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工程实例
- 格式:pptx
- 大小:470.42 KB
- 文档页数:56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快速施工工法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快速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施工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快速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旨在为读者提供实用、全面的指导。
二、工法特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快速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施工效率高:采用同步施工的方式,快速推进盾构机和注液机,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2. 施工质量优秀:采用双液注浆技术,能够提高土层稳定性和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确保施工质量。
3. 适应能力强: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能够应对复杂的地下水、软土和岩石地层。
4. 全过程监测:通过实时监测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水压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保证工程安全。
5. 环保节能:减少了土方开挖量,降低了施工的环境影响,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6. 经济性好:节约了施工成本和人力资源,提高了工程的投资回报率。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施工,特别适用于软土、淤泥、水下隧道、高地下水位、复杂地质条件等环境。
四、工艺原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快速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盾构机和注液机的同步施工,结合双液注浆技术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1. 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保证施工质量。
2. 采取的技术措施:使用同步施工的方式,盾构机和注液机同步推进;使用双液注浆技术,提高土层稳定性和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
五、施工工艺 1. 准备工作:安装并调试盾构机和注液机,进行相关试验,制定施工计划。
2. 盾构施工:盾构机以零失效为目标,通过同步推进方式,进行盾构施工。
3. 注液施工:注液机根据盾构机推进的速度和土层的特点,通过双液注浆技术,进行注液施工。
盾构隧道⼯程事故案例分析1盾构法隧道⼯程事故案例分析及风险控制上海市⼟⽊⼯程学会傅德明盾构法隧道已经发展到⼗分先进和安全的技术,但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或由于施⼯操作的错误,还存在许多风险,近年来,我国的盾构隧道⼯程也出现⼀些⼯程故事,因此, 隧道⼯程的安全和风险控制⼗分重要.1、盾构法隧道⼯程事故分析和风险控制1.1 南京地铁盾构进洞事故事故描述:1.⼯程概况南京某区间隧道为单圆盾构施⼯,采⽤1台⼟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始发站,从该站左线⼆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
该区间属长江低漫滩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层呈⼆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为主,下部以粉⼟和粉细砂为主,赋存于粘性⼟中的地下⽔类型为空隙潜⽔,赋存于砂性⼟中的地下⽔具⼀定的承压性,深部承压含⽔层中的地下⽔与长江及外秦淮河有⼀定的⽔⼒联系。
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端头井6m采⽤⾼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体。
2. 事故经过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盘顶上地连墙外侧,⼈⼯开始破除钢筋,操作⼈员转动⼑盘,⽅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盘下部突然出现较⼤的漏⽔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瞬时涌⽔涌砂量约为260m3/h,⼗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局部管⽚⾓部及螺栓部位产⽣裂缝,洞内作业⼈员迅速调集⽅⽊及⽊楔,对车架与管⽚紧邻部位进⾏加固,控制管⽚进⼀步变形。
仅不到⼀⼩时,到达段地表产⽣陷坑,随之继续沉陷。
所幸⽆⼈员伤亡,抢险⼩组决定采取封堵洞门⽅案。
3.处理措施抢险⼩组利⽤应急抽⽔泵排除积⽔,同时确定采取封闭两端洞门的⽅案,在该车站端头外层钢筋侧放置⽵胶板,采⽤编织袋装砂⼟及袋装⽔泥封堵,迅速调集吊车及注浆设备进场,采⽤钢板封堵洞门;始发站洞内积极抢险,利⽤⽅⽊对车架与管⽚进⾏⽀顶,在⽆法控制抢险的情况下安全撤出作业⼈员,在洞内进⾏袋装⽔泥挡墙施⼯,共⽤⽔泥90t,码砌过程中有局部渗⽔,为确保挡墙稳固,决定在始发站洞⼝堵封,之后开始拆除洞⼝钢轨。
国内TBM、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在盾体支护下进行地下工程暗挖施工,不受地面交通、河道、航运、潮汐、季节、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能较经济合理地保证隧道安全施工。
盾构的推进、出土、衬砌拼装等可实行自动化、智能化和施工远程控制信息化,掘进速度较快,施工劳动强度较低。
但在施工过程中人机交错的特征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衬砌、运输、拼装、机械安装等环节工艺复杂,较易出现起重伤害、电瓶车伤人、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多种事故,且在饱和含水的松软地层中施工,地表沉陷风险极大。
一、盾构进出洞阶段发生的安全事故盾构进出洞都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性。
整个施工作业环境处于一个整体的动态之中,蕴藏着土体坍塌、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多种事故发生的可能。
南京地铁盾构进洞事故1、工程概况南京某区问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I 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该区间属长江低漫滩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粉土和粉细砂为主,赋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赋存于砂性土中的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深部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
2、事故经过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连墙外侧,人工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方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h,十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同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对车架与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
仅不到一小时,到达段地表产生陷坑,随之继续沉陷。
所幸无人员伤亡,抢险小组决定采取封堵洞门方案。
浅析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摘要:盾构法是在地面下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在大中城市里,若用明挖法建造隧道则很难实现。
在这种条件下,地铁隧道采用盾构施工法对城市地下铁道、上下水道、电力通讯、市政公用设施等各种隧道建设具有明显优点。
但是受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和轨道交通规划影响,盾构隧道不但将穿越地面建筑物林立的城市已建区,还将空间跨越各类已有地下建筑物,探究盾构法隧道施工易出现的安全事故,能够成为地铁隧道施工长期安全性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地铁;盾构施工;安全事故1、案例分析广深港客运专线“3·27”中康生活小区地面塌陷事件概况广深港客运专线益田路隧道由南向北依次局部下穿中康生活小区3号楼、6号楼、9号楼,建筑物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见图1):隧道局部下穿3号楼5.5 m,洞顶埋深28.8 m;下穿6号楼10.9 m,洞顶埋深27.6 m;侧穿9号楼1.3 m,洞顶埋深27.1 m。
中康生活小区6号楼至9号楼段地质为上软下硬符合地层,隧道洞身上部为全风化混合岩,下部为弱风化混合岩,自稳性差,盾构掘进过程中刀盘转动泥浆波动冲刷顶部软弱土层,容易导致地表塌陷。
图一2011年3月27日07:10左右,盾构掘进至DK108+218.3处,在盾体上方DK108+212处突然发生直径5 m,深8 m左右的陷坑。
塌陷位置距中康生活小区内,所幸没有造成小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既定的应急预案,封闭了现场,对人员进行了疏散,并上报广深港公司、福田区政府、深圳市轨道办、梅林街道办以及监理和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人,同时开展应急抢险工作。
为防止塌陷继续扩展造成更大危害,迅速组织人员、物资、机械设备,采用填充C15混凝土及水泥的方法对塌陷部位进行填充;对小区2号楼的60名居民进行紧急疏散,安排就近宾馆住宿。
11时回填开始,22时结束,累计混凝土410 m3,水泥15 t,目前监测数据显示沉降量仍在规范要求内。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及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铁路建设成为了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高速铁路建设中,隧道工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隧道工程盾构施工作为目前最主流的施工方法之一,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案例分析对于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这些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二、盾构施工技术概述1. 盾构机概述:介绍盾构机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盾构施工步骤:详细描述盾构施工的步骤,包括准备工作、初期工程、主体工程和尾部工程等。
3. 盾构掘进方法:介绍常见的盾构掘进方法,如液压推进和地压平衡推进等。
4. 盾构施工的优势和限制:分析盾构施工的优势和限制,对比与其他施工方法的差异。
三、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盾构施工关键技术1. 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详细介绍地质勘察的目的、方法和技术要求,探讨如何将勘察结果应用于工程设计中。
2. 盾构机选择和配置:讨论盾构机的选型原则、配置方案和关键参数,以及与地质条件的匹配关系。
3. 盾构施工过程管理:重点介绍盾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和安全管理措施,包括施工准备、施工实施和施工收尾等。
4. 盾构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盾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如地面沉降、水文问题和风险管理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四、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案例分析,对该工程的地质条件、盾构机选择、施工过程管理和关键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2. 案例二:另一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案例分析,重点介绍该工程中的工程设计、地质勘察和施工过程管理的关键技术。
五、结论通过对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盾构施工技术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中具有广泛应用的优势,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工程质量。
2. 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是盾构施工的基础,对于选择适合的盾构机和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盾构机是一种用于挖掘地下隧道的工程设备,它的应用实例有很多。
以下是一些不同品牌盾构机的应用实例:
1. 中国盾构机:中国制造的盾构机在国内外市场上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如在建设地铁、隧道等基础设施工程中,被称为“世纪工程”的中国盾构机的性能和质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2. 日本盾构机:日本盾构机具有优秀的机械性能和可靠性,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复杂地层、高岩强度和孤石群等环境下的挖掘中表现突出。
3. 德国盾构机:德国盾构机在地层处理和掘进控制技术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能有效地解决盾构机卡在地下的问题,这对于地下隧道挖掘至关重要。
4. 印度盾构机:在印度孟买地下隧道挖掘项目中,使用的是盾构机。
然而,由于地下挖掘条件复杂,遇到了松散土层和天气影响等问题,这台印度盾构机需要穿越复合地层和孤石群,岩石强度高达150Mpa。
5. 美国盾构机:美国盾构机在地下隧道挖掘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它的优点是体积小、质量轻,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的挖掘。
6. 俄罗斯盾构机:俄罗斯盾构机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表现出色,可在冻土层和高寒地区的隧道建设中使用。
7. 法国盾构机:法国盾构机在精细化地层处理和挖掘精度方面有独到之处,能够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和高要求的施工要求。
8. 意大利盾构机:意大利盾构机在地下隧道挖掘的柔性和灵活
性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在大直径和超大直径的隧道挖掘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上是不同品牌盾构机的应用实例介绍,每一种盾构机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盾构机时,应该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地理环境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桌面上,我拿起笔,思绪开始飘散。
关于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的盾构始发方案,我已经构思了许久,现在,就让我用这流畅的文字,将这份方案一气呵成。
一、项目背景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我国长江流域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长约10.3公里,西起南京江北新区,东至南京主城区。
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直径达14.93米,是我国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南京过江交通压力,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二、盾构始发方案1.始发井建设盾构始发井位于江北新区,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井内设置盾构机安装、调试、维修等设施,同时配备相应的供电、供水、通风等系统。
始发井建设采用明挖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高效。
2.盾构机选型3.盾构始发程序(1)盾构机安装调试在始发井内,将盾构机各部件组装完毕,并进行调试。
确保盾构机在始发前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
(2)盾构机进洞盾构机进洞前,需要对洞口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土体流失。
进洞时,要注意控制盾构机姿态,确保顺利进入隧道。
(3)盾构机推进盾构机推进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地质条件变化,调整推进参数。
同时,加强对盾构机的维护保养,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盾构机出土盾构机出土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出土速度,避免对地面产生影响。
出土后的渣土要及时外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施工安全措施(1)加强监测施工过程中,要对地面、地下水位、隧道结构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2)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迅速应对。
(3)人员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三、施工进度安排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方案预计施工周期为24个月。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始发井建设:3个月2.盾构机安装调试:2个月3.盾构机进洞:1个月4.盾构机推进:15个月5.盾构机出土:2个月6.施工验收:1个月四、项目效益1.缓解过江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城市老城区上下叠线盾构隧道施工施工工法城市老城区上下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发展,老城区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加。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在老城区进行地铁线路的建设。
然而,由于老城区道路狭窄、地下管线复杂等特点,传统的开挖施工方法难以应用。
因此,城市老城区上下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相关的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城市老城区上下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工法的特点在于充分利用老城区地下空间,并通过叠线施工方式在有限空间内同时建设上下两条隧道。
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充分利用空间:通过在老城区的地下空间进行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面建筑和交通的影响。
2. 叠线施工:通过在同一隧道竖井中使用两部盾构机进行上下叠线施工,有效节省施工时间和成本。
3. 安全环保:采用盾构机施工,减少噪音和粉尘,降低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4. 扩展性强:可方便实现隧道数量的增加,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三、适应范围城市老城区上下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场景:1. 道路狭窄:老城区道路狭窄,无法采用传统挖掘方法施工。
2. 地下管线密集:老城区地下埋设了大量的管线,使用盾构机施工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地下管线,减少管线迁移及施工风险。
3. 建筑物密集:老城区建筑物密集,使用盾构机施工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建筑物的影响。
4. 地质条件复杂:老城区地质条件多变,采用盾构机施工可以有效应对复杂地质条件。
四、工艺原理城市老城区上下叠线盾构隧道施工工法的原理是通过盾构机在地下同时进行上下两条隧道的开挖。
具体工艺原理如下:1. 建立竖井:先在老城区选择合适的位置,建立竖井,用于盾构机的进出和施工设备的运输。
2. 选取盾构机:根据地质情况和隧道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盾构机进行施工。
3. 上下叠线施工:同时使用两部盾构机,一部机器从竖井的上方开始向上隧道方向推进,另一部机器从竖井的下方开始向下隧道方向推进。
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隧道施工一直是现代交通和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而盾构工法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施工方法,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中。
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是在浅埋条件下,通过使用盾构机进行地下隧道开挖与支护的一种施工工法。
本文将针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盾构机选型灵活:由于过浅埋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盾构机,能够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隧道要求。
2. 施工效率高:盾构机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设备,具有高效、连续作业的特点,能够快速完成隧道施工任务。
3. 施工质量稳定:盾构机具有精确控制开挖工作面的能力,能够减少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4. 环境影响小:相对于传统的开挖工法,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可以减少施工对地表的影响,降低施工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三、适应范围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该工法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包括软土、硬岩、砂土等地层。
2. 低覆盖埋深的区域: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埋深在30米以下的隧道施工,而且在覆盖层较薄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优势。
四、工艺原理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涉及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以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盾构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察与数据分析:在施工前,对隧道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与数据分析,获取该区域的地质信息,为施工提供依据。
2. 隧道设计与参数确定:根据地质信息,进行隧道设计和参数确定,包括隧洞大小、支护结构和材料等。
3. 盾构机选择与配置:根据隧道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盾构机型号,并进行相应的配置,以适应不同地质和隧道条件。
4. 开挖与支护工艺:通过盾构机进行隧道的开挖与支护,具体包括土层的掘进、液压支架的设置、衬砌的施工等。
隧道工程施工国内案例隧道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隧道工程在交通、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水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我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隧道工程为例,介绍隧道工程施工的国内案例。
一、案例一:重庆长江隧道重庆长江隧道是长江上游第一条高铁穿江隧道,也是国内第一条在山洞内进行盾构机组装、始发、接收并拆解的盾构隧道。
隧道全长11942米,其中盾构段长3845米,穿越长江区间长1282米。
隧道施工凸显了穿山、穿城、穿江、穿水的复杂特点,被誉为“万里长江高铁第一隧”。
二、案例二:南京秋藤-望江220千伏线路工程-绿博园段盾构隧道南京秋藤-望江220千伏线路工程是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双百行动的代表性工程之一,也是江苏省首个利用长江公路隧道铺设电缆的项目。
工程起于浦口区500千伏秋藤变电站,止于建邺区220千伏望江变电站,新建线路全长27.91千米,是目前输电距离最长的陆上220千伏电缆线路。
其中,绿博园盾构段是最关键的区间段,采用一台开挖直径为3.74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
三、案例三:武汉和平大道南延(中山路张之洞路)工程武汉和平大道南延工程是我国最大的单管双层城市道路隧道,全长3042.5米,设计时速60公里,采用单管双层双向6车道布局。
隧道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克服了岩层掘进难度大、场地狭小等挑战,成功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和12项实用新型专利。
这条隧道的通车将有效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形成武昌顺江方向的交通骨干通道。
四、案例四:饱和含水松软地层隧道工程在饱和含水的松软地层中施工隧道,地表沉降风险极大。
以南京地铁盾构进洞事故为例,该事故发生在南京某区问隧道工程中,采用一台土压平衡式盾构进行施工。
事故发生时,盾构正在进出洞阶段,整个施工作业环境处于一个整体的动态之中,土体坍塌、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多种事故发生的可能。
综上所述,隧道工程施工在我国有着丰富的案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