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北大学2011马原试题

西北大学2011马原试题

西北大学2011马原试题
西北大学2011马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马克思

2.意识的能动作用

3.静止

4.空想社会主义

5.判断

6.基本矛盾

7.抽象的可能性

8.一般等价物

9.资本主义

10.民主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的实践基础

2.形而上学的实质是什么

3.主观辩证法的根源和意义

4.科学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历史必然性

三、辨析

1.马克思主义是西方社会工业化的产物

2.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是受人质疑的自然

3.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世界就没有矛盾

4.不能听任感觉感觉是靠不住的

5.吃小亏占大便宜

6.资本主义制度设计应该和社会主义制度设计一样有其完善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四、论述题

1.道德是什么?谈谈你对道德滑坡的认识。

2.从文化史的角度,论述真与美的关系。

~~~~~~~~~~~~~~~~~~~~~~~~~~~~~~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卷)答题卡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核分人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共20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分) 2 ?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4分)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4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五、论述(20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A 卷) 15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分数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冋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冋题 5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丨) A 琴匸.『豈L 绡学聲’ B- :.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I : .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瓠叢廳悬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D 一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A 直接认识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 A 生产方式 B 政治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精神文明的状况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复查人 核分人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得意 识 本 质问题 3.列宁 j 的物质定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 D 客观实在性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 点 D 实践本质问题 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1P[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正确答案】B 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正确答案】A 3.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CD)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与宗教 C自然科学 D逻辑学和语言学 4.马克思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这句话反映了(CD) A.生产力的任何变化都会立即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生产力内在要求的体现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D.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不以任何人.任何阶级以至于整个人类的意识为转移 5.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7.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是因为(BCD) A.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B.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C.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D.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8.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ABCD A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的基础上 B建立在每个人的发展之上 C旧式分工的消除 D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二、单选题 9.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实现了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正确答案:D,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正确答案:C, 11.“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2011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经济学 3.1958年****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5.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 ) A.目的 B.内容 C.方法 D.功能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9.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0.“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马原试题与答案图文稿

马原试题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P3)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开放性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P25)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P26)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C)(P51)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育》,其作者是() A.柏拉图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A.洛克 B.杜威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戌癸丑学制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制度 D.民族文化传统 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个别辅导 D.布置作业 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 A.暂时遗忘 B.永久遗忘 C.干扰遗忘 D.逆向遗忘 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 A.知觉 B.嗅觉 C.嗅觉适应 D.嗅觉感受性 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A.线条透视 B.空气透视 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 1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完整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再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C]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社会存在是指省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D] 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 3.马克思把商品转化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D]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二、多项选择题。 17.1971年迪尼斯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成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下草种,5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完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格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的启示是[AB] A.要从实践中获得灵感B.要尊重实践的要求C.不要对任何自然事物做改变 D.要求对事物本来的面目做直接反映 1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由于[ABC] 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性 19.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AB]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20.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思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CD] A.阶级斗争说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论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3.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D]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二.多项选择题。 17.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CD]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1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CD]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19.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ACD]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20.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BCD] .学习帮手.

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试题

2011年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学习创作版画,首先得学会。从中去了解认识版画,这是版画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觉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匜、盘、椭、缶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氏墓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嵩岳寺塔。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制造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制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祥”。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泼墨”之法。 9.我国闻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和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殉葬的和驼、

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简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纳了的表现形式。 14.作为一般高中的美术教师,必须掌握一些,然后找到学生的,带领他们迈进“设计”世界的大门。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九歌图》,其中以《屈子行吟图》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朱耷、原济、髡残、弘仁。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板桥、李鱓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制造了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要紧执笔人的评价。

2010-2011学年马原考试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A) 专业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的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的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列宁这句话说明(A) A.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科学性。 C.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革命性。 D.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政治立场。 (2)“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注: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01页。)这说明(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B.阶级斗争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C.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D.群众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3)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他还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强调:“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上述论断说明( D ) A.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B.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创新 C.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D.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方法 (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过一个因为地图错误而导致惨重损失的事件。1943年11月,美军准备在日本占领太平洋上的小岛塔腊瓦登陆。由于当时美军指挥部使用的是一张100多年前绘制的旧水图,结果美军登陆舰到达塔腊瓦岛海岸时,已淤浅的港湾致使登陆舰不能靠岸,海军陆战队士兵只得涉水登陆,美军部队暴露在日军火力面前,成了日军炮火无情攻击的目标。这张过时的旧水图,使美军付出了伤亡3000多名士兵的高昂代价。 这件事情说明(C ) A.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B.美军指挥部瞎指挥是战争失利的重要原因 C.历史与逻辑一致原理的重要性 D.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5)毛泽东曾指出:“胸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对事物的量进行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C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

江西省2011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内存储器 B、外存储器 C、ROM D、RAM 2、世界上认的第一台计算机延生的时间是( ) A、1846年 B、1864年 C、1946年 D、1964年 3、磁盘操作系统简称() A、DOS B、WINDOWS C、UCDOS D、WPS 4、“文档”菜单中所保留有最近使用过的文档至多有()个。 A 、8 B、10 C、15 D、 20 5、在Excel中删除单元格是将单元格从工作表上完全移去,并移动相邻的单元格来填充空格,若对已经删除的单元格进行过引用,将导致出错,显示出错信息是()。 A、#VLHE! B、#REF! C、#ERROR! D、#### 6、ESCEL的工作表名可以更改,它最多可含()个字符。 A、30 B、31 C、32 D、33 7、在PowerPoint中,如果要同时选中几个对象,按住( ),逐个单击待选的对象。 A、shift B、ctrl C、ctrl+Alt D、 Alt 8、每张幻灯片中,除标题外最多可生成()个不同层次的小标题。 A、5 B、 6 C 、7 D、8 9、以下()不是数字图形、图像的常用文件格式。 A、·BMP B、·TXT C、·GIF D、·JPG 10、音频卡是按()分类的。 A、采样方法 B、声道数 C、采样量化位数不清 D、压缩方式 11、具有很强异种网互联能力的广域网络设备是()。 A、路由器 B、网关 C、网桥 D、桥路器 12、下列四项中,合法的IP地址是()。

马原试题(内含答案)

马原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可将哲学派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2.发展科学技术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848《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对行动有指导作 用 5.马克思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时俱进 6.钉子——马——国家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 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 8.真理的辩证法:绝对性与相对性 9.诗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是发展趋势【辩证否定观】 10.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不包括: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11.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12.恩格斯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1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对意识 能动性的客观解释 14.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不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5.正确指明意识的本质的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6.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7.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8.认识论中最重要的哲学派别是:反映论(唯物主义)与先验论 (唯心主义)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 2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重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22.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23.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 造商品使用价值 24.马克思在哪一方面引起世界的关注(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25.跟着感觉走(保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6.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 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28.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9.蝴蝶效应(一种现象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外事物进行联 系)

2011年自考马原试题(1)及参考答案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新陈代谢 B.科学性与革命性 C.合逻辑性 D.与时俱进 4. 中国古代的“元气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说”是属于(D)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 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8.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9.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 意识的本质是(A)(C) A.人脑的机能 B.事物自身 C.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D.人脑的条件反射

2011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

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 家 D.英国医生 [C ]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zzzz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D )。zzzz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zzzz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C唯物主义哲学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

马原试题 简答题 科社部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正当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4、在岁未来社会的认识方法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空想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对凭空猜想无法知道的事情,他们以唯物史观为根据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其具体方法是: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实现依据。第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阐发未来新世界,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第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对未来世界做详尽的细节描绘,因为,未来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将完全取决于人们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以抽象理性为前提来设计未来社会,二十通关过揭示人来社会发展规律使人们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并为人们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容和关系 “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是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的生关

2011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师德、教师法、教育 法必考试题 式样 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2.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A.发展的阶段性 B.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A.现有的发展水平B.即将达到的水平C.最高的发展水平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4.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 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5.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这是条件反射的()A.获得B.消退 C.泛化 D.分化 6.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A.顿悟过程B.同化和顺应过程 C.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试误过程

7.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 A.70% B.50% C.90% D.100% 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A.低相关B.高相关 C.不成比例D.呈倒“U”型曲线 9.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 1g(a+b)=lga+1gb,这是()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10.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 11.教材编写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有间隔和停顿。这是利用感知规律的()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2.桑代克认为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力量就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力量就会减弱。这属于() A.干扰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痕迹衰退说 1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4.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称为()A.过度学习期 B.高原期 C.疲劳期 D.潜伏期 15.为了学好英文,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011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和答案

2011年江西省教师招聘测试教育综合理论真题 及答案分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说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西周六艺教育以——为中心()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礼书 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体现了——教育理念() A.前制度化 B.制度化 C.非制度化 D.前三项兼有 5.强调“教育即生活”在中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6.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7.人的发展是指人的——发展() A.身体和心理 B.智力 C.个性 D.社会性 8.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时期发生在()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9.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应该() A.抓关键期 B.秩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长 10.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技 11.学校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A物质文化B组织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或观念文化 12. 是社会需求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集中体现。 A义务教育B教育制度C教育目的D教育评价 1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智力劳动B体力劳动C接受劳动D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14.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B主观能动性C学校教育D环境教育 15.教师根本任务是() A关心学生学习B教学C教书育人D管理学生 16.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关系 A授受B相互促进C民主平等D朋友 17.当今教育改革核心是( ) A教学方法改革B课程改革C教育评价改革D教育结构改革 18.以下不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是( ) A复杂性B创造性C预期性D长期性 19.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 A综合课程B潜在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