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曲线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889.00 KB
- 文档页数:7
学霸君专属笔记——植物生命活动调节1.胚芽鞘生长状况分析1.1有关“胚芽鞘”的结论胚芽鞘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生长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限胚芽鞘结构中)生长素产生是否需要光:否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1.2胚芽鞘生长状况的判断方法(1)生长素的有无:有尖端可提供生长素;无尖端时放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也可提供生长素(2)尖端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单侧光、离心力、插入云母片等均可以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生长素多的一侧生长较快(对胚芽鞘而言)(3)生长素是否可以运输到尖端以下的部位:云母片、玻璃片可阻隔生长素的运输;琼脂片不阻隔其运输1.3不同处理下的胚芽鞘的弯曲状况:2.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曲线解读2.1图1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不同,表现为两重性:(1)a、e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e点之前的浓度均为“低”浓度),c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效果最好。
(2)c~e段(不含e点)——仍为“促进”浓度,只是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3)e~f段(不含e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此时为高浓度)(4)b、d两点——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2.2图2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所起作用的关系曲线(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所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所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如生长素的浓度为10-6mol/L 时,对根、芽、茎的作用分别是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
(3)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2.3图3表示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除草剂的作用原理)3.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3.1顶端优势产生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离顶芽越近的侧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受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生长素的两重性剖析作者:闵钊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47期在課本教材上关于生长素的两重性这样简单描述: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很多时候会进行具体讲解: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但是学生对同一个器官的时候比较好理解,在曲线图上也可以清晰的进行辨认,但是对于不同器官的曲线坐标图是,容易混淆。
我们先从最低层次来进行分析,对于同一个器官,比如说根部,生长素浓度及作用曲线如下图:AB段:一段单调增、BC段:一段单调减。
CD段:一段单调减,但是我们不能这样来文字书写,应该用生物学的术语来进行解释:AB段: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于该部位的促进作用在增强。
BC段: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于该部位的促进作用在减弱。
CD段: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于该部位的抑制作用在增强那么,这样描述起来就有两个关键点不容忽视:B点:该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该部位的最适浓度。
C点:该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该部位的无效应浓度。
每一个生长素的浓度与作用曲线来说,总体趋势都是一样的,只是最适浓度和无效应浓度不同,所以植物的不同器官或不同的植物,他们的曲线有所不同。
比如根、芽、茎的曲线如下图:总体趋势是一样的,只是对应的最适浓度和无效应浓度有所不同,比如根的最适浓度是B,浓度为10-10mol/L,芽的最适浓度是B‘,浓度为10-8mol/L,茎的最适浓度是B“,浓度为10-4mol/L。
所以生长素的两重性可以表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但是浓度高低的分界应该是无效应浓度,小于无效应浓度就是低浓度,大于无效应浓度就是高浓度。
这样解释更加清晰明了,也可以说明后面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比如:①使用生长素可以祛除单子叶田间的双子叶杂草,那么这个生长素的使用浓度范围必然在双子叶的无效应浓度和单子叶的无效应浓度之间才可以。
②解释顶端优势现象,就是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无效应浓度,侧芽积累的生长素已经高于无效应浓度。
母题10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母题来源一】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II卷)【母题原题】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断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
据此回答问题。
(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
(2)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原因是________。
【母题来源二】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母题原题】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命题意图】通过“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生长素的运输”的实验,掌握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命题规律】以表格数据、曲线、柱形图等形式呈现实验结果,让考生运用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分析。
【得分要点】1.生长素发现实验的结论归纳(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发挥作用部位(靶细胞)——尖端下面的一段。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生长素作用——促进伸长生长。
(5)胚芽鞘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2.胚芽鞘向光性的原理3.研究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经典实验是所谓的“供体—受体琼脂块”方法,现利用如图处理方法做实验。
4.与生长素运输方向、运输方式及影响因素有关的四个易错点(1)重力、光照等因素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但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无关。
(2)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分布不均匀的因素有:单侧光、重力、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的位置,以及用云母片等材料阻断胚芽鞘一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等。
《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知识整理】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特点:1、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二)举例——顶端优势: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停止。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过高,发育受到抑制。
3、解除:摘除顶芽。
(三)生长素类似物及应用1、概念:具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2、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的生根等。
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一)分析下图理解两重性1、从甲图可读到以下信息(1)生长素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
(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
(3)曲线在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A′、B′、C′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从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
3、从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1)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增强,而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减弱。
(2)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M(向光一侧慢于背光一侧)。
(3)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示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
(二)两重性举例:1、顶端优势(1)产生原因的实验探究: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随机均分为3组(A、B、C)A组自然生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