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生产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88
尿素工艺流程
《尿素工艺流程》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原料,其生产工艺流程复杂且技术要求高。
尿素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合成氨、尿素合成和尿素精制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合成氨。
合成氨是尿素生产的原料,通常采用哈勃-波仑法来进行合成氨反应。
在高温高压下,氮气和氢气通过催化剂反应生成氨气。
接下来是尿素合成。
尿素合成一般采用尿素压力法,即在高温高压下,氨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催化剂反应生成尿素。
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反应和分离,以获得高纯度的尿素产物。
最后是尿素精制。
尿素精制是将合成的尿素产物经过干燥、结晶、分级等工艺步骤,去除杂质和水分,获得商业级的尿素产品。
除了上述主要的工艺步骤外,尿素生产中还需要进行废气处理、废水处理等环保措施,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环保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工艺步骤,尿素可以被生产成为高质量的化肥原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尿素工艺流程也将不断完善和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生产效率。
尿素生产安全技术前言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化肥、塑料、医药等多个领域。
然而,尿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风险,例如:化学反应中的火灾爆炸、气体泄漏、跑冒滴漏、粉尘爆炸等。
因此,尿素生产企业应当不断提升自身安全生产能力,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尿素生产的流程和原理尿素的制备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合成氨生产2.氨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3.尿素脱水4.晶体化其中,合成氨生产主要是通过气体反应,使空气中的氮气与天然气中的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氨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的反应式如下:N2 + 3H2 -> 2NH3NH3 + CO2 -> NH2COONH4尿素脱水一般采用真空蒸发或压力脱水的方法,将尿素水溶液中多余的水分去除。
晶体化是将脱水后的尿素蒸发结晶而成。
尿素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和对策火灾爆炸尿素生产过程中,常常涉及到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各种化学反应。
因此,火灾爆炸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此时,企业应当采取以下的措施:1.设计合理的防火防爆措施:如安装消防设施,建立消防管道系统等。
2.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对于含有易燃、易爆等物质的设备采用特殊的防爆设施,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气体泄漏尿素生产中,各种气体的泄漏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氨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都具有毒性和易燃爆的特性。
以下是针对气体泄漏的安全措施:1.设置气体检测器:安装气体检测器可以及时发现气体泄漏的存在,避免大规模的事故发生。
2.加强气体管道的维护:保持气体管道的完整性,防止管道老化、腐蚀等导致泄漏的情况发生。
3.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要求严格,防止针对危险品的严重事故发生。
跑冒滴漏和粉尘爆炸尿素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和粉尘爆炸也是两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隐患。
以下是对应的预防措施:1.对管道、阀门进行定期检查: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检查各管道、阀门、连接件等设备是否完好,做好必要的维修保养,优化设备运作效率,防止跑冒滴漏。
尿素的生产工艺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和化学原料,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合成氨和尿素合成两个步骤。
合成氨过程一般采用哈贝法或氨气的氧化法。
哈贝法是一种传统的工艺,主要由天然气蒸汽重整和催化转化、高压电解和催化转化等步骤组成。
首先,天然气与水蒸汽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重整反应,生成合成气体。
然后,合成气体通过催化转化反应生成氨气。
最后,氨气经过高压电解反应,生成纯氨气。
气体中的水分、硫化物和其他杂质则通过各种净化步骤被去除。
另一种常用的合成氨方法是氨气的氧化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将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然后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₂),再经过水的吸收去除杂质。
最后,将二氧化氮还原成氨气和水,利用吸收溶液进行洗涤和净化,得到纯度较高的合成氨。
尿素合成主要采用尿素脲法或碳酸氨法。
尿素脲法是目前主流的生产工艺,其原料是合成氨和二氧化碳。
首先,将合成氨和二氧化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经过高温和高压的催化反应生成尿素。
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使用,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量。
随后,尿素溶液通过分馏塔进行精馏,得到纯净的尿素。
碳酸氨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尿素合成方法。
该方法将合成氨与液态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
在反应过程中,合成氨和液态二氧化碳以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通过高温和高压的催化反应生成尿素。
最后,通过冷却和净化过程,得到纯度较高的尿素。
尿素的生产工艺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合理的工艺流程等因素。
随着技术的发展,尿素生产工艺不断改进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通过循环利用废水和废气,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
尿素生产安全技术尿素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和工业领域的化学品。
由于它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尿素的生产安全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尿素生产安全技术。
1. 原料质量控制尿素的生产需要用到氨气和二氧化碳两种原料。
氨气通常是通过化学反应从天然气、煤气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中生产出来的。
二氧化碳通常是从燃煤和石油中提取的。
为了确保尿素生产的安全和质量,必须对原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氨气和二氧化碳的纯度、湿度、气体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必须在特定的范围内控制,否则如果存在偏差,就可能导致化学反应中出现危险情况。
2. 设备安全尿素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反应器、加热器、冷却器、过滤器、储罐和管道等。
这些设备必须保证其安全性能,以确保尿素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危险事故。
为了保证设备安全,必须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1) 设备的材质、制造和安装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设备的压力容量和温度应该适合工艺要求;(2) 设备使用前应该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设备有问题,必须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3) 必须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4)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3. 废气治理尿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其中包括二氧化碳、氨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危险物质。
这些废气必须经过治理,否则就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健康问题。
废气治理包括以下措施:(1) 在尿素生产过程中,应该采用环保技术,例如膜分离、吸附剂清洗和催化氧化等;(2) 废气排放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3) 废气治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非常重要,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保证其正常运行。
4. 安全管理尿素生产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以下方面:(1) 制定严格的安全条例和操作规程,保证工人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2) 培训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工人自我保护能力;(3) 组织应急演习,为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做好准备;(4) 审查和修改安全管理制度,及时修订和完善安全措施。
尿素的生产工艺流程
尿素是一种常用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肥、化工、医药等领域。
其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步:
1. 合成气制备:通过天然气、石油或煤炭等燃料的气化反应,产生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
2. 氨制备:将合成气经过催化转化反应,生成氨气。
常用的氨合成催化剂是铁、镍、铑的合金。
3. 尿素合成:将氨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
尿素合成反应通常采用一种称为“尿素合成反应”的过程,该过程包括高温高压、催化和再循环等步骤。
4. 氨回收:由于尿素合成反应中的氨气未完全转化为尿素,剩余的氨气需要从尿素产物中回收利用。
常用的回收方法是采用蒸汽脱氨或萃取等工艺。
5. 精制和成品制备:通过混合、结晶、干燥等工艺对尿素进行精制和成品制备。
最终得到的尿素产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粒度调整、添加剂等工艺。
需要注意的是,尿素的生产工艺流程可能会根据不同的生产厂家和技术路线有所差异,上述流程仅为一般性描述。
另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尿素生产工艺流程中常常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能源回收装置。
尿素的生产工艺流程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医药等领域。
尿素的生产工艺流程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合成氨的制备:尿素的生产首先需要制备氨气。
通常采用合成氨工艺流程,即将气体混合物(通常为自然气和蒸汽的混合物)通过压缩、解冷、采用催化转化反应等方式,将气体转化为含有高浓度氨气的气体。
2. 尿素合成:尿素的合成一般采用哈伦斯过程,即将合成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
这一步骤通常在高压和高温下进行,并且需要使用催化剂催化反应。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为:2NH3+ CO2 → NH2CONH2 + H2O3. 尿素结晶:尿素合成后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需要通过结晶过程将其转化为固体尿素。
通常采用蒸发结晶法或压滤除溶法进行尿素的结晶。
具体的过程一般包括加热、浓缩、结晶分离、干燥等步骤。
4. 尿素粒化:经过结晶后的尿素通常需要进行粒化处理,以改善其性能和外观。
粒化过程通常采用旋转粒化机,将固体尿素与适量的液体尿素混合后,通过旋转机械的作用使尿素逐渐成为颗粒状。
粒化后的尿素质量更均匀,便于搬运和应用。
5. 产品包装和储运:尿素粒化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储运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一般采用塑料袋或编织袋等包装尿素,并以集装箱或散装的形式进行储运。
同时,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也可以对尿素进行进一步的混合、掺杂等处理,以调整其化学成分和性能。
尿素的生产工艺流程需要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控制技术,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对废气、废水等产生的副产品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回收,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尿素的生产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环保和经济等多个方面因素的综合优化。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用于肥料、塑料、医药等领域。
其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如下:
1. 合成氨制备:尿素的生产是从合成氨开始的。
合成氨通常使用哈贝法或泠热法制备,通过高温高压下,将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脲。
这是尿素合成的第一步。
2. 脲的水解:脲水解是尿素生产的关键步骤之一。
将脲与水加热反应,生成尿素和氨气。
这一步骤通常在高温下进行。
3. 结晶分离:经过水解的混合物中,尿素和未反应的脲被分离出来。
通常采用结晶分离技术,将尿素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4. 结晶洗涤:分离得到的尿素晶体需要进行洗涤,以去除杂质和未反应的物料。
洗涤步骤通常采用溶液冲洗或真空沉降等技术。
5. 干燥:洗涤后的尿素晶体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使其达到一定的含水率。
通常采用旋转干燥机或流化床干燥机等设备进行干燥处理。
6. 包装:最后一步是将干燥后的尿素晶体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运输。
以上即是尿素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流程。
尿素生产工艺因企业技术和规模的差异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包括合成氨制备、脲的水解、结晶分离、结晶洗涤、干燥和包装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的相互配合,能够高效、持续地生产出高质量的尿素产品。
尿素生产方法综述1.1 常用尿素生产方法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目前国内外尿素的生产方法种类繁多。
但是在工业中获得人们普遍认同的方法是水溶液全循环法和CO2气提法。
这两种方法是工业中最常使用的方法。
其中水溶液全循环法自从在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之后,人们就开始不断改进和研究,目前就人们使用此方法生产尿素技术已经接近成熟。
而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工业生产尿素还经常用到氨气提法,此方法使用起来限制较多,因此工业用途较窄。
1.1.1 水溶液全循环尿素工艺水溶液全循环尿素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那个年代最为经典的设计工艺。
从80年代发展到现在,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我国粮食增长的增长方面表现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因为水溶液全循环尿素装置的腐蚀性较小,且尿素成品当中的杂质含量较低,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尿素的能力,并且此方法可以提高二氧化碳和氨的一个转换。
减低副反应的发生,所以水溶液全循环法一度被广泛的使用。
1.1.2 CO2汽提尿素工艺CO2汽提法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虽然它的发现晚于水溶液全循环法,但是此方法自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了后来者居上的趋势,目前此方法已经成为世界上建厂最多,生产能力最大的方法。
但其操作性比不上水溶液全循环生产尿素装置,其高压设备多,改造比较困难,装置的增产、改造潜力较小,而且此方法依赖于巨大的高层结构支撑设备。
1.1.3 设计工艺的确定通过对水溶液全循环法和CO2汽提法的比较,不难看出:水溶液全循环法与CO2汽提法与水溶液全循环法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优缺点。
虽然CO2气提法目前在市场上有更大的优势,但是,采用CO2汽提法尿素会消耗蒸汽。
另外,CO2汽汽提的实际竞争力。
相反,通过十多年的转换经验,水溶液提尿素的降低了CO2全循环工艺法显示出更多的优越性。
所以本设计保守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
,1.2 生产流程叙述1.1.1 工艺流程简图1.1.2 水溶液全循环法流程介绍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溶液全循环法就得到了工业上普遍的应用。
尿素生产安全技术背景介绍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原料,也被广泛用于动物饲料、医药等领域。
尿素生产工艺种类繁多,但无论是传统氨法还是新型煤基合成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
同时,尿素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因此,尿素生产安全技术的掌握至关重要,旨在确保生产和使用尿素时的安全性。
氨法生产尿素的安全技术氨法生产尿素是传统的生产工艺,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氨合成和尿素合成。
在氨法生产尿素中,氨气中毒和高温高压爆炸是主要的安全问题。
氨气中毒的防范氨气是氨法生产尿素的重要原料,但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高毒性。
在氨合成过程中,如果出现氨气泄露,会对生产工人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氨气使用中,需要采取以下安全技术:•确保储存设施完好,避免氨气泄露;•严格控制氨气使用量,防止超量使用;•配备氨气检测仪器,实时监测氨气浓度,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维护安全;•建立气体泄漏报警系统,能够自动、及时报警和开启安全系统。
高温高压爆炸的防范在氨法生产尿素的尿素合成环节中,由于高温高压作用,存在极大的爆炸风险。
为了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检查和维修尿素合成设备,避免设备损坏和渗漏;•采取合适的化学生产自动控制系统,减少工人直接参与,降低事故风险;•配置智能化防爆设施,一旦发生爆炸事故,自动启动安全系统。
同时,设备组成材料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抗爆性能。
煤基合成法生产尿素的安全技术煤基合成法生产尿素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工艺,在能源转型中担当重要角色。
该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煤制气和氨合成、尿素合成两个阶段,其中煤制气和氨合成环节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煤制气和氨合成环节的安全问题煤制气和氨合成环节安全问题常表现为耐氧性差、容易自燃、压力波动等情况。
为了保证煤制气和氨合成的安全性,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对煤制气反应炉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确保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稳定;•加强原料供给分析,避免异质物进入反应炉,导致爆炸或自燃;•将自燃、爆炸风险大的物料在离线段进行储存,控制它们对现场生产的干扰;•配置适当的防火、防爆、透明化的设备、防护设施等;尿素合成环节的安全问题在煤基合成法生产尿素的尿素合成环节中,由于高温高压作用,同样存在极大的爆炸风险。
尿素工艺技术要求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和工业原料,其工艺技术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选择、反应条件和工艺控制有着严格要求,下面是对尿素工艺技术要求的一些基本描述。
1. 原料要求:(1)选用优质的氨气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氨气纯度要求在99.5%以上,二氧化碳纯度要求在99%以上,且不含有毒、腐蚀性物质。
(2)氨气和二氧化碳配比要合理,一般为2:1,以保证反应中氨和二氧化碳的充分利用。
(3)水分含量在原料中应尽量降低,一般要求水分含量低于0.5%。
2. 反应条件要求:(1)反应温度:尿素合成反应是可逆反应,一般在摄氏160-190度之间进行。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产物分解,而过低的温度则会降低反应速率,影响生产效率。
(2)反应压力:尿素产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要求在合适的反应压力下进行,一般为15-25MPa。
(3)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对产品质量和产量有很大影响,一般反应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
3. 工艺控制要求:(1)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要合理,保证反应物料的充分混合和传质,提高反应效率。
(2)必须采用高效的催化剂,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降低副反应的发生。
(3)回收利用废气中的未反应物质和催化剂,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4)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要进行合理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经济性。
(5)及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参数,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并进行调节,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稳定。
总结起来,尿素工艺技术要求的核心是合理的原料选择和配比、适宜的反应条件和科学的工艺控制。
通过优化这些要求,可以提高尿素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尿素生产工艺尿素生产工艺,是指利用合成氨与二氧化碳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的过程。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氮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肥料、化工、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尿素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以及关键步骤,旨在向读者提供对尿素生产工艺的初步了解。
一、尿素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尿素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氨合成、尿素合成以及尿素精制三个主要步骤。
1. 氨合成:氨合成是尿素生产的第一步骤,其主要目的是将天然气或煤炭等原料转化为合成氨。
氨合成过程采用哈贝法,即将天然气进行蒸汽重整,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将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合成氨。
2. 尿素合成:尿素合成是尿素生产的核心步骤,该步骤中,合成氨与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尿素。
尿素合成工艺主要采用斯特鲁夫法(Streulens法)或布里克尔法(Birkeland-Eyde法)。
在该步骤中,尿素合成塔中的合成氨与二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尿素水溶液,并通过连续的蒸发浓缩和结晶等处理工艺,获得固态尿素产品。
3. 尿素精制:尿素精制是尿素生产的最后一个步骤,其目的是提高尿素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尿素精制通常包括过滤、干燥、冷却和包装等工艺。
在过滤过程中,去除尿素溶液中的杂质,使尿素溶液的纯度得到提高。
然后,通过干燥和冷却等工艺,将尿素溶液转化为固态尿素产品。
最后,将固态尿素产品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运输。
二、尿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在尿素生产过程中,几个关键步骤对整个工艺流程的效果和成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1. 合成氨的制备:合成氨是尿素生产的关键原料,其制备过程需要注意催化剂的选择和催化剂床的设计,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和纯度。
2. 合成反应条件的控制:尿素合成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反应条件有温度、压力和催化剂浓度等。
合适的反应温度和压力可提高尿素合成的转化率和选择性,而催化剂浓度的控制可影响尿素的纯度。
3. 尿素合成塔的设计:尿素合成塔是尿素合成的关键设备,其设计需要考虑反应器的材料、结构和操作条件等方面。
生产尿素的工艺流程
《生产尿素的工艺流程》
生产尿素是化工行业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和化工原料。
生产尿素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合成氨、尿素合成和尿素结晶,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生产尿素的工艺流程。
1. 合成氨
合成氨是生产尿素的第一步,通常采用哈伯-波仑法或者气相氨合成法。
在哈伯-波仑法中,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
而气相氨合成法则是通过催化剂将氮气和氢气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
2. 尿素合成
合成氨后,接下来是将氨气和二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尿素。
这个过程是通过将氨气和二氧化碳在高压高温条件下经过催化剂的作用进行氨氢化反应,生成脲酰胺。
然后再将脲酰胺经过加热解聚反应生成尿素。
3. 尿素结晶
尿素合成后,需要进行结晶处理。
首先是通过蒸馏将残余的氨气和脲酰胺分离,然后将尿素溶液进行结晶,得到尿素晶体。
最后对尿素晶体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成品尿素。
以上就是生产尿素的工艺流程,包括合成氨、尿素合成和尿素结晶。
这个工艺流程不仅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还需要催化剂
的作用和精确的操作技术。
因此,生产尿素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艺过程,在化工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尿素工艺技术尿素工艺技术是一种将天然气和空气作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备尿素的技术。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尿素工艺技术的主要步骤和工艺特点。
尿素的制备主要包括合成氨和尿素合成两个步骤。
合成氨是尿素工艺技术的第一步,利用天然气和空气作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催化剂催化反应合成氨气。
尿素合成则是利用合成氨和二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尿素。
尿素工艺技术的特点如下:首先,尿素工艺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尿素合成反应需要高温高压条件,消耗大量的能量。
尿素工艺技术采用多级压缩和换热方式,充分利用废热,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
其次,尿素工艺技术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
尿素合成反应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尿素工艺技术采用了尾气回收和净化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同时,在氨气合成阶段,尿素工艺技术采用了高效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减少了氮氧化物的生成。
再次,尿素工艺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尿素工艺技术采用了多级精制工艺,充分利用反应废液和废气,提高了尿素的纯度。
同时,尿素工艺技术采用了高效的分离和再循环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尿素工艺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需求的增加,尿素作为经济高效的氮肥将继续得到广泛应用。
尿素工艺技术的发展也将对提高尿素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尿素工艺技术是将天然气和空气作为原料,通过合成氨和尿素合成两个步骤制备尿素的技术。
尿素工艺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和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尿素工艺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尿素生产安全技术尿素(H2NCONH2), 又称脲或碳酰胺, 白色晶体, 相对分子质量在60. 055。
尿素大量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尿液中。
尿素溶于水、乙醇和苯, 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尿素含氮量居固体氮肥之首, 达46%以上为中性速效肥料, 施于土壤中不残留使土壤恶化的酸根, 而且分解出来的二氧化碳也可为植物所汲取。
尿素在工业上的用途亦很广泛, 可用于制造脲醛树脂、聚胺酯等高聚物的原料, (用作塑料、喷漆、粘合剂)。
还可作多种用途的添加剂(用作油墨材料、黏结油等), 尿素还可用于医药、林业、制革、动物饲料、石油产品精制等方面。
第一座以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尿素的工业装置是德国法本(I•G•Farben)公司于1922年建成投产的, 采纳热混合气压缩循环。
1932年美国杜邦公司(Du pont)用直接合成法治取尿素氨水, 并在1935年开始生产固体尿素, 未反应物以氨基甲酸铵水溶液形式返回合成塔, 是现今水溶液全循环法的雏形。
中国的尿素工业发展始于1958年, 先由南京永利宁厂建成日产10吨尿素的半循环生产法装置, 其后又在上海吴泾化工厂建成年产1.5万吨的半循环法装置。
1975年中国第一套二氧化碳汽提法装置亦在上海吴泾化工厂建成投产。
20世纪70年代以来, 我国兴建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60万吨尿素联合生产装置的大型化肥生产厂。
至今已建成30余套大化肥生产装置, 成为我国主要生产尿素的基地。
这些尿素生产厂都以石油化工成品或半成品为原料, 因而大都隶属于石油化工行业。
由于合成氨一尿素生产的紧密相关性, 其生产工艺过程分别介绍如下。
1. 合成氨生产氮肥生产的主要过程主要环节是制取氢, 而合成氨所需要的氮则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空气。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氮肥厂均采纳石化原料或其副产品来制取氢或一氧化碳, 只有少数厂家采纳电解水法治取氢, 由于此法受电力成本制约, 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用石化原料制取氢和一氧化碳的过程均为化学过程, 从其反应类型上来看, 大致可分为烃类一蒸汽催化转化法和烃类部分氧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