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中肿瘤标志物4项检测的诊断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459.48 KB
- 文档页数:2
AFP、CEA、CA19-9 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糖类抗原CA19-9 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70 例及65 例体检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AFP、CEA、CA19-9 的含量,分析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意义。
结果:原发性肝癌血清中的AFP、CEA、CA19-9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显著升高。
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CEA、CA19-9 联合检测有互补作用,有助于提高肝癌的诊断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serum alpha fetoprotein (AFP) and carbohydrate antigen CA19-9 detection in primary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linical value. Methods: 70 case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65 healthy controls, using the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methodfor thedetermination of serum AFP content, two groups of CEA, CA19-9, separat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ombined detection.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位,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有B 超、腹部CT 及磁共振等检查手段,由于甲胎蛋白的临床应用,使原发性肝癌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其临床价值已得到公认。
原发性肝癌 AFP、CEA、CA199 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原发性肝癌组。
同时选取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为肝硬化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AFP、CEA、CA199水平。
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AFP、CEA、CA19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联合检测AFP、CEA、CA199的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单一检测AFP、CEA、CA199,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联合检测AFP、CEA、CA199水平,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其水平高低与原发性肝癌疾病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AFP;CEA;CA199;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是一种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极易于发生早期转移及复发,导致其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
因此,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对患者创伤小,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本文现将原发性肝癌患者AFP、CEA、CA199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所选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来源于本院自2017年12月-2019126月就诊的。
纳入标准:依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 年版)的诊断标准并积极结合相关的病史、临床表现、彩超、CT 资料情况等证实肝内有肝癌性占位病变并被病理学证据所证实。
②2年内未进行介入治疗、化疗或基因治疗。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1. 甲胎蛋白(AFP)AFP 是初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旳指标, 合用于大规模普查, 假如成人血 AFP 值升高, 则表达有患肝癌旳也许。
AFP 含量明显升高一般提醒原发性肝细胞癌, 70~95%患者旳 AFP 升高, 越是晚期, AFP 含量越高, 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旳大小, 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旳关系, 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旳一项敏感指标。
AFP 值异常高者一般提醒预后不佳, 其含量上升则提醒病情恶化。
一般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 AFP 值应降至 20ng/ml 如下, 若降旳不多或降而复升, 提醒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旳也许。
在转移性肝癌中, AFP 值一般低于 350-400ng/ml。
妇产科旳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 AFP 也会明显升高。
AFP 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 HBsAg 携带者。
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 AFP 升高现象。
孕妇血清或羊水 AFP 升高提醒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 atresia 或多胎, AFP 减少(结合孕妇年龄)提醒未出生旳婴儿有 Down’s 综合征旳危险性。
正常参照值: 0~15 ng/ml2. 癌胚抗原(CEA)在正常成人旳血液中 CEA 很难测出。
CEA 是一种重要旳肿瘤有关抗原, 70-90%旳结肠腺癌患者 CEA 高度阳性, 在其他恶性肿瘤中旳阳性率次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 %)、肝癌(62-75%)、乳腺癌( 40-68%)、泌尿系癌肿(31-46%)。
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 CEA 旳阳性检测率更高, 由于这些肿瘤“浸泡液”中旳 CEA 可先于血中存在。
CEA 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 当发生肝转移时, CEA 旳升高尤为明显。
AFP、CEA、CA50、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摘要:研究和分析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基类抗原50(carbohydrate antigen,CA50)、糖基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这四项组合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临床意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50;糖类抗原199肝脏对于人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它们很容易受到各种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影响,最突出的肝脏肿瘤仍然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
在恶性肿瘤中来说它的发病率在世界第五左右,它的病死率已经达到世界前三的位置[1]。
全世界每年有7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中国约占百分之五十,是仅次于肝癌的第二大死因[2]。
一、研究背景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重症脂肪型肝炎以及肝硬化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这往往会导致PHC的发生。
通过手术切除对PHC进行早期治疗是有效的,可以延长生存期。
然而,一些晚期PHC患者可能会出现,如果检测不准确他们将会浪费最好的手术治疗时间,只能被迫接受放疗和化疗。
放疗和化疗不仅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会发生一系列的毒副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很有影响。
因此,PHC的早期诊断,尽快的明确病情,对于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二、研究进展AFP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后、疗效、疗效的重要指标。
判断其复发、转移等提供了很好的临床依据[3-4],在肝癌高危人口中,已被广泛用于普查与筛选。
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浓度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上升,其特异性是诊断PHC的一个指标。
而肝细胞肿瘤、胚胎肿瘤和部分肝外肿瘤细胞能再结合AFP,从而使AFP浓度增加。
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论文摘要:目的通过外周血中AFP、CEA、CA199、CA125的联合检测,探讨结果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肿瘤4项测定。
结果单独检测血清AFP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的阳性率为83.33%,联合检测CEA、CA199、CA125阳性率为97.22%(P<0.05)。
结论肿瘤标志物四项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的阳性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于我国恶性肿瘤的前三位,且往往起病隐匿,缺乏早期典型症状,就诊时多以到中晚期。
肿瘤标志物的发现和检测对PHC的判断有重要意义,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是最常见的检测项目[1]。
实践中发现AFP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我院联合检测四项肿瘤标志物提高了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39~80岁,平均49.6岁。
1.2标本采集所有对象都是清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同时进行各项指标检测。
1.3仪器与方法 AFP、CEA、CA199、CA125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美国雅培i-2000全自动发光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
1.4判断标准 AFP>20μg/L[2]、CEA>5μg/L、CA199>39U/ml、CA125>35 U/ml为判断阳性的标准。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单检阳性30例(占83.33%)、阴性6例(占16.67%);CEA单检阳性10例(占27.78%)、阴性26例(占72.22%);CA199单检阳性19例(占52.78%)、阴性17例(占47.22%);CA125单检阳性15例(占41.67%)、阴性21例(占58.33%)。
血清中AFP,GPC3,DCP和VEGF 4种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卢凌鹏;黄艳芳【摘要】目的探讨AFP,GPC3,DCP和VEGF4种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将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肝癌组,另外收集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45例纳入肝硬化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入选患者血清AFP,GPC3,DCP和VEGF浓度,ROC曲线分析4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AFP、GPC3、DCP和VEGF的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GPC3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VEGF (0.817)、GPC3 (0.812)、DCP(0.724)和AFP(0.534);特异度由高到低依次为GPC3(0.707)、VEGF(0.692)、DCP(0.665)和AFP(0.653).其中GPC3和VEGF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显著高于DCP 和AFP(P <0.05),但GPC3与VEGF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52和0.800,显著高于任何一种标志物(P<0.05).ROC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G)为0.818,高于任一种标志物单独检测的AUC.结论血清GPC3、DCP和VEGF的检测可协助AFP诊断原发性肝癌,联合4种标志物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6(031)009【总页数】3页(P1399-1401)【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异常凝血酶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者】卢凌鹏;黄艳芳【作者单位】200137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00137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困难,治疗难度大,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预后极差。
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应用化学光标记免疫法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对肝脏疾病的癌变诊断价值。
方法:以化学光标记免疫法对原发性肝癌组32例、肝硬化组22例、慢性肝炎组30例、正常对照组35例的AFP、CEA 进行联合检测。
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CEA,肝硬化组AFP、CEA与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
同时应用AFP、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检出率可达90.63%。
结果:AFP、CEA联合检测对于判断原发性肝癌差异具有显著性。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AFP CEA肝脏是人类疾病的好发部位,也是其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而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分别处于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一、第二位,全世界每年有38.6万人死于肝癌,其中45%在中国[1]。
因此及早发现并确诊疾病至关重要[2]。
由于肝癌细胞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代谢异常,常致肝癌病人的体液、排出物及组织中某些特异性物质(称肿瘤标志物)在质或量上的改变。
因此,临床上可利用这些异常来了解肿瘤的存在及其活动情况,进行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筛选、辅助诊断、病情进展的判断。
本文通过采用化学光标记免疫法联合检测病人血清AFP、CEA,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受检对象:选取本院传染科就诊肝病患者84例,其中男59例,女25例,年龄15~75岁;慢性肝炎30例,肝硬化22例,原发性肝癌32例(所选为初发且未经抗癌治疗病例)。
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均为同期健康体检者。
[LL]方法:早晨空腹采静脉血2m1,在本院检验科待测。
结果判定标准:以AFP>20 ng/ml、CEA>4.6 ng/ml作为阳性界值。
统计学处理方法:计量数据用X[TX-]±S表示,采用t或t2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
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见表1。
原发性肝癌中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全球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五。
由于早期肝癌通常无特定症状,因此患者在诊断时常已处于中晚期,甚至已过治疗黄金期。
因此,寻找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常用的肝癌标志物主要有甲胎蛋白(AFP)、人类胚胎抗原(H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细胞角蛋白19分段(Cyfra21-1)等。
下面,将对这些标志物及其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介绍。
AFP是最早被用于肝癌诊断的标志物之一。
AFP检测对于肝癌的敏感性不高,但对于有AFP值异常的患者进行肝癌的筛查具有价值,同时有助于预测肝癌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HEA是胚胎发育期特异性抗原,可在胚胎和母体的部分组织中检测到。
在成人中健康个体HEA水平极低,而在肝癌患者中,HEA水平显著升高。
因此,HEA作为肝癌的血清标志物,其特异性高,敏感性相对较低。
SCCA是表皮组织蛋白酶抑制剂,对于鳞状细胞癌与其他类型的癌症具有特异性。
肝癌中,SCCA和AFP一样,敏感性不高,但是对于识别AFP阴性肝癌病例中的早期肝癌尤其有帮助。
CA199是一种血清糖蛋白物质,其升高可能预示着肝癌、胰腺癌和肝囊肿等疾病。
CA199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但是单纯检测CA199的肝癌诊断价值有限。
临床上可以结合AFP等其他肝癌标志物的检测来进行综合分析。
Cyfra21-1是角蛋白19的片段标志物,在肝癌患者中也可出现升高。
与AFP、HEA等其他标志物相比,Cyfra21-1对肝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对于早期肝癌检测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上,多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一般将多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未来,随着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更多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标志物将会被发现,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四种肿瘤标志物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CEA、CA125、AFP、CA199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脂肪肝、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囊肿患者60例作为肝良性病变组,从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取6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
检测肿瘤标志物CEA、CA125、AFP、CA199水平,对比各组肿瘤标志物检测水平以及四项肿瘤标志物对肝癌单检及联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肝癌组CEA、CA125、AFP、CA199血清水平均高于肝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肿瘤标记物的测定数值,肝癌组最高,肝良性病变组次之,健康对照组最低。
肝癌组中血清AFP 单项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EA、CA125和CA199的检测,但四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每一个单项的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并未出现升高。
结论CEA、CA125、AFP、CA199四种肿瘤标记物对肝癌均有一定诊断價值,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灵敏度,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 joint detection of serum CEA,CA125,AFP and CA199 to the diagnosis of liver cancer. Methods 75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April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liver cancer group. 60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hepatitis B,cirrhosis and hepatic cys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liver benign in the lesion group,60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healthy controls from the same period. levels of tumor markers CEA,CA125,AFP and CA199 were detected by Roche cobas e601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The detection levels of tumor markers in each group were compare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umor markers for single and joint detection of liver cancer.Results The serum levels of CEA,CA125,AFP and CA199 in liver cancer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benign liver disease group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value of four tumor markers was the highest in liver cancer group and benign in liver. The lesion group was the second,and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was the lowest.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serum AFP single detection in liver cancer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EA,CA125 and CA199,but the sensitivity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four tumor marker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ach single item,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pecificity of the four co-tests did not increase.Conclusion The four tumor markers CEA,CA125,AFP and CA199 have certain diagnostic value for liver cancer. Combined detec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liver cancer.Key words:Liver cancer;Tumor markers;Sensitivity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目前全世界第3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位于第4位,在中国仅次于肺癌,位于第2位[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在全球占40%~45%,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AFP、CEA、CA199以及CA125四种血清抗原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早期诊断)作用,以及它们与单一指标相比,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诊断;糖类抗原原发性的肝癌是医学临床时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该病发病的时候很急而且致死率非常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期的体检更是作为人们想要早期筛查各类疾病的“保险”,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预期目标。
在各位先驱的不懈探索下,锁定了一些存在于人体血清的蛋白类物质在发生疾病时水平会大幅增高或降低,这就为早期筛查疾病提供了思路。
甲胎蛋白(AFP)常常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高敏感性诊断原发性肝癌,但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临床中仍会出现一些例外情况,浓度不够检测到或假阳性。
已经发现的肿标大约有几百种,而与原发性肝癌关联较强的不多,有些不仅敏感性不高;而且特异性也不理想。
组合检测或许会提高筛查某些恶性肿瘤的成功率,本研究欲取四个有价值的指标,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
将四个指标通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以期找到它们在原发性肝癌检测过程中的优势。
寻找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因为特异性越高,意味着诊断价值越高。
越来越多的政策提倡定期进行体检,肿瘤标志物一旦筛查出来,并进行及早干预,可大大提高癌症生存率,提升国民幸福感。
在多种肿瘤标志物中,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确诊原发性肝癌率高达73%,临床为了提高确诊率,降低假阳性、错诊率,常通过B超联合血清学甲胎蛋白筛查,然而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并非所有患者甲胎蛋白指标均升高,这就大大影响了甲胎蛋白筛选肿癌的敏感性,进而影响治疗时机。
甲胎蛋白是已知临床上诊断原发性肝癌较特异性的指标。
联合检测四项指标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黄莹莹;戴庆福
【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
【年(卷),期】2001(17)4
【摘要】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PHC)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但由于受肝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阳性率仅为70%左右[1].α-L-岩藻糖甘酶(AFU)是PHC的另一个新的标志物,对PHC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2],而β2-微球蛋白(β2-m)、血清铁蛋白(SF)作为某些癌症的辅助诊断指标报道已很多.本文通过上述四项指标对52例PHC患者的联合检测分析,旨在寻找提高PHC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新途径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05-106)
【关键词】甲蛋白;α-L-岩藻糖甘酶;β2-微球蛋白;血清铁蛋白;原发性肝癌;诊断【作者】黄莹莹;戴庆福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龙岩市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04
【相关文献】
1.血常规指标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观察 [J], 黄海舰
2.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J], 李琳瑄
3.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 [J], 耿敏杰;马纯红
4.肿瘤标志物四项联合HSP90α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J], 刘娟娟;王彦鹏;李静;贾存;马明星
5.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彭友缘;刘建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测定(AFU)、异常凝血酶原(APT)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通过测定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98例健康试验者血清中的AFP、AFU、APT的含量,比较三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或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 AFU 、APT检测含量远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PHC组血清AFP联合AFU 、APT 的检测阳性率(93.5%)高于单测AFP阳性率(75.3%),p<0.05。
结论血清AFP、AFU 、AP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并有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及时观察,提高临床诊断结果及更高价值。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异常凝血酶原(APT)原发性肝癌(PHC)是一种恶性肿瘤,是发病率最高且最为常见的,近些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年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2-5倍。
根据资料调查,导致原发性肝癌的相关因素可能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遗传因素等[1]。
肿瘤标志物AFP是目前诊断PHC的首选,但是肝癌患者的肝细胞并不是全都分泌AFP,仍有部分患者AFP呈阴性或浓度不明显,很容易在临床上漏诊或误诊,除此之外AFU、APT对 PHC也有必要的关联性[2]。
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率,笔者对77例PHC患者与98例健康试验者做对比,进行分析三种肿瘤标志物AFP、AFU、AP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与应用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月~2011年5月在本院消化科的PHC患者77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23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9±5.2岁,包括Ⅰ期患者12例,Ⅱ期15例。
Ⅲ期31例,Ⅳa期10例,Ⅳb期9例,全部患者都通过B超、CT、MRI、肝穿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杜菊兰;万汝根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1998(005)004
【摘要】对原发性肝癌(PHC)、肝继发占住病变,肝硬化、消化道恶性肿瘤以及健康人进行了r-谷胺酰氨转移酶(GGT)、甲胎蛋白(AFP)、a-L-岩藻糖苷酶(AFU)、铁蛋白(Ferr)、糖蛋白抗原50(CA50)、癌胚抗原(CEA)、β2-微球蛋白(β2-MG)、总胆汁酸(T-BA)检测,结果表明各项肿瘤标志物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尤其是对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较明显的价值.可提高AFP阴性肝癌的检出率,并时判别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显著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检出率.
【总页数】2页(P201-202)
【作者】杜菊兰;万汝根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3221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J], 吴旭;孙航
2.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中的研究进展 [J], 张帮献
3.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J], 罗春卉
4.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 [J], 陈倩倩;陈文美
5.肿瘤标志物AFP、AFP-L3及DC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J], 刘玉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作者:陈俊平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27期【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AFU)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的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和酶法测定108例PHC患者、100例良性肝病患者、10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FP、CEA、CAl99、AFU的含量,并分析对PHC的诊断价值。
结果:PHC组患者的血清AFP、CEA、CA199、AFU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7—0056—02原发性肝癌(PHC)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目前诊断PHC血清学指标仍是依赖甲胎蛋白(AFP)水平的测定,但有少数肝癌患者的肝细胞不分泌AFP,尤其是小细胞肝癌患者,血清AFP的水平较低,检测可呈阴性,临床上易漏诊[1]。
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能提高PHC的阳性检出率。
本文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α—L—岩藻苷酶(AFU)在PHC 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PHC患者(PHC组)108例,男60例,女48例,年龄36~72岁。
良性肝病组100例,其中肝硬化42例,肝炎58例,患者通过实验室血清检测、B超检测、CT扫描或MRI扫描,并行肝脏活检最后确诊为良性肝病。
对照组100例为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健康体检的健康成人,男55例,女45例,年龄30~70岁,乙肝、丙肝等血清学检测阴性,肝功能正常,且无其他器质性疾病。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临床诊断标准的认识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水、肝大、肝区疼痛等。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血液学异常等症状。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对于有患者的临床医生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原发性肝癌通常呈现为肝脏局部或弥漫性的肿块,边界模糊,内部可见坏死、出血、囊变等表现。
此外,肝动脉瘤样血供、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淋巴结转移等特征性表现也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α-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
AFP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AFP的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通过肝穿刺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血管侵犯情况等重要信息。
此外,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免疫组化检测、分子病理学检测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预后。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综合运用以上各项检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原发性肝癌,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肿瘤标志物CA125Ⅱ、CA199测定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125Ⅱ与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原发性肝癌(PHC)组60例、肝良性疾病组40例(肝硬化组20例,乙肝、丙肝组2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CA125Ⅱ和CA199水平。
结果:PHC组血清CA125Ⅱ、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肝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HC组血清CA125Ⅱ和CA199阳性率分别为82.0%、75.0%,CA125Ⅱ、CA199联检阳性率为90.0%。
结论:血清CA125Ⅱ和CA199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阳性检出率,对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监测和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标签:原发性肝癌;CA125Ⅱ;CA199原发性肝癌(PHC)是最常见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但其发展迅速,预后较差,因此,早期、正确诊断非常关键。
过去认为AFP的升高是肝癌诊断的首选肿瘤标志物,但近几年发现AFP在乙肝、丙肝及肝硬化患者中检出率并不高,而且特异性较差,因此寻找更合适的肿瘤标志物是许多医学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本研究将血清CA125Ⅱ和CA199进行联合检测,探讨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PHC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6岁,合并腹水患者26例;肝良性疾病组40例(肝硬化20例、乙肝、丙肝2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5岁;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本院体检中心各项体检正常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2岁。
1.2 方法采集清晨空腹静脉全血3 ml,分离血清检测。
CA199测定采用罗氏COBAXe411及相应配套试剂检测;CA125Ⅱ测定采用西安262厂生产的γ-免疫计数仪和美国进口Centor试剂检测,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CA125Ⅱ≥20.0 U/ml、CA199≥37.0 U/ml判断为阳性。
CEA、AFP、铁蛋白、CAl99的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摘要】目的:比较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血清CEA、AFP、CAl99、铁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
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464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细胞癌404例,胆管癌60例)、210例肝良性痛变及7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CEA、AFP、铁蛋白、cAl99水平。
结果:肝癌组CEA、AFP、铁蛋白、CAl99水平最高,明显高于肝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肝细胞肝癌组AFP水平均高于胆管癌组、肝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胆管癌组中CAl99水平均高于肝细胞癌组、肝良性病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CEA、AFP、铰蛋白、CAl99单项检测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6,93%、69.88%、59.94%和61.75%,四项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90.66%,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1);CEA、AFP、铁蛋白三项联合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95.57%,CEA、CAl99、铁蛋白三项联合诊断胆管癌的灵敏度为87.50%,较单项检测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CEA、AFP、铁蛋白、CAl99四项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检出率,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有效的辅助依据。
【关键词】肝癌;肿瘤标志物;AFP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死亡率为20.37/10万,在恶性肿瘤中死亡顺位占第2位[1] ,按组织学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以肝细胞型肝癌最多见,约占90%以上,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临床上均少见,约占5%左右。
肿瘤组织中的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常超过正常组织,通过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辅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
AFP是一种胚胎发育早期的糖原蛋白,胚胎期由肝脏实质细胞和卵黄囊细胞合成,正常成人血清AFP表达很低,当肝细胞恶变后,血清中可见大量AFP,部分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妊娠、胚胎癌等也可见AFP轻微升高,AFP也是诊断肝细胞肝癌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但AFP单项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4项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60例肝癌患者及60例非肝癌患者(肝硬化、肝脏良性病变)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
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中4项肿瘤标志物(AFP 、CEA 、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非肝癌组(均P <0.05)。
肝癌组肿瘤标志物4项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6.7%(52/60),非肝癌组4项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46.7%(2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肿瘤标志物4项指标检测对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有临床价值,可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194(2012)12-0057-01原发性肝癌中肿瘤标志物4项检测的诊断价值谢东亮(南昌航空大学医院内科,南昌330034)收稿日期:2012-07-10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进展快、侵袭性强、恶性度高及预后差,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占第二位,由于甲胎蛋白(AFP )的临床应用,使原发性肝癌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其临床价值已得到公认[1]。
笔者对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60例非肝癌患者均采用肿瘤标志物[AFP 、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观察肿瘤标志物4项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中价值。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南昌航空大学医院诊治的肝病患者12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癌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18~79(52±34)岁;非肝癌患者60例(非肝癌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9~72(55±36)岁。
其中肝硬化52例,肝脏其他良性病变8例。
2组患者均经B 超、CT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1.2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5mL ,分离血清后检测AFP 、CEA 、CA125及CA199。
采用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的LUMO 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均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正常参考值:AFP <20ng ·mL -1,CEA <5ng ·mL -1,CA125<35U ·mL -1,CA199<35U ·mL -1。
检测时有一项高者即为阳性。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2组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AFP 、CEA 、CA125、CA199)及4项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肝癌组(均P <0.05)。
见表1。
表12组肿瘤标志物4项检测及联检阳性率的比较x ±s组别n AFP/ρ/(ng ·mL -1)CEA/ρ/(ng ·mL -1)CA125/(U ·mL -1)CA199/(U ·mL -1)联检阳性例%肝癌组60321.74±253.12*268.91±197.32*302.60±211.76*258.12±199.97*5286.7*非肝癌组6039.97±20.5846.32±23.56125.12±112.3256.19±41.692846.7*P <0.05与非肝癌组比较。
(下转第59页)3讨论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组织液中的物质,或是宿主机体发生新生物反应产生并进入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均可以反映肿瘤细胞转化过程中的阶段和特性,并与肿瘤的(上接第57页)发展关系密切[2]。
AFP是肝癌诊断高度专一的标志物,仅次于病理诊断。
但AFP有其局限性,一般阳性率为60%~70%,其敏感性远远不能满足疾病诊断的要求。
CEA对肿瘤早期诊断不理想,但在鉴别原发和转移方面有显著性特点[3]。
肝癌患者CA125升高的原因可能是肝癌患者肝脏对抗原处理能力下降,功能低下,白蛋白合成减少,生成腹水;同时病原微生物作用导致腹膜炎,利于腹腔吸收CA125入血,或炎症刺激使产生CA125的阳性间皮细胞增生,导致血清浓度增高。
CA199起初是作为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后来发现在多种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有较高诊断价值,在肝癌尤其是胆管细胞癌特异性高,弥补了AFP阴性肝癌患者的诊断[4]。
由于每一单项检测均存在假阴性,因而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受到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检测肿瘤4项(AFP、CEA、CA125、CA199)可使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达到86.7%。
故联合检测肿瘤4项标志物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测率,有助于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1]覃慧玉.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5):379-380.[2]王怡明.GGT、AFU、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J].浙江医学,2006,10(8):1021-1022.[3]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7-339.[4]徐笛,贾民,胡兰英.血清AFP、CA125、CA19-9联检在肝硬化和肝癌中的诊断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56-57.(责任编辑:周丽萍)线,其中1例病例在小剂量时即出现激越症状,另1例病例中尽管减量并使用了抗胆碱类药物激越症状仍持续存在直至换用其他药物。
此外,激越或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也高于患者本身的基线值。
当阿立哌唑减量或终止时激越和攻击性减低。
目前激越增加的原因并不清楚,推测其机制可能是由于阻断多巴胺受体的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突触后的多巴胺受体上调,过度的刺激这些受体将会加剧精神病和它的相关症状,如激越和攻击性。
阿立哌唑可能是由于部分激动多巴胺受体活性从而增加多巴胺能的活性并加剧多巴胺相关的阳性症状,如妄想、激越和攻击等。
阿立哌唑由于其较小的副作用使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领域受到振奋,但在临床实践使用过程出现的激越等副作用也应受到重视。
由于目前总体报道的病例数不多,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资料,如何减小其副作用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仍是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1]Lin T W,Lee B S,Liao Y C,et al.High dosage of aripip-razole-induced dysphagia[J].Int J Eat Disord,2012,45(2):305-306.[2]Rocha F L,Hara C,Ramos M ing aripiprazole to attenuate paliperidone-induced hyperprolactinemia[J].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2010,34(6):1153-1154.[3]Skopek M,Manoj P.Hyperprolactinaemia during treatment with paliperidone[J].Australas Psychiatry,2010,18(3):261-263.[4]Ganguli R,Brar J S,Garbut R,et al.Changes in weight and other metabolic indicators in persons with schizoph-renia following a switch to aripiprazole[J].Clin SchizophrRelat Psychoses,2011,5(2):75-79.[5]Macfadden W,Ma Y W,Thomas H J,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ing th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injectablerisperidone long-acting therapy and oral aripiprazole in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Psychiatry(Edgmont),2010,7(11):23-31.[6]Biedermann F,Fleischhacker W W.Emerging drugs for schizophrenia[J].Expert Opin Emerg Drugs,2011,16(2):271-282.[7]Chevreuil C,Polard E,Lemonnier E,et al.Aripiprazole use in children and a dolescent psychiatric patients[J].Therapie,2011,66(2):123-130.[8]Tadori Y,Forbes R A,Mcquade R D,et al.Functional potencies of dopamine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at humandopamine D(2)and D(3)receptors.[J].Eur J Pharmacol,2011,666(13):43-52.[9]Han M,Huang X F,Deng C.Aripiprazole differentially affects mesolimbic and nigrostriatal dopaminergic trans-mission:implications for long-term drug efficacy and lowextrapyramidal side-effects[J].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2009,12(7):941-952.[10]Koener B,Goursaud S,Van De Stadt M,et al.Pharmacolo gical blockade of dopamine D2receptors by aripiprazole isnot associated with striatal sensitization[J].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2011,383(1):65-77.(责任编辑:况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