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系统辨识常用输入信号及古典辨识方法1(王)
- 格式:ppt
- 大小:540.50 KB
- 文档页数:61
《系统辨识》第1讲要点《系统辨识》第1讲要点●引言课程名称:系统辨识(System identification)现代控制论:辨识、状态估计和控制理论什么是辨识(Identification)?System Identification系统辩识,又译为“系统识别”和“系统同定”,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记述为:系统辩识是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时间函数,确定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分支(中国大百科自动控制卷486-488页)。
(1) 辨识是研究建立系统或生产过程数学模型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 辨识是种从含有噪声的测量数据(输入、输出数据)中提取被研究对象数学模型的一种统计方法。
(3) 辨识模型是对象输入输出特性在某种准则意义下的一种近似。
近似的程度取决于人们对系统先验知识的认识和对数据集性质的了解程度,以及所选用的辨识方法是否合理。
(4) 辨识技术帮助人们在表征被研究的对象、现象或系统、过程的复杂因果关系时,尽可能准确地确立它们之间的定量依存关系。
(5) 辨识是一种实验统计的建模方法。
通俗地说,系统辩识是研究怎样利用对未知系统的试验数据或在线运行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科学。
钱学森把系统广义概括为“依一定顺序相互联系着的一组事物”。
“系统辩识”是“系统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的逆问题。
基于实际系统的复杂性,描述其特性的数学模型具有“近似性”和“非唯一性”;辩识方法亦有多样性。
没有绝对好的数学模型和绝对好的辩识方法。
什么是较好的模型?依据辩识的不同目的,有不同答案。
一般说,能够满足目的要求的,比较简单的模型,是较好的模型。
参考书:1.方崇智、萧德云编著,《过程辨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882.蔡季冰编著,《系统辨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19893.Lennart Ljung,《系统辨识-使用者的理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2预修课程:线性系统理论、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第1章系统辨识的一些基本概念1.1 过程和模型1.1.1 过程(Process)●过程的描述框图(“黑箱”模型)●过程的行为特性表现在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之中。
系统辨识的常用方法系统辨识是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时间函数来确定描述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个分支。
对系统进行分析的主要问题是根据输入时间函数和系统的特性来确定输出信号。
传统的系统辨识方法(1)脉冲响应脉冲响应一般是指系统在输入为单位冲激函数时的输出(响应)。
对于连续时间系统来说,冲激响应一般用函数h(t)来表示.对于无随机噪声的确定性线性系统,当输入信号为一脉冲函数δ(t)时,系统的输出响应 h(t)称为脉冲响应函数。
辨识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分为直接法、相关法和间接法。
①直接法:将波形较理想的脉冲信号输入系统,按时域的响应方式记录下系统的输出响应,可以是响应曲线或离散值。
②相关法:由著名的维纳—霍夫方程得知:如果输入信号u(t)的自相关函数R(t)是一个脉冲函数kδ(t), 则脉冲响应函数在忽略一个常数因子意义下等于输入输出的互相关函数,即 h(t)=(1/k)Ruy(t)。
实际使用相关法辨识系统的脉冲响应时,常用伪随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由相关仪或数字计算机可获得输入输出的互相关函数Ruy(t),因为伪随机信号的自相关函数 R(t)近似为一个脉冲函数,于是h(t)=(1/k)Ruy(t).这是比较通用的方法。
也可以输入一个带宽足够宽的近似白噪声信号,得到h (t)的近似表示。
③间接法:可以利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先估计出频率响应函数H(ω),然后利用傅里叶逆变换将它变换到时域上,于是便得到脉冲响应h(t)。
(2)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LS)是一种经典的数据处理方法, 但由于最小二乘估计是非一致的、有偏差的, 因而为了克服它的不足, 形成了一些以最小二乘法为基础的辨识方法: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辅助变量法(IVA)和增广矩阵法(EM),以及将一般的最小二乘法与其它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有相关分析——-最小二乘两步法(COR —LS)和随机逼近算法.(3)极大似然法极大似然法(ML)对特殊的噪声模型有很好的性能,具有很好的理论保证;但计算耗费大, 可能得到的是损失函数的局部极小值。
(1)产生必要的随机数合理选择辨识的输入信号是能否获得好的辨识结果的关键之一。
为了使系统是可辨识的,输入信号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其最低要求是在辨识时间内系统的动态必须被输入信号持续激励。
也就是说,在试验期间输入信号必须充分激励系统的所有模态。
更进一步,输入信号的选择应能使给定问题的辨识模型精度最高,白噪声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在具有连续分布的随机数中,(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随机数,有了(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就可以产生其他任意分布的随机数。
这里,分别采用乘同余法和混合同余法产生(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① 乘同余法这种方法先用递推同余法产生正整数序列{}i x ,即1(mod )i i x Ax M -= 1,2,3i =式中M 为2的方幂,即2k M =,k 为大于2的整数;3(mod8)A ≡或5(mod8)A ≡,且A 不能太小;初值0x 取正奇数,例如取01x =。
再令ii x Mξ=1,2,3i =则{}i ξ是循环周期为22k -的伪随机序列。
② 混合同余法混合同余法产生伪随机数的递推同余式为1(mod )i i x Ax c M -=+ 1,2,3i =式中2k M =,k 为大于2的整数;1(mod 4)A ≡,即21n A =+,其中n 为满足关系式234n ≤≤的整数;c 为正整数。
初值0x 为非负整数。
令ii x Mξ=1,2,3i =则{}i ξ是循环周期为2k 的伪随机序列。
根据以上理论,编写如下程序:%1.用乘同余法产生(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clearclcA=179;M=2^35; %常量赋值y(1)=11; %初值for i=1:1023 %产生总长为1024的正整数序列yy(i+1)=mod(A*y(i),M);%循环迭代endy=y/M; %变换成(0,1)之间的均匀分布随机数figure(1);plot(y);%2.用混合同余法产生(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clearclcM=2^33;A=2^9+1;c=1; %常量赋值y(1)=11; %初值for i=1:1023 %产生总长为1024的正整数序列yy(i+1)=mod(A*y(i)+c,M);%循环迭代endy=y/M; %变换成(0,1)之间的均匀分布随机数figure(2);plot(y);运行结果:①乘同余法②混合同余法(2)产生输入输出数据1. 产生输入数据理论分析表明,选用白噪声作为辨识输入信号可以保证获得好的辨识效果,但是它在工程上不易实现,因为工业设备不可能按白噪声的变化规律动作,所以我们采用M 信号或者逆M 信号作为辨识输入信号,它具有近似白噪声的性质,可保证有好的辨识精度,而且工程上又易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