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的书法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解读欧阳询一生的书法风格
欧阳询书法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其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后人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书法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具体表现形式为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具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他的书法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代就已声名雀起,远扬海外。
进入唐代,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其特色可用“险劲”2字来概括。
在唐代的武德年间,也就是唐高祖李渊在位的时候,高丽皇帝因为喜爱欧阳询的书法,特地派遣使者来到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
唐高祖李渊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然大到连远方的夷狄小邦都知道。
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
一般而论,书法和线条组合宜平正,如果超出了常见的平正标准,就认为是偏。
但是有意识地将某些线条置正,某些线条置偏,使之对
比成趣,则可以从整体上获得险中求稳的艺术效果。
“欧体”书法之所以很美,其原因就在于此。
欧阳询是中国古代书法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书法风格为欧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大挺拔:欧体书法笔画挺拔,字体高大,给人一种庄重、端
正的感觉。
笔画粗细均匀,线条流畅,给人一种稳重的氛围。
2.线条有力:欧阳询的书法线条有力而有韵律感,力度适中。
他
的字形线条优美流畅,秀丽而不失刚毅。
其书法作品字笔粗细
相间,采用变幅清晰的勾点和饰衬,让字形呈现出独特的韵律
美。
3.点画凝炼:欧体书法中的点画运用得非常凝炼,勾、点、撇、
捺等各种笔画饱满有力,点画精准而凝重,并注重点画之间的
距离和比例,使之协调有序。
4.华丽装饰:欧体书法注重装饰性,常常在字的旁边加入波浪状
的卷饰,使作品更加华丽壮丽。
他的作品常以斜行排列,构图
疏密有致,布局合理,整体观感非常美观。
总的来说,欧阳询的书法特点是线条高大挺拔、有力而有韵律,点画凝炼,华丽装饰,注重字形的美感和整体布局的协调性。
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六大字体"之一。
欧阳询作品特点欧阳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被誉为“楷书之祖”,其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故他的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欧阳询的作品有很多特点,其中一些主要特点如下:1. 勾勒整体布局,注重结构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注重整体布局的策划和勾勒,对结构的掌握非常巧妙,常常用横平竖直、勾连着写、相间交错等手法,使字与字之间互相呼应、相得益彰,看起来非常有条理和美感。
2. 筆安厚重,造型准确欧阳询的字体平稳流畅,笔势丰满厚重,富有力度和气韵,字形舒展自如,其线条流畅自然,书写姿态肃穆大气,传递出良好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3. 追求简洁明快的格调欧阳询作品追求简洁明快的格调,注重“以简为重”的书法风格,表现文字的本质和特点。
他讲究笔画平稳流畅、造型准确,注重装着风格的美感和力度,使笔画显得形神兼备、有力量,极具运动性和动感性。
4. 集创意、造型、结构为一体欧阳询作品集创意、造型、结构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能够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写法,而是融合了多种写法,使每一幅作品都独具风情和魅力。
5. 文房雅韵,气度非凡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文房雅韵,气度非凡。
他用笔非常厚重、洒脱、奇峭,笔画多富有讽刺、寓意、幽默的意味,字体特别刚劲有力,给人一种威武、刚健、朴实的感觉,同时又不失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总之,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颇具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是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他的作品被誉为“工整洒脱、刚劲有力、气势磅礴、有内涵”的杰作,对后世书法家的影响深远。
五上语文书欧阳询书法特点
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特点有:
1. 颤笔婉约:欧阳询书法流畅自然,线条柔和婉约,用笔颤动,给人以舒缓的感觉。
2. 立笔秀丽:欧阳询的书法作品笔画直立苍劲,线条秀丽俊逸,整体构图均衡美观。
3. 巧妙运笔:欧阳询善于运用筆锋变化,创造出多样的丰富笔触,使作品具有动感和立体感。
4. 技法独特:欧阳询采用了隶书的技法,字形端庄古朴,结构
严谨有序,并融入草书的一些书法特点,增添了一些自由和奔放的
韵味。
5. 书法雅致:欧阳询的作品注重字形的规整和线条的流畅,整
体作品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欧阳询的书法特点是颤笔婉约、立笔秀丽、巧妙运笔、技法独特和书法雅致。
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和影响力。
欧阳询的艺术特点
一、书法特点
欧阳询书法主要特点是:
1、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笔势灵活生动。
2、用笔精细,动作幅度小。
3、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特别是横竖划的起笔,多用凌空取势,折锋起笔,收笔亦须回锋。
4、点画呼应,笔势连贯,相同的点画并列要求变化。
5、钩画特殊,竖钩形小而丰满;竖弯钩取法如隶书“波华”;而心钩波钩则翻笔如魏碑。
6、树画多与字心取相背之势,这与颜体之外拓刚好相反。
7、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
而且捺脚都驻笔成方,提笔出锋,弧度很小。
欧体风格是承上启下的,上存篆隶笔意,又含魏晋遗风。
笔画如隶如草,笔势险中生奇。
二、用笔特点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
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
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
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
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欧阳询的八种书法引言欧阳询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独树一帜,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发展。
欧阳询的书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八种不同的书法风格。
八种书法风格以下是欧阳询八种书法风格的简介:1. 隶书隶书是欧阳询最为擅长的一种书法风格,也是他最为独特的地方。
隶书由于其骨力雄健、笔画纵横有力的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
2. 行书行书是欧阳询的另一种代表性书法风格,它比隶书更加流畅自然,笔画连贯。
行书书体大致舒展,字形圆润,而且情感丰富,给人以亲近感。
3. 楷书楷书是欧阳询的书法风格之一,他的楷书笔画稳健,构造平整。
楷书准确规范,字体端庄大方,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4. 草书草书是欧阳询较少涉猎的一种书法风格,但他的草书作品也是备受赞誉。
欧阳询的草书虽然字迹潦草,但却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
5. 篆书篆书是欧阳询掌握得很好的一种书法风格,他的篆书作品字形工整严谨,构图严谨。
欧阳询的篆书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6. 隶变隶变是欧阳询创造的一种书法风格,它在隶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和发展。
隶变书体特点是字形左半部分笔画较多,右半部分则较少。
7. 行隶行隶是欧阳询融合了行书和隶书风格的一种独特书法风格。
行隶书体整齐、流畅,行书的流畅性与隶书的力度相结合。
8. 隶行隶行是欧阳询创造的又一种独特书法风格,它融合了隶书和行书的特点。
隶行书体结构严谨,既有行书的流畅性,又有隶书的骨力。
结论欧阳询的八种书法风格各具特色,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
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欧阳询的八种书法风格,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他的艺术成就,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论述欧阳询的书法风格
欧阳询是我国隋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风格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
其书法风格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首先,欧阳询的书法工整、稳重,结构规整,线条优美。
他擅长采用小篆的结构,加以发挥,使书法笔画更加有序,篆意犹存。
同时,他对笔画的力度和速度掌握得非常出色,保证了字的结构和笔画的精度。
其次,欧阳询的书法颜色深浓匀润,黑色墨迹浓郁深邃,墨色质地饱满。
他使用的墨汁十分精细,常常在用笔前用温水泡笔,以获得更好的墨水质量。
其书法作品色泽醇美,线条平稳,给人以沉着睿智的印象。
再次,欧阳询注重笔画的韵律,并且在处理曲直交错、追求变化的同时,也总是以布局和结构的完美为准则,这就是他书法韵味的奥秘所在。
他注重笔画的长度、位置和造型的协调,使得作品不仅具有固有的欣赏价值,而且还展现了书法家蕴含的对文化和艺术的洞察力。
最后,欧阳询的书法光彩夺目,充溢着神秘、魅力和力量。
他善于把执笔心境和内涵表现在书法之中,让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总之,欧阳询的书法兼有治学、发明、审美与匠艺的四个方面,其书法艺术风格、书法技法和书法态度对后世书法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以精湛工艺和内在的韵味吸引着世人。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反映了他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而且深深影响了后人的书法发展。
欧阳询书法特点和风格
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和风格是:
1. 严谨工整:欧书外貌刚劲有力,字形偏修长,行笔矫健,爽利硬朗,动静结合,极富有表现力。
2. 讲究提按:提则圆如蚯蚓,按则顿后有力。
在重心沉稳中,注重对
发笔的铺毫、收笔的顿挫的刻画,用笔外拓,使得字形多呈狭长修长
的瘦劲之美。
3. 干净利落:即笔锋到而意态绰然,体现出落笔干净利落、稳而不俗。
4. 美观大气:整体结构和谐统一,每一笔都神备气足。
特别是神采的
焕发,已可跻身书法大家之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更早的资料以获取更深入的欧阳询书法
研究。
欧阳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形容欧阳询的书法:
1. 严谨工整:欧阳询的字迹结构严谨,笔画工整,一丝不苟,体现了他的精细和耐心。
2. 平正峭劲:他的字形平正,线条峭劲有力,给人以稳重而刚健的美感。
3. 分间布白:欧阳询的书法注重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布局,分间布白均匀,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和谐统一。
4. 中宫紧密:在构字上,他强调中心部分的紧密,使得字形更加稳固。
5. 主笔伸长:他的作品中,主要的笔画常常伸长,增强了作品的动态感和气势。
6. 疏密有致:欧阳询的书法在疏密安排上非常讲究,既有密集的部分,也有宽松的空间,形成了丰富的节奏感。
7. 四面俱备,八面玲珑:形容他的书法结构完整,每个角度都处理得十分精细,无懈可击。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如《九成宫醴泉铭》等,至今仍被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和模仿,其影响力贯穿于整个书法艺术史。
欧阳询书法作品特点
欧阳询(1007年-1072年),字虚竹,号景苑,北宋著名
书法家,奠定了草书楷书的发展,是宋代书法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
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注重沿袭经典,以其深厚学识,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意蕴,将古今中外的书法经典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
其书法作品有草书、楷书两种,草书极富质感,张力十足,笔画粗细均匀,十分流畅,古朴大气,有着一种迷人的神韵。
楷书则以简洁大气、结构严谨、笔画流畅、墨色醇厚为特点,十分细腻,更能体现出欧阳询的学识渊博和追求完美的精神。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既拥有古典书法的传统美学特色,又有着他自己的个人特点,被誉为“宋代书法之最”,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其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质朴大气的感觉而著称,被誉为“楷书之绝唱”,“草书之精品”,被后世书
法家们所崇拜、效仿。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是源自古典书法的经典的完美结合,融合了古今中外书法的最佳成果,为宋代以及后世书法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询字宋书之宗”,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书法家们也沿用他的书法作品,以致于欧阳询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也因此欧阳询也被誉为“书法大家”。
欧阳询书法特点简介
古代中国的四大书法家,指的是唐代前期的欧阳询、大唐盛世的颜真卿、唐代中后期的柳公权和元朝的赵孟頫四位书法名家。
而这四位书法艺术家的书法特性都不一样,那麼当期名人书法,要想掌握的便是欧阳询的书法艺术特性。
古代中国四大书法家之一:欧阳询的书法艺术特性
一、书法艺术特性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因为溶炼了汉隶和魏晋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成广采每家之长。
欧阳询书法设计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认真细致整齐、平正峭劲。
字型虽稍长,但分间布白,齐整认真细致,中宫密不可分,主笔伸展,看起来气魄豪放,有疏有密,四面具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如其分。
点画相互配合,构造分配,则是平正中间寓峭劲,字体样式大多数往右边拓展,但重心点依然十分牢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妈之趣。
欧阳询楷书碑版多见中楷,关键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等。
二、拿笔特性
欧阳询书法拿笔方整,有点隶意,遒劲雄浑,一丝不苟。
清包世臣曾说:“欧字弹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填满,更无假于外力作用。
”就是欧字注重指力,写出的笔画牢固强有力,风骨含有,既但是分瘦劲,又但是分丰腴。
每一笔画都
是增一分过长,减一分过短,轻和重得当,长度适合,恰如其分。
欧字的拿笔还注重字的笔画中区的幅度,一些横画看起来中区圆润,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拓宽,更显中宫密不可分,尤其是右半侧的竖画,常往上作浮夸拓宽,显示信息其超人2的胆识。
这种全是欧字拿笔的与众不同之处。
欧阳询的字特点
欧阳询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字以楷书为主,其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险峻严谨:欧阳询的字结构紧凑,笔画刚健有力,险峻而不失严谨。
他的字常常呈现出一种端庄、稳重的气质。
2. 笔画规整:欧阳询的字笔画规整,结构平稳。
他的楷书笔画横平竖直,撇捺舒展,转角圆润。
这种规整的笔画使得他的字显得非常整齐、端庄。
3. 中宫紧密:欧阳询的字中宫紧密,四周舒展。
他在书写时非常注重字的中心部分,使得字的重心稳定,同时又通过舒展的笔画来增加字的灵动性。
4. 创新精神:欧阳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他的字在结构和笔画上都有独特的处理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5. 融会贯通:欧阳询的字融合了南北书风,既保留了北碑的险峻,又吸收了南帖的圆润。
这种融会贯通的特点使得他的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欧阳询的字以险峻严谨、笔画规整、中宫紧密、创新精神和融会贯通等特点而著称。
他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唐人楷书第一”。
欧阳询的楷书特点
欧阳询的楷书特点
欧阳询(825-872年)是宋代文学家,也是宋代楷书书法家,他的楷书书法以婉约、流畅、稳健而突出,具有浓郁的宋代现实主义特色,流传古今,得到后代赞赏。
欧阳询的楷书有如下特点:
一、字体优美婉约,笔触流畅。
欧阳询的楷书字体优美婉约,笔触流畅,挥洒自如,具有宋代古朴、清淡、流畅之风,这是他把正等宋体弯转、改变而形成的楷书新样。
二、笔划稳健清晰,结构严谨有序。
欧阳询的楷书挥洒自如,构思精湛,笔划稳健清晰,结构严谨有序,笔势大方,按章叠句,艺术上给人以一定的风格,使其表达的意思更为震撼人心。
三、质地楚楚动人。
欧阳询的楷书文笔楚楚动人,苍劲有力,挥洒自如,具有浓郁的宋代现实主义特色。
他的楷书有着淡淡的意境,说话从容不迫,清新脱俗,表达的意思非常深刻。
四、阐释深厚平实。
欧阳询的楷书与他的文学作品融为一体,既能表达出其对诗文的真情实感,又能通过字迹表达出他的思想感悟,其书法深厚平实,也把古人书法表达思想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 1 -。
欧阳询的书法代表作欧阳询,字永叔,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楷书圣手”。
他的书法作品以工整、规整、秀丽为特点,被后人誉为“欧体”,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范本之一。
欧阳询的书法代表作品种类繁多,包括碑刻、题字、临摹等等,今天我们将重点介绍他的几个著名代表作品。
1. 《九成宫醴泉铭》这是欧阳询刻石的代表作之一。
《九成宫醴泉铭》原本刻于唐代巩州的九成宫内,后来因历史的变迁而消失,现今只有后人的临摹本。
这篇铭文是唐代宣宗年间太原令长孙无忌所书,欧阳询为其刻石。
铭文描绘了九成宫的建立及其供奉天地神灵的过程,内容详实,文字雄浑,气势磅礴,被誉为欧阳询的代表之作。
2. 《颜勤礼碑》欧阳询的《颜勤礼碑》是其在书法创作上的又一杰作。
该碑刻于唐代咸通五年,是为了纪念翰林学士颜真卿的五十岁生日而刻。
这篇题字文献意境高远,刚正有力,充满了雄浑大气的艺术魅力。
欧阳询创作时,充分展示了他的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 《永乐大典题词》《永乐大典题词》是欧阳询临摹作品中最著名的一件,也是唐代流传至今的著名文物之一。
永乐大典是明太祖朱棣所编的巨型文集,其题词部分由欧阳询临摹而来。
这些题词刀法精湛,字体雄浑庄重,给人以恢宏宏伟之感。
尽管《永乐大典题词》是欧阳询的临摹作品,但它展示了欧阳询对楷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创造力。
4. 《楷书千字文》《楷书千字文》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对楷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这篇千字文是欧阳询改进千字文的版本,通过调整字形结构和笔画布局,使得字体更加规整工整,书写流畅自然。
《楷书千字文》是欧阳询对楷书形式和技巧进行创新和探索的杰出例证。
5. 《戊戌政变龙门石窟碑刻》这是欧阳询在洛阳龙门的石窟内雕刻的碑刻。
这篇题字刻于唐代,纪念了戊戌政变。
碑文描绘了当时政变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文字简短而有力,书法工整。
这个碑刻不仅展示了欧阳询的优秀创作能力,也成为了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依据和珍贵文物。
以上只是欧阳询的部分书法代表作品,他的作品还有很多,每一件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细细品味和欣赏。
欧阳询楷书的书法艺术内涵□龙莺鑫/文时至今日,人们一提到书法中的楷书,首先想到的大多依然是欧阳询,也有很多人是从欧阳询的楷书临摹,开启了自身的书法学习道路[1]。
之所以欧阳询的楷书能够取得这样的历史成就,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喜爱和学习,少有争议,原因在于其楷书书法所表现出来的丰富艺术内涵,给人以端雅、质朴而又险绝的审美感受。
本文将分别从用笔、结字和章法三个层面,对欧阳询的楷书书法艺术进行分析,希望能以此加深和拓宽对欧阳询楷书书法艺术的学习认知。
1 欧阳询楷书的用笔1.1 方整劲挺纵观欧阳询的楷书作品,其在用笔上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方整、劲挺,这完美地符合了人们对楷书的第一印象、第一要求。
特别是在欧阳询楷书的横画中,方整、劲挺的用笔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书法脉络的承接,以及欧阳询楷书横画的形态,可以看出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汉隶的笔法,对用笔和笔画的掌控非常匀称,从横画的起笔到收笔整个过程,提按和粗细的变化非常有限[2]。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变化,而是对变化的掌控非常细微、精密,因此一眼看上去虽然笔画方整、劲挺而又平直、明朗但是却并不呆滞、僵硬。
特别是从欧阳询最为成熟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图1)来看,其中的大量横画都表现出了这样的艺术特色,起笔为方,简洁明朗,行笔平直劲挺,细微的控笔提按,筋力内裹,收笔也果断、流畅,宛若“千里之阵云”。
这与柳公权和颜真卿的楷书用笔是完全不同的,颜真卿的起笔、收笔动作明显更多,而柳公权的行笔提按又非常明显,三家各具特色,不过其中依然以欧阳询给人的感受最为端雅、质朴。
1.2 敛势挺拔除了方整、劲挺之外,敛势和挺拔是欧阳询楷书的另一个突出用笔特点。
如欧阳询在书写竖画的时候,就存在着明显的敛势,将气势、气韵内收,用笔沉稳、有力,敛而不放,为储势之状态,这一点不论是在其悬针竖还是垂露竖的书写中,均是如此。
正是因为欧阳询对用笔的敛势,使得其用笔具有了曲中见直的视觉效果,以及筋骨有力的视觉感受,不会让人觉得纤弱无力[3]。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
唐代是一个文化大国,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社会。
唐太宗任贤纳谏,励精图治,且又酷爱书法, 推崇二王。
书法界更是人才辈出,灿若星斗,初唐书法家中就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及薛稷最负盛名,史称“初唐四家”。
欧阳询(557 ~641) , 字信本, 潭州临湘( 湖南长沙县) 人。
他是由陈、隋入唐的著名书法家。
他的祖父欧阳危页是陈朝的大司空,父亲欧阳纥是陈朝的广州刺史,后其父因事被杀,欧阳询由他父亲的好友陈朝尚书令江总(519 ~594) 收养。
教其书学,欧阳询长相虽很丑陋,但勤奋好学,颇有时名。
隋时官至太常博士,他与李渊是好朋友,李渊登基后,官至给事中。
太宗时历任弘文馆学士。
封渤海县男,官至太子率更令, 故世常称之为“率更”、“欧阳率更”。
他博通经史, 尤精三史。
武德七年(624) 奉敕与裴矩、陈叔共撰《艺文类聚》一百卷。
其书法各体皆精, 尤以楷书最工。
初学二王, 后兼得秦篆、汉隶、魏碑之法,自成一家,笔力险劲,体势峻拔险峭,法度平整, 规范森严, 世称“欧体”,历代书论家评价很高。
张怀《书断》云:“欧阳询八体尽能, 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
⋯⋯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 风旋电激, 掀举若神。
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宕流通,示之二王,可为动色。
”姜夔《续书谱·用笔》云:“欧阳率更结体太拘,而用笔特备众美。
虽小楷而翰墨洒落,追踪钟、王, 来者不能及也。
”《唐人书评》称赞欧阳询书法云:“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
又如金刚目真目,力士挥拳。
”莫云卿《莫廷韩集》云:“欧之正书,禾农纤得度,刚劲不挠,点画
工妙,意态精密,杰出当世。
”《宣和书谱》认为欧阳询为翰墨之冠,名扬海外,邻邦高丽曾派使者求其墨迹,唐高祖叹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遂固谓魁梧耶?”欧阳询对书法爱好成癖。
传说他在一次外出途中,偶而看见路边杂草丛中有一石碑,于是便下马观看,发现是西晋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碑石,欧阳询非常喜欢,端详了许久,可是站的时间太久,感到腰酸腿痛,便转身骑马离去,走了不远,又策马回来,继续观看,迟迟不愿离去,最后干脆用毛毯铺地,坐在碑前观看了三天三夜,细心琢磨领会碑文书法的风采和神韵。
这个传说虽然说有些夸张,但我们由此可看出欧阳询对书法追求的痴情之心。
欧阳询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不衰。
他的传世书迹主要有楷碑《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隶碑《房彦谦碑》、行书墨迹《仲尼梦奠帖》、《千字文》、《卜商读书帖》、《张翰思鲈帖》等。
现择
其要介绍如下:《九成宫醴泉铭》。
此碑是欧书碑刻中流传最广、最著名的一种,简称《九成宫》或《醴泉铭》。
唐贞观六年(公元632 年) 四月立,碑在陕西麟游天台山。
九成宫即隋之仁寿宫,原为隋文帝杨坚的避暑行宫,依山而建,豪华壮观。
杨坚在此宫内为其子杨广所杀。
隋亡后,唐太宗下令复修,因山有九重,而改隋“仁寿宫”为“九成宫”。
其宏伟壮丽为唐代离宫之首,魏征的描绘是:“冠山抗殿,绝谷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 高阁周建, 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
仰观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
”但宫内缺水,贞观二年唐太宗在宫中“西城之阴,高阁之下”见一块地方潮湿,遂以杖导地,得水而甘,因名醴泉。
并命时任秘书监的魏征纪事,命欧阳询书写立碑。
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
678年) 天台山山洪暴发,九成宫被毁,此后再未修复,现仅存遗址残迹。
但《九成宫》碑至今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此碑高7. 4 尺,宽3. 6 尺,楷书二十四行,每行五十字。
为欧阳询七十六岁的应诏之作,写时精神高度集中, 用笔、结构、章法, 无一庇漏。
堪称人书俱老,炉火纯青,高华浑穆,气象万千。
此碑在欧书碑刻中,字体较大,写得劲拔险峻,有晋魏风韵,开唐人之先。
正如明赵山函《石墨镌华》所说, 推此为正书第一,是楷书中登峰造极之作。
此碑由于立碑伊始即频遭捶拓,加上年久腐蚀,磨损严重,致使笔画变细,到清代已非常瘦细,后又被人加刻变粗,也就失去本来面貌。
现存最精美的拓本,当属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北宋拓本不但点画丰腴,而且字迹清晰,所以是学写欧字的最好范本。
《房颜谦碑》全称《唐故都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剌史临淄定公房公碑铭并序》。
唐贞观五年(公元631 年) 三月刻石。
碑在山东章邱县,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
隶书,36 行,行78 字; 碑阴15 行,行13 字,碑侧3 行计33 字。
篆额“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
碑文、碑阴皆隶书,因为欧阳询隶碑少,此碑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碑主房彦谦,字孝中,唐太宗时宰相房玄龄之父,此碑虽为隶书,其实字介于隶楷之间, 用笔与“二”相似。
横法和撇尾还保留燕尾似的波挑,结体端严,挑拔险峻,是一种隶楷混合体。
前人曾有“草隶之妙, 冠绝当时”的称誉。
由此可见,欧字是从汉魏晋书法演变而来。
所以,如果要学欧阳询的楷书,应重视此碑。
《卜商读书帖》,墨迹本。
无款, 欧阳询书。
疑摹本。
纸本,纵25. 6 厘米,横16. 6厘米。
6 行, 53 字。
签题:“唐欧阳询书”5 字,乃宋徽宗瘦金体。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为欧阳询入唐以后的晚年字迹,
虽无年月,但可以从他的行笔来断定。
其字的结构已呈长方形,用的是右军笔法。
但字态修长,具有自己面目。
在欧阳询以前,没有这种特色。
这幅字的最大特点是,点画丰腴,精华内敛, 字体修长, 气韵生动。
清高宗评其书云:“风力振采,藻耀高翔。
”现在能看到欧书墨迹甚少,而又以此为上乘,弥足珍贵。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墨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欧阳询先后写过几本《千字文》,可惜现仅存此件。
有北宋王诜跋:“东坡公云: 欧率更书非托于褊,无所措其奇,其末流遂至李国辈,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仆非唯此评,又爱其笔札瑰伟,遂先白主人而取之,主人自有好事之病,怜我病更甚,故取之而不拒也。
晋卿书。
”仔细观察此墨迹,可以看出是欧阳询中年以后写的,行笔内压,外拓并用,转折自如,气脉贯穿。
字的结构凝重而丰致,布白准确,疏密适度。
欧阳询的正书,是人人敬仰的“法书”。
他的行书寓于楷书之内。
《行书千字文》墨迹,其点、画、转、折,无一不是楷书的笔致。
他把魏、晋、六朝书法的长处融化吸收,形成自家面目,学古人,又不拟古人,所以成为初唐书林的高手,几代宗师。
后来中唐、晚唐的书家,都是学他的。
人们一般对欧阳询碑版知道较多, 对行书《千字文》墨迹了解较少。
现在已将此墨迹影印出版,这对学习欧阳询行书的书法爱好者将会提供不少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