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一题2分,共30分)

1.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走向及直接作用是()

A.东西走向;巩固了隋朝统治B.东西走向;加强了民族融合

C.南北走向;便利了南北运输D.南北走向;促进了中外交流

2.唐太宗时,敢于直言进谏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龄B.杜如晦C.姚崇D.魏征

3.唐朝时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

4.《贞观政要》:“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是

A.制定法律,减省刑罚B.任用良臣,虚心纳谏

C.完善制度,注重改革D.重视教育,提高素质

5.《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D.加强中央集权

6.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的评价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A.提高了中国古代妇女地位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善于纳谏,开创“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7.文学作品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下列诗句,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忆昔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日本书纪》一书写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为了实现书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派武士来唐朝进行决斗

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9、下列内容属于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要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经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10、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11、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遣唐使来华

12、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掉唐朝的是( )

A.外族入侵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

13.以下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曾经出现过的盛世景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贞观之治②文景之治③光武中兴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14.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造型精美。其中最著名的是()

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唐三彩D.青花瓷

15.唐朝书法名家辈出,其书法作品有“颜筋柳骨”之称的是

A.颜真卿和欧阳询B.欧阳询和褚遂良

C.颜真卿和柳公权D.褚遂良和柳公权

二、材料解析题(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现不回。”材料二: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1)这两位诗人说的都是大运河,请问,谁在位时修建?分为哪四段?(5分)

(2)材料二中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1分)

17.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成绩。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下列历史人物的问题。

(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其在位时期出现盛世被称为什么?(1分)再写出唐朝的一个盛世名称。(1分)

(2)图二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名字是?(1分)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完善科举制?(1分)

(3)图三中的历史人物远赴天竺学习佛教,请写出他的名字。(1分)回国后弟子将其经历整理之后写成的书的名称是?(1分)

(4)图四人物是唐朝的大诗人,他蔑视权贵,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他是谁?(1分)后人称之为什么?(1分)

(5)请写出唐朝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1分)主要的考试科目是?(1分)

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制农具青铜牛尊

(1)上图是我国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它们反映了什么生产现象?(2分)

材料二: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2)写出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的名称。(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