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脉冲 第四章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29
5.6 (3)一.概述 (3)1.飞秒激光脉冲的特性 (3)2.飞秒脉冲的传输 (5)3.光束空间传输 (6)4.脉冲传输的数值模拟 (6)5.时空效应 (9)5.1自相位调制 (10)5.2相位调制对有限光束的影响——自聚焦 (11)二.飞秒光学 (13)1.简介 (13)2.色散元件 (13)2.1 膜层色散 (13)2.2 材料体色散 (13)2.3 角色散元件 (14)3.群速度色散的补偿及控制 (14)4.聚焦元件 (16)4.1 透镜的色差 (16)4.2 脉冲畸变与PTD效应 (16)三.飞秒激光器 (18)1.锁模简介 (18)2.克尔透镜锁模 (18)3.飞秒激光振荡器 (20)4.光纤孤子激光器 (21)四.飞秒脉冲的放大与压缩 (23)1.简介 (23)2.飞秒脉冲放大的困难 (25)3.啁啾脉冲放大技术 (26)4.CP A放大器的设计 (27)4.1 CP A激光系统的工作脉宽 (27)4.2 高增益的前置放大器 (27)4.3 装置的色散控制 (28)4.4 设计多程CP A放大器的理论模型 (31)五.脉冲整形 (34)1.脉冲整形 (34)2.飞秒光脉冲整形的物理基础 (34)(1)线性滤波 (34)(2)脉冲整形装置 (35)(3)脉冲整形的控制 (38)3.几种典型的空间光调制器 (39)(1)可编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 SLM) (39)A.电寻址方式 (39)B.光寻址方式 (40)(2)声光调制器 (41)(3)变形镜 (41)4.脉冲压缩 (42)2.1 波导介质中的SPM (42)2.2 级联非线性压缩脉冲 (43)六.脉冲时间诊断技术 (45)1.强度相关 (45)(1) 多次平均测量 (45)(2) 单次工作方式 (47)(3) 三次相关法 (48)2.干涉相关 (49)3.脉冲振幅与位相的重建 (50)七.大口径高功率激光装置 (53)1.高能量的PW钛宝石/钕玻璃混合系统 (55)2.关键技术问题 (56)2.1 高阶色散 (57)2.2 光谱窄化和漂移引起的光谱畸变 (57)2.3 非线性自位相调制SPM (58)2.4 自发辐射放大ASE (58)3.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OPCPA) (58)3.1 大口径高能钕玻璃泵浦的OPCPA 系统 (62)3.2 小口径低能量高重复率OPCPA 系统 (63)4.展望 (64)4.1 峰值功率的理论极限 (64)4.2 光学元件的限制 (65)4.3 非线性B积分的限制 (65)5.6一. 概述1. 飞秒激光脉冲的特性飞秒(15110fs s −=)激光最早出现于70年代初。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超短脉冲单发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法测量技术研究姚尧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3月国内图书分类号:O437工学硕士学位论文超短脉冲单发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法测量技术研究硕士研究生:姚尧导师:黄金哲申请学位级别:工学硕士学科、专业:光学工程所在单位:应用科学学院答辩日期:2012年3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Classified Index:O437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Research on ultrashort pulsemeasurement with GRENOUILLECandidate:Yao YaoSupervisor:Huang Jin Jer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Speciality:Optical EngineeringDate of Oral Examination:March, 2012University:Harbi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超短脉冲单发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法测量技术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超短脉冲单发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法测量技术研究》系本人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哈尔滨理工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它单位的名义发表。
本人完全了解哈尔滨理工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提交论文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光通信波段超短光脉冲产生技术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物理电子学指导教师:***20030501摘要摘要开发光纤传输信息容量的潜力,提高光纤的利用率,一直是光通信技术研究的主题。
40Gb/s系统的实验成功,使提高单信道速率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加以P.Z码传输技术的潜在优势和实用化趋势,对系统发送与接收模块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主要围绕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源技术,对主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电吸收调制技术、光脉冲压缩、超连续光谱产生技术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具体的研究工作成果如下:一、主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1.分析了色散非平衡光纤环形镜(DI-NOLM)的非线性开关特性及入射脉冲功率、脉宽对透射率和透射脉冲形状的影响;2.对DI.NOLM用于光纤锁模激光器的工作状态进行了分析,首次对采用DI.NOLM的锁模光纤激光器进行了实验,实现了主被动锁模运转。
发现,当DI-NOLM偏置在加成脉冲锁模(APM)状态时,主被动锁模输出脉冲明显窄化,得到了10GHz、5.45ps的脉冲序列,但不易稳定:而当DI-NOLM偏置在加成脉冲限制锁模(APL)状态时,DI-NOLM的非线性损耗特性能够有效的降低锁模脉冲的幅值起伏。
二、皮秒脉冲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ML)1.从电吸收调制器的数学模型出发,分析了反向偏置电压和调制指数对于脉冲的脉宽和消光比的影响,分析了EML产生啁啾的原因及驱动条件影响,综合脉冲时域及频域两个方面因素,对驱动参数进行了优化。
2.对电吸收调制激光器产生光脉冲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分析,得到了21.4ps的光脉冲;并与铌酸锂调制器产生的光脉冲进行了比较。
3.研制了一台电吸收调制激光器驱动电源,工作安全、稳定,温控精度达到了±0.03℃。
三、光脉冲压缩1.通过数值计算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模拟了光脉冲在DSF+SMF全光纤啁啾一色教脉冲压缩器中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光纤长度、输入脉冲功率、损耗及三阶色散等因素对压缩质量的影响,为优化设计DSF+SMF啁啾一色散脉冲压缩器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