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分析_赵可
- 格式:pdf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7
中国主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本文将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特征1、时间持续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展现出时间持续性,呈现出逐年逐月逐日逐时持续不断的趋势。
2、空间集中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呈现出空间集中性,大部分扩张发生在城市中心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而城市远郊地区的扩张较少。
3、规划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呈现出规划性,大部分城市的建设用地扩张都经过了详细规划,并且有一定的发展计划。
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1、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越来越多地聚居在城市,导致城市的用地需求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也相应增加。
2、城市扩大化城市扩大化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市扩大化会导致城市边缘地带的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
3、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之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三、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1、耕地资源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和远郊地区,将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3、交通拥堵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也会导致交通拥堵,这是因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意味着相应的交通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四、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解决方法1、加强规划意识强化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意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开发。
2、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加强土地集约利用,通过改进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3、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的环境保护,合理设置生态绿地和水系,保护城市的环境。
4、推进城市更新推进城市更新,通过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既可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又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五、结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但扩张所带来的影响也不能被忽视。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作者:王世忠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08期摘要:研究目的:研究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
研究方法:基于改进C-D生产函数修正的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方法。
研究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总人口每增加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211 0%,城市化率每提高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54 2%,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提高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25 5%;货币资本投入每增加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15 7%。
研究结论:(1)人口增长是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最主要驱动力。
(2)城市化是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驱动力,城市化率的提高并没有导致建设用地总量的减少。
(3)社会富裕水平和建设用地总面积之间不存在环境Kuznets曲线。
(4)货币资本和建设用地之间的替代关系不明显,技术进步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关键词:建设用地;改进C-D生产函数;改进STIRPAT模型;岭回归;驱动力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01-06Abstract: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riving forces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improved C-D production function、improved STIRPAT model and ridge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construction land and populat ion、GDP、urbanization rate、capital input、labor input、technical progress、social affluence level during the period 1985 to 2008.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other conditions are the same,each increase of 1%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0.2110%,each increase of 1% of the urbanization rate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0.054 2%,each increase of 1% of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0.025 5%,each increase of 1% of the monetary capital input,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0.015 7%.It is concluded that:(1)Population growth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2)Urbanization rate is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Although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 intensive and economical utilization level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rural,the rise in percentage of population residing in urban areas does not lead to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of construction land.(3)There is no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between construction land and social affluence level,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cial wealth,the construction land demand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4)There is no obvious 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y capital and construction land.The role of technical progress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is performing far under capacity,and the speed of technical improvement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one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land intensive use level.Key words:Construction land;Improved C-D production function;Improved STIRPAT model;Ridge regression;Driving forces建设用地是承载人类非农经济生产活动的主要基础,同时也是二三产业经济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我国城市空间扩张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何雄;王神坤
【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5)4
【摘要】利用2001-2013年共13年的DMSP/OLS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动态变化,分析我国城市空间扩张的时空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SLM和SEM)研究分析城市空间扩张的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城市空间扩张总体上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但其扩张速率和年增长面积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产生波动;(2)我国城市空间扩张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较强的正向空间依赖关系,总体空间差异逐渐减小;(3)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交通通达性、产业结构优化、人口规模扩大及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了城市空间扩张水平。
【总页数】12页(P72-83)
【作者】何雄;王神坤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9.9;F291
【相关文献】
1.南京市城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2.吉林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3.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迅速扩张型城市空间演化时空特征及驱
动力机制——以合肥市为例4.哈长—辽中南城市群扩张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5.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乌鲁木齐城市扩张特征与时空驱动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用地需求日益增长,城市用地扩张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本篇论文旨在研究中国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分析不同城市类型、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提出促进城市用地合理扩张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城市类型;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一、前言城市用地扩张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城市形态等方面的重要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用地需求日益增长,对城市用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研究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对于促进城市用地合理利用和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城市用地扩张的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中国城市用地扩张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张。
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城市用地规模从69.61万平方公里扩张到了139.03万平方公里,近乎翻倍增长。
2. 城市用地扩张速度逐渐减缓。
2000年-2003年城市用地增加速度明显,2013年以后增速明显放缓,说明中国城市用地扩张已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3. 城市用地扩张集聚性较强。
从云南、贵州、湖南等西南地区到辽宁、山东、河南等东北、西北、中南地区,全国主要城市用地增长都呈现出中心集聚特点。
三、中国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1. 城市类型对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有影响一线城市:由于地缘位置、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一线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主要体现在城市扩容和优化空间布局,强调空间结构变化的演进和生态保护。
二线城市:相比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用地扩张更多地受到产业转移、经济转型和城市更新等因素的驱动,既有拉动城市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有外部的中心辐射和战略投资的共同作用。
三、四线城市:在不断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和建立产业体系的过程中,三、四线城市的用地扩张主要受到新兴产业、人口增长、城市更新等因素的驱动,重点关注新城的建设和城市形态的优化。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路径分析——来自省级面板数据
的证据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
2017年,中国建设用地总量达到了22.7亿亩,其中仅住宅用地就占60%以上。
同时,扩张路径也不断发生变化,从简单的粗放扩张,到规划用地占用、
非规划用地占用、工业用地转型等多种形式。
因此,研究中国建设用地
的扩张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收集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路径,
探究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建设用地规划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1. 收集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
2. 基于统计分析和模型,分析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路径及其影响因素。
3. 提出政策建议,为科学制定建设用地规划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
元回归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统计方法,探究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路径
及其影响因素。
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可以深入分析中国建设用地的扩张路径及其影响因素,
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建设用地,扩张路径,影响因素,省级面板数据。
中印大中型城市扩展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力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印两国作为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均居全球领先的国家,其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发展。
其中,两国的大中型城市扩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中印两国大中型城市的扩展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力仍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对两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通过比较中印两国大中型城市扩展的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两国城市化进程的异同之处,为两国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中印两国大中型城市扩展的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力差异,为理解和分析两国城市化进程的异同提供基础研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比较中印两国大中型城市的扩展时空动态特征,包括城市扩展速度、城市用地扩展趋势、城市内部合理布局等方面,探究其差异和共性。
(2)比较中印两国大中型城市扩展的驱动力,包括政府规划、人口流动、经济增长等方面,找出两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异同点。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1)定量分析:通过收集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比较和评估中印两国大中型城市的扩展时空动态特征。
(2)案例分析:选取中印两国的典型大中型城市进行比较,探究两国城市化进程的驱动力,并分析其异同点。
四、资料来源本研究主要资料来源包括:(1)中印两国相关政策文件和规划材料。
(2)中印两国统计年鉴和其他官方数据。
(3)中印两国大中型城市的空间数据和地理信息。
(4)相关学术研究和文献。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分析中印两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包括:(1)为中印两国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寻求可行的城市发展路径。
(2)促进中印两国城市发展的交流和合作,为两国谋求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3)为亚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析研究一、前言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土地利用也在不断变化,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时空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城市扩张型变化:城市向外扩张,新的城市用地得到开发,并逐渐形成新的城市区域。
2. 内部重组型变化:城市内部不断重组,老旧城区得到改造,新的建筑用地得到开发并投入使用。
3. 内部调整型变化:城市内部的空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城市功能的调整得到改善。
三、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各种类型、比例、分布情况等。
这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土地利用扩张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扩张通常体现为城市的向外扩张。
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扩张情况,可以了解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为城市规划和控制城市扩张提供数据支持。
3. 土地利用调整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调整是对城市功能和资源的优化,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调整情况可以了解城市功能的调整、资源的优化情况等,为城市规划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
四、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变化分析: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历史变化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历史数据支持。
2. 现状变化分析: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分布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依据。
3. 未来趋势分析:对城市土地利用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城市土地利用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
五、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对城市经济产生影响,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影响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不仅出现了城市扩张、农田减少的现象,还涉及到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修复、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等问题。
本文将从时空特征和驱动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现状与趋势。
时空特征是指土地利用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从时间上看,中国土地利用的变化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农业是主导经济的重要部门,农田占据了大部分土地面积。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导致农田面积的减少。
同时,自然保护区和造林工程的推进也使得森林、湿地等生态用地面积有所增加。
从空间上看,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早,城市化程度较高,土地利用变化较大。
而西部地区由于资源丰富,土地利用压力较小,变化较为缓慢。
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背后的驱动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经济、政策、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首先,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之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农田的减少也是城市扩张必然带来的结果。
其次,政策因素也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限制农村建设用地、鼓励土地整理和耕地保护等政策措施,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社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利用变化。
人口的增加和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城市化进程势在必行,这也促使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
此外,环境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
土地退化、生态灾害等环境问题,催生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工程建设的需求,从而改变了土地利用状况。
总的来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体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中国近2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驱动机制与情景模拟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用地扩展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
城市用地扩展既提供了更多的居住和工作机会,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驱动机制进行研究,以及对其未来的情景模拟,对于制定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中国近2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驱动机制和情景模拟,以期对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和数据,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中国近2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和驱动机制。
此外,本研究还将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利用情景模拟方法进行未来城市用地扩展的情景模拟,以预测城市用地扩展的趋势和影响。
4.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本研究将对中国近2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驱动机制和情景模拟进行全面、细致的探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城市用地扩展的现状和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同时,本研究将采用情景模拟方法进行未来的预测,为政府制定长远的城市规划提供支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5. 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获得以下研究成果:(1)探究中国近2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驱动机制和趋势。
(2)利用情景模拟方法对未来城市用地扩展进行预测和分析。
(3)为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4)为政府制定长远的城市规划提供支持。
6. 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的进度计划如下:(1)文献和数据收集:2个月。
(2)数据整理和处理:1个月。
(3)时空特征和驱动机制分析:2个月。
(4)情景模拟分析:3个月。
(5)论文撰写和修改:2个月。
7. 参考文献(1)唐文斌, 郭仁华. 中国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 地理科学, 2015, 35(1): 38-45.(2)邓媛萍, 程佳, 许丽. 中国城市用地扩展研究述评[J]. 地理研究, 2013, 32(3): 504-515.(3)张仁义, 王玉玲. 近30年来中国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探析[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3, 23(1): 11-17.。
1949-2005年中国大城市空间扩张与用地结构转化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1949-2005年中国大城市空间扩张与用地结构转化研究研究背景:中国在20世纪中叶开始进入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空间也随之扩张。
然而,城市空间扩张和用地结构的不断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也成为了当前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研究城市空间扩张和用地结构的历史演变和影响因素,对于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1949-2005年间中国10个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天津、南京、杭州)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手段,探究这些城市的空间扩张和用地结构转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机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10个城市的历史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进行概述和分析,包括城市规模、人口增长、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2)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10个城市的空间扩张过程进行空间分析,确定城市空间扩张的时空特征和趋势;(3)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对10个城市的用地结构进行统计和分析,阐明不同时期用地类型的变化特征和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4)分析城市空间扩张和用地结构转化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包括政府规划政策、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和外部环境等方面;(5)探究城市空间扩张和用地结构转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6)结合10个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城市空间扩张和用地结构转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建议。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949-2005年中国10个大城市空间扩张和用地结构转化的历史演变和机制分析,为当前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城市空间扩张和用地结构转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促进城市化进程的调整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建设用地扩展时空变化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摘要: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西安市作为西北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展尤为明显。
通过西安市2009-2021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分析建设用地时空动态演变过程、客观分析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张特点,有助于研判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明确未来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方向,探讨城市未来空间结构和形态演变,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安市;建设用地;时空变化1 建设用地扩展时空变化研究方法1.1研究方法1.1.1 建设用地扩展时间变化分析建设用地扩展的时间变化主要通过扩展速率与扩展强度进行表示,二者都是定量表示一定时间段内土地数量变化程度,速率反映建设用地扩展速度和趋势[1],扩展强度表示建设用地扩展程度和快慢[2]。
扩展速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的年均速度。
速率越大,建设用地面积扩展越迅速,其数学表达式为:(1)式中,为建设用地面积扩展速率;为时间段内末期建设用地面积;为时间段内初期建设用地面积;为时间段长度。
扩展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增长的建设用地与空间总面积的百分比,依据扩展强度能清晰反映扩展趋势,是一种动态表现,其数学表达式为:(2)式中,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分别为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为研究时段长,当时段设定为年时,的值就是该研究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率。
根据建设用地扩展强度将城市扩展划分成6种类型,包括高速扩展(扩展强度>5%),快速扩展(扩展强度在3%-5%之间),中速扩展(扩展强度在2%-3%之间),低速扩展(扩展速度在1%-2%之间),缓慢扩展(扩展速度在0-1%之间),以及无扩展(扩展强度为0)。
1.1.2 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变化分析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基础上,运用扩展方位分析法与重心转移分析,揭示区域内不同时间段建设用地分布情况与扩展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