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管理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9
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LRIT)英文全称为TileLong.RangeIdentificationandTrackingfLRIT)System,该系统能为船舶提供全球的跟踪和识别服务,随着SOLAS公约新的第V/19-1条关于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的规定在2008年1月1日的生效,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LRIT)将付诸实施。
2LRIT系统的构成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LRIT)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船载LRIT信息传输设备能够自动发送远程识别和跟踪信息至各级LRIT数据中心。
当有需要时,可使用国际LRIT数据交换(IDE),通过各级LRIT数据中心向有权接收信息的缔约国政府和搜救服务部门提供LRIT信息。
应用服务提供方(ASP)和通信服务提供方(CSP)则为LRlT信息安全传送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LRIT系统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如下:2.1船载LRIT信息传输设备船载LRIT信息传输设备能够自动发送远程识别和跟踪信息至各级LRIT数据中心,其主要信息包括:A.船舶识别号;B.船位(经纬度);C.船位日期和时间。
船载LRIT信息传输设备可以通过配置一套独立的满足最新性能标准的INMARSAT.C系统来满足,也可以通过在原有配置的1NMARSAT—C系统的基础上,运用软件升级的方法来实现。
正常情况下,船载传输设备自动发送LRIT信息的最大时间间隔为每6小时一次,最小时间间隔为每15分钟一次。
当船舶长时间进坞或者靠港维修时,船长或者主管机关可以将船载传输设备发送信息频率降低为每24小时一次,或者临时停止信息发送。
另外如果在船长认为船载系统和设备持续的工作,可能会威胁到船舶和人员的安全时,船载传输设备可以被关闭或终止发送LRIT信息,船长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延误内通知主管机构,系统具备了2009年6月30日正式运行的履约条件。
被纳入SOLAS第五章,规定从事国际航行的客轮、3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和海上移动平台,都必须强制实施船舶的远程识别和跟踪,并将于2008年1月1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识别号检验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布日期】2011.01.31•【文号】海船检[2011]55号•【施行日期】2011.01.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识别号检验管理规定》的通知(海船检〔2011〕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舶检验局(处),中国船级社,广东、黑龙江海事局,各国外在华验船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识别号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0年第4号)的要求,我局制订了《船舶识别号检验管理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为保障中国籍船舶识别号检验工作的实施,我局组织开展了船舶检验发证管理系统(VIMS)升级工作。
本次升级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扩充船舶识别号管理,同时也将船舶建造重要日期的相关要求一并纳入系统管理。
第一阶段升级工作拟于2011年2月完成,升级后,各船检机构应即时上报船舶建造过程、船舶基础信息等有关数据,数据内容将在第一阶段升级时公布。
第二阶段升级工作拟于2011年6月完成。
各船检机构应积极做好本次系统升级相关工作,做好发证管理系统运行环境准备,保证可以通过海事内网或互联网即时报送和获取数据。
中国船级社,安徽、江西、山东、浙江、重庆、江苏船检局等各VIMS针对性开发单位或使用非VIMS系统单位应同步做好本单位系统升级工作。
升级具体技术支持可联系VIMS5系统的升级单位。
二、对于在中国建造的非中国籍船舶,执行建造检验的船舶检验机构(验船公司)应按照本检验管理规定实施船舶识别号检验,并出具船舶识别号检验报告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传真:************。
船舶识别号检验报告的制作可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网站(http://),在船检栏目下进入船舶检验监督管理系统,经用户登陆后在网上业务办理专栏中录入相关数据、制作检验报告。
关于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LRIT)履约的通知
LRIT: LONG RANGE IDENTIFICATIONAND TRACKING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将在2009年7月1日开始实施,所有船舶均要通过测试并获得符合性测试报告(CONFORMANCE TEST REPORT)。
各港口国将开始针对LRIT进行履约检查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LRIT符合性测试报告正本须张贴在电台执照旁,复印件随同船舶无
线电(SR)证书保存,随时接受海事主管机关的检查。
二、船级社在2009年1月1日后第一次无线电检验(SR)时,对船舶LRIT
设备进行检验,并在设备安全证书(SE)上标注。
届时,船舶将出示
LRIT符合性测试报告。
三、我司均使用保安报警设备(SSAS)兼做LRIT设备,船舶营运时必须
确保LRIT设备处于通电且正常使用状态,船员无需进行操作。
四、船旗国授权相关机构,每天通过提取船舶LRIT信息(船位、航向、
航速)来监控船舶动态,最长间隔6小时一次,最短间隔15分钟一
次,并向请求国提供实时数据。
五、对于LRIT设备的维修除按照保安体系对SSAS设备定期测试外,要
做好以下维护工作:
1、检查LRIT设备主机电源和显示灯状况是否正常。
2、检查LRIT室外天线、电缆是否牢靠。
3、检查室外到室内电缆过线孔是否水密
4、检查红色按钮是否处于未发射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重点跟踪航运公司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布日期】2022.01.27•【文号】海安全〔2022〕19号•【施行日期】2022.01.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重点跟踪航运公司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海安全〔2022〕19号各航运公司,各直属海事局: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推动航运公司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安全,现将修订后的《重点跟踪航运公司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22年1月27日重点跟踪航运公司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航运公司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安全,加强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重点跟踪航运公司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下简称“中国海事局”)统一负责全国重点跟踪航运公司的管理工作。
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省级主管部门”)负责确认重点跟踪航运公司的列入和脱离,并公布、更新重点跟踪航运公司名单;按职责负责本辖区内重点跟踪航运公司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核查工作。
分支海事管理机构和地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地市级主管部门”)负责向省级主管部门报告拟列入或申请脱离的重点跟踪航运公司名单及相关资料;开展或根据省级主管部门指派开展重点跟踪航运公司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核查工作。
第二章重点跟踪航运公司列入第四条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列为重点跟踪航运公司:(一)航运公司拒绝接受省级或地市级主管部门对其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或无正当理由对省级或地市级主管部门督促整改的事项在规定时间内未进行整改的;(二)所管理船舶发生死亡失踪3人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且负有对等及以上责任,经调查发现公司安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的;(三)所管理船舶三分之一及以上被列入重点跟踪船舶的;(四)所管理船舶发生违法行为后拒绝接受或逃避处理,航运公司未采取纠正措施的;(五)所管理船舶使用伪造、变造、转让、买卖、租借的船舶证书、船员证书从事营运或其他有关活动,或所管理船舶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六)未按规定建立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并取得有效的符合证明或所管理船舶未取得有效的安全管理证书,经海事管理机构督促后仍未整改的。
中国海事局关于印发《国内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设备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布日期】2010.04.12•【文号】•【施行日期】2010.04.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中国海事局关于印发《国内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设备管理规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海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事局,各直属海事局,各有关航运公司:为了提高我国国内航行船舶应用先进导航技术的水平,规范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AIS)设备的配备和使用,发挥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AIS设备的航行安全保障作用,我局制定了《国内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设备管理规定》,现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为保障《国内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设备管理规定》的实施,我局将通过与设备厂商、船舶用户的三方协议机制,免费提供中国沿海的电子海图和内河水域的电子航行示意图,发布电子海图更新信息。
此外,为确保中文信息的收发,我局将统一发布AIS中文通信及编码规则。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二日国内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设备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我国国内航行船舶应用先进导航技术的水平,规范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以下简称“AIS”)设备的配备和使用,发挥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AIS设备的航行安全保障作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船载电子海图系统”是可以显示电子海图、具备航线设计、船位监控、航行监控和报警等导航功能的设备。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籍沿海、内河航行机动船舶。
以下船舶不适用于本规定:(一)渔船;(二)公务舰艇;(三)体育运动船艇;(四)军用船舶。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下简称“中国海事局”)负责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AIS的统一管理及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AIS设备的型式认可和产品检验管理。
设备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为了提高我国国内航行船舶应用先进导航技术地水平,规范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以下简称“AIS”)设备地配备和使用,发挥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AIS设备地航行安全保障作用,制定本规定.本规定所称“船载电子海图系统”是可以显示电子海图、具备航线设计、船位监控、航行监控和报警等导航功能地设备.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籍沿海、内河航行机动船舶.以下船舶不适用于本规定:(一)渔船;(二)公务舰艇;(三)体育运动船艇;(四)军用船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下简称“中国海事局”)负责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AIS地统一管理及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AIS设备地型式认可和产品检验管理.各地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对船舶配备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AIS设备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各船检机构负责设备配备及安装情况地检验.第二章设备标准及型式认可中国籍国内航行船舶配备地船载电子海图系统设备应符合中国海事局《国内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ECS)功能、性能和测试要求(暂行)》中地A级设备要求.中国籍船舶配备地A级AIS应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993-2标准《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系统-自动识别系统(AIS)第二部分:通用自动识别系统(AIS)A级船载设备-操作和性能需求、测试方法和要求地测试结果》.中国籍国内航行船舶配备地B级AIS应符合中国海事局《国内航行船舶船载B级自动识别系统(AIS)设备(SOTDMA)技术要求(暂行)》或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2287-1标准《海上航行和通信设备与系统B 级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第一部分:载波侦听时分多址技术(CSTCDMA)》.第七条国内航行船舶配备地船载电子海图系统、AIS设备需经型式认可和产品检验.经授权地船舶检验机构应按照本规定第六条地要求对船载电子海图系统、A级和B级AIS设备进行型式认可和产品检验.为更好地发挥AIS避碰功能,未安装船载电子海图系统设备地船舶,应安装显示设备,以直观显示本船与周边船舶地相对位置及简易电子海图或航行示意图,收发显示中文信息.本规定发布之日前安装地业经型式认可地AIS可免除本条要求.第三章配备要求第十条中国籍沿海航行船舶应按附表1中规定地时间要求安装符合本规定标准地船载电子海图系统设备.江海直达船需要进入沿海水域地,应按本条项款地要求执行.船舶可选择安装符合国际海事组织MSC.232(82)决议要求地电子海图显示信息系统(ECDIS).第十一条中国籍内河航行船舶应按附表2中规定地时间要求安装符合本规定标准地船载电子海图系统设备.第十二条中国籍500总吨以下沿海航行船舶应按附表3中规定地时间要求安装符合本规定标准地A级或B级AIS.各直属海事局根据辖区情况和船舶营运特点确定辖区内200总吨以下沿海航行船舶配备A级或B级AIS地安排和时间,报备中国海事局后实施.江海直达船舶需要进入沿海水域地,应按本条项款地要求执行.《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已有规定地,从其规定.第十三条中国籍内河航行船舶应按附表4规定地时间要求安装符合本规定标准地A级或B级AIS.航行于长江干线、珠江干线、京杭运河、黄浦江100总吨以下船舶配备A级或B级AIS地安排和时间,由管辖该水域地直属海事局或省级地方海事局根据辖区情况和船舶营运特点确定,报备中国海事局后实施.穿越长江、珠江航道,从一侧到达航道另一侧地内河机动船适用本规定.航行于其它水域地船舶安装A级或B级AIS地安排和时间,由管辖该水域地直属海事局或省级地方海事局提出,报中国海事局批准后实施.符合本规定附表中航区和吨位要求地在建和新建船舶,在相应配备时间之后投入营运地,应在投入营运前配备本规定要求地设备.对于本规定实施前已装船地船载电子海图系统、AIS设备,生产厂家应申请型式认可,并向船东提供型式认可证书.如设备无法符合要求并获得型式认可,船东应在规定时间前安装符合要求地设备.本规定要求安装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AIS设备地船舶,在规定安装时间之后一年内报废或永久性停止营运地,凭船舶检验机构检验核定证明文件副本,报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批准后,可以免除安装.第四章设备安装及检验要求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AIS设备地安装和布置应符合中国海事局颁布地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地相应技术要求.船舶提供地电源应能保证设备地正常运行.第十八条船舶安装船载电子海图系统、AIS设备后应于第三章规定地时间前完成设备安装情况地检验.第五章设备使用要求为确保电子海图数据地准确性和完整性,沿海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设备应使用官方发行地符合国际海道测量组织S-57格式要求地电子海图并应及时更新.内河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设备可使用内河电子航行示意图.内河电子航行示意图仅作为航行参考使用,船员在使用时应充分注意内河电子航行示意图提供机构地安全使用须知.配备船载电子海图系统设备地船舶应保持适当地纸海图作为备份,并及时更新.以确保在船载电子海图系统设备故障时能够安全返回港口.第二十二条船舶配备地AIS设备应处于常开状态.船舶应按相关规定申请海上移动通信业务船舶电台标识码(MMSI),并应将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准确地输入AIS.第二十四条为保证对船舶MMSI码地连续跟踪,船舶MMSI码发生变化时,应报船籍港海事主管机关.第二十五条船员应掌握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AIS设备地安全使用.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规定所指:“长江干线”为长江宜宾至浏河口段.“黄浦江”为“吴淞口至分水龙王庙段”.“液货船”为油船、化学品液货船、液化气体船.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附表3:中国籍500总吨以下沿海航行船舶配备A级或B级AIS时间表附表4:中国籍内河航行船舶配备A级或B级AIS设备时间表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提升能力全面履职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陈爱平局长在2012年直属海事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12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总结2011年直属海事系统工作情况,认真分析当前海事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2012年工作任务。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2011年,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直属海事系统全面履行“三保一维护”职责,大力开展“四型海事”建设,安全监管和航海保障水平有效提升,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装备状况明显改善,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效能稳步提高,核编转制和港建费征收稳中有序,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海事“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一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应急处理,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0.7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亿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1.4%。
进出港船舶18156250艘次,同比增长15.8%。
征收船舶港务费39.5亿元,同比增长13%。
全年共发生运输船舶交通事故298件,死亡失踪291人,沉船175艘,直接经济损失39154.8万元,分别同比减少10%、11.6%、10.3%、增加21%,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中趋好,得到了部党组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一是通航安全管理实现新实破。
制定发布了《全国沿海船舶定线制总体规划》和《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对规范沿海船舶航行秩序、改善通航环境、提高水上交通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砂石运输治理和船舶治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渤海水域砂石船事故数量同比下降53%,长江干线因船舶超载引发的事故同比下降91.7%。
加强水域巡航监管,全年巡航里程达806.8万海里,巡航时间87.7万小时。
不断深化通航管理举措,江苏海事局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山东海事局推行VTS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
中国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有效履行我国政府的国际义务,规范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Long-range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of ships,简称LRIT)的管理,有效利用LRIT信息,保证我国船舶信息的安全,服务海上航运与国际海上保安,根据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V/19-1条的规定,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及用户、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s Provider,简称“ASP”)、通信服务提供商(Communications Service Providers,简称“CSP”)等我国LRIT 系统相关各方,以及以下我国国际航行船舶和我国有权请求LRIT信息的外国籍船舶:(一)客船,包括高速客船;(二)3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包括高速货船;(三)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下简称“中国海事局”)主管LRIT系统履约工作,具体执行公约第V/19-1条的相关条款规定,负责中国LRIT数据分配计划(LRIT Data Distribution Plan,简称“DDP”)的编制、修改和更新,以及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的管理。
第二章LRIT系统相关机构的组成和职责第一节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第四条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由中国海事局设立,并依照中国海事局的有关规定履行以下职责:(一)协助中国海事局负责LRIT在我国的实施、国际国内协调以及LRIT信息的管理和应用。
(二)负责组织研究LRIT技术规范和相关政策,跟踪分析有关LRIT的国际动态,协助中国海事局参与国际海事组织有关LRIT事务。
(三)协助我国LRIT国家联络人履行职责。
(四)协助中国海事局负责我国数据分配计划(DDP)的制定和管理。
(五)制定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与通信服务提供商(CSP)、应用服务提供商(ASP)之间的业务办理程序。
(六)明确LRIT系统对船舶、船公司的要求,负责LRIT适用船舶的动态监管工作。
(七)按照规定负责向国内相关部门提供LRIT信息,并和其他国家交换LRIT信息。
(八)制定和执行LRIT系统维护计划,负责做好LRIT系统管理和维护。
(九)协助中国海事局制定和执行搜救服务信息请求程序。
(十)负责协调LRIT协调人对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的审核。
(十一)根据授权进行LRIT数据交换的计费结算。
(十二)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接受主管机关的审核。
第五条根据公约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中国LRIT系统数据备份中心,负责数据的实时备份。
第二节应用服务提供商第六条中国海事局根据公约及有关决议的规定,确定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并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应用服务提供商(ASP)的名单、详细联系方式和相关认可条件。
第七条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应依照公约及有关决议的要求,确保LRIT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输安全及可靠性。
第八条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数据通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每年接受中国海事局的审核。
第三节通信服务提供商第九条通信服务提供商(CSP)由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指定,并经中国海事局同意。
第十条通信服务提供商(CSP)应依照公约及有关决议案的要求,根据相关技术标准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确保LRIT信息在系统内安全传输。
第四节测试应用服务提供商第十一条中国海事局根据公约及有关决议的规定,确定中国籍船舶LRIT船载设备测试应用服务提供商。
第十二条测试应用服务提供商应符合公约有关决议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船舶LRIT船载设备进行符合性测试,并签发测试报告。
第十三条中国海事局对测试应用服务提供商对船舶的测试情况进行监督,并每年对其审核。
第五节系统应用终端第十四条系统应用终端是LRIT系统用户获得LRIT信息的数据接口,根据业务的应用要求和应用节点的网络条件,采用不同的调用模式并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
第十五条系统应用终端的LRIT用户权限由中国海事局确定,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根据中国海事局的授权为不同的系统应用终端指定用户名和信息适用权限。
第三章LRIT船载设备的配备、测试及运行第十六条符合第二条要求的下列船舶应配备自动传送LRIT信息的船载设备:(一)2008 年12 月31 日或以后建造的船舶;(二)2008 年12 月31 日以前建造并核准在A1 和A2 海区,或A1、A2 和A3 海区作业的船舶,不迟于2008 年12 月31 日以后的第一次无线电设备检验;(三)2008 年12 月31 日以前建造并核准在A1、A2、A3 和A4 海区作业的船舶,不迟于2009年7 月1 日以后的第一次无线电设备检验。
但是,这些船舶在A1、A2 和A3 海区内作业时应满足上述(二)的规定。
第十七条无论何时建造,配备自动识别系统(AIS)并专门在A1海区内作业的船舶,不要求符合第十六条的规定。
第十八条按公约要求配备LRIT船载设备的船舶,必须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LRIT船载设备符合性测试,并取得符合性测试报告。
第十九条符合性测试报告应随船保存,并接受主管机关的检查。
如发生下述情况,符合性测试报告将不再有效:(一)船载LRIT设备发生变更;(二)船舶国籍变更。
第二十条如船舶LRIT船载设备发生变更,须重新申请符合性测试并取得测试报告。
第二十一条外国籍船舶改变国籍申请加入中国国籍,须在取得中国国籍后申请符合性测试并取得测试报告。
第二十二条船舶检验机构实施船舶检验时,应检查其符合性测试报告,并在相关证书上做记载。
第二十三条在下列情况下,船舶可关闭LRIT船载设备或停止发送LRIT信息:(一)国际协议、规则或标准规定要保护航行信息时;或(二)船长认为发送LRIT信息有损船舶安全或保安时。
如发生本条(二)所述情况,需要关闭或停止发送LRIT信息时,船长应及时通知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并将设备关闭的理由及时间记录在航海日志中。
第二十四条船舶应加强对LRIT船载设备维护,确保LRIT船载设备处于正常可用状态。
船公司应制定相关的规定,确保LRIT船载设备得到有效的维护,督促船舶严格遵守LRIT船载设备运行要求。
第二十五条船舶因为设备故障不能发送LRIT信息时,船舶应及时通知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并将故障情况、暂停时间等记入航海日志,船舶和船公司有责任尽快安排并完成设备的维修。
为避免船舶因不能发送LRIT信息而被滞留,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可视情向有关缔约国主管机关通报。
第二十六条为了确保LRIT数据中心运行稳定,由于暂停营运或长时间修理等原因在中国沿海港口水域内拟停航七天及以上的中国籍船舶,船舶或所属船公司应向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递交暂停发送LRIT信息申请。
船舶恢复正常营运后,及时向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申请恢复LRIT信息发送。
第四章LRIT信息第一节LRIT信息的发送、接收、收集和处理第二十七条船舶必须确保LRIT船载设备处于通电且正常运行状态,以保证每六小时一次发送船舶LRIT信息。
第二十八条中国籍船舶发送的LRIT信息经通信服务提供商(CSP)、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发送到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对接收的LRIT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对船舶的远距离识别和跟踪,并由LRIT数据备份中心对数据进行实时备份。
第二十九条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根据我国提交的DDP,从其它国家数据中心、区域性数据中心获取外国籍船舶的LRIT信息,实现对进入我国相关水域的外国籍船舶的远距离识别和跟踪。
第三十条如中国籍船舶不明原因中断发送LRIT信息达24小时以上,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值班人员应联系船舶所属公司,并视情向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或船籍港主管机关通报。
第三十一条非机械动力的船舶,包括海上移动平台,应配备LRIT 船载设备符合性测试报告,航行时需按中国海事局的要求发送LRIT 信息。
第二节LRIT信息的使用第三十二条请求使用船舶LRIT信息须经中国海事局同意。
第三十三条船舶LRIT信息用于海上搜救用途时,应遵循以下程序:(一)我国海上搜救机构对外请求船舶LRIT信息用于海上搜救,应通过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对外发布请求,对请求获得的信息应保留日志记录。
(二)国外其他数据中心请求我国船舶LRIT信息用于搜救时,由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提供并保留日志记录。
第三十四条用于海上保安、科研或其他方面的船舶LRIT信息请求:(一)信息请求应由请求信息的部门向中国海事局提出申请。
(二)经中国海事局同意,相关的信息请求由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提供LRIT信息并保留日志记录。
第三十五条对LRIT信息的请求使用,需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计费结算。
第五章其他第三十六条在船舶安全检查中,以下情况可作为对船舶实施详细检查的明显依据:船舶符合性测试报告丢失或失效、LRIT船载设备未处于正常可用状态。
第三十七条船舶LRIT信息的传输、使用不应对国家安全、公民或法人的权益形成危害。
第三十八条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的LRIT信息的所有权归属中国海事局,任何使用LRIT信息的行为须经过中国海事局的授权,并仅可用于申请的用途。
未经授权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获取、修改、泄露船舶LRIT信息。
第三十九条中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应确保在LRIT系统内进行信息交换的任何参与方,在进行数据交换之前都应当进行身份鉴定,并采取相关的措施,确保LRIT系统在信息交换和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和完整,防止信息在LRIT系统的传输过程中被非授权用户获取。
第四十条为满足保安或其他需要,中国海事局有权决定是否向其他缔约国政府提供中国籍船舶的LRIT信息,并向国际海事组织通报。
第六章附则第四十一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是指船舶通过海事通讯卫星将船舶LRIT信息经卫星地面站、通信服务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发送到船旗国LRIT数据中心,实现对国际航行船舶进行全球识别和跟踪的系统。
(二)“LRIT信息”主要包括:船舶IMO编号、船舶位置、提供位置的日期和时间。
(三)“LRIT船载设备”是指船舶所配备的、能满足公约及有关技术规范文件要求自动发送LRIT信息的设备,如船上已有设备(或经功能扩展后)能满足此要求则不必增加新的设备,如不能,则应重新配备符合要求的设备,LRIT船载设备必须通过符合性测试并取得测试报告。
(四)“LRIT数据分配计划”是由缔约国根据公约及有关技术规范文件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包括各缔约国有权请求LRIT信息的地理信息区域,国家联络人信息,港口设施清单,以及搜救机构信息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