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地面气候及地震烈度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2
克拉玛依1971-2008年雷暴、闪电气候特征分析王继新;余小玲【摘要】利用克拉玛依气象站197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克拉玛依雷暴、闪电的年际、季节和日变化气候特征.总结了雷暴出现的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38a克拉玛依雷暴日年平均26.2d,闪电日年平均22.2d.20世纪70年代至今克拉玛依雷暴、闪电日均呈持续递减趋势.雷暴每天较集中出现的时间为13:00-21:00,持续时间以0.5h以内的短时性雷暴为主.【期刊名称】《沙漠与绿洲气象》【年(卷),期】2010(004)001【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克拉玛依;雷暴;闪电;气候特征【作者】王继新;余小玲【作者单位】克拉玛依市气象局,新疆,克拉玛依834000;克拉玛依市气象局,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6克拉玛依是北疆主要的石油探区,也是主要石油生产基地。
石油生产、储运设施和储运作业,大多在露天进行,油气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遇雷电极易产生燃烧和爆炸[1],所以防范雷电对石油生产的危害一直是石油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
同时,雷电也是目前公认的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天气现象。
雷暴、闪电是克拉玛依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
本文利用克拉玛依气象站38 a的观测资料,对克拉玛依雷暴、闪电的气候特征做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
通过系统地揭示克拉玛依雷暴及闪电的气候特征,为更好地服务石油生产和地方经济提供科学依据。
选取克拉玛依气象站1971—2008年地面观测记录的雷暴和闪电资料,以20点为日界,24 h内记录雷暴、闪电的记为一个雷暴日和闪电日。
雷暴持续时间为一次雷暴的起止记录时间,方位以记录中出现的方位分类统计。
春、夏、秋、冬四季划分为3—5月、6—8月、9—11月、12月—次年2月。
2.1 雷暴、闪电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表1给出克拉玛依市1971—2008年雷暴日、闪电日的年代际变化,38 a共观测到雷暴日996 d,年平均26.2 d。
1.2.2日照和温度1 日照克拉玛依市1957─1992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05.6h,占可照时数的61%。
最多的1957年为2988.3h。
最少的1987年为2413.4h,日照百分率分别为66%和54%。
全年日照以7月为最多,达303.2h,日照百分率为64%。
12月份最少为103.6h,只占可照时数的38%。
2000─2005年年均日照时数2660.5小时。
日照百分率61%。
表1.1 2001年~2005年克拉玛依市各月日照时数单位:小时2001 119.2 184.9 297.2 273.3 350.6 306.3 287.5 319.6 252.5 194.1 169.3 147.4 2901.9 2002 144.3 154.3 226.8 232.9 306.5 272.8 281.7 278.6 288.8 172.0 132.7 84.8 2576.2 2003 140.3 111.4 228.0 251.7 248.0 309.4 262.9 322.7 263.7 249.2 126.1 117.8 2631.2 2004 135.4 123.3 183.5 262.6 319.8 321.7 298.2 287.7 266.0 227.2 64.1 65.8 2555.3 2005 134.9 126.9 237.9 286.1 279.6 269.1 301.2 264.5 282.0 228.0 109.4 118.2 2637.8 五年平均134.8 140.2 234.7 261.3 300.9 295.9 286.3 294.6 270.6 214.1 120.3 106.8 2660.52 气温多年统计年平均气温8.6度,7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27.9度,极端最高气温44.0度(2004年7月14日),1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15.4度,极端最低气温─35.9度(1969年1月27、29日)。
1.2.2日照和温度1 日照克拉玛依市1957─1992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05.6h,占可照时数的61%。
最多的1957年为2988.3h。
最少的1987年为2413.4h,日照百分率分别为66%和54%。
全年日照以7月为最多,达303.2h,日照百分率为64%。
12月份最少为103.6h,只占可照时数的38%。
2000─2005年年均日照时数2660.5小时。
日照百分率61%。
表1.1 2001年~2005年克拉玛依市各月日照时数单位:小时2001 119.2 184.9 297.2 273.3 350.6 306.3 287.5 319.6 252.5 194.1 169.3 147.4 2901.9 2002 144.3 154.3 226.8 232.9 306.5 272.8 281.7 278.6 288.8 172.0 132.7 84.8 2576.2 2003 140.3 111.4 228.0 251.7 248.0 309.4 262.9 322.7 263.7 249.2 126.1 117.8 2631.2 2004 135.4 123.3 183.5 262.6 319.8 321.7 298.2 287.7 266.0 227.2 64.1 65.8 2555.3 2005 134.9 126.9 237.9 286.1 279.6 269.1 301.2 264.5 282.0 228.0 109.4 118.2 2637.8 五年平均134.8 140.2 234.7 261.3 300.9 295.9 286.3 294.6 270.6 214.1 120.3 106.8 2660.52 气温多年统计年平均气温8.6度,7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27.9度,极端最高气温44.0度(2004年7月14日),1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15.4度,极端最低气温─35.9度(1969年1月27、29日)。
一、概况克拉玛依市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西北傍依加依尔山东麓,南依天山北麓,东濒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处于奎屯市、乌苏市、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沙湾县、托里县两市三县之间,市区距乌鲁木齐公路里程313千米,距北京公路里程4086千米,海拔高度在250~500米之间。
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意思,是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勘探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石油工业城市。
克拉玛依195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建市,1982年2月16日,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设区的地级市,是新疆两个地级市之一。
下辖克拉玛依、独山子、白碱滩、乌尔禾四个区,乌尔禾、小拐两个乡,12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个团场,总面积9500平方公里。
克拉玛依市居住着汉、维、哈萨克等38个民族,总人口36万人,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76.5%,少数民族占23.5%。
克拉玛依区是克拉玛依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克拉玛依属典型的大陆性半荒漠气候,晴天多,日照强,冬夏温差大,空气质量好。
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15.4℃;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7.9℃。
5至10月为夏季旅游季节,12至2月为冬季旅游季节。
克拉玛依矿产资源丰富。
有石油、天然气、天然沥青、煤、石膏、芒硝、水晶等矿藏。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大,质地优良,可炼制超高压变压器油、高档环烷基润滑油、高等级道路沥青、高档橡胶油等产品。
1983年, 在克拉玛依油田九区、风城、红山嘴发现埋藏浅、油层厚、储量丰富、凝固点低的重油,这是世界上较为稀缺的环烷基原油。
克拉玛依油田(新疆油田)的主要勘探开发领域是准噶尔盆地。
根据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准噶尔盆地石油资源量为86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2.1万亿立方米,油气资源总量达到103亿吨,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超过100亿吨的四大盆地之一。
目前,石油探明率仅为22%,天然气探明率仅为3.5%,显示克拉玛依油田(新疆油田)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克拉玛依历史文化克拉玛依基本概况1、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色的油”的音译,得名于市区附近的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
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第一口油井喷油,当时取名为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
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起来的第一座石油工业城市。
2、克拉玛依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加依尔山南麓,地处东经80°44′~86°1′,北纬44°7′~46°8′之间. 东北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相邻;东南与沙湾县相接;西部与托里县和乌苏县毗连; 南边奎屯市把独山子区隔开,使这个区成为克拉玛依市的一块飞地.市区距乌鲁木齐公路里程312千米,直线距离280千米;距北京公路里程4086千米,直线距离2600千米.市域东南最宽距离110.3千米, 南北最长距离240.3千米,呈斜条状,总面积9500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于250~500米之间。
市区面积16平方千米.独山子距市区150千米。
3、石油工业是克拉玛依的支柱产业。
石油以外的其他工业发展也比较快,主要产品有劳保服、皮鞋、家具、红砖、电子制品以及油漆、塑料、防冻液等化工产品。
4、克拉玛依市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主要畜牧及养殖业有牛、羊、马、猪、鸡、鸭、鱼等。
6、克拉玛依市民族众多,汉族人口占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占23.5%。
5、景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魔鬼城乌尔禾风城黑油山九龙潭艾里克湖泥火山克拉玛依河白杨河大峡谷西部戈壁公园瀚海柳浪景区6、行政区划:克拉玛依市辖4个市辖区。
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7、旅游景点:克拉玛依有40多处旅游景区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魔鬼城,它和喀纳斯、天山天池并列为环北疆准噶尔盆地三大核心景区。
此外还有白杨河大峡谷、独山子泥火山等自然风景,黑油山、一号井、展览馆、地质陈列馆、百里油区等石油工业景观。
最佳旅游时间 7-9月。
8、历史文化:克拉玛依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克拉玛依天气克拉玛依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城市,位于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北部。
它是新疆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区域性交通枢纽。
克拉玛依因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成为国内重要的能源基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下克拉玛依的天气情况。
克拉玛依属于内陆干旱气候,受大陆性气候和山地环境的影响,气候条件较为特殊。
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且多风。
平均年降水量相对较低,大部分降水都集中在夏季。
夏季是克拉玛依最炎热的季节,气温常常在30摄氏度以上。
由于降水较少,夏季在克拉玛依是干旱的。
阳光普照,白天很长,气温高,空气湿度较低,这些特征使得人们在夏季需要注意防晒和补水。
夏季的克拉玛依风沙较多,因此出行时需要带好口罩、墨镜和防尘帽等防护装备。
秋季是克拉玛依气候最宜人的季节。
白天的气温适宜,不冷也不热,夜晚稍凉爽。
秋季的克拉玛依阳光依然充足,空气也较为清新。
这个季节的克拉玛依是一个外出旅游的好时机,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宜人的气候。
冬季的克拉玛依非常寒冷,气温常常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
同时,由于地处山区,风力较大,寒风刺骨。
冬季的克拉玛依经常出现风雪天气,交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人们在这个季节需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穿厚实的衣物,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等。
春季是克拉玛依气温回升的季节,但起起落落、变化无常。
有时气温会突然降低,有时又会快速上升。
春季是克拉玛依的风季,风力较大,经常有沙尘暴和风沙天气。
此时出行需注意避风并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总体来说,克拉玛依的气候偏向干燥,温差较大。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也有很大差异。
克拉玛依的夏季炎热干燥,秋季适宜宜人,冬季寒冷且多风,春季起伏多变。
人们在游玩或工作时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确保身体健康。
当然,以上是对克拉玛依天气的一般描述,实际的天气情况可能会有些差异。
气象预报是我们了解当地天气的最好方式,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的天气情况,以便更好地安排行程和生活。
克拉玛依市资料一、克拉玛依市概况:
三、克拉玛依行政区划:
截至1999年4月,克拉玛依市下设克拉玛依、独山子、乌尔禾、白碱滩4个区,乌尔禾、小拐2个乡;还设有胜利路、昆仑路、天山路、银河路、金龙镇、五五新镇、金山路、西宁路、北村、中兴路、三平镇、百口泉等街道办事处以及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面积7734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
克拉玛依区:面积3833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
邮编834000。
独山子区:面积 400平方千米,人口 5万人。
邮编838621。
白碱滩区:面积1272平方千米,人口 5万人。
邮编834009。
乌尔禾区:面积2229平方千米,人口 1万人。
邮编834012
四、克拉玛依经济概况:。
精心整理气候气象克拉玛依市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春秋多风是其突出的气候特征。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较短,春秋季时间短,多大风,强度大。
年平均降水量为109.50mm,多集中在5~8月,年蒸发量平均在3345.20mm(φ20cm蒸发皿)。
年温差与月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8.50℃,最高气温达44℃,最低气温为-35.90℃,平均无霜期190天,日照时间长,平均冻土深度163.40cm。
克拉玛依市还是全国有名的风口之一,风大且多,活动频繁,历年平均风速3.30m/s,瞬时最大风速达42.2m/s以上。
干燥指数k为10-20度。
按照《中国水资源评价》中干湿程度分级表,克拉玛依市社会经济活动区属干旱区,因为无人活动区降水更为稀少、蒸发能力更大,所以,整个克拉玛依市都属干旱区。
项目区气候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
主要气象条件如下(以下数据为2009年克拉玛依市气象资料):序号项目参数(1)气温最冷月平均-15.80℃最热月平均27.80℃极端最高44℃极端最低-35.90℃年平均8.50℃每年≥30℃日数82d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28℃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3.6℃夏季室外计算温度35.6℃(2)相对湿度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8.00% 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31.00%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48.0%(3)风冬季平均风速 1.30m/s 夏季平均风速 4.50m/s年平均风速 3.30m/s 冬季主风向及频率NE/8 夏季主风向及频率NW/29 年平均主风向及频率NW/20 最大风速42.2m/s精心整理标准风压值0.90KN/m2(5)降雨量年降水量平均值/极大值109.50/118.20mm 年降水量天数平均值/极大值70.90/101.00d 日最大降水量40.50mm小时最大降水量10.00mm(6)积雪积雪最大厚度170mm基本雪压值0.50KN/m2(7)冻土深度平均值极大值163.40/192.00cm (8)雷暴日数27.50d/a (9)冰雹日数 1.00d/a (10)沙暴日数 1.10d/a (11)每≤5℃日数149(-8.80)d (12)年蒸发量3345.20mm (13)年有雾日 6.90d (14)地震基本烈度7度(15)采暖天数150天。
⏹克拉玛依名字的由来:⏹在维吾尔语中是“黑油”的意思,因当地有一座漆黑晶亮的黑油山而得名。
克拉玛依的地理位置⏹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
地形呈斜条状,南北长,东西窄。
西北傍加依尔山,南依天山北麓,东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南通奎屯市,西邻塔城,北望阿勒泰。
中部、东部地势开阔平坦,向准噶尔盆地中心倾斜,地貌大部分为戈壁滩。
⏹市区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公路里程313千米,飞机航程280千米。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被奎屯市隔开于克拉玛依市南端,成为距市区150千米的“飞地”。
克拉玛依的气候⏹克拉玛依市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特点是:寒暑差异悬殊,干燥少雨,春秋季风多,冬夏温差大。
积雪薄,蒸发快,冻土深。
大风、寒潮、冰雹、山洪等灾害天气频发。
四季中,冬夏两季漫长,且温差大,春秋两季为过渡期,换季不明显。
1月为最冷月,历年月平均气温为-15.4℃,极端最低气温为-40.5℃,出现在1984年12月23日小拐地区。
7月为最热月,历年月平均气温均在27.9℃,极端高温曾达到46.2℃,出现在2004年7月14日乌尔禾区百口泉地区。
克拉玛依的主要矿产资源⏹克拉玛依的主要矿产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油层浅、储量大,原油质地优良等特点。
⏹其他矿产主要有天然沥青和沥青砂、煤炭、食盐、石膏、芒销、耐火材料、砂石等。
其中天然气沥青和沥青砂储量丰富,沥青地质储量约2.5亿吨。
克拉玛依的历史与现在⏹上世纪50年代初,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
1955年,地质工作者在这里找到新中国急需的石油。
石油大军来这里,才唤醒了沉睡千年的戈壁,克拉玛依成了我国第一个大型整装油田。
⏹ 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市。
克拉玛依是新疆石油管理局机关所在地。
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已在昔日荒原上建成一个具有钻探、钻井、采油、输油、炼油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石油工业生产基地,克拉玛依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和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成为科研、文教卫生、商业贸易、公共事业成龙配套的石油工业新城。
克拉玛依天气克拉玛依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城市,位于中国的西北部,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克拉玛依的天气独具一格,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欢乐。
克拉玛依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地处盆地之中,阳光照射时间长,克拉玛依的夏季经常会出现高温天气。
据统计,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度零下的时候,并且在夏季的最高温度常常会达到摄氏度40度以上,所以克拉玛依是一个典型的“火炉城市”。
在盛夏的克拉玛依,人们会感受到烈日的灼烧和热浪的袭击。
此时,市民们纷纷采取措施来应对高温天气,比如多喝水、少出门、避免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等。
同时,人们也会选择室内空调、电扇等设备来降低室内温度,使生活更加舒适。
然而,就在人们忍受着高温酷暑的时候,克拉玛依的天空却为我们奉献出了美丽的景色。
正午时分,阳光照射在克拉玛依的盐碱地上,形成了令人惊叹的“天空之镜”,此时的景色宛如仙境一般,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感动。
而进入秋季,克拉玛依的天气开始转凉,但阳光仍然普照大地。
金色的秋叶在克拉玛依的大街小巷上飘落,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浓郁的诗意。
而且,由于克拉玛依的地形较为平坦,空气湿度较小,所以秋季一般不会有雾霾天气的出现,空气质量比较好。
随着秋天的过去,冬季的寒冷逐渐来临。
冬季的克拉玛依气温较低,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下,时常会有寒潮的袭击。
同时,克拉玛依的冬季还伴有较大的风力,所以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寒风吹过大街小巷、卷起雪花飞舞的美丽景象。
每年的冬季,克拉玛依都会变成银装素裹的冬季仙境,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美丽和浪漫。
人们会在冬季选择室内活动,比如看电影、聚餐、购物等,以避免寒冷天气对身体的损害。
同时,冬季也是享受温泉的好时机,克拉玛依附近有许多温泉度假村,可以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泡温泉,放松身心。
春天是克拉玛依最短暂的季节,但也是最美丽的季节之一。
春天的克拉玛依万物复苏,百花齐放。
城市里的公园、街道两旁的绿化带都会变成一片鲜花盛开的花海。
克拉玛依市地理环境
克拉玛依市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新疆的重要城市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
环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克拉玛依市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包括高
原沙漠气候、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地形地貌。
高原沙漠气候:克拉玛依市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气候干燥,属于高原沙漠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这种气候特点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建
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丰富的矿产资源:克拉玛依市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被誉为“中国石油城”。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克拉玛依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支撑,也成为城市发
展的重要动力。
独特的地形地貌:克拉玛依市地处天山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独特的
地形地貌。
城市周围有壮丽的天山山脉和广阔的塔里木河谷,景色优美,也为克拉玛
依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克拉玛依市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让人们对这
座城市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气候气象
克拉玛依市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春秋多风是其突出的气候特征。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较短,春秋季时间短,多大风,强度大。
年平均降水量为109.50mm,多集中在5~8月,年蒸发量平均在3345.20mm(φ20cm蒸发皿)。
年温差与月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8.50℃,最高气温达44℃,最低气温为-35.90℃,平均无霜期190天,日照时间长,平均冻土深度163.40cm。
克拉玛依市还是全国有名的风口之一,风大且多,活动频繁,历年平均风速3.30m/s,瞬时最大风速达42.2m/s以上。
干燥指数k为10-20度。
按照《中国水资源评价》中干湿程度分级表,克拉玛依市社会经济活动区属干旱区,因为无人活动区降水更为稀少、蒸发能力更大,所以,整个克拉玛依市都属干旱区。
项目区气候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
主要气象条件如下(以下数据为2009年克拉玛依市气象资料):。
克拉玛依气候背景分析1.克拉玛依气象监测情况克拉玛依气象局目前已建有区域自动气象站34个,大气电场仪22个,闪电定位仪5个,分布在克拉玛依区域和油气田作业区,L 波段雷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各1部在克拉玛依市区和农业开发区。
图1.1 克拉玛依市区域自动站分布示意需将区域站标全,“克拉美丽”、“彩南”、“火烧山”等站没标计划到2015年,完善气象监测网,实现气象监测密度在20公里间隔内,城区及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区监测密度在10公里间隔内;建设30个大气电场、雷电监测站;建设2个风廓线仪高空自动监测系统;气象灾害监测率达85%以上,实现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
到2020年,克拉玛依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站达到10公里间隔(即10 km×10 km范围,1个站/100 km2),克拉玛依市区域自动监测站总数达到80个,实现克拉玛依区域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90%以上(见克拉玛依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1-2020))。
2. 克拉玛依区域气候特点介绍克拉玛依市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暑差异悬殊,干旱少雨,春秋多风,蒸发量大,冻土深。
四季中,冬夏两季漫长,春秋两季为过渡期,换季不明显。
克拉玛依市又可细分为两个气候带:克拉玛依区五五新镇以北至乌尔禾区为戈壁荒漠气候带,克拉玛依区五五新镇以南至独山子区属天山北坡气候带。
克拉玛依市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从南向北逐步递减,从独山子区的年降水量205.8mm,到五五新镇至小拐乡在180mm左右,到克拉玛依区中心城区在120mm左右,白碱滩区大部、乌尔禾区在100mm以下,乌尔禾区最少,年平均降水量仅72mm左右。
图2.1 克拉玛依市年平均降水分布图图2.2 克拉玛依市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克拉玛依市的年平均气温总体表现为中部高,两头低,即克拉玛依区五五新镇以北、白碱滩区和乌尔禾南部百口泉一带为高值区,年平均气温大于8.8℃;乌尔禾区北部、小拐乡南部到五五新镇以南至独山子区为低值区,年平均气温小于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