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 格式:ppt
- 大小:7.44 MB
- 文档页数:35
•论著•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刘雪薇,王媛,韦丹梅,芦文丽*【摘要】 背景 乳腺癌位居全球女性癌因死亡首位,具有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
目的 评估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
方法 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15岁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应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对中国1990—2019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进行拟合,进一步估计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中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
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从14.14/10万升至52.81/10万,粗死亡率从7.22/10万升至13.40/10万。
乳腺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为17.07/10万,2019年为35.61/10万),标化死亡率呈平稳略减趋势(1990年为9.16/10万,2019年为8.98/10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年龄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净漂移值为2.58%〔95%CI (2.34%,2.83%)〕,局部漂移值在65~69岁年龄段达到最高,为3.46%〔95%CI (3.11%,3.80%)〕;死亡率净漂移值为-0.75%〔95%CI (-1.09%,-0.41%)〕,局部漂移值在15~44岁呈平稳趋势,且约60岁之后局部漂移值>0;年龄效应中乳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以2000—2004年为参考时期,发病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RR 值为0.79~1.47),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RR 值为1.08~0.90);以1955—1959年为对照组,乳腺癌发病风险的队列效应总体上有所升高(RR 值为0.27~2.48),乳腺癌死亡风险的队列效应呈先增(RR 值为0.78~1.06)后降趋势(RR 值为1.06~0.44)。
第1篇一、引言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最新宫颈癌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现状,为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1. 发病率与死亡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每年约有3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
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死亡病例约3万。
2. 年龄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较以往有所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宫颈癌年轻患者比例有所上升,35岁以下女性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3. 地域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
此外,宫颈癌在北方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
三、宫颈癌的风险因素1. 性传播感染性传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
2.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吸烟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饮酒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饮酒者的1.5倍。
3. 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如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等,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此外,多次妊娠、早产、人流等不良生育史也是宫颈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4.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遗传易感基因等遗传因素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四、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1. 诊断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宫颈细胞学检查:包括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
(2)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通过检测HPV感染情况,评估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全文)摘要目的分析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收集2000—2019年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院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中中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死亡率。
观察指标:(1)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
(2)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
(3)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
(4)2000—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
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率和比值表示。
以GBD估计的世界标准人口结构对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软件构建对数线性模型进行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结果(1)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数612 821例,粗发病率为43.1/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30.6/10万。
发病人群中男性451 332例,女性161 489例,粗发病率分别为62.3/10万和23.2/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7.4/10万和15.8/10万。
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人数421 539例,粗死亡率为29.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1.7/10万。
死亡人群中男性298 514例,女性123 025例,粗死亡率分别为41.2/10万和17.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3.1/10万和12.2/10万。
(2)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群中<40岁20 855例,其中男性14 005例,发病占比为3.1%(14 005/451 332),女性6 850例,发病占比为4.2%(6 850/161 489);40~49岁45 903例,其中男性34 659例,发病占比为7.7%(34 659/451 332),女性11 244例,发病占比为7.0%(11 244/161 489);50~59岁111 975例,其中男性87 156例,发病占比为19.3%(87 156/451 332),女性24 819例,发病占比为15.4%(24 819/161 489);60~69岁180 434例,其中男性137 939例,发病占比为30.6%(137 939/451 332),女性42 495例,发病占比为26.3%(42 495/161 489);70~79岁172 541例,其中男性126 345例,发病占比为28.0%(126 345/451 332),女性46 196例,发病占比为28.6%(46 196/161 489);>80岁81 113例,其中男性51 228例,发病占比为11.4%(51 228/451 332),女性29 885例,发病占比为18.5%(29 885/161 489)。
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成人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随着人群健康体检的普及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其检出率日益增多,致使愈来愈多的肝血管瘤患者需要诊断与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对肝血管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取得一定进步,但尚缺乏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
目前,国内外学界对肝血管瘤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治疗指征界定、风险评估以及治疗方法选择等问题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从而使肝血管瘤的误诊和“过度治疗”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导致患者身心利益严重受损。
因此,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制订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势在必行。
本共识旨在规范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高相关专业领域医务人员对肝血管瘤的认识和诊断与治疗水平,进而造福于患者。
1. 肝血管瘤的流行病学肝血管瘤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最初仅从尸检标本中检出。
近年来通常在健康体检时被偶然发现。
基于670 000健康体检人群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肝血管瘤的发病率约为1.5%,男女比例约为1.3∶1,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约占58%(尚未公开发表的数据)。
肝血管瘤通常被认为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其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
既往研究结果显示:性激素可以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移行乃至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
如怀孕和口服避孕药可使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血管瘤生长,这可能与女性发病相关。
随着对肝血管瘤认识的逐步加深,尤其是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该病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日益提高。
根据肿瘤直径及数目可表现为孤立、多发和弥漫生长。
根据肿瘤含纤维组织多少,可分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等亚型,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
一项纳入5143例的全国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结果表明:海绵状血管瘤占96%(尚未公开发表的数据)。
肝血管瘤属肝脏良性病变,无明显恶变表现及倾向。
[基金项目]济宁医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扶持基金(JY2017RW012)△[通信作者]石俊强,E mail:510900338@qq.comDOI:10.3969/j.issn.1000 9760.2020.06.015肿瘤学中文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李建美1 甘慧敏2 石俊强2△(1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济宁医学院学报》编辑部,济宁272000) 摘 要 目的 探讨入选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10种肿瘤学期刊高被引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特征。
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10种肿瘤学核心期刊刊载的高被引论文被引情况、基金资助、栏目分布、作者地区分布、作者及机构合作等特征。
结果 2015-2019年10种肿瘤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017篇,被引论文9694篇(69.16%),高被引论文248篇。
高被引论文的作者主要分布在中国30个地区,其中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在前5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和广东省,基金资助以国家级为主,作者以≥7人合作为主;篇均被引频次居前3位的高被引论文来源于“临床流行病学”“指南与共识”和“专家论坛”栏目。
结论 高被引论文的地区、机构分布不均;我国中文核心期刊应积极开拓优秀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类稿源,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肿瘤学;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引文分析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9760(2020)12 442 04AnalysisofhighlycitedpapersinChinesecorejournalsofoncologyLIJianmei1,GANHuimin2,SHIJunqiang2△(1CollegeofBasicMedicine,JiningMedicalUniversity;2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ofJiningMedicalUniversity,Jining27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bibliometriccharacteristicsofhighlycitedpapersintenChinesecorejournals(2017edition).Methods Thecitationstatus,fundassistance,columndistribution,regionaldis tribution,authorandorganizationcooperationandothercharacteristicsofhighlycitedpaperspublishedintenoncologycorejournalswereanalyzedusingbibliometricmethod.Results 14017paperswerepublishedintenoncologycorejournalsfrom2015to2019while9694papers(69.16%)werecited,and248paperswerehighlycited.Theauthorsofhighlycitedpapersaremainlydistributedin30regionsofChina,ofwhichthetopfiveregionsareBeijing,Shanghai,Tianjin,GuangdongProvinceandSichuanProvince.Thefundingofhighlycitedpapersismainlyatthenationallevel,andtheauthorsmainlycooperatewithmorethan7persons.Thetop2highlycitedpapersarefromthecolumnof“guidelinesandconsensus”and“expertforum”.Conclusion Thedistributionofhighlycitedpapersindifferentregionsandinstitutionsisuneven;Chinesecorejournalsshouldactivelyexplorethesourceoforiginalscientificresearch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ordertoim provejournal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Keywords:Oncology;Citedfrequency;Highlycitedpapers;Citationanalysis 科学论文的关注度可以通过引文分析来评估,而被引频次是一种对已发表论文利用率和贡献率的定量评估方法之一[1 2]。
胃肠道肿瘤患者维生素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马蕾;韩忠诚;柳江【期刊名称】《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22(14)3【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维生素水平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乌鲁木齐、伊犁、喀什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4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问卷调查、物理测量法统计患者信息资料,同期按1:1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维生素水平,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维生素缺乏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4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维生素A缺乏占比30.25%(121/400),维生素D缺乏占比71.50%(286/400);不同年龄、饮酒情况、工作类型、糖尿病史、胃肠道肿瘤类型、TNM分期患者间维生素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女性绝经史、饮酒情况、工作类型、运动频率、心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史、胃肠道肿瘤类型、TNM分期间患者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饮酒情况、胃肠道肿瘤类型、TNM分期均是胃肠道肿瘤患者维生素A缺乏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性别、女性绝经史、饮酒情况、胃肠道肿瘤类型、TNM分期是胃肠道肿瘤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乌鲁木齐、伊犁、喀什胃肠道肿瘤患者受年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情况严峻,临床在治疗中需结合上述影响因素注重胃肠道肿瘤患者维生素A、维生素D的补充。
【总页数】8页(P327-334)【作者】马蕾;韩忠诚;柳江【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营养状态的关系2.维生素B1足三里针刺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3.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复发相关因子PGE2、IL-2的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4.原发性胃肠道肿瘤合并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及铁调素25水平及其临床意义5.一项涉及17332名肿瘤患者的文献分析研究提示——体内维生素D水平高肿瘤患者预后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行病学数据的描述与统计分析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一定群体或人群中发生、传播、演变规律的科学。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数据的描述与统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数据的描述与统计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其应用。
一、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描述1.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发生的病例数,通常用每十万人中发生的病例数来表示。
例如,某市2019年新发生肺癌病例数为1000例,该市人口为200万人,则该市肺癌的年发病率为1000 / 200000 × 100000 = 500例/十万人。
2. 密度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人群中因任何原因死亡的人数,通常用每十万人的死亡人数来表示。
例如,某地区2019年总共有10000人死亡,该地区人口为500万人,则该地区的年密度死亡率为10000 / 5000000 × 100000 = 200例/十万人。
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数据的整体情况进行描述和总结的方法。
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例如,在研究某疾病的年龄分布时,可以计算平均年龄、中位年龄和年龄的标准差,从而对该疾病的患者年龄特点进行描述。
2.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是通过绘制图表、计算相关系数等方法来发现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例如,使用柱状图可以直观地显示不同年龄组患病人数的分布情况,使用散点图可以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3. 排序分析排序分析是将数据按特定的指标排序,通过比较排名的差异来寻找相关因素。
例如,研究某疾病的风险因素时,可以将患者按照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等因素进行排序,再比较不同组之间的病发率差异。
4. 统计检验统计检验是用来验证假设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比较两组或多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例如,当研究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时,可以使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是否达到显著水平。
论著 临床研究某部队女性H P 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分析∗欧红玲,马盈盈,李晓宁,白㊀静,张巧云,王㊀岩,王欣茹ә(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医学检验科,北京100088)㊀㊀摘㊀要:目的㊀了解某部队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 P V)感染情况和各亚型分布及特点,为部队女性宫颈癌防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㊀采用荧光P C R方法对某部队660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 P V17种基因亚型检测.结果㊀660例标本中共检出低危型阳性47例,阳性率为52.22%.检出高危型阳性156例,阳性率为23.64%.高危型前五位依次是58㊁39㊁16㊁52和66.其中以单一感染为主,31~50岁为H P V检出率最高组,为H P V感染高发人群,各年龄组的H P 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㊀实时荧光P C R方法能同时检测H P VGD N A的17种亚型,高发年龄段妇女更应及早进行H P V基因分型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因素,及时防治,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㊀人乳头瘤病毒分型;㊀荧光P C RD O I:10.3969/j.i s s n.1673G4130.2019.08.006中图法分类号:R824文章编号:1673G4130(2019)08G0917G03文献标识码:AH P Vi n f e c t i o na n d 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m o n g w o m e n i nC e r t a i nT r o o p∗O U H o n g l i n g,MAY i n g y i n g,L IX i a o n i n g,B A I J i n g,Z HA N GQ i a o y u n,WA N GY a n,WA N G X i n r uә(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L a b o r a t o r y,t h eP L A R o c k e tF o r c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M e d i c a l C e n t e r,B e i j i n g100088,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㊀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i n f e c t i o no f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v i r u s(H P V)a n d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u b t y p e s,a n dt o p r o v i d ee v i d e n c e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o f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t o a r m e d f o r c e s f e m a l e.M e t h o d s㊀17k i n d s g e n e o fH P V w a s d e t e c t e d b y f l u o r e s c e n c e P C R t o660f e m a l e c e r v i c a l e x f o l i a t e d c e l l s.R e s u l t s㊀At o t a l o f47l o wGr i s k p o s i t i v e s a m p l e sw e r ed e t e c t e d i n660s p e c i m e n s,w i t ha p o s iGt i v e r a t e o f52.22%.156c a s e s o f h i g hGr i s k t y p ew e r e d e t e c t e d,a n d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w a s23.64%.T h e t o p f i v e h i g hGr i s k t y p e s a r e58,39,16,52,a n d66.A m o n g t h e m,s i n g l e i n f e c t i o nw a s t h em a i n g r o u p,a n d t h e h i g h e s t d eGt e c t i o n r a t e o fH P V w a s f r o m31t o50y e a r s o l d.I tw a s t h e h i g h i n c i d e n c e o fH P V i n f e c t i o n.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H P Vi ne a c ha g e g r o u p w a s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C o n c l u s i o n㊀R e a l t i m ef l u o r e s c e n tP C R m e t h o d c a n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d e t e c t17s u b t y p e s o fH P VGD N A,w o m e nw i t h31-50y e a r s o l d s h o u l dd e t e c t t h e H P V g e n o t y p i n g e a r l y,w h i c h c a n c o n t r i b u t e t o t h e e a r l y d e t e c t i o n o f c e r v i c a l l e s i o n s,t i m e l y p r e v e n t i o n,r e d u c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K e y w o r d s: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㊀H P V g e n o t y p i n g;㊀f l u o r e s c e n c eP C R㊀㊀人乳头瘤病毒(H P V)是感染人表皮和黏膜鳞状上皮细胞的常见D N A病毒.在已发现的H P V200多种不同亚型中,超过40种可以感染人类的生殖器官,约30种与肿瘤有关[1].H P V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生殖道而导致尖锐湿疣及宫颈病变,甚至引起宫颈癌的发生[2].本研究应用荧光P C R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660例某部队患者的生殖道脱落细胞进行基因分型,旨在探讨H P V基因分型检测在部队女性宫颈癌防治方面的临床意义.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标本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来本院筛查的某部队660例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年龄19~65岁,平均37.2岁.1.2㊀仪器与试剂㊀上海之江S L A N96PP C R扩增仪(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危型H P 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低危型H P 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㊀方法1.3.1㊀标本采集㊀使用专用配套的H P V采样管.采样前拭去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再用宫颈刷于子宫颈外口处,轻压并依顺时针方向旋转3~4周.采样719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年4月第40卷第8期㊀I n t J L a bM e d,A p r i l2019,V o l.40,N o.8∗基金项目:全军医学科技青年培育课题(16Q N P030).㊀㊀作者简介:欧红玲,女,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免疫学研究.㊀ә㊀通信作者,EGm a i l:w a n g x i n r u@126.c o m.㊀㊀本文引用格式:欧红玲,马盈盈,李晓宁,等.某部队女性H P 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8):917G919.宫颈刷浸入盛有1m L无菌生理盐水的专用H P V样本管中,充分漂洗贴壁挤干后丢弃,立即送检.未即时检测样本置于2~8ħ医用冰箱保存,所有样本均于当天或次日检测完毕.1.3.2㊀标本处理㊀从专用H P V采样管中吸取混匀后液体1~1.5m L离心管中(如分泌物较多,只取0.2m L)13000r/m i n离心5m i n.小心吸弃上清,沉淀加无菌生理盐水1m L混匀,13000r/m i n离心5m i n,再次小心吸弃上清.沉淀直接加100μL核酸提取液充分混匀,沸水浴10m i n,然后13000r/m i m离心5m i n,取上清作为P C R反应模板.吸弃的上清液㊁核酸提取后的剩余上清液及相关废弃物均按医疗废弃物处理.每次检测均设置阴阳对照:取阴阳对照品各100μL置于1.5m L离心管中(冻存试剂融解后震荡混匀10s),分别加入核酸提取液50μL充分混匀,沸水浴10m i n,然后13000r/m i n离心5m i n,取上清作为P C R反应模板.1.3.3㊀P C R扩增㊀取4种H P V核酸荧光P C R检测混合液nˑ36μL分别与4份nˑ0.4μL T a q酶,振荡混匀数秒,3000r/m i n离心数秒.加入已提取好的待测样本D N A4μL配置P C R反应体系,然后,低速离心数秒后,按下述参数进行P C R反应:94ħˑ2m i n;再按93ħˑ10sң62ħˑ31s,循环40次;单点荧光检测在62ħ.反应体系为40μL.仪器自动读取实验结果.4种H P V核酸荧光P C R检测混合液分别用于检测16㊁56㊁31和内部参照;18㊁52㊁58㊁68;45㊁82㊁33㊁35;39㊁51㊁59㊁66基因型.当阳性对照品扩增曲线为典型的S型,且F AM和V I C通道c t值35,阴性对照为阴性时,判断结果有效.1.4㊀统计学处理㊀采用S P S S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各年龄段的阳性率统计分析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㊀㊀果2.1㊀H P V总体感染和各亚型分布情况㊀对570例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13种高危型H P V基因分型,包括16㊁18㊁31㊁33㊁35㊁39㊁45㊁51㊁52㊁56㊁58㊁59和68型.570例女性患者中,后期入组的294例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增加了2种高危型H P V基因分型,包括66和82型.对90例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2种低危型H P V(6+11)检测.H P V 阳性者共203例,其中156例为高危型感染,47例为低危型感染.H P V高危亚型感染率前五位依次是:H P V 58(4.9%)㊁H P V39(4.04%)㊁H P V16(3.68%)㊁H P V 52(3.5%)㊁H P V66(2.72%),低危型H P V(6+11)阳性率52.2%.见表1.2.2㊀H P V混合感染情况㊀156例高危H P V感染者中,以单一感染为主,其次为双重感染,三重感染次之.单一高危H P V感染111例,占总感染者71.15%,双重H P V感染29例,占总感染者18.59%,三重及以上感染(同时存在3种或以上H P V亚型感染)共16例,占10.26%,见表2.表1㊀㊀检测标本H P V17种基因亚型分布情况H P V亚型病例数阳性例数阳性百分比(%)6+11904752.216570213.6818570111.9331570101.753357040.703557010.1839570234.044557040.715157030.5352570203.505657091.5858570284.905957061.056629482.726857061.058229420.68表2㊀㊀570例标本中H P V混合感染情况[%(n/n)]感染情况n占高危H P V总阳性例数百分比占高危H P V总病例数百分比单一感染11171.15(111/156)19.47(111/570)双重感染2918.59(29/156)5.09(29/570)三重感染106.41(10/156)1.75(10/570)多重感染63.85(6/156)1.05(6/570)合计156100(156/156)27.36(156/570)2.3㊀各年龄段高危H P V感染情况㊀3个年龄段高危H P V感染检测数㊁例数百分比㊁阳性率㊁检出率和占阳性数百分比最高的年龄段均是>30~50岁,其次是ɤ30岁年龄段.对3个年龄段的阳性率进行χ2检验,表明感染者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6, P<0.05).见表3.表3㊀㊀不同年龄段H P V感染情况年龄(岁)n例数百分比(%)阳性数(n)检出率(%)占阳性数百分比(%)ɤ309416.491819.1511.54>30~5043175.6113230.6384.61>50457.89613.333.85合计57010015663.111003㊀讨㊀㊀论㊀㊀在全球妇科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二,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据统计全球每年819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年4月第40卷第8期㊀I n t J L a bM e d,A p r i l2019,V o l.40,N o.8约有46.6万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国约占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1/5[3].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H P 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宫颈癌患者约有99.7%能检测出H P V D N A[4].H P V属于乳头瘤病毒科,目前已发现200多种基因亚型[5].根据H P V 亚型致病力大小或致癌危险性大小不同,H P V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致病力相对较弱,不整合于细胞基因组中,主要导致皮肤疣类感染㊁生殖道及肛门周围皮肤等湿疣样良性疾病(如尖锐湿疣和性传播疾病),而高危型致病力强,整合于细胞基因组中,主要导致宫颈癌和非典型增生.有学者认为H P V病毒载量与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呈正相关[6],H P V D N A病毒载量越高,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机会越多,患者宫颈病变越严重[7].特别在免疫机能较弱的女性,因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 P V,导致高危H P V持续感染,从而增加了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因此将H P V检测列入宫颈癌筛查方案,用于指导宫颈癌的预防[8].本研究中,某部队女性人群高危H P V感染率为23.64%,在156例高危H P V感染者中,H P V单一型别的感染率为71.15%,双重感染率次之,为18.59%,多重感染率(>3)最低,为3.85%.与李欣荣等[9]报道的湖南H P V阳性率为26.57%,单一感染占72.52%,双重感染率为19.74%的结果相似.另外,从本研究基因亚型分布情况可见,H P V高危亚型感染以58(4.9%)㊁39(4.04%)㊁16(3.68%)㊁52(3.5%)㊁66(2.72%)最为常见,而16和18亚型在单一感染中出现颇多,在混合感染中也较常出现,可见16和18亚型与宫颈病变之间有密切联系.低危型(6+11)感染在临床有症状病人中检出率很高,达到了52.2%,表明其对尖锐湿疣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再者,本研究中H P V感染前七位亚型分别是58㊁39㊁16㊁52㊁66㊁18和31,与D ES A N J O SÉ等[10]报道的东南亚地区不一致,与赵芹等[11]报道的东莞地区常见亚型不一致,也与龙馨等[12]报道的重庆地区亚型分布有差异.结果表明,在H P V基因亚型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本研究中,进行H P V 检测数最多的年龄段是>30~50岁,这个年龄段的检出率较高,可能与H P V传播途径有关,凡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将H P V带入生殖道内,因此加强此年龄段女性筛查的力度及宣传教育,对宫颈癌的早预防具有积极作用.另外,ɤ30岁年龄段的检出率也不低,为19.15%,说明高危H P V感染具有年轻化的趋势,这可能与年龄相对小的女性对H P V抵抗力弱或过早性交有关,因此应加大部队中青年女性H P V的普查力度.4㊀结㊀㊀论㊀㊀综上所述,持续的高危型H P 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利用实时荧光P C R技术对H P V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单,适合大批量样本检测.通过H P V筛查,可进一步了解H P V感染及各亚型的分布情况,有助于指导部队进行女性宫颈癌的预防筛查及宫颈癌的早期诊断㊁早期治疗,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参考文献[1]B E L I N S O NSE,B E L I N S O NJL.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D N At e s t i n g f o r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s c r e e n i n g[J].M o lD i a g nT h e r,2010,14(4):215G222.[2]张瑞.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参考物质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3]S AW AR,N E S S A A,E S MYPO,e t a l.V i s u a l i n s p e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f o r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p r e v e n t i o n[J].B e s tP r a c tR e sC l i nO b e s t e tG y n a e c o l,2012,26(2):221G232.[4]J A L I LE M,B A S T O SFI,M E L L IPP,e t a l.H P Vc l e a rGa n c e i n p o s t p a r t u m p e r i o do f H I VG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w o m e n:a p r o s p e c t i v ef o l l o wGu p s t u d y[J].B M C I n f e c tD i s,2013,13(6):564.[5]M C L A U G H L I NGD R U B I N M E,MU E N G E R K.O n c oGg e n i c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 e s[J].V i r u sR e s,2009,143(2):195G208.[6]刘康燕,王彬.组织微小R N AG21表达及高危型H P V病毒载量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7):645G648.[7]S H E N G,C H E N GJ,WA N G Y,e t a l.V i r a lD N Al o a do f h i g hGr i s k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 i s c l o s e l y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t h e g r a d e o f c e r v i c a l l e s i o n s[J].I n t J C l i nE x p M e d,2014,7(12):5826G5831.[8]K O H WJ,A B UGR U S T UM N R,B E A NS,e t a l.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v e r s i o n3.2019,N C C N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 i no n c o l o g y[J].JN a t lC o m p rC a n cN e t w,2019,17(1):64G84.[9]李欣荣,刘岱璿,周小容,等.湖南省3451例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z1):38G40.[10]D E S A N J O SÉS,D I A Z M,C A S T E L L S A G U?X,e ta l.W o r l d w i d e p r e v a l e n c e a n d g e n o t y p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c e r v iGc a l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 D N Ai n w o m e n w i t h n o r m a lc y t o l o g y:a m e t aGa n a l y s i s[J].L a n c e tI n f e c tD i s,2007,7(7):453G459.[11]赵芹,李忠信.东莞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型别分布情况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3029G3030.[12]龙馨,周德平,杨君,等.重庆地区29580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分布特点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6):464G467.(收稿日期:2018G10G04㊀修回日期:2018G12G24)919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年4月第40卷第8期㊀I n t J L a bM e d,A p r i l2019,V o l.40,N o.8。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关于肿瘤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研究。
通过对人群中肿瘤发生率、死亡率、病因和预防等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揭示肿瘤的发生规律,为制定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约1800万人被诊断为肿瘤,其中约950万人死于肿瘤,这使得肿瘤成为全球首要死因之一。
在中国,肿瘤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新增肿瘤患者人数已超过300万。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了解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发现肿瘤发生的高危人群和地区,研究肿瘤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评估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效果,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调查:通过对特定人群的调查统计,了解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分布特点、趋势和变化,以及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种族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其流行水平和高危人群。
3. 肿瘤的危险因素调查:调查分析与肿瘤的发生风险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以评估其对肿瘤发生的贡献程度,并指导人群的生活方式改变和环境改善。
4. 肿瘤的预防研究:通过调查和对比分析人群中早期筛查、预防措施等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肿瘤预防和筛查的能力和效益,并提出改进措施。
此外,还可以研究不同种类的肿瘤的预防方法和干预措施。
5. 肿瘤的治疗效果调查:通过对患者的追踪观察和资料统计,了解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预后和存活率,评估不同治疗手段和方案的有效性和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肿瘤流行病学调查需要采集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和样本,包括人口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治疗方法等。
同时,根据调查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人口统计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普外科肺癌业务学习记录
一、概念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lBronchialCarcinoma),简称肺癌(LungCancer),肿瘤细胞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性淋巴结核血行转移,早期常有刺激性干咳和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简称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流行病学特征: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Parkin等对2019年全球癌症的发病、死亡和生存率进行了估计,其中肺癌排在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同样我国肺癌发病率也日益增高,目前已成为城市中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2019年中国男性发病率为44.7/10万,女性为27.4/10万,据估计到2019年我国肺癌患者将达到60万。
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
男女患病率为2.3:1。
种族、家族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
二、病因及分类
病因
1)吸烟:纸烟中的苯并芘为致癌的主要因素;
2)职业致癌因子:已被确认的致人类肺癌的职业因素有石棉、无机砷化合物、二氯甲醚等;
3)空气污染:城市中汽车废气、工业废气公路沥青等都有致癌物质;
4)电离辐射:大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肺癌;
5)饮食与营养:维生素A含量少或血清维生素A含量低时,患
肺癌的危险性增高;
6)其他:结核病被美国癌症学会列为肺癌的发病因素之一,此外,病毒感染、真菌毒素(黄曲霉)、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失调及家庭遗传等因素。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导言: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流行率不断增长,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规范乳腺癌的诊治过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中国抗癌协会于2019年发布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本文将对该指南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一、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最高比例。
一般认为乳腺癌的发病率受到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指南明确了高发群体,以及预防策略,旨在引起广大女性的重视和主动预防。
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指南推荐女性在35至69岁之间进行乳腺癌早期筛查,包括乳腺自检、乳腺超声和乳腺X光摄影等。
三、乳腺癌的分期与分型乳腺癌的分期和分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选择至关重要。
指南详细介绍了乳腺癌的TNM分期系统和不同亚型的分型,并对每个分期和分型的治疗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
四、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指南提供了全面而规范的治疗方案,对于各个分期和分型的乳腺癌,提供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和手段。
五、乳腺癌的术后管理和康复乳腺癌的术后管理和康复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指南重点介绍了术后的病理学检查、辅助治疗和随访措施,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六、乳腺癌的转移和晚期治疗乳腺癌的转移和晚期治疗是治疗难点。
指南详细介绍了乳腺癌的转移规律和转移途径,并提供了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七、乳腺癌的特殊治疗指南还对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包括华盛顿大学分子亚型、难治性乳腺癌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指导。
结语: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的发布,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该指南侧重于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各个环节,并针对转移和晚期乳腺癌提供了专门的治疗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