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试题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一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B. 应届(yīng)C. 惩罚(chéng)D. 载重(zà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知识。
B. 他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C. 春天的公园里,鲜花盛开,风景如画。
D.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完全确定。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B. 小猫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
C. 老师严肃地批评了我们。
D. 她高兴地接受了礼物。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的成绩令人叹为观止。
B. 这篇文章的结尾真是画龙点睛。
C. 他总是夸夸其谈,不干实事。
D. 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得格外鲜艳。
B. 他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D. 她的笑容很甜美。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样。
C. 他总是勤奋工作,从不偷懒。
D. 这个地区的物产非常丰富。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 他喜欢在海边散步。
B. 我喜欢在图书馆阅读。
C. 他喜欢在花园里画画。
D. 我喜欢在公园里跑步。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
B. 他的脸色看起来很苍白。
C. 这个苹果看起来很新鲜。
D. 这个计划看起来很完美。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教室。
B. 这本书的第一版是在五年前出版的。
C. 他是第一个完成作业的学生。
D. 这是第一个到达终点的选手。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进一步研究。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届(yīng)迸溅(bèng)应接不暇(yìng)B. 称职(chèng)称心(chèn)相称(chèng)C. 着陆(zhuó)着数(zháo)着火(zháo)D. 载重(zài)载歌载舞(zài)千载难逢(zǎ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B.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C. 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真是德才兼备。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C.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D.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好,还乐于助人。
B. 秋天的果园里,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我们既要学习知识,也要锻炼身体,还要培养品德。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时间吗?C. 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D. 难道我们不珍惜时间吗?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______的诗句。
7.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__位。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______的《春晓》。
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______的诗句。
1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______的诗句。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
《背影》节选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 潺潺(chán)的溪水,清澈见底。
B. 他总是磨磨唧唧(jī),做事一点也不干脆。
C. 这幅画真是惟妙惟肖(xiào),让人叹为观止。
D. 他对这个结果表示疑疑惑惑(huò),不敢相信。
答案:C2. 填入下面句子中空白处最恰当的词语是:尽管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不________,总是坚持到底。
A. 放弃B. 抛弃C. 放弃治疗D. 抛锚答案:A3.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美德。
B.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的火花。
C. 这本书写得非常有趣,吸引了我。
D. 他的演讲很有感染力,让听众们都感动了。
答案:A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7题。
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嫩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
花儿们也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像是给大地穿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新衣。
小鸟们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给这个春天增添了无限活力。
4. 文段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特点?答案:春天的特点是大地生机勃勃,小草嫩绿,花儿五彩斑斓,小鸟欢快歌唱。
5. 作者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答案:作者想要传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春天带来的活力和希望。
6. 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文段中使用了拟人手法,如“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小鸟们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还使用了比喻手法,如“像是给大地穿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新衣”。
7. 如果要你为这段文字配上一幅插图,你会如何构思?答案:我会构思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画中有嫩绿的小草、五彩斑斓的花朵、欢快歌唱的小鸟,以及明媚的阳光。
三、作文请你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我的梦想梦想是人生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
初一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o)B. 倔强(jiàng)C. 迸溅(bèng)D.应接不暇(yīng)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B. 他因为年轻,所以工作能力很强。
C. 他虽然年轻,工作能力很强。
D. 他年轻,工作能力很强。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美女C. 长寿D. 团圆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独在异乡为异客。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床前明月光,________”是其著名的开头。
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
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10.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________》中的名句,描绘了大海的辽阔景象。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 根据节选内容,渔人最初发现桃花林时,他的感受是什么?12. 文中“豁然开朗”一词,描述了渔人进入山洞后的感受,这里的“豁然开朗”具体指的是什么?13. 桃花源中的人与外界的人有什么不同?14. 作者通过这段描写,传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四、作文(共30分)15. 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蹒跚(pán)咫尺(zhǐ)踌躇(chú)B. 镌刻(juān)缄默(jiān)翩跹(xiān)诘难(jié)C. 踌躇(chú)咫尺(zhǐ)缄默(jiān)镌刻(juān)D. 倔强(jué)蹒跚(pán)翩跹(xiān)诘难(ji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人品却很好。
C.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 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因此获得了老师的表扬。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马到成功,从不拖泥带水。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人品却很好。
C. 他总是喜欢唱反调,真是不可理喻。
D. 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从不精益求精。
5. 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B. 《论语》是孔子本人所著。
C.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子贡所著。
D.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颜回所著。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______》。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的《______》中的名句。
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苏轼的《______》。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出自曹操的《______》。
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位老师是我们学校的一颗明星。
B. 昨天我乘公交车去了南山公园。
C. 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很好。
D. 外面下着雨,我们只好取消了郊游计划。
2. 下面哪个词语是错别字?A. 飘扬B. 打躬作揖C. 鬪晕D. 笑逐颜开3. 下列解释中,对成语“七上八下”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形容人感到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B. 形容人因为高兴或紧张而手脚不自然。
C. 形容人因为气愤而动手打架。
D. 形容人迷茫不解,不知所措。
4. 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A. 拟人B. 比喻C. 倒装D. 排比5.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别在水池边摔倒。
B. 他挺忙的,没工夫看那个电影。
C. 我们班有很多好同学。
D.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必须慎重考虑。
二、填空题6. 现在是2022年,再过_____________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
7. 别___________你忘了带上课教材。
8. 他成绩非常好,是一个非常___________的学生。
9. 听到这个消息,小明忍不住___________大笑起来。
10. 这座城市的风景优美,___________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三、解答题11.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什么是“比喻”。
12. 举一个你生活中常见的“比喻”的例子,并解释其意义。
13. 什么是“排比”,用一句话解释。
14. 在阅读时,我们常常需要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
请举一个例子说明如何通过细节推测人物的内心想法。
15. 解读下面这句话:“他眼睛一亮,收起了怀疑的眼神。
”答案:1. B2. C3. A4. D5. C6. 3年7. 别忘记8. 出色9. 大笑10. 吸引11.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事物。
12. 例如,当我们说“他是我生活中的太阳”,这是用阳光明亮的形象来比喻某人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初一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和(hè)倔强(jué)黄晕(yùn)参差不齐(cēn)B. 确凿(záo)收敛(liǎn)脑髓(suǐ)人声鼎沸(dǐng)C. 倜傥(tì)踉跄(liàng)襁褓(qiǎng)拈轻怕重(niān)D. 咫尺(zhǐ)缄默(jiān)迸溅(bèng)风雪载途(zà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经常帮助成绩差的同学。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因此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了。
B.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真是妙笔生花。
C.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D. 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回忆了童年生活。
C.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
D.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旧的)学而不厌(满足)B. 不愤不启(愤怒)不悱不发(启发)C.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不亦君子乎(吗)D.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危险)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7. 《春》中,朱自清描述春雨时写道:“像牛毛,像花针,__________,密密地斜织着。
初一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踉跄(liàng)恣意(zì)蓦然(mò)蹒跚(pán)B. 叱咤(chì)倏忽(shū)蹊跷(qī)缄默(jiān)C. 徜徉(cháng)缱绻(quǎn)旖旎(yǐ)饕餮(tāo)D. 踌躇(chú)恣睢(zì)桀骜(jié)踯躅(zhú)答案:C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栩栩如生惴惴不安罄竹难书B. 风声鹤唳风尘仆仆风声鹤唳风起云涌C.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叱咤风云叱咤风云D. 锲而不舍锲而不舍锲而不舍锲而不舍答案:A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犯了错误,但已经改正了,我们不能对他吹毛求疵。
B. 他虽然犯了错误,但已经改正了,我们不能对他求全责备。
C. 他虽然犯了错误,但已经改正了,我们不能对他求全责备。
D. 他虽然犯了错误,但已经改正了,我们不能对他吹毛求疵。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C. 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D. 这次活动通过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B. 他虽然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C. 他虽然很努力,成绩还是不理想。
D. 虽然他很努力,成绩还是不理想。
答案:D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老师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B. 老师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C. 老师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D. 老师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初一语文相关试题题目及答案初一语文试题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 jiàng)B. 恣意(zì yì)C. 黝黑(yǒu hēi)D. 逶迤(wēi yí)答案:B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B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书籍,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答案:孔子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小河里的水开始解冻,潺潺地流淌着,好像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1. 短文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象?答案:春天2. 短文中,小草和花儿分别做了什么?答案: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花儿竞相开放。
四、作文题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描述你的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你与家乡的故事。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结束语:本次初一语文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练习,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语文知识水平。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作文练习,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祝大家学习进步,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憧憬(chōng jǐng)倔强(jué jiàng)B. 迸发(bèng fā)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踌躇(chóu chú)蹒跚(pán shān)D.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参差不齐(cān chā bù q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B. 我们一定要改正不良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C. 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保持健康。
D.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3-10. (略,类似结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
”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12. 成语“__________”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论枯燥无味,没有新意。
13.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
”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4-15. (略,类似结构)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略)16. 文中“__________”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2分)17. 作者通过哪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3分)18.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略)19. 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
(2分)20. 文章通过哪些情节来展示主人公的性格?(3分)2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分)四、作文(共40分)22.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40分)初一上册语文试题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D2. D 3-10. (略)二、填空题答案11. 天涯共此时 12. 陈词滥调 13. 每逢佳节倍思亲 14-15. (略)三、阅读理解答案(一)课内阅读16. 答案要点:思乡、思念、怀乡等,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初一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瞠目结舌(chēng)B. 揠苗助长(yà)C. 囫囵吞枣(hú) D. 蹑手蹑脚(niè)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左传》C. 《史记》D. 《诗经》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B. 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厌恶之情。
C. 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之情。
D. 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冷漠之情。
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
这句话的含义是()。
A. 没有规矩就无法画出圆形和方形。
B. 没有规矩就无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
C. 没有规矩就无法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
D. 没有规矩就无法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7. “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一天之内就看完了长安的所有花朵。
B. 一天之内就欣赏完了长安的所有美景。
C. 一天之内就体验完了长安的所有繁华。
D. 一天之内就感受到了长安的所有变化。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所有的山都显得小了。
海淀区七年级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07一、基础·运用(共14分)1.A(2分)2.B(2分)3.(1)A(2分)(2)示例:岸上的观众激动万分,为自己心仪的龙舟呐喊助威,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2分)4.③①②⑥或②⑥③①(2分)5.C(2分)6.示例:主题活动让我们了解了端午的历史习俗,理解了端午的人文精神。
(2分。
恰当运用所给词语1分,清楚表达1分)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一)(共7分)7.无案牍之劳形8.濯清涟而不妖9.烟笼寒水月笼沙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7分。
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二)(共6分)12.①神奇秀丽②会当③夸张④锐意变法的政治抱负(4分,每空1分)13.B(2分)(三)(共8分)14.C(2分)15.乙(2分)16.①制字②排版③还字④便(易)(4分。
每空1分)三、名著阅读(共5分)17.示例:在潜水艇遭到围攻时,尼摩船长用给铁栏杆通电的方法击退了土著人。
当时电还没有被大规模使用,电的使用让故事变得神奇,同时体现出船长的聪明、博学,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从中,我体会到科学幻想小说的魅力。
(5分。
概括出具有科幻色彩的情节2分,对故事呈现的作用分析1分,对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1分,语言表达1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共8分)18.A (2分)19.示例:①建设社区食堂②启用暖心车站③开展文体活动(3分。
每空1分)20.序号:乙理由:示例:在老年群体中开展体育活动,应强化健身主调,弱化竞技属性,降低安全风险,而手划船竞速比赛有较强的竞技属性,有一定安全风险,因此不适合面向老年群体开展。
(3分。
序号正确1分,运用信息“强化健身主调,弱化竞技属性”1分,说明手划船竞速比赛有竞技属性或安全风险1分)(二)(共12分)21.示例:①看到雄伟的人类建筑②“我”感到惊惶与恐惧③来到地下洞窟④看到起伏不绝的坟茔(4分。
初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聘谆(zhūn)谆教诲B. 憧(chōng)憬憧(chōng)憬C. 缄(jiān)默缄(qiān)默不语D. 蹒(pán)跚蹒(mán)跚学步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春天的公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真是美不胜收。
B. 由于他刻苦学习,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B.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我们要勤奋学习,要积极思考,要勇于创新。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拂面,花儿笑开了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好得不得了。
B.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勤奋学习吗?B. 他的成绩好得不得了。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勤奋学习?B.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要勤奋学习,要积极思考,要勇于创新。
B.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初一语文的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niàng)倔强(jué)应接不暇(yīng)B. 迸溅(bèng)嶙峋(xún)载歌载舞(zài)C. 恣意(zì)濯洗(zhuó)叱咤风云(chì)D. 缄默(jiān)蹒跚(pán)锲而不舍(qì)答案:C解析:A项中“倔强”应读作“jué”,B项中“载歌载舞”应读作“zài”,D项中“锲而不舍”应读作“qiè”。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经常帮助同学。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做事总是那么认真,从不马虎。
答案:D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虽然……但是……”;C项否定词使用不当,应去掉“不”。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不骄不躁,真是栩栩如生。
B.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真是不屈不挠。
C. 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真是画蛇添足。
D.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是孤芳自赏。
答案:B解析:A项“栩栩如生”用于形容艺术形象逼真,不适用于形容人;C项“画蛇添足”用于形容多此一举,不适用于形容马虎;D项“孤芳自赏”用于形容自命清高,不适用于形容独来独往。
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厌烦)B.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满足)C.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讨厌)D.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厌倦)答案:A解析:B、C、D三项解释均不正确,应为“厌烦”。
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初一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蹒跚(pán)徜徉(cháng)B. 踌躇(chóu)哽咽(yàn)蹉跎(cuō)C. 锲而不舍(qiè)咄咄逼人(duō)踽踽独行(jǔ)D. 惴惴不安(zhuì)踟蹰(chí)咫尺天涯(zh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D.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C.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C.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D.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5. 下列关于成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情。
B. 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无中生有。
C.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冒充内行。
D. 刻舟求剑:比喻做事不切实际,不从实际出发。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学习刻苦,成绩斐然。
(斐然:形容成绩显著)B. 他为人正直,不苟言笑。
(苟:随便)C. 他做事果断,从不拖泥带水。
(拖泥带水:形容做事不干脆)D. 他性格开朗,总是笑容可掬。
(掬:形容笑容满面)7. 下列关于古诗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初一语文的试题及答案初一语文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共8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的―之字应轻读的一个是()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吾欲之南海C、跳往助之D、以我杓油知之2、下面选项中―津字的意思与其它几个不同类的是()A、风烟望五津B、后遂无问津者C、天津D、津津有味3、―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A、诗歌B、音乐C、小说D、散文4、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A、王维B、孟浩然C、李商隐D、王昌龄5、《老人与海》的作者是()A、海明威B、马克·吐温C、杰克·伦敦D、狄更斯6、《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A、柯南道尔B、笛福C、狄更斯D、莎士比亚7、―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原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他的国籍是()A、英国B、法国C、丹麦D、德国8、为广大中学生所喜欢的《花季·雨季》的作者是A、韩寒B、素素C、郁秀D、田晓菲9、一主持人拿起一块木板儿,将另一主持人轻打了一下。
据此我们可以猜出《红楼梦》中的三个人物是()A、门子贾琏袭人B、冯渊板儿袭人C、贾珍板儿袭人D、板儿袭人贾琏10、下列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B、《杜工部集》C、《稼轩长短句》D、《临川先生文集》11、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作者原名()A、金庸B、古龙C、曲波D、查良镛12、―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一对联写的作家是()A、吴敬梓B、蒲松龄C、曹雪芹D、罗贯中13、我国四大发明中,与宗教有关的是()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印刷术14、四大古典名著中,内容较多地描写湖北的一项是()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15、下列流行歌曲的歌词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村里的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小芳》)B、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是最高的山坡。
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和(hè)徜徉(cháng)踌躇(chóu)蹒跚(pán)B. 箴言(zhēn)锲而不舍(qiè)踌躇(chú)应和(hè)C. 箴言(zhēn)锲而不舍(qiè)踌躇(chú)徜徉(táng)D. 应和(yìng)徜徉(cháng)踌躇(chóu)蹒跚(pá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身体依然很健康。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
D.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田野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B.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C. 她的笑容如同阳光一般灿烂。
D. 这些星星闪烁着,好像无数的小眼睛。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大地一片生机。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C. 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奉献。
D. 他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做游戏。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C.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禁止的吗?D. 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吗?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请填写下句:“_______,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7. “_______,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8. “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杜甫《春夜喜雨》)9. “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初一语文试题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迸发(bèng)蹒跚(pán)瞠目结舌(chēng)B. 蹊跷(qī)缜密(zhěn)筵席(yán)C. 踌躇(chóu)缱绻(quǎn)箴言(zhēn)D. 缄默(jiān)剽窃(piāo)翩跹(xi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是一个孤芳自赏的人。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妄自菲薄。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学富五车,真是年轻有为。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老师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B. “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老师问。
C. “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老师问。
D. “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老师问。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讲述了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
C. 《西游记》是元代作家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D. 《三国演义》是宋代作家施耐庵所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
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A. 杜甫的《春望》B. 王勃的《滕王阁序》C. 李白的《将进酒》D. 苏轼的《赤壁赋》7. 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B. 《论语》是孔子本人所著。
C.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 shān)缭绕(liáo rào)迸发(bèng fā)B. 徜徉(cháng yáng)踌躇(chóu chú)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踌躇满志(chóu chú mǎn zhì)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D.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踌躇满志(chóu chú mǎn zhì)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受启发。
B.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完全同意。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
C. 他做事总是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老成持重。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教室里传来了“老师好!”“同学们好!”的问候声。
B.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有空。
”我回答说。
C.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有空。
”我回答说。
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有空。
”我回答说。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经典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B. 明查秋毫C. 明察秋豪D. 明察秋毫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醉翁亭记》D. 《出师表》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陆游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彩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这里的“桃李”比喻的是______。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赠汪伦》。
1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12. 请解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寓意。
13. 请描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14.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表现。
四、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15.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分)(2)“孤帆远影碧空尽”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3分)16.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这段文字出自哪部作品?(2分)(2)“青青子衿”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3分)五、作文题(共30分)17.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初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20分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把答案工整的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2分)有人偏爱原野的静秘,有人独享夜莺的撩亮。
(2)根据语境,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一棵枫树,表皮灰暗而粗犷.(),发着苦涩气息,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锡箔盔甲感慨人声顶沸B、朗润抖擞响晴花枝招展C、澄清静谧吝啬淅淅历历D、铃铛化妆絮叨美不胜收3.下列加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4、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李帅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D.冬天的济南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D、《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意慷慨悲壮著称。
6. 按要求默写。
(9分)(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作者惆怅和恋恋不舍的诗句是:,。
(3)__________________,山岛耸峙。
(曹操《观沧海》)(4)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6)“”,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7)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______ 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5分)(1)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拟写标语】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设计活动】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分)活动一:;活动二:。
(2)【探究材料】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分)①15岁的小明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网吧玩游戏。
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他,王大哥则成了好朋友和崇拜的偶像。
一天,王大哥突然对他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
”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小明手拿木棍,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致其重伤。
②小刘、小彭、小陈都是某校初三学生,也曾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好孩子。
一次外出游玩时,三人结识了社会青年郑某。
郑某通过钱和烟的诱惑,逐渐将他们拉拢成自己的小弟,三人跟随郑某四处游荡,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探究结果:二、阅读与欣赏(45分)(一)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8--11题。
(8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1分)9.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颈联:尾联:。
10、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论语》十二章(节选)完成12—15题(15分)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逾矩()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4、“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分)15、经过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3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18(15分)做梦带来的好处适当做梦对身体也有好处。
第一,解除疲劳,休整身体。
疲劳就是人无论在体力活动或脑力治动以后,能源的耗竭,脑的能源主要是靠血液供给葡萄糖。
体力和脑力活动需要的葡萄糖很多,如果从血液供给的葡萄糖还满足不了它的需要,这个时候它就会动用身体的储备。
利用身体储备的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一种乳酸。
乳酸积累多了,就会让人产生疲劳的感觉。
睡眠就可以解除这种液劳。
睡着了,人的大部分活动停止了,能源消耗也心降低了,为了节能,体温甚至也降低。
人在睡眼的时候,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合成新的蛋白质。
人体所需要的新蛋白质,多半都是在睡觉的时候合成的。
所以睡眠是解除疲劳与休整身体的最佳方式第二,整理信息,带来顿悟。
白天我们经历很多事情,我们的大脑要时时地记录,时时地监控,时时地记录你周国所发生的一切。
不管你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或者仅仅是你眼睛一扫,所有的刺激都会跑到你大脑里面去。
当你睡眠的时候,脑子就会回放,一边回放,一边整理,然后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把它放到脑子不同的功能回路里边。
另外,大脑在夜间还具有学习的功能。
比如说西方很有名的一个奇案,某侦探白天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出来这个案子是怎么发生的。
结果他晚间做梦,梦出来是怎么回事,第二天他按照梦的提示,竟然破了这个案子。
在夜间睡眠当中,梦有时候会带来顿悟,有时候会带来创新,这样的例子历史上不胜枚举。
第三,调节心理,保持平衡。
我们知道,如果前一天晚上做了好梦,第二天就会感到精力充沛,心情很安适。
但如果做了番梦,二天心情就不愉快,会觉得没有睡好,就会心情怎感,烦躁,爱发牌气,做事静不下心来。
可见有时做梦是保持良好心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看,梦的意义就在于达到欲望的满足。
不管你是高尚的人,还是微的人,在我们心灵的深层,都收藏了太多太多愿意、能够说出口,或不愿意、不能说出口的欲望。
这些几乎无穷无尽的欲望中,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即时满足或根本不能满足。
现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得满足的欲望,却可以在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调节心理平衡。
16.从全篇来看,本文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17.简要回答开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分)18.有人说,文中画线句子并非做梦的好处,而是做梦的“坏处”,与本文说明的内容不一致,可以删去,你是怎样认识的,谈谈你的见解。
(3分)(四)阅读《手心里的文字》完成19-22题(14)⑴这是一场教育学考试,是一场事关老师们切身利益的考试,因为只有拿到考试合格证,才有资格参加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定。
⑵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女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左顾右盼一阵后,开始慌乱地看着我,又捋起袖子看了看表。
⑶看上去,她是要有所行动了!⑷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怎么能自己考试作弊呢?我最看不起这样的老师了。
⑸果然不出我所料,她东张西望一阵后,紧张的伸开了自己的左手。
⑹我几大步跨到了中年女人面前,威严地朝她伸出手,示意她把手心里的“字条”给我。
⑺女人慌乱而茫然地看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像一只被猛兽突然捉住的小羊羔。
我心里闪过一丝同情,可片刻即逝——对待这样的老师,必须坚持正义。
⑻女人没给我“字条”,只是重新攥紧了手掌,无辜地看着我。
我突然讨厌起她的装模作样来,于是再次骨之地伸出手,示意她快点“缴械”。
女人依旧一副与她无关的表情,没理睬我,又开始埋头答题。
⑼我感觉到自己收到了挑衅,终于怒火中烧。
女人见我真生气了,顺从地摊开了她的左手掌。
⑽我终于看清了那些文字。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是泪水——感动的泪水顺颊而下。
⑾那些文字是这样的:给张哥买胃药,两盒;给苏成带英语磁带;10点30分,李乐开始手术,我必须赶到;12点给刘民的父亲打电话,汇报他的学习情况。
⑿我没能看下去,只哽咽着附在她耳边轻声说:老师,对不起,您慢慢考,打扰了!女人朝我笑笑,那笑里满是疲惫,却又满是温暖。
⒀10月20分,女人提前交卷了,因为10点30分,他的学生要手术了。
19.阅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分)20.文章第一段强调这场考试的重要性有什么作用?(2分)21.小说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请在括号里写上合适的词语。
(3分)()——同情——()——生气——( )22.第(12)段画线句子中“疲惫”和“温暖”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23、文中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4分)三、写作与表达(40分)24、请以“那一次,我为自己点等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 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物,富有真情实感。
②不要套写,不得抄袭。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1、(1).谧、嘹(2). guǎng zhù2. D 3. A 4. A 5、C6.(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水何澹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