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临 电影赏析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9
一、引言电影《降临》改编自美国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这是一部少见的以语言学为核心的科幻小说,荣获1998年的星云奖和斯特金奖。
在电影《降临》中,十二架贝壳状的不明飞行物悬浮在地球上空,美国军方委托语言学家露易丝和物理学家伊恩解读外星人“七肢桶”的语言,希望得知他们降临在地球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女主角露易丝通过学习外星人的语言系统,掌握了“预知未来”的能力,并在最后凭借这种能力避免了战局的发生。
尽管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与外星人入侵地球有关的科幻故事,但整个故事都是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电影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也十分引人注目。
本文将运用语言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分析电影中所出现的语言现象。
二、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中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信息的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
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经验感知,更好地分工协作[1]。
在电影《降临》中,由于外星人的降临,世界各国建立联系,通过视频对话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共享本国从外星人处得到的发现和信息。
这恰恰是借助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通过文字、代码、符号等形式跨越时空的限制以实现信息共享。
当然,后来各国拒绝对话并切断联系使信息不能传递共享,从反面体现了语言具有信息传递功能。
在电影中,女主角露易丝和外星人“七肢桶”的对话是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的体现。
在外星人降临地球之初,由于双方处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人类和外星人陷入语言沟通障碍。
后来女主角露易丝通过写字、打手势和做动作等方式教外星人学习理解人类的语言,从而传递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文字、身势等非语言形式都是辅助语言传递信息,都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所以,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语言的另一个社会功能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二是这些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了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了某种实际效果[2]。
声屏世界2020/1220世纪60年代孕育的意识形态批评成为电影研究领域的关键理论与批评的路径。
在电影自身批评脉络中,意识形态批评大致有两种理论趋向:阿尔都塞(Althusser )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葛兰西(Gramsci )的霸权理论。
阿尔都塞将媒介视为意识形态机器,认为其可以协助强制性的国家机器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阶级的管理。
电影是由既有观点产生的媒介,在意识形态的传播中备受青睐。
葛兰西认为,通过对电影文本的考察,可以揭示某种社会文化霸权何以形成并得以确认。
麦克卢汉(McLuhan )把电影归为热媒介一类,认为人们每一次观影都会经历一场完整的故事体验,但这种利用“视像暂留原理”合成的影像需要受众完全置身于“窥视”情境中,才能保证其更为理想的观影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在克服媒介缺陷的基础上,在影片的拍摄技术、镜头剪辑、题材选取、叙事架构、人物设置等方面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运作系统,成为美国向全世界植入其意识形态的有力武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着自己的实力与毅力不断奋斗,积极打开国门与外界交流,争取在国际舞台上表演的机会。
中国逐渐走出国门,走入世界人民的内心,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如中国明星、中国文化等出现在美国电影中。
然而,美国电影输送的是被重构的中国形象,严重影响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知。
随着时代的变迁,美国电影中被重构的中国形象的塑造技巧、镜头拼接、文本设计变得愈发隐晦,普通观众无法分辨出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传播是否准确。
2017年,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降临》在中国上映,主要讲述了12个神秘的外星飞船降临在地球上所发生的故事。
冰冷的色调和缓慢的长镜头使得这部科幻片与众不同,其叙事架构一改好莱坞电影经典的线性结构,充分利用闪前和闪回的叙事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设置悬念,更是注入人文情怀,从宏观层面展现的人类与外星人的第三类接触缩小到个体心理层面。
表层的非线性叙述手法以及人文情怀的大肆渲染蒙蔽了好莱坞电影背后一贯的意识形态,使得部分观众为电影塑造的中国形象拍手叫好。
《降临》中的英雄主义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降临》用故事诠释了这种英雄主义,演绎了不囿于狭义时间的大爱真情,赚走了我一整钵眼泪。
我就不班门弄斧解析科学角度的东西了。
想分享的更多是这部电影在情感层面给我激发的感触,和一些感动到我的电影台词截图。
男女主角Amy Adams和Jeremy Renner这样个人色彩突出又刻画角色鲜明的演员着实吸引了我的眼球。
电影画面代入感非常强,我这么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人全程都很集中精力跟随剧情。
荧幕里浓雾弥漫给人哀婉的意识,压抑神秘的气氛,循序渐进娓娓道来,赋予观影者极大的悬念及探索欲望。
外星人水墨画墨迹般的象形文字,非线性的时间概念,饱和度低的色彩画面,近距离的人像面部剖析,赋予了整部电影玄幻又艺术的美感。
最新电影全片科学、哲学与科幻并存,英雄主义与人性温情同在。
出其不意,这部科幻片从俗气老套的外星人入侵的英雄主义题材升华,用真情赚走了我的眼泪。
电影里讲述生命是挣扎无用周而复始的轮回,外星人的时间是非线性的。
它更像是支离破碎的拼图,无所谓先凑齐哪一部分,只要最后能完整拼好即可。
他们的语言犹如水墨画,没有语序时态。
暗示着语言和人类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假如掌握了这种语言的排布方式,便可预测未来这种语言的排布,打破了线性的时间,得以窥见周遭及自身的何去何从。
《降临》女主Louise被派去和语言不通的入侵外星人沟通,最初他们之间的交流犹如对牛弹琴,总是鸡同鸭讲。
但当她掌握了超越人类认知局限的思维沟通方式,用上帝一般的视角预测未来,不仅拯救了世界,还预见了自己失败的婚姻和破碎的家庭—和物理学家丈夫离婚,失去癌症缠身的女儿。
“果即是因,因即是果。
”影片处处埋伏着耐人寻味的伏笔,有很多让人回味无穷的对话。
Louise教牙牙学语的女儿拼写她自己的名字:hannah。
H-A-N-N-A-H,顺序倒序的拼法都一模一样,意喻这生命环形的轮回宿命,无限循环。
语言学视角下电影《降临》的解读
李欣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24()8
【摘要】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2016年发行的科幻电影《降临》讲述了外星飞船降临在地球后外星人与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故事。
本文从语言学视角解读该影片,分析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和索绪尔的“语言的任意性”理论在影片中的体现,阐释了语言对人类的巨大影响,以期为解决生活中的冲突和语言问题带来启示。
【总页数】3页(P134-136)
【作者】李欣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文电影名称翻译研究
2.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科幻片《降临》的解读
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电影感知研究--以网络影评中基于意象图式的概念隐喻为例
4.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电影《誓言》中的性别语言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库时代 ·257·百家争鸣摘要:美国科幻巨制《降临》在语言学外壳下以非常新颖的环形主题向人们阐释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全片以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为理论基石,以习得外星环行文字为切入点,向人们展示语言在思维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传达正确对待不可逆转结果的积极人生态度。
文章从环形的外星文字、环形的影片叙事方式和环形的人生旅程三方面对其环形主题进行解读。
关键词:《降临》;“七肢桶”;环形文字;环形叙事方式;环形人生解读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08-0257-0002(榆林学院,陕西榆林 719000)冯掬琳电影《降临》的环形主题解读《降临》是一部罕见的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石的科幻电影,影片充满智慧,发人深思,曾获得第8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和最佳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音效奖。
主要讲的是神秘的外星飞船降临地球,语言学家Louise 被派去和外星人沟通以了解他们来地球的目的。
通过对外星环形文字的学习,Louise 掌握了预知未来的能力。
也得知了外星人来地球的目的,成功避免了因误会导致的星际战争。
影片围绕着独具匠心的环形主题,通过环形文字、环形的叙事手法向我们揭示了人生就是环形旅程,重要的是把握过程而非结果的真谛。
一、外星环形文字影片中外星人呈高大的圆桶状,有七条灵活的肢体,因此被称为“七肢桶”。
七只无眼皮的眼睛环绕在身体的顶端,他们无需转身,任何方向对他们来说都是前方,也没有“前胸”、“后背”之分,他们就是个圆。
他们的肢体是环形的,文字亦如此。
“七肢桶”的文字是他们喷出的烟雾形成的一个个圆圈,在圆圈上,有各种枝杈,枝杈的形状、粗细各不相同,弧度各异,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这和地球人的文字有很大区别。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的文字呈线性展开,一般从左向右书写,但也有从右向左书写的如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和乌尔都语等。
古汉语和古日语则是自上而下,从右向左书写。
电影降临完整剧情细解分析2017最新科幻电影《降临》这片国外反响不错,中国内地已经正式定档1月20日,电影降临讲的是什么剧情内容呢?下面店铺为您带来电影《降临》的完整剧情详解,希望大家喜欢!电影《降临》简介《降临》根据星云奖和雨果奖得主、华裔科幻作家的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改编,丹尼斯·维伦纽瓦导演,将于2016年11月11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的是神秘外星飞船降临地球,人类派出精英团队前往现场进行调查,领导人是艾米·亚当斯扮演的语言学家路易斯·班克斯博士。
正当人类即将在全球范围内陷入一场大战之际,Banks博士与她的团队却试图与外星人进行沟通,而在接触过程中,她的眼前浮现出了她从出生到死亡的景象,即便是未知的未来竟然也尽收眼底……电影降临完整剧情介绍外星人的飞船降临地球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语言学家(艾米·亚当斯饰),被政府派遣,前去与外星人进行沟通。
但在这一过程中,她的眼前浮现出了她从出生到死亡的景象,即便是未知的未来竟然也尽收眼底。
物理教授(杰瑞米·雷纳饰)与语言学家是工作搭档,两人在探索外星人秘密的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友谊。
电影《降临》两支新片段《降临》近日曝光两支正片片段,分别展现了艾米·亚当斯饰演的语言学家与外星生物正式面对面并开始交谈的过程。
就目前而言,外星生物是否真实存在依旧是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如果它们真实存在,那么未来我们与外星生物对话的场景,想必会让不少人激动不已。
这两支片段时长较短,但镜头中艾米·亚当斯无疑展示出了她深厚扎实的表演功底。
除了良好的戏剧素养之外,亚当斯个人温柔而又坚韧的气质十分亲和,这是不少粉丝被她所吸引的原因,她不具备攻击性,棱角并没有那么突出,不属于张扬个性的一类。
她所饰演的语言学家在介绍自己的姓名后,瞬间脱下了防护服,引来一阵骚动。
但亚当斯坚定表示:“他们要见到我本人。
《降临》叙事结构
电影《降临》的叙事结构是倒叙与插叙的结合。
电影开始的部分就揭示了结局,然后通过倒叙的方式呈现情节,中间穿插女主与外星人的沟通以及女主预知未来的片段,这些片段既可以看作是插叙,也可以看作是女主预知未来的表现。
电影的开头设置了一个悬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营造出神秘的气氛。
然后通过紧凑的情节展现冲突,逐步接近悬念,遭遇困境,解决困境,直到最后悬念才解开。
这种叙事结构使得故事充满了紧张和悬疑,让观众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可查看《降临》的影评或者解析。
浅析电影《降临》中的语言现象作者:张志伟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04期摘; ; 要:电影《降临》改编自美国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有关外星人降临地球的故事。
尽管影片属于外星人入侵的科幻题材,但与其他科幻电影不同的是,影片更引人注目的却是其中的语言学内涵。
本文运用语言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分析电影中所出现的语言现象。
关键词:《降临》; ; 语言; ; 社会功能; ; 非线性语言; ; 思维一、引言电影《降临》改编自美国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这是一部少见的以语言学为核心的科幻小说,荣获1998年的星云奖和斯特金奖。
在电影《降临》中,十二架贝壳状的不明飞行物悬浮在地球上空,美国军方委托语言学家露易丝和物理学家伊恩解读外星人“七肢桶”的语言,希望得知他们降临在地球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女主角露易丝通过学习外星人的语言系统,掌握了“预知未来”的能力,并在最后凭借这种能力避免了战局的发生。
尽管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与外星人入侵地球有关的科幻故事,但整个故事都是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电影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也十分引人注目。
本文将运用语言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分析电影中所出现的语言现象。
二、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中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信息的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
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经验感知,更好地分工协作[1]。
在电影《降临》中,由于外星人的降临,世界各国建立联系,通过视频对话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共享本国从外星人处得到的发现和信息。
这恰恰是借助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通过文字、代码、符号等形式跨越时空的限制以实现信息共享。
当然,后来各国拒绝对话并切断联系使信息不能传递共享,从反面体现了语言具有信息传递功能。
在电影中,女主角露易丝和外星人“七肢桶”的对话是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的体现。
影评《降临》:当你知晓未来,是否还将义无反顾“即使知道了生命的旅程,以及将走向何方,我依然选择拥抱它,并欣然接受每一个时刻的到来。
”——《降临》《降临》是一部非常不典型的好莱坞科幻片,尽管特效制作应有尽有,但其科幻内核却与其他“大片”大相径庭。
电影改编自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讲述了语言学家路易斯·班克斯被邀请参与突然降临在地球上的外星生物的研究,在与外星生物“七肢桶”的沟通交流中,路易斯学会了“七肢桶”的语言,也懂得了他们的思考方式,从而能够预知未来的故事。
虽然影片夸大了“外星人”、“地球危机”等一系列故事矛盾,但是还是保留了原著中有关面对未来、接受人生的思想核心。
由于本片更偏向于“硬科幻”的性质,因此要理解本片,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影片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也就是时间,本片中多处细节上暗示了外星生物“七肢桶”的思维方式和对时间的理解具有非线性的特征,换而言之,“七肢桶”看待世界的方式不是通过因果循环这一套人类的规则,如果能够以“七肢桶”的方式来思考,就可以获得预知未来的能力。
首先是影片的主叙事时间线,也就是路易斯·班克斯被派任到降临地球的外星飞船研究的这一时间为“现在”,而在影片中不断穿插的路易斯有关女儿出生、陪女儿嬉戏打闹、女儿对她说“我爱你”和“我恨你”、女儿的生病和离世等一系列画面,这些零散的片段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成的女孩一生的故事,然而这些故事并非发生在过去,通过路易斯在疑惑中询问“七肢桶”这个小女孩是谁,她抱着同伴科学家伊恩难过地说自己终于知道丈夫为什么离开她,这些细节都证明路易斯大脑中产生的幻象并不是过去而是未来,一方面,这样的叙事结构点明了主题,讲述了路易斯女儿的一生,另一方面又增加观众的疑惑,当“七肢桶”用外星文字告诉路易斯“路易斯可以看到未来”时,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其次是路易斯在影片最后为了阻止尚将军对“七肢桶”开战而打给尚将军的一番电话,路易斯看到在未来自己与尚将军见面,将军告诉她路易斯曾经用自己妻子的遗言劝阻了自己,然而此时路易斯并不知道这句遗言的具体内容,这说明此时尚将军也明白了“七肢桶”的语言方式和思维方式,他看到了未来,并且以此改变了过去,让路易斯得以阻挡战争的爆发。
《降临》初见外星人镜头分析
首先这部影片完全不烧脑,任何把此片理解的很花稍的想法都是多余的臆想。
只需了解该片的一些设定和理论根据就能看懂。
观赏方法:整部电影的时间线都是以现在时间线从头到尾。
所以观赏时不把任何片段理解是对未来的预知或对过去的回忆,而是现在正在女主身上发生的或所想的事情。
这样就能更好的理解该片并体会到影片的艺术性。
为了更好表达时间轮回概念和艺术性需要,导演故意将首次接触(arrival)设到“所谓的现在时间线”之前。
(及全片开头,下面“剧情要点透析”里有会对此有详尽解析)理解该片根本不需从剧情分析,因为剧情很简单,一句话就概括了。
只需讲解其设定要点你就能立刻豁然开朗。
所以我会先将设定要点让你从根本理解该片。
然后再从具体剧情里的要点内容进一步深入。
外星人语言:时空语言(表达包含时间、空间、物质本质的语言)。
灵感来源自然是爱因斯坦相对论。
当然物理学界早已通过技术手段证明时间真实存在并与空间和物质有紧密关联。
这便是当代科幻老爱和时间亲亲密的原因之一罢了。
时间的力量掌握生死与命运。
这才是有关时间的科幻艺术的原动力和它的真正魅力。
降临电影赏析论文《降临》是一部由丹尼斯·维伦纽夫执导,艾米·亚当斯和杰瑞米·雷纳主演的科幻电影。
该片于2016年上映,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多个奖项提名。
影片讲述了一位语言学家与一群外星生物展开沟通的故事,同时也探讨了人类与外星生物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对电影《降临》进行深入分析和赏析。
首先,影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觉效果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电影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主角露易丝·班克斯与外星生物的接触过程,通过闪回和倒叙的手法,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悬念和惊喜的世界。
同时,影片的视觉效果也十分抢眼,外星飞船的设计和外星生物的形象都展现了导演对科幻世界的独特想象力,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其次,影片通过露易丝·班克斯这一角色的塑造,探讨了语言和沟通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露易丝是一位资深的语言学家,她被政府招募到外星飞船降临地点,与外星生物展开沟通。
在这一过程中,露易丝不仅需要学习外星生物的语言,还需要解读他们的意图和情感。
这种跨文化的沟通和理解成为了影片的核心议题,也引发了观众对于语言和沟通的深入思考。
此外,影片还通过外星生物的形象和行为,探讨了人类与外星生物之间的共通之处和差异。
外星生物被塑造成一种类似章鱼的生物,他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也与人类截然不同。
然而,影片也通过外星生物展现了他们的情感和智慧,使观众对于外星生物产生了共鸣和好奇心。
这种对于外星生物的描绘不仅拓展了科幻电影的想象力,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外星生物的探索和思考。
最后,影片的结局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观众得知了露易丝的女儿汉娜实际上是她未来的女儿,这一情节不仅为影片增添了戏剧性和情感张力,也使观众对于时间和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影片最终以露易丝与外星生物的和平交流为结局,呼应了影片一直以来探讨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主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感动和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降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觉效果,以及对于语言和沟通的探讨,对于人类与外星生物之间的交流和理解,都展现了导演对于科幻世界的独特想象力和深刻思考。
色彩与音乐在《降临》中的互补互促作者:韩禹锋杨阳来源:《电影评介》2017年第06期电影并非为艺术而艺术,亦不是诸艺术总和的简单堆砌。
电影只是将多种艺术有机且深度地熔铸为一体,这让电影本成为集多种艺术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
早在19世20年代,电影即与绘画、雕塑、音乐、文学、舞蹈等诸多艺术多元且深度地聚合为一体。
《降临》一片以科幻的视角诠释了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的原著精髓,影片中,色彩与音乐的互促,恰恰与外星人的舰船、文字、像貌一样,形成了一种圆融的和谐。
在现实世界中,外星人的一切,在科幻的意象中通常亦表现为圆形、碟形、环形的,而这其实就是人类圆融意识的一种美好寄托。
一、色彩与音乐的互补(一)色彩与音乐的交互《降临》这部影片在开篇淡入之前的音乐,明显是缓慢且沉重的,当视窗徐徐出现,画外音骤然响起时,一幅显然经过精心设计的由色彩之手渲染过的场景,渐渐地展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
此刻的画外音虽然叙述的是关于记忆中的原著作者一生的故事,但是,渐渐拉近且渐渐清晰的影像,与渐渐明朗且渐渐轻灵的音乐,一同走回到了原著作者的回忆映像之中。
而贯穿整个回忆映像背景的大提琴则阴魂不散般地如影随形,暗示着女主人公女儿不祥的命运终局。
而镜头则以色彩与音乐交织,貌似与前景无关,却又息息相关地以低深的泣诉,叙述着女主人公女儿幼小生命由出生、嬉戏、成长、叛逆、病逝的整个历程。
而大提琴与暗淡的色彩亦与开篇的画外音与此同时共同揭示出了人类受制于时间这一难言之隐与难掩之痛。
[1](二)色彩与音乐的交织从《降临》一片的色彩与音乐的亦步亦趋的配合可见,在这部影片中色彩元素的运用与渲染,和音乐元素的烘托与感染均不可或缺。
从这部影片中色彩元素的多重变化与音乐元素的多层次变化可见,影片中色彩元素与音乐元素可谓相得益彰,色彩元素与音乐元素发挥了其各自的“本职化”特质,同时,亦在营造氛围、累积女主角内心深处所压抑着的情感张力上,发挥了色彩与音乐所独具的情感预热的共性化特质。
从《降临》看线性与非线性语言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作者:高懿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电影《降临》将科幻和科学两者结合,以科幻凸显科学,以科学渲染科幻。
影片所建构的七肢桶所使用的非线性语言体系与人类所使用的线性语言体系在相对立的同时存在沟通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结构也与外星语言文明的非线性相符,以独到而不怪异的叙事结构展开电影情节,因果倒叙的同时穿插解释。
总之,若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影片,其设定的外星语言系统是要点之一。
电影通过美术和气氛的烘托使非线性语言文明显得近在咫尺。
关键词:线性语言;非线性语言;语言与思维一、基于“萨丕尔-沃夫”假说的情节线索(语言与思维)对于整部电影来说,一切情节发展的理论基础即影片中提到的“萨丕尔-沃夫”假说。
这一假说赋予了影片情节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与合理性,给原本荒诞不经的“超能力”因此镀上了科学的光芒,是贯穿电影的关键线索。
正因为这一假说的存在,原本生涩难懂的情节设计变得清晰起来,也因此电影能够将科学和科幻混合。
(一)简述“萨丕尔-沃夫”假说“萨丕尔-沃夫”假说指出“每一种语言都由文化规定了形式和类别,人们不仅根据这些形式和类别进行交往,而且用语言来分析现实,做到注意或忽略某种关系和现象,梳理自己的推理并构建自己的意识。
”简单来说,这一观点认为语言决定思维。
这一假说自然有其合理性,然而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应当是双向的——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属于物质范畴;思维是运用工具的主体,属于精神范畴。
语言和思维是辩证统一的。
在我看来,影片中男女主交流时提及的“萨丕尔-沃夫”假说体现出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即影片的理论基础。
(二)影片情节中体现的“萨丕尔-沃夫”假说在影片推进的过程中,女主大胆假设、敢于求证,在“蛋壳”中义无反顾地脱掉了防护服,从而迈出了了与七肢桶交流的第一步。
也正因于此,女主成为了那个掌握七肢桶不受时间限制的非线性语言的第一人,同时她还发现了七肢桶所使用的语言的“书写和口语之间并无关联”,而在此之后所有的电影情节都是以这一事件为基础展开的。