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探索英汉翻译的精确性和灵活性2019-10-23摘要:翻译是语⾔的基本功能之⼀,是把⼀种语⾔⽂字的意义⽤另⼀种语⾔⽂字表达出来的过程,是⼀项对语⾔进⾏操作的⼯作。
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门集创作性、科学性于⼀体的语⾔艺术。
它要求译员充分掌握灵活选词、直译与意译等翻译技巧,⼒求译⽂精确、简洁、⽣动、传情、⽂雅。
关键词:直译与意译精确性灵活性翻译是使⽤不同语⾔的⼈们互相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运⽤⼀种语⾔把另⼀种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完整地再现的语⾔活动。
翻译⽬的是要把别⼈意思⽤译语尽可能精确地传达出来,⽽不是⽤译者⾃⼰的意思来代替别⼈的意思。
翻译的这⼀性质决定了从事翻译的⼈只能充当“代⾔⼈”的⾓⾊,起到灵活地传递信息的作⽤。
关于翻译的标准,严复提出“信”、“达”、“雅”的观点。
概括来说就是要求译⽂忠实原⽂,通顺流畅,符合语⾔规范,选词要精确、⽣动、传情⽽达到⽂雅。
好的译⽂,既忠实于原⽂的意思和风格,同时读起来⼜流畅。
与原意⼤相径庭的⽂字,不管多通顺,都称不上是成功的翻译。
请看下⾯⼀个句⼦的英译汉的不同译⽂: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译⽂:1. 读书能给⼈乐趣,⽂雅和能⼒。
2. 读书可以怡情养性,可以摭拾⽂采,可以增长才⼲。
3. 读书可以怡情,⾜以傅采,⾜以长才。
译⽂1既忠于原⽂,读起来也顺⼝。
可算是很不错了!但当我们读译⽂2时,相⽐之下,译⽂1逊⾊了。
因为译⽂2能给⼈⼀种全新的、富有表现⼒的感受,如同夏天吃了冰淇淋,清凉甜美爽到⼼底!这样翻译不仅符合了“信”、“达”的标准,还具有“传神”的效果。
这是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溶⼊了⾃⼰的真情实感,是⽤⼼⾎来装修了。
当我们读了译⽂3时,⼜会情不⾃禁地拍案叫绝,⽐起译⽂2⼜“更上⼀层楼”!因为这才是真正地体现了严复的“信达雅”三字翻译标准。
英语原⽂是英国著名散⽂家培根的名⾔,全⽂显古朴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坚持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
例如原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下雪天进行家庭聚会。
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
例如原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的时候,可以采用意译。
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习惯用法、修辞格等,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达。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1.留(原文保留):各类专用名词和各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爵名、国名、朝代名、书名、谥号、庙号、年号、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要保留。
【例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句中,“左将军”为官职名,“王凝之”是人名,可直接保留。
译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换(古今词代替):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例2】尊君在不?(尊君——你父亲;不通“否”)译为:你的父亲在吗?3.补(成分补充):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要根据语境补出。
补出成分翻译时用括号括起来。
【例3】友人惭(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译为:(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
4.删(删除不译):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能也不必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句首的发语词、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作用的词、表提顿的词、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二翻译的原则范文
1.准确性:翻译应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信息,不添加、删除或改
变原文中的内容。
2.通顺流畅:翻译应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语义和习惯用法,使译文
在表达上具有较高的通顺性和可读性。
3.完整性:翻译应尽量保持原文的完整性,不遗漏重要信息或意思。
4.简洁明了:翻译应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避免冗长或复
杂的句子结构。
5.文化适应:翻译应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译文更贴合目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范围。
6.一致性: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应保持词汇、短语和句法的一致性,
避免使用多种不一致的表达方式。
8.语言风格:翻译应根据原文的文体和语言风格,选择合适的目标语
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9.层次分明:翻译应根据原文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合理组织译文
的段落和句子,使其结构清晰明了。
10.审校校对:翻译完成后,应进行审校和校对工作,确保译文的准
确性和质量。
浅谈关于英语翻译的几点体会摘要:作为一名专门研究英语学科的我来说,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成功得做好翻译工作。
翻译是一门科学,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但要求翻译者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有较扎实的综合知识、逻辑思维能力。
为此,就如何搞好英语翻译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英语翻译;中西文化;英语翻译者1 翻译要有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素养和本领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
不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翻译者都需要很好得掌握中西方文化的特点。
文化差异是翻译的障碍;要想扫除这个障碍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
一个合格的翻译者不但要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化功底,还要了解西方文化。
学了西方文化才能真正了解西方社会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学了西方文化,才能发现中西方文化的闪光点和不同点,才能更好得欣赏自己的文化。
了解一种文化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我们积极努力的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国外广大读者也非常渴望了解中国文化;但是中国学生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接触西方意识,只学会如何表达西方的文化内涵,并未得到本土文化知识及语言的系统性灌输和传授,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跨文化交往中的双向交流。
中国要走向世界,不仅要理解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要让西方更多得理解中国。
多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翻译方面一直存在着一种逆差现象,即引进文化、经济、科技项目的翻译多于输出的翻译。
虽然近年来这种逆差现象稍有好转,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外广大读者渴望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需求,所以要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翻译员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个合格的翻译员既能了解和尊重学习新语言时形成的多文化现象,同时又对外来的思想准则和价值观念做必要的审视,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思想开放的双语文化的新时代人才,避免本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陷入被淹没的境地!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讲该语言的国家的文化和习惯;翻译一种语言就是要译出译入语所在国家的文化和习惯。
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英语口译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性和灵活性的工作,成功的口译翻译不仅需要精通两种语言,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解读和传达能力。
以下是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
1.准确性准确性是口译翻译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口译翻译需要准确无误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确保译文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目标语言的听众。
2.流畅性流畅性是口译翻译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译员需要以自然流畅的方式传达信息,使听众能够顺利地理解译文。
3.忠实传达口译翻译需要忠实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而不是进行主观解释或添加个人观点。
译员应尽力保持中立,并尽可能忠实地转达源语言中的含义。
4.适应目标文化口译翻译需要考虑目标文化的特点和习惯。
译员需要了解目标文化的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5.回避歧义口译翻译需要尽量避免歧义和模糊表达。
译员应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和衔接手段来清晰地传达信息,以确保听众正确理解。
6.简洁明了口译翻译需要保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修饰和累赘的句子结构。
译员应尽量使用简短明了的语言,以保持听众的专注和理解。
7.时效性口译翻译需要在接收到信息后迅速准确地进行转达。
译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思维敏捷的能力,以便及时地传达信息。
8.语法准确口译翻译需要遵循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译员应注意语法结构的正确性,并尽量避免语法错误和不通顺的表达。
9.场景感知口译翻译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语境来进行适当的翻译。
译员应根据具体的场合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信息。
10.职业道德口译翻译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保持译员的中立性和保密性。
译员应尽力避免个人偏见和利益冲突,确保译文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以上是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口译翻译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并实现沟通的目的。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泰特勒翻译三原则是指“准确性、流畅性和可读性”,它们可以应用于英汉翻译中,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方法:
1. 准确性:准确性是翻译的首要原则,要求翻译者要理解原文的内容,将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
在英汉翻译中,可以通过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用法,以及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避免出现误译或漏译的情况。
2. 流畅性:流畅性是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使翻译结果能够流畅自然地表达出来。
在英汉翻译中,可以通过熟悉英语和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式,使翻译结果能够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可以顺畅地理解翻译内容。
3. 可读性:可读性是指翻译要易于阅读和理解,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翻译的内容。
在英汉翻译中,可以通过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排版整齐清晰的格式,使翻译结果具有良好的可读性,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阅读和理解翻译内容。
总之,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应用可以使英汉翻译结果更准确、流畅和易于阅读和理解。
1/ 1。
【精品文档】英语翻译的灵活与原则介绍word版本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英语翻译的灵活与原则介绍翻译中,灵活性和原则性是涉及语言效果和传达原意的两个方面。
缺乏灵活性会影响表达效果,如“ 月亮代表我的心”若“忠实地”翻译为“Themoonstandsformyheart”就不如灵活地翻译为“The moon reflects my mood”(字面意思:月亮反映我的心情)更容易理解,因为世界各地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曲高和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译为“Highbrowsongsfindsfewsingers”就很难传达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笔者认为翻译成“Highartishardtounderstand”或“Elegancemeansloneliness”(高雅意味着孤独)更妥。
又如,把“日出江花红胜火”翻译为“Theflowersinriverareredderthanfirewhenthesunrises”就不像是写景的句子,译为“Beneaththerisingsun,riversareaflamewithflowersinbloom”才有诗意。
(字面意思:旭日冉冉,江花盛开江如燃)缺乏灵活性有时还会损害原则性。
英语中gallant有“英勇”和“善于讨好女性”两方面意思,和汉语中“风流”确实对应得很好,但很多专家对号入座地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风流人物”翻译为gallantheroes,会让人误以为周瑜、诸葛亮等在战场上和情场上都是高手。
其实只要译成heroes就可以了。
结合中国历史整句话可以翻译为:“ChinesehistoryseesYangtzerun;thousandsyearsandmyriadheroes,with rolling wavesaregone”。
略谈翻译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中的文本的过程,包括多种形式如文本翻译,口译,视觉翻译等。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不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还需要坚持在翻译的过程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均衡。
翻译的原则性,首先是古今语言的差距,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考虑。
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熟练掌握以古文还原的词语,使古今语言的差距得到有效的弥补,而不同文化的背景也要在翻译工作中充分考虑,以便于在不同的语境中调和出较为优美的意境。
此外,原则性还可以突出结构、句法、语法之间的正确对应关系,以保证译文更加通顺、优美。
另外,翻译还不能完全局限于原则性,应该具备较强的灵活性。
多样的翻译策略可能存在着无数的可能性,但优秀的译者总能以最合理的方式翻译出良好的译文。
这些翻译策略有时结合一定的背景知识,有时根据母语国家的文化状况调整译文的风格,有时甚至结合有创意的自由发挥,使译文的效果更加出色,突显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及文化特色。
总之,翻译既要符合原则性,又要具有灵活性。
而翻译准确、简单优美的内容,往往需要一个对古今语言和不同文化的极高认知能力,以及以优雅效果来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理解者,凭借这种敏锐的判断力和技术的熟练,可以将复杂的文本转化成美妙的句子,在不同文化之间传达无形的思想。
翻译,自古以来便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书面语言的代表,其翻译工作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下列举五个翻译原则,供大家参考。
一、忠实原文原则翻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尊重作者的原意,力求将原文的内涵、情感、风格等完整地传达给读者。
所谓“信”,即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删。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简洁明了原则文言文语言精炼,富有韵味。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保持原文的简洁性,同时使译文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所谓“达”,即表达通顺,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三、尊重语境原则文言文翻译不仅要关注字面意思,还要考虑语境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原文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使译文在语境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使译文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体现文采原则文言文具有独特的文采和韵味。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努力挖掘原文的文采,使译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应的美感。
可以运用修辞手法、调整句子结构等手段,使译文在文采上与原文相得益彰。
五、注重读者原则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使译文易于理解。
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遵循以上五个原则,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使译文更具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法:1. 精读原文,理解作者意图。
2. 分析原文结构,找出关键词汇和句子。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原文背景。
4. 根据原则,逐句翻译,力求忠实、简洁、明了。
5. 修改润色,使译文在文采上与原文相得益彰。
6. 请他人审阅,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通过以上五个原则和实施方法,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文言文翻译工作,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翻译三原则
翻译工作是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为使译文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翻译工作者应遵守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准确性原则。
一切翻译都必须严格地遵循原文,并尽可能准确地译出原文的意思。
因此,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原文的内容,以便向读者传达原文的信息。
第二,客观性原则。
翻译工作者应客观地译出原文的意思,不得更改原文的意思,以免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第三,完整性原则。
翻译工作者必须确保译文的完整性,即保留尽可能多的内容,而不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删除原文的有用信息。
只有这样,原文中的语义或信息才能被平等地转化为译文,以便读者得到原文的完整理解。
此外,严格遵守这三条原则也是翻译工作者一种职业道德的表现。
因此,翻译者应当尊重原文,尊重语言文化,严格遵循翻译三原则,力求翻译准确无误。
综上所述,翻译三原则包括准确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是翻译工作者负责任的行为准则,也关系到译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因此,翻译者应牢记这三条原则,以确保专业的翻译质量。
- 1 -。
做翻译的要求范文
作为一个中文翻译人员,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需要遵守:
1.准确性:翻译时要确保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避免误导读者或产生歧义。
2.流畅性:翻译应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范,使读者能够顺畅理解。
3.适应性:要了解读者的背景和文化差异,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进行恰当的翻译和调整。
4.专业性:具备翻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背景,能够理解并正确转换特定行业或领域的术语。
5.保密性:对原文内容要严守保密,不得泄漏或擅自使用原文信息。
6.响应能力:根据工作的要求,能够及时回复客户的需求和疑问,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7.文化敏感度: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使用冒犯或不合适的词语或表达方式。
8.更新和学习能力: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翻译技能和知识,跟随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请注意,翻译的要求可能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上仅为常见的一些要求,具体要求可能会因项目、客户或雇主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增译法:指依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涵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2、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例如:(1) 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
(省译物主代词)(2) 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希望您在这儿过得愉快。
(省译物主代词)3、转换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经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
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
4、合并法: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英译汉时有时直译原文就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
这时,就有必要借用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鲜亮文化色彩的表达法对原文加以归化。
归化翻译法常用于处理某些英语成语、典故、形象词语等一类文化色彩较浓的表达方式。
恰倒好处地归化可以使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翻译技巧的掌握帮助我们更好融入世界,翻译为我们搭起了各国之间的桥梁,翻译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始终保持专业、革新、开放的理念,精心打造全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施行基地和全国跨语言跨文化培训服务综合平台,为中国走向世界架桥铺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奉献。
2英语翻译学习技巧注意事项一. 翻译的技巧没有技巧,只有一个熟字。
华罗庚说过,"苦干猛干埋头干,熟能生出百巧来'。
语法根基深厚,词汇量大,对专业词汇掌握得熟,自然就能驾轻就熟,怎么玩儿怎么转。
口译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口译是一门需要高超翻译技巧和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技能。
在进行口译时,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注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有效沟通。
以下是口译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1.准确性:口译的首要原则是准确传达讲话者的意思。
翻译应该始终致力于传达准确的信息,包括理解和转述函数、含义、观点和感情。
翻译时应尽量去除自己的主观色彩,将讲话者的意思忠实转达。
2.完整性:翻译应该尽量保持原文的完整性。
不应该省略或添加任何讲话者的表达,以确保传达准确的信息。
任何遗漏或添加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不准确传达或误解。
3.自然流畅:翻译应该以自然、流畅的方式进行,以便听众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
口译中应尽量使用符合当地习惯的表达方式,并注意语法正确和流畅的语言交流。
4.中立性:翻译应该保持中立和客观。
翻译者应该将讲话者的意思准确传达,而不是加入自己的评价或偏见。
翻译者应努力避免个人喜好或政治倾向的影响,以确保信息的中立传达。
5.时效性:口译需要及时完成,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翻译者应尽量在讲话者完成讲话后立即开始翻译工作,以确保信息的实时性和时效性。
及时完成的口译能够更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
6.灵活性:口译需要灵活应对各种场景和需求。
翻译者应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迅速调整翻译策略和技巧以适应不同的讲话者、主题和语境。
灵活性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7.语言能力:翻译者应具备广泛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口译需要翻译者具备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以便准确理解讲话者的意思并有效的进行翻译。
翻译者应不断提高语言能力,保持与时俱进。
8.行业知识:翻译者应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特别是对于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
了解讲话者所在领域的相关信息,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讲话者的意思,并准确地传达信息。
9.注意力和记忆力:口译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
翻译者需要专注于讲话者的表达,并能够准确记忆和转述长段落的内容。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可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英语翻译规则英语翻译规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 准确性:翻译应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能有任何歧义或误导读者。
需要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语境,并将其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
2. 通顺流畅:翻译应具有良好的语言流畅性,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语言习惯。
避免重复、太过冗长的表达,力求用简洁明了的方式传达信息。
3. 词语选择:选择与原文相符的词语,遵循惯用表达和搭配。
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灵活使用不同的词语和短语,确保所选词汇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4. 文化适应性: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读者群体,翻译应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进行调整。
避免使用不太适应或难以理解的文化隐喻、习语和俚语。
5. 上下文一致性:在翻译过程中,应保持一致性,确保同一术语、词组和概念在整个文档中保持一致。
避免使用与前文相悖或相抵触的译文。
6. 格式和标点符号:翻译应保留原文档的格式和标点符号,确保翻译文档的结构和排版与原文一致。
同时,根据目标语言的标点符号规范进行调整。
7. 专业知识和背景:某些领域的翻译可能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背景。
对于技术、医学、法律等领域的文档,翻译人员需要了解相关的专业术语和行业常规。
8. 校对和修改:翻译完成后,应进行校对和修改,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通过与原文的对照和审核,检查是否有遗漏、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
总之,英语翻译应保持准确性、通顺流畅性和一致性。
翻译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以便将原文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同时,翻译人员应注重细节和规范,遵循制定的翻译规则和标准。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翻译的灵活与原则翻译中,灵活性和原则性是涉及语言效果和传达原意的两个方面。
缺乏灵活性会影响表达效果,如“曲高和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应翻译成“High art is hard to understand”或“Elegance means loneliness”(高雅意味着孤独)。
缺乏灵活性有时还会损害原则性。
笔者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翻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事实上,“士为知己者死”是一种态度和决心,不仅仅是行动;“女为悦己者容”也不是“让她高兴她就梳妆打扮”。
“容”体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悦己者”也不是随便来讨好的人,而应该理解为触动她心弦的人。
简言之,前句谈事业,后句谈生活,因此可以译为“A true man is ready to die a loyal death for those who know the worth of him; a woman is eager to live a happy life with one who touches the chord in her”。
(字面意思:男人忠于知道自己价值的人并会为之慷慨赴死,女人渴望和触动自己心弦的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翻译中理解障碍问题分析翻译作为语际交流手段,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文化信息的转换过程。
翻译准确和通顺是检验翻译质量的两个重要标准,正确地理解原文是准确翻译的基础。
翻译始于理解,落实于表达,即译者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所传达信息意义的基础上,才能用合适的译语将原文的信息意义表达出来、并传达给译语读者。
译者的理解不仅涉及原文的写作,还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差异及社会、历史、文化等众多因素。
同时由于英语和汉语各属不同语系,中西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表达、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1) 语境与词义选择任何词语、语句和语段都必须处在特定的词语联立关系中,即上下文中,同时又受到特定的大于上下文、扩及相关的社会交际情景即广义语境的调节。
翻译中,灵活性和原则性是涉及语言效果和传达原意的两个方面。
缺乏灵活性会影响表达效果,如
“月亮代表我的心”若“忠实地”翻译为“The moon stands for my heart”就不如灵活地翻译为
“The moon reflects my mood”(字面意思:月亮反映我的心情)更容易理解,因为世界各地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曲高和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译为“Highbrow songs finds few singers”就很难传达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笔者认为翻译成“High art is hard to understand”或“Elegance means loneliness”(高雅意味着孤独)更妥。
又如,把“日出江花红胜火
”翻译为“The flowers in river are redder than fire when the sun rises”就不像是写景的句子
,译为“Beneath the rising sun, rivers are aflame with flowers in bloom”才有诗意。
(字面意
思:旭日冉冉,江花盛开江如燃)缺乏灵活性有时还会损害原则性。
英语中gallant有“英勇”和“善于
讨好女性”两方面意思,和汉语中“风流”确实对应得很好,但很多专家对号入座地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风流人物”翻译为gallant heroes,会让人误以为周瑜、诸葛亮等在战场
上和情场上都是高手。
其实只要译成heroes就可以了。
结合中国历史整句话可以翻译为:“Chinese
history sees Yangtze run; thousands years and myriad heroes, with rolling waves are gone”。
英国人和美国人都认为这种译法最佳,不仅因为本词的主题是怀古,“中国历史目睹长江奔流”和“
随着滚滚波涛千秋岁月和无数英雄已经远走”能给人以岁月沧桑的感觉,而且美国的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广为人知,享有盛誉。
笔者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翻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直接译为“A gentleman dies for one who knows his heart; a woman makes up her face for one who pleases her”不仅
不适于多数场合,而且一有人讨好就梳妆打扮,把女的说成“三陪”之类的人了。
事实上,“士为知己
者死”是一种态度和决心,不仅仅是行动;“女为悦己者容”也不是“让她高兴她就梳妆打扮”。
“容”体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悦己者”也不是随便来讨好的人,而应该理解为触动她心弦的人。
简
言之,前句谈事业,后句谈生活,因此可以译为“A true man is ready to die a loyal death for those who know the worth of him; a woman is eager to live a happy life with one who
touches the chord in her”。
(字面意思:男人忠于知道自己价值的人并会为之慷慨赴死,女人渴望和触动自己心弦的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文艺翻译要讲究灵活性,对专业术语和政治用语的翻译则要讲究原则性。
例如,外语教学中的
eclecticism无论从内涵和词源上看都是“博采众长”,却被译为“折衷主义”,褒义词几乎成了贬义词。
台湾问题在国内的很多英文报刊上被说成“Taiwan issue”,但从政治意义上讲台湾问题是一个注
定了要有answer的question,不是一个可以众说纷纭的issue,我们没必要和西方媒体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