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的含义、特点和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619.50 KB
- 文档页数:31
句子修辞是什么意思怎么写句子修辞是指通过各种手法和技巧,让句子的表达更为生动、准确、清晰,提高句子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在写作中,句子修辞的运用是取得高分和吸引读者注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句子修辞的概念、种类、方法、应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句子修辞的概念句子修辞是一种文字运用技巧,它可以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生动、美观、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句子修辞通常包括音、形、义、情等方面,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二、句子修辞的种类1.比喻:用一种与被比喻物类似的事物,来形象地描述另一种事物,从而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他的眼睛像深邃的深海,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2.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性格和行为,使之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小草弯下身子,向着太阳发出最热烈的欢呼。
3.排比:通过反复的重复相同的句式结构来表达强烈的语气和节奏感。
例如:我不想要富贵,不想要荣誉,不想要名利,只想要一个平静而简单的生活。
4.设问:通过反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人生的路上,谁也不能如愿以偿,难道这是我们应该接受的结局吗?5.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使之更加吸引人,或表现出某种强烈的情感和气氛。
例如:他孤独地在房间里,看着窗外下着猛烈的暴雨,这雨不仅洗涤了大地,也把他的心灵彻底地冲洗了一遍。
三、句子修辞的方法1.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夸张等,是句子修辞的基本方法。
2.语法手法:如并列、倒装、省略、反复、反义等,利用句子成分的变化和语法结构进行句子修辞。
3.句型手法:如明喻句、隐喻句、象征句、对偶句、独立分句等,是针对不同表达要求而设计的特殊句型。
四、句子修辞的应用句子修辞是一种通用的修辞方法,在文学、新闻、散文、诗歌、广告、演讲等各种文体和场合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而在写作中的运用更是被视为一种必修项,能够有效地提高写作质量和让文章更具艺术性。
五、句子修辞的注意事项1.修辞手法不能乱用:句子修辞虽然能烘托气氛,但使用过多,容易显得多余和闲杂,要注意突出主题。
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1)对事物进行比喻:用比喻来对事物某某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2、拟人:用拟人化手法,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某某感情,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3、夸张: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4、对偶:使文章节奏刚强,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传颂记忆。
5、排比:(1)排比说理: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述详尽,透彻严密,语气强烈,无可辩驳。
(2)排比抒情:使文章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并使文章音节铿锵,语势得到增强。
(3)叙事排比:使文章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气呵成之感。
6、反问: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中能强调论点。
7、设问: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强调某某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有气势。
8、反问:增强某些语气(反诘、诘责或质问),强调某某观点,突出某某情感,使语气强烈,无可辩驳。
9、对比:突出强调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
10、用:(1)说明文:突出说明某某事物的某某特征,增强说服力。
如引神话传说,则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2)议论文:有力的论证某某观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
(3)记叙文: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主旨,或渲染某某情境,或增强某某的趣味性,或准确表达作者当时某某的心情。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复习方略: 1.对于修辞知识的把握,首先能准确判断语句所用的修辞,但考查的重点为在动态环境里对辞格的运用,也就是说概念考得少,关键在于灵活运用——自己运用辞格写出优美的语句。
一语法实体及其分类语法实体,是一种语言中构成语法系统的实际要素。
分为语素、词、短语、复句、句群、句子语气。
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主要作用是构词。
(花儿为两个语素)词: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法单位。
分为单纯词、合成词。
词的独立运用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能单独回答问题,即单说。
(实词)2.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实词)3.将能单说的部分踢开,将能单独与充当句子成分的踢开,剩下的总分也是词。
(虚词)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义规则组合起来的,没有特定语调的语法单位。
小句:即句子。
指最小的,能独立表达一个意思的,有一定的证据语调的语法单位。
(一般语素不加语气构成句子,而以词+语气构成句子。
)复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在意义上密切相关,在结构上互不包含。
句群:指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的语法单位。
句子语气:指句子所带有的某种语气,属超音质成分。
语法实体——是一种语言中构成语法系统的实际要素。
专家语法系统——与教学语法系统相比,专家语法系统往往鲜明地反映专家的个人特点。
语法实体分类:单位语法实体—语素、词、短语、小句、复句、句群非单位语法实体—句子语气基础语法实体—语素、词、短语、句子语气—静太实体。
—其中:词、短语—构件语法单位;句子语气—致句语法单位表述语法实体—小句、复句、句群—动态实体可切分语法实体—短语、小句、复句、句群不可切分语法实体—语素、词、句子语气二汉语语法及其系统语法,指语言中语素、词、短语的结构规则。
汉语语法,指汉语各类各级语法褓的构成规则和组合规则的总和。
构成—从大往小;组合—从小到大汉语语法系统的两个定义:1.汉语语法本身的系统,即客户存在的语法系统。
2.汉语语法学系统,即对客观语法系统的主观研究和描写。
语法学:是研究语法的科学。
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历程如下:套用期马建忠(马相伯)—《马氏文通》—文言文研究—1898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白话文研究—1924年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年引发期吕叔湘—〈〈中国方法要略〉〉—1942~1944年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945年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年探求期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年朱德熙—〈〈语法讲义〉〉—1982年三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教学语法系统,指从语法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中学评议教学的需要,强调规范性,注重实践性,尽量避免有争议的观点和问题,以传统语法和现代应用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语法系统。
《现代汉语》Ⅱ练习(四)[语用与修辞]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1.修辞-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取得最理想的表达效果,这种语言加工的实践活动,就是修辞。
[2分]2.语用-语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活动,特别是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等活动。
3.合作原则-话语交际的各方为了相互合作的,以保证谈话顺利进行而共同遵守某些原则,这些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关联准则、信息适量准则、信息真实准则和信息明白准则。
4.得体原则适合于不同语境的需要,采用拐弯抹角的间接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话语交际效果,这就是所谓得体。
得体原则包括礼貌准则、幽默准则、克制准则三个准则。
[2分]5.前提触发语-前提往往跟某些特定的词语相联系,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特定的词语把握话语的前提。
跟话语前提有联系的特定词语叫做前提触发语。
6.预设-预设是用话语焦点的上位概念来替代焦点以后得出的一个命题。
如果A真则B真,A假则B真,B真则A 或真或假,B假则A非真非假,那么,A预设B。
[2分]二、简述题1.运用话语交际基本原则的有关原理,分析下面两段对话,说明违约话语行为产生的言外之意及其产生的过程。
(1)甲:小李和小王表现怎么样?乙:小李表现很好,是有名的三好学生。
语言使用应遵循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接话原则等话语交际原则。
违背以上原则的话语行为,就是违约话语行为。
合作原则从“量”“质”“关系”“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了信息适量准则、信息真实准则、关联准则和信息明白准则等四条准则。
遵守这些准则就是遵守合作原则。
如果违背了其中一个准则,就违背了合作原则。
对话中甲询问的是小李和小王两人的表现情况,而乙只讲小李表现好,只字不提小王,没有提供甲所希望得到的足够的信息,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信息适量准则。
对话中,乙认为小王在校表现并不怎么样,甚至很糟糕,但是,为了使话语表达得体,乙遵循得体原则中的礼貌准则,没有正面评价小王。
修辞学基本概念的再认识--修辞、修辞学、修辞学研究对象江结宝【摘要】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
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修辞过程,其次有修辞作品和修辞功能。
%Rhetoric is a kind of language expression behaviour constructed for realizing the certainpur⁃poses.Rhetoric is a kind science studying at constructing language and realizing the communicative purpose in language expression behaviour.The researching objects of rhetoric are mainly rhetoric process,rhetoric works and rhetoric function.【期刊名称】《毕节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修辞;修辞学;修辞学研究对象【作者】江结宝【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内涵体现学科的性质、地位、任务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反映研究者对于学科性质等诸方面的认识、理解、规约和追求,基本概念是学科的奠基石。
学科的理论见解和分歧,首先从此见出;昌明个人观点,亦常从此出发。
修辞学历史悠久,任务繁重,其基本概念的界定至今分歧层出。
笔者不揣浅陋,就此题表达一孔之见。
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修辞”、“修辞学”和“修辞学研究对象”三个概念。
“修辞”二字连在一起出现,最早要算《易经》,《易·乾·文言》有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一、知识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较、夸、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对修辞的考察要: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展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提供带有*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较〔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这些修辞中,考察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较、夸、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构造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一样,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局部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修辞学笔记一.修辞的性质和任务1.语言的内部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和规则2.修辞的性质:修辞学就是烟具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是由语言本体的交际功能所决定的,并贯穿语言运用的全过程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3.修辞的任务:学习修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修辞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自觉的应用这些知识。
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对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很有好处。
4.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语言要素。
从功能着眼研究这些语言要素的特点,规律经过综合作用后所能体现出来的表达效果。
5.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研究应当涉及语言表达的一切领域,在字词句之外,像句群、段落、篇章、修辞方式以及更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一切逻辑学和风格学。
二.修辞和语言规范1.修辞的基础:把话说通,做到文从字顺。
所谓把话说通就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合乎语言规范。
2.语言的规范,是指语言运用中明确一致的标准。
3.修辞和语言规范的关系:从整体来说修辞也应当遵循语言规范的制约。
文从字顺,应当是修辞的基础。
当然这也不排斥在特定的场合,由于某种特殊表达需要,故意突破规范,临时作一些创新。
但这跟五十约定俗成的原则,任意破坏语言规范,或者限于表达能力而出现错误,违反了规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三.修辞和语言要素1.决定句子,文章正误优劣的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什么?1.事理,逻辑。
就是说要看他的内容和不合情理,和不合思维规律。
2.规矩,习惯。
就是看他合不合词汇语法的规范,合不合大家说话的习惯。
3.情味,色彩。
看他的玉体风格合适不合适,感情色彩对头不对头。
4.声音,语气。
就是看他读起来顺口不顺口,听起来悦耳不悦耳,口气合适不合适。
2.修辞研究的重要课题:怎样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及其规律来完美的表情达意。
3.修辞同语音,语汇和语法三者的关系。
1.汉语音节分明,并且有声、韵、调之分,这些语音特点为修辞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除了可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之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帐押运的句式,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有很强的音乐感。
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事物之间的共性联系进行比较,来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在文学、艺术、语言等领域中,比喻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重点探讨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
一、比喻的修辞作用1.丰富形象比喻是表达抽象概念和感觉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把含义难以言喻的事物用形象化、生动化、近似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用“芸芸众生”来形容人间繁华,生命的无限可能和复杂性,画面凝聚了万物共生、错综复杂的意象,富有诗意和哲理性。
”2.深化主题比喻是一种深化主题的手段,可以通过对主题的景象、形象、内涵进行比喻,从而使主题更为生动形象化,让读者对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红楼梦》中,作者用“宝钗破镜重圆”比喻宝钗与贾母的相互理解、信任,宝钗借贾母破镜的时刻,重点表达她心灵深处对老人的理解和善意,同时也进一步深化小说中“识时务者为俊杰”,“鸳鸯交叉胸口记”等主题的表达。
”3.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比喻作为一种语言的装饰,常常能够表现出作者对某种情感或现象的奇妙感悟,以及对人生经验的深刻领悟,同时也是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作品的亲和力。
例如:“海子的诗《母亲》中,把母亲比喻成大地、泉水、太阳,表达出了诗人对母爱的敬重和感激,同时将这种感情融入诗歌之中,表现出诗歌的丰富内涵。
”二、比喻的运用原则1.选取恰当的比喻对象比喻要选取恰当的比喻对象,通常是与被比喻对象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的,如相同的形状、颜色、特点等。
同时也要考虑比喻对象的广泛接受度和受众的文化背景。
2.考虑比喻程度和比喻的原则比喻应该有度,不可过度,否则容易破坏语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也要遵守比喻的原则,如相似性、差异性、清晰性、新颖性等,从而使比喻更加生动。
3.注重联系性以达到表现效果比喻是通过联系的方式来表现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因此在运用比喻时,应注重联系性,突出相似和差异性,从而达到表现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手法指导与运用技巧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达到修辞效果的一种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地指导和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手法指导与运用技巧,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并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一、修辞手法的定义与分类修辞手法是文学语言中常用的一些表达策略,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多种形式。
它们通过对比、隐喻、象征等手段,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根据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比喻: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比较方法,把一个事物比作另外一个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使语言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3.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使之更加生动、夸张或夸张有力。
4.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差异或共同点,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或效果。
5.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关事物或现象,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有力,增强语气的感染力。
二、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指导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以例引证,生动形象:在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时,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
2. 理论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在进行修辞手法的指导时,既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鼓励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3. 引导创新思维,培养文学素养:通过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感知能力,鼓励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提高文学素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技巧1. 开展修辞手法导入活动:在引入修辞手法知识时,可以通过游戏、故事和实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互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各类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修辞学权威版1、修辞、修辞学(1)修辞就是言语交际参与者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运用相应的语言形式,恰切地建构话语和解构、理解话语,以达到理想交际效果的活动。
是努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接受效果的活动。
(2)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表达和接受效果的规律的科学,就是研究言语交际表达主体如何依据和利用语境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手段,组建能够适切表达思想内容的话语,以及接受主体如何正确理解和接受表达主体所传话语信息的规律、规则的学科。
2、修辞和修辞学的本质属性?(1)修辞是言语现象。
是运用语言增强交际效果的活动,任何修辞活动都要依据具体的言语环境去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恰切组建话语和透过语言表达手段正确理解话语,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和效果。
修辞主要依据动态语境。
随动态语境选用语言表达手段组成的话语是语言运用的产物。
人们运用语言,不管在口语还是书面语的表达和接受,都会有修辞上的考虑和要求。
修辞寓于语言的具体运用之中,人们运用语言总是离不开修辞。
(2)修辞学属于语言运用科学或者说言语科学范畴,是一门既有系统性理论,又有很强实用性的科学。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修辞现象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产物,它的本质特性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
修辞学以普通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语言学对修辞学体系的建立和探索分析至关重要。
3、修辞和修辞学的社会价值(1)修辞是兴国立业的重要手段。
如外交辞。
(2)修辞是提高自我修养、文明礼貌的重要手段。
善于运用修辞规律,有利达成交际目的和塑造自身的美好形象。
一个人在言语交际中选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组建话语,显示出什么样的语言风貌、格调和能否正确理解话语,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和形象。
(3)修辞是商品社会中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
(4)修辞学在社会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等。
修辞的意义:1、帮助我们说的话更加动听,文章写得更优美2、帮助我们欣赏别人的语辞 3、对一篇作品,不但可以知其然美,而且还可以知其所以然(为什么美,美在何处)4、帮助我们分析作者的措辞、造句技巧、认识语辞、文辞美在何处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