100。
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假设每天的需求量服从均值为700,标准差为100的正态分布。
模型求解利用信息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使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最佳批次生产数量和批次间隔。
具体求解步骤如下:1.初始化参数:设定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
2.随机生成初始解:随机确定批次生产数量和批次间隔。
3.计算初始解的适应度函数值:根据模型建立的公式,计算初始解对应的总利润。
4.进行模拟退火过程:根据模拟退火算法的原理,进行温度的降低过程,在每个温度下进行一定次数的扰动操作,计算每次扰动后的新解的适应度函数值。
5.判断是否接受新解:根据Metropolis准则,判断是否接受新解。
如果新解的适应度函数值较大,则接受新解;否则,根据一定的概率接受新解。
6.迭代过程:重复进行第4和第5步,直到温度降低到终止温度。
7.输出最佳解:输出在模拟退火过程中的最佳解。
结果分析通过模拟退火算法求解,我们可以得到最佳批次生产数量和批次间隔的结果。
根据输出的结果,工厂可以根据建议进行生产计划,并最大化每天的利润。
常用的数据分析报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解释数据来推断出有关某种现象或问题的结论。
数据分析报告是将分析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他人。
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需求,常用的数据分析报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描述性报告、推断性报告和预测性报告。
一、描述性报告描述性报告主要针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总结,描绘出数据的基本情况、特征和趋势。
描述性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总体概况:对数据样本的基本情况进行概括,如样本量、变量种类和分布情况等。
2.中心趋势:通过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指标,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3.离散程度:通过计算标准差、极差等指标,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和分布范围。
4.相关性分析: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绘制散点图等方法,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5.趋势分析:通过绘制折线图、柱状图等图表,描绘数据的时间变化趋势。
描述性报告的目的是让读者对数据的整体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后续的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
二、推断性报告推断性报告主要针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和推断。
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得出总体情况的推断和结论。
推断性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假设检验:通过设置假设、计算统计量等方法,判断样本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总体。
2.置信区间:通过计算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
3.模型建立: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预测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4.因果推断:通过分析因果关系,确定某个变量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推断性报告的目的是根据已有的数据加以推断和分析,得出对问题的结论和解释。
三、预测性报告预测性报告主要针对将来的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
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对未来的趋势和结果进行预测和展望。
预测性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模型选择:对未来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如时序预测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
2.数据处理:对未来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使其符合预测模型的要求。
机电BIM实施流程的步骤顺序引言机电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数字化工具,能够对机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维进行全面的协调和管理。
机电BIM实施流程的步骤顺序是确保机电BIM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机电BIM实施流程的步骤顺序,并使用Markdown格式进行编写。
步骤一:项目启动阶段1.项目目标的确认:明确机电BIM项目的目标和期望结果。
2.项目团队组建:确定机电BIM项目的团队成员,包括机电工程师、BIM模型师、施工人员等。
3.需求分析:明确机电BIM项目的具体需求,包括机电系统的设计要求、施工过程的需求等。
4.技术准备:确保机电BIM项目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和技术支持得到准备和配备。
步骤二:模型构建阶段1.收集和准备数据:收集机电工程相关的设计文件、图纸和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准备。
2.建立模型:使用机电BIM软件,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并进行协调和优化。
3.添加信息:对模型进行信息添加,包括机电设备参数、材料属性、施工工序等。
4.模型检查:对模型进行检查和验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步骤三:模型协调和碰撞检测阶段1.模型协调:将机电BIM模型与其他专业模型进行协调,解决模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2.碰撞检测:使用碰撞检测软件对机电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发现并解决模型中的冲突问题。
3.修正和优化:根据模型协调和碰撞检测的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和优化。
步骤四:模型评审和批准阶段1.模型评审:邀请机电工程师、施工人员等相关人员对机电BIM模型进行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2.模型修改:根据评审意见进行模型修改,确保模型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3.模型批准:经过评审和修改后,机电BIM模型得到批准,可用于后续的施工和运维工作。
步骤五:模型应用阶段1.施工管理:基于机电BIM模型进行施工管理,包括物料采购、进度控制、质量管理等。
2.运维管理:将机电BIM模型用于机电设备的运维管理,包括设备巡检、维修计划制定等。
课程设计的14个模型,您知道吗?NO.1组织常用的课程设计模型1.ISD模型1.ISD模型介绍ISD(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模型,即教学系统化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知识分析教学中问题和需求并从中找出最佳答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1)分析对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2)设计对学习资源,学习情景,认知工具,自主学习策略、管理与服务进行设计。
(3)开发根据设计内容进行课程开发。
(4)实施根据课程开发的成果实施培训。
(5)评估对开发的课程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2.组织ISD模型设计实例下图是ISD模型在组织培训中应用的模型示例。
2.HPT模型HPT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即绩效技术模型,它通过确定绩效差距、采取有效益和效率的干预措施,获得所希望的人员绩效。
该模型强调对低成本、高效益和高效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
HPT模型的操作步骤如下图:3.CBET模型CBET模型(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l),即能力本位教育培训模式,起始于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基于职业岗位而开发,明确模式的教学基础、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能力可以是动机、特性、技能、人的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的一个方面或所使用的知识整体。
所以,能力是履行职务所需的素质准备,通过培训,可以使人的潜能转化为能力。
CBET模型基于岗位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流程如下图所示:CBET是以某一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作为开发课程的标准,并将学习者获得相关能力作为培训的宗旨。
CBET模型体现的能力观是任务能力观,它将任务或任务的叠加作为能力,但这种能力观的应用有其局限性。
CBET模型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开发方法说明,不同的人才类型存在不同的培养规格和课程模式,所以,不存在离开人才特征的统一的教学标准。
模型构建专题: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的模型——形成思维模式,快准解题◆类型一叠合式1.(2017·烟台中考)如图,数学实践活动小组要测量学校附近楼房CD的高度,在水平地面A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楼房CD顶部点D的仰角为45°,向前走20米到达A′处,测得点D的仰角为67.5°.已知测倾器AB的高度为1.6米,则楼房CD的高度约为(结果精确到0.1米,2≈1.414)()A.34.14米B.34.1米C.35.7米D.35.74米第1题图第2题图2.一艘观光游船从港口A以北偏东60°的方向出港观光,航行60海里至C处时发生了侧翻沉船事故,立即发出了求救信号,一艘在港口正东方向的海警船接到求救信号,测得事故船在它的北偏东30°方向,马上以40海里/时的速度前往救援,海警船到达事故船C处所需的时间大约为________小时(用根号表示).3.(2017·菏泽中考)如图,某小区①号楼与⑪号楼隔河相望,李明家住在①号楼,他很想知道⑪号楼的高度,于是他做了一些测量,他先在B点测得C点的仰角为60°,然后到42米高的楼顶A处,测得C点的仰角为30°,请你帮助李明计算⑪号楼的高度CD.4.埃航MS804客机失事后,国家主席亲自发电进行慰问,埃及政府出动了多艘舰船和飞机进行搜救.如图,其中一艘潜艇在海面下500米的A点处测得俯角为45°的前下方海底有黑匣子信号发出,继续沿原方向直线航行2000米后到达B点,在B处测得俯角为60°的前下方海底有黑匣子信号发出,求海底黑匣子C点距离海面的深度(结果保留根号).【方法10】5.(2017·株洲中考)如图所示,一架水平飞行的无人机AB的尾端点A测得正前方的桥的左端点P的俯角为α,其中tanα=23,无人机的飞行高度AH为5003米,桥的长度为1255米.(1)求点H到桥左端点P的距离;(2)若无人机前端点B测得正前方的桥的右端点Q的俯角为30°,求这架无人机的长度AB.◆类型二背靠式6.某滑雪场举办冰雪嘉年华活动,采用直升机航拍技术拍摄活动盛况.如图,通过直升机的镜头C观测到水平雪道一端A处的俯角为30°,另一端B处的俯角为45°.若直升机镜头C处的高度CD为300米,点A、D、B在同一直线上,则雪道AB的长度为() A.300米B.1502米C.900米D.(3003+300)米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在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有A、B两个港口,甲货船从A港沿北偏东60°的方向以4海里/时的速度出发,同时乙货船从B港沿西北方向出发,2小时后相遇在点P处,则乙货船每小时航行________海里.8.小宇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后,萌生了测量他家对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楼房高度的想法,他站在自家C处测得对面楼房底端B的俯角为45°,测得对面楼房顶端A的仰角为30°,并量得两栋楼房间的距离为9米,请你用小宇测得的数据求出对面楼房AB的高度(结果保留到整数,参考数据:2≈1.4,3≈1.7).9.(2017·青岛中考)如图,C 地在A 地的正东方向,因有大山阻隔,由A 地到C 地需绕行B 地.已知B 地位于A 地北偏东67°方向,距离A 地520km ,C 地位于B 地南偏东30°方向.若打通穿山隧道,建成两地直达高铁,求A 地到C 地之间高铁线路的长(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67°≈1213,cos67°≈513,tan67°≈125,3≈1.73).【方法10】10.(2017·荆州中考)如图,某数学活动小组为测量学校旗杆AB 的高度,沿旗杆正前方23米处的点C 出发,沿斜面坡度i =1∶3的斜坡CD 前进4米到达点D ,在点D 处安置测角仪,测得旗杆顶部A 的仰角为37°,量得仪器的高DE 为1.5米.已知A ,B ,C ,D ,E 在同一平面内,AB ⊥BC ,AB ∥DE ,求旗杆AB 的高度(参考数据:sin37°≈35,cos37°≈45,tan37°≈34.计算结果保留根号).参考答案与解析1.C 2.32解析:如图,过点C 作CD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D .在Rt △ACD 中,∵∠ADC =90°,∠CAD =30°,AC =60海里,∴CD =12AC =30海里.在Rt △CBD 中,∵∠CDB =90°,∠CBD =90°-30°=60°,∴BC =CDsin ∠CBD =203(海里),∴海警船到达事故船C 处所需的时间大约为203÷40=32(小时).3.解:如图,作AE ⊥CD .∵CD =BD ·tan60°=3BD ,CE =BD ·tan30°=33BD ,∴AB =CD -CE =233BD =42米,∴BD =213米,CD =3BD =63米.答:⑪号楼的高度CD 为63米.4.解:如图,过C 作CD ⊥AB 于D ,交海面于点E .设BD =x 米.∵∠CBD =60°,∴tan ∠CBD =CDBD =3,∴CD =3x 米.∵AB =2000米,∴AD =(x +2000)米.∵∠CAD=45°,∴tan ∠CAD =CDAD =1,∴3x =x +2000,解得x =10003+1000,∴CD =3(10003+1000)=(3000+10003)(米),∴CE =CD +DE =3000+10003+500=(3500+10003)(米).答:黑匣子C 点距离海面的深度为(3500+10003)米.5.解:(1)在Rt △AHP 中,∵AH =5003米,由tan ∠APH =tan α=AH HP =5003PH =23,可得PH =250米.∴点H 到桥左端点P 的距离为250米.(2)设BC ⊥HQ 于C .在Rt △BCQ 中,∵BC =AH =5003米,∠BQC =30°,∴CQ =BCtan30°=1500米.∵PQ =1255米,∴CP =245米.∵HP =250米,∴AB =HC =250-245=5(米).答:这架无人机的长度AB 为5米.6.D7.22 解析:作PC ⊥AB 于点C .∵甲货船从A 港沿北偏东60°的方向以4海里/时的速度出发,∴∠P AC =30°,AP =4×2=8(海里),∴PC =AP ×sin30°=8×12=4(海里).∵乙货船从B 港沿西北方向出发,∴∠PBC =45°,∴PB =PC ÷sin45°=4÷22=42(海里),∴乙货船航行的速度为42÷2=22(海里/时).8.解:在Rt △ADC 中,∠ACD =30°,tan ∠ACD =ADCD,CD =9米,∴AD =CD ·tan ∠ACD =9×33=33(米).在Rt △CDB 中,∠BCD =45°,tan ∠BCD =BD CD,∴BD =CD =9米,∴AB =AD +BD =33+9≈14(米).答:对面楼房AB 的高度约为14米.9.解:过点B 作BD ⊥AC 于点D .∵B 地位于A 地北偏东67°方向,距离A 地520km ,∴∠ABD =67°,∴AD =AB ·sin67°≈520×1213=480(km),BD =AB ·cos67°≈520×513=200(km).∵C 地位于B 地南偏东30°方向,∴∠CBD =30°,∴CD =BD ·tan30°=200×33=20033(km),∴AC =AD +CD =480+20033≈480+115=595(km). 答:A 地到C 地之间高铁线路的长为595km.10.解:如图,延长ED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则∠CFD =90°.∵tan ∠DCF =i =13=33,∴∠DCF =30°.∵CD =4米,∴DF =12CD =2米,CF =CD ·cos ∠DCF =4×32=23(米),∴BF =BC +CF =23+23=43(米).过点E 作EG ⊥AB 于点G ,则GE =BF =43米,GB =EF =ED +DF =1.5+2=3.5(米).又∵∠AEG =37°,∴AG =GE ·tan ∠AEG =43·tan37°≈33米,则AB =AG +BG ≈(33+3.5)米,故旗杆AB 的高度约为(33+3.5)米.考点综合专题: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 一、判断函数图象1.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 =kx和一次函数y =kx +2的图象大致是【方法3④】( )二、求交点坐标或根据交点求取值范围2.(2017·自贡中考)一次函数y 1=k 1x +b 和反比例函数y 2=k 2x (k 1·k 2≠0)的图象如图所示.若y 1>y 2,则x 的取值范围是【方法3③】( )A .-2<x <0或x >1B .-2<x <1C .x <-2或x >1D .x <-2或0<x <1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3.如图,直线y =-x +b 与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 (-1,2),则另一个交点B 的坐标为【方法3①】( )A .(-2,1)B .(2,1)吧C .(1,-2)D .(2,-1)4.若一次函数y =mx +6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nx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有公共点,则有( )A .mn ≥-9B .-9≤mn ≤0C .mn ≥-4D .-4≤mn ≤05.(2017·长沙中考)如图,点M 是函数y =3x 与y =k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OM=4,则k 的值为________.6.(2017·菏泽中考)直线y =kx (k >0)与双曲线y =6x 交于A (x 1,y 1)和B (x 2,y 2)两点,则3x 1y 2-9x 2y 1的值为________.【方法4】7.(2017·广安中考)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 (4,2),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 ,且OB =6.(1)求函数y =mx和y =kx +b 的解析式;(2)已知直线AB 与x 轴相交于点C ,在第一象限内,求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上一点P ,使得S △POC =9.◆类型二 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8.(2017·广州中考)当a ≠0时,函数y =ax 与y =-ax 2+a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9.★如图,在矩形OABC 中,OA =3,OC =2,F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F 不与A ,B 重合),过点F 的反比例函数y =kx(x >0)的图象与BC 边交于点E .(1)当F 为AB 的中点时,求该函数的解析式;(2)当k 为何值时,△EF A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类型三 与三角形的综合10.位于第一象限的点E 在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点F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 是坐标原点.若EO =EF ,△EOF 的面积等于2,则k 的值为( )A .4B .2C .1D .-211.(2017·包头中考)如图,一次函数y =x -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 ,与x 轴相交于点B ,点C 在y 轴上.若AC =BC ,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2.(2017·西宁中考)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3x(x >0)上,过点A 作AC ⊥x 轴,垂足为C ,OA 的垂直平分线交OC 于点B .当AC =1时,△ABC 的周长为________.13.(2017·贵港中考)如图,过C (2,1)作AC ∥x 轴,BC ∥y 轴,点A ,B 都在直线y =-x +6上.若双曲线y =kx(x >0)与△ABC 总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2017·苏州中考)如图,在△ABC 中,AC =BC ,AB ⊥x 轴,垂足为A .反比例函数y =k x (x >0)的图象经过点C ,交AB 于点D .已知AB =4,BC =52. (1)若OA =4,求k 的值;(2)连接OC ,若BD =BC ,求OC 的长.◆类型四 与特殊四边形的综合15.(2017·衢州中考)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函数y =4x (x >0)的图象上,AB ⊥x轴于点B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y 轴交于点C ,与函数y =4x (x >0)的图象交于点D ,连接AC ,CB ,BD ,DA ,则四边形ACBD 的面积等于( )A .2B .2 3C .4D .43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2016·齐齐哈尔中考)如图,已知点P (6,3),过点P 作PM ⊥x 轴于点M ,PN ⊥y 轴于点N ,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交PM 于点A ,交PN 于点B .若四边形OAPB 的面积为12,则k =________.17.(2016·泰安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 的顶点O 与坐标原点重合,点C 的坐标为(0,3),点A 在x 轴的负半轴上,点D 、M 分别在边AB 、OA 上,且AD =2DB ,AM =2MO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点D 和M ,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经过点D ,与BC 的交点为N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 在直线DM 上,且使△OPM 的面积与四边形OMNC 的面积相等,求点P 的坐标.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2.D 3.D4.A 解析:将y =mx +6代入y =n x 中,得mx +6=nx ,整理得mx 2+6x -n =0.∵两个图象有公共点,∴Δ=62+4mn ≥0,∴mn ≥-9.故选A.5.436.36 解析:由题可知点A (x 1,y 1),B (x 2,y 2)关于原点对称,∴x 1=-x 2,y 1=-y 2.把A (x 1,y 1)代入双曲线y =6x ,得x 1y 1=6,∴3x 1y 2-9x 2y 1=-3x 1y 1+9x 1y 1=6x 1y 1=36.故答案为36.7.解:(1)把点A (4,2)代入反比例函数y =mx,可得m =8,∴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8x .∵OB =6,∴B (0,-6),把点A (4,2),B (0,-6)代入一次函数y =kx +b ,可得⎩⎪⎨⎪⎧2=4k +b ,-6=b ,解得⎩⎪⎨⎪⎧k =2,b =-6,∴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2x -6.(2)在y =2x -6中,令y =0,则x =3,即C (3,0),∴CO =3.设P ⎝⎛⎭⎫a ,8a ,则由S △POC =9,可得12×3×8a =9,解得a =43,∴P ⎝⎛⎭⎫43,6. 8.D9.解:(1)∵在矩形OABC 中,OA =3,OC =2,∴B 点坐标为(3,2).∵F 为AB 的中点,∴F 点坐标为(3,1).∵点F 在反比例函数y =kx (x >0)的图象上,∴k =3,∴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 =3x(x >0).(2)由题意知E ,F 两点坐标分别为E ⎝⎛⎭⎫k 2,2,F ⎝⎛⎭⎫3,k 3,∴S △EF A =12AF ·BE =12×13k ×⎝⎛⎭⎫3-12k =12k -112k 2=-112(k 2-6k +9-9)=-112(k -3)2+34.当k =3时,S △EF A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34. 10.B11.(0,2) 解析:由⎩⎪⎨⎪⎧y =x -1,y =2x ,解得⎩⎪⎨⎪⎧x =2,y =1,或⎩⎪⎨⎪⎧x =-1,y =-2,∴A (2,1),B (1,0).设C (0,m ),∵BC =AC ,∴AC 2=BC 2,即4+(m -1)2=1+m 2,∴m =2,故答案为(0,2).12.3+113.2≤k ≤9 解析: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C 点时,把C 的坐标代入得k =2×1=2;把y =-x +6代入y =k x 得-x +6=kx ,x 2-6x +k =0,Δ=(-6)2-4k =36-4k .∵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与△ABC 有公共点,∴36-4k ≥0,解得k ≤9,即k 的取值范围是2≤k ≤9,故答案为2≤k ≤9.14.解:(1)如图,作CE ⊥AB ,垂足为E .作CF ⊥x 轴,垂足为F .∵AC =BC ,AB =4,∴AE =BE =2.在Rt △BCE 中,BC =52,BE =2,由勾股定理得CE =32.∵OA =4,∴OF =OA -CE =52,∴C 点的坐标为⎝⎛⎭⎫52,2.∵点C 在y =k x的图象上,∴k =5.(2)设A 点的坐标为(m ,0).∵BD =BC =52,∴AD =32,∴D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m ,32,⎝⎛⎭⎫m -32,2.∵点C ,D 都在y =k x 的图象上,∴32m =2⎝⎛⎭⎫m -32,解得m =6,∴C 点的坐标为⎝⎛⎭⎫92,2,∴OF =92,CF =2.在Rt △OFC 中,OC 2=OF 2+CF 2,∴OC =972. 15.C16.6 解析:∵∠NOM =90°,PM ⊥x 轴,PN ⊥y 轴,∴四边形ONPM 是矩形.∵点P 的坐标为(6,3),∴PM =3,PN =6.∵A ,B 在反比例函数y =k x 上,∴S △NOB =S △OAM =k 2.∵S 四边形OAPB =S 矩形OMPN -S △OAM -S △NBO =12,∴6×3-12k -12k =12,解得k =6. 17.解:(1)∵正方形OABC 的顶点C 的坐标为(0,3),∴OA =AB =BC =OC =3,∠OAB=∠B =∠BCO =90°.∵AD =2DB ,∴AD =23AB =2,∴D 点的坐标为(-3,2).把D 点的坐标代入y =m x 得m =-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6x .∵AM =2MO ,∴MO =13OA =1,∴M 点的坐标为(-1,0).把M 点与D 点的坐标代入y =kx +b 中得⎩⎪⎨⎪⎧-k +b =0,-3k +b =2,解得⎩⎪⎨⎪⎧k =-1,b =-1,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1. (2)把y =3代入y =-6x得x =-2,∴N 点坐标为(-2,3),∴NC =2.设P 点坐标为(x ,y ).∵△OPM 的面积与四边形OMNC 的面积相等,∴12(OM +NC )·OC =12OM ·|y |,即|y |=9,解得y =±9.在y =-x -1中,当y =9时,x =-10;当y =-9时,x =8,则点P 的坐标为(-10,9)或(8,-9).。
物联网系统建模与仿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长春大学长春大学第一章测试1.仿真模型十分强大,能够做到与真实系统一一对应。
答案:错2.物流系统是由多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单元结合起来,以货物为工作对象,以完成货物实体流动为目的的有机结合体。
答案:对3.信息时代认识世界(科学研究)的三种方法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仿真研究。
答案:对4.系统是研究的对象,仿真是系统的抽象。
答案:错5.仿真模型的优点是形式规范,通常能够求得确定的最优解。
答案:对6.仿真系统中三个基本概念是( )。
答案:系统;模型;仿真7.属于一个银行服务系统中的元素有( )。
答案:ATM机;顾客;银行员工;柜员窗口8.下列属于符号模型的是( )。
答案:流程图9.仿真项目研究步骤中的最后一步是( )。
答案:实验运行和结果分析10.模型验证(Validation)的作用是( )。
答案:查看模型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第二章测试1.当现有对象库不能满足模型需要时,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对象。
答案:对2.Flexsim仿真软件只能进行二维平面模型展示。
答案:错3.Flexsim建模的基本步骤和顺序为构建模型布局、定义对象流程、编辑对象参数、运行仿真模型、分析仿真结果。
答案:对4.构建模型布局步骤中绘制图纸的过程在建立简单模型时可以省略答案:对5.关于端口连接的显示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中心端口显示在对象顶部中心6.打开对象属性窗口,对打开连接不能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添加端口连接7.下列哪些不属于Flexsim软件仿真控制栏的功能按钮?答案:后退8.下列不能通过实体的属性参数进行设定的是( )。
答案:数量9.下列属于仿真软件的是( )。
答案:Flexsim;Arena;Witness10.下列属于固定资源对象的是( )。
答案:回收器;发生器第三章测试1.设置邮局窗口服务的时间需要对哪种对象进行设置?答案:处理器2.顾客分流到不同服务窗口,应如何对暂存区的“发送至端口”属性进行设置?答案:按比例分配3.使用合成器时,哪个输入端口的临时实体将作为容器盛装来自其他端口的临时实体?答案:第一个端口4.操作员要进行文件处理和文件搬运,处理器的优先级为2,若先进行文件处理,运输的优先级应设置为( )。
逐步聚合的四种方法概述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中,逐步聚合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逐步改进模型和优化结果。
逐步聚合的目标是通过迭代的方式,逐步增加特征或变量,从而不断提升模型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用的逐步聚合方法,并详细讨论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逐步前向选择逐步前向选择(Forward Stepwise Selection)是一种逐步聚合的方法,通过逐步添加变量来构建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一个空模型;2.遍历所有可选变量,每次选择一个能够使模型性能最大化的变量;3.将该变量添加到模型中;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逐步前向选择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量较小。
然而,它仅仅考虑了当前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可能忽略了其他变量的重要性。
逐步后向选择逐步后向选择(Backward Stepwise Selection)是逐步聚合的另一种方法,与逐步前向选择相反。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一个包含所有变量的模型;2.遍历所有可选变量,每次选择一个能够使模型性能最小化的变量,即对模型贡献最小的变量;3.将该变量从模型中剔除;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逐步后向选择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所有变量对模型的影响,可以排除掉对模型贡献较小的变量。
然而,它需要计算多个模型,并且计算量较大。
逐步混合选择逐步混合选择(Hybrid Stepwise Selection)是逐步前向选择和逐步后向选择的混合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一个空模型;2.遍历所有可选变量,每次选择一个能够使模型性能最大化的变量;3.将该变量添加到模型中;4.检查模型中的每个变量,如果发现有某个变量对模型性能影响较小,则剔除该变量;5.重复步骤2、3和4,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逐步混合选择的优点是综合了逐步前向选择和逐步后向选择的优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算量。
然而,它需要进行多次迭代,可能消耗较长的时间。
逐步递归选择逐步递归选择(Recursive Stepwise Selection)是一种迭代的逐步聚合方法,用于改进模型的预测性能。
四川2022年8月自考02140《信息咨询》真题四川2022年8月自考02140《信息咨询》真题1.(单选题,1 分)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的时代标志属性是()A、通用性B、开放性C、智能性D、娱乐性2.(单选题,1 分)不属于技术保护方式的是()A、物理措施B、访问控制C、管理保护D、数据加密3.(单选题,1 分)下面对软件测试的目标描述错误的是()A、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的过程B、好的测试方案是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错误的方案C、成功的实测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错误的测试D、完美的测试案例是没有发现被测系统存在错误的案例4.(单选题,1 分)按软件人员在应用软件开发中的分工,可以分为()A、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程序员B、高级程序员、程序员、系统工程师C、系统分析员、系统工程师、程序员D、系统分析员、系统工程师、高级程序员5.(单选题,1 分)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中用例的表示方法是()A、用圆表示B、用椭圆表示C、用矩形表示D、用菱形表示6.(单选题,1 分)在IDEFO方法中活动图的节点表示方法是()A、数字1开头B、数字0开头C、字母A开头D、字母S开头7.(单选题,1 分)在面向对象的逻辑建模方法中采用的模型是()A、动态模型B、抽象模型D、构建模型8.(单选题,1 分)不是数据模型的是()A、实体-关系模型B、数据抽象模型C、对象模型D、逻辑模型9.(单选题,1 分)战略数据规划法的提出者是()A、詹姆斯·马丁B、诺兰C、Michael HammerD、K.Nyguard10.(单选题,1 分)企业流程再造法的核心是()A、流程和再造B、作业过程C、业务流程D、客户服务流程11.(单选题,1 分)由B.owman、G.D.Davis等人提出的信息系统规划模型是()B、三阶段模型C、瀑布模型D、原型模型12.(单选题,1 分)诺兰模型在1973年被首次提出时确定信息系统生长的阶段数为()A、七个阶段B、六个阶段C、五个阶段D、四个阶段13.(单选题,1 分)自始自终强调用户参与的系统开发方法是()A、原型法B、面向对象方法C、敏捷开发方法D、生命周期法14.(单选题,1 分)把企业各功能部门无缝整合起来为企业各层次提供决策支持的系统是()A、ERPB、CRMC、DSSD、MIS15.(单选题,1 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A、CAMB、CADC、CAED、CIS16.(名词解释题,3 分)系统集成17.(名词解释题,3 分)模型18.(名词解释题,3 分)对象19.(名词解释题,3 分)模块化20.(名词解释题,3 分)信息系统工程21.(判断题,4 分)信息系统维护是系统生存周期的第一个阶段。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实验与探究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答案:C解析:转换物镜时应手握转换器缓慢转动,A项错误。
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也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但不如细胞液有颜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效果明显,B项错误。
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C项正确。
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细胞质处于流动状态,只能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无法准确地对叶绿体数量进行计数,D项错误。
2.(2017理综)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答案:B解析:盐酸能使洋葱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使小鼠骨髓细胞相互分离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A项错误。
观察装片时都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观察,B 项正确。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C项错误。
只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才会出现细胞板,D项错误。
3.下列操作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的是(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B.标志重捕法:标记物易脱落C.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不认识的动物不计数D.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答案:C解析:在个体密集区取样,估测的种群密度值会偏大;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会使结果偏大;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会使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大。
4.(2019某某十二重点中学二模)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及对应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位素标记法: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B.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探究酶的最适温度C.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D.假说—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发现答案:A解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没有用到该方法,A项错误。
建构模型法——生物高效解题新策略摘要:新课改中已经明确指出:建构模型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要求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例题实解,渗透建构模型法在提高生物解题效率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建构模型高效解题新策略
引言:目前, 新课标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列为重要内容,而亮点之一在于是许多生物学的概念、原理、过程都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来展示并解决生物学问题。
新课标始终强调学生不仅仅应该掌握科学知识,更应该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对所有学生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
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教材中介绍了很多,模型建构的方法是教材中首次提出但极为重要的一种理性思维方法。
正如新课标所指出“要领悟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模型建构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对解决生物学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模型建构法就是把研究对象( 原型) 的
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去再现原型的各种
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的一种科学方法。
模
型和原型的关系如右示意图:
教材中介绍了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三种类型(如表1).
生物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生命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以及生物体的结构,自
然界生物种类繁多、运动错综复杂,几乎每个具体的问题都要涉及到许多因素。
通过建构模型能够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舍弃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使生命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纯化和理想化,构建模型过程能帮助学生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形象化。
运用建构模型法来分析研究对象的组成因素,各因素之问的关系,因素运行的特点,预测评价等,大大提高了生物问题的解决效率,而当学生掌握了模型建构的方法,也就掌握了一种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这正是新课标的改革方向所在。
因此,在生物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适当利用模型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建构实物模型突破抽象难题
示例1: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02从外界进人该细胞参与反应,需要通过层生物膜?()
A. 4
B. 5
C. 7
D. 11。
二建构概念模型描述内在关系肺泡处的
毛细血管
红细胞
组织细胞
示例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解题策略:①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②根据破坏前的实验过程与结果我们可建构简单的概念模型:发现反射弧有:
左后肢感受器→左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左后肢效应器
传出神经→右后肢效应器
右后肢感受器→右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右后肢效应器
传出神经→左后肢效应器
③根据概念模型分析破坏后的实验现象,若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破坏缩腿两条反射弧的共同部分,应为感受器,传入神经或者神经中枢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若刺激右后肢,左后肢都不收缩,右后肢能收缩。
说明所破坏的是两条反射弧的非共同部分,应为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因此答案选C。
方法小结:本题在解决生物问题时概据题设条件,将抽象的生物学信息转换重组,用文字、符号描述认识对象的组成和相互关系,便于直观地观察、比较和分析,让抽象的思维有所依托,有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
三建构数学模型揭示问题本质
示例3:一对夫妻,其后代若:仅考虑甲病, 得病几率为a,仅考虑乙病, 得病几率为b, 则该对夫妻生出仅患一种病孩子的几率可表示为
解题策略:建构数学模型如右:
示例4: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
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表明鼠
通过建构数学模型,很明显我们可以得出其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答案选
解题策略:初看本题为较难题,比较抽象,解题时通过建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建立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和DNA数目规律变化的模型直观分析出答案应为A。
方法总结:总之建构模型法作为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它能抛开事物次要的非本质部分,将主要因素,相互关系,过程,状态等以直观的形式呈现,降低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难度,其中蕴涵着很高的认知价值,掌握了模型方法不仅能更透彻的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将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从具体向抽象过渡,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
学生一旦将模型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图式,就能获得认知水平的跃进,解决生物学难题甚至其他更多问题都将变得更高效更容易。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28~215
[2]邢红军.1997.论科学教育中的模型方法教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